維摩菩薩瞬間到他方佛國去化緣,說明世界都是幻影

2020-12-18 普通人看世界

維摩詰菩薩生病(當然是為了度眾生示現生病),文殊菩薩帶領大家去探望,快到中午的時候,舍利弗想大家肚子餓了要吃飯怎麼辦?因為比丘們都是過午不食,快到中午之前一定要把飯吃完。

維摩詰尊者當時一下就知道了,因為有他心通。他說:佛說了八解脫道,你也接受了八解脫道,怎麼還夾雜著想要吃飯的這種想法來聞無上的妙法呢。 但也沒辦法,你要想吃,稍等片刻,我讓你吃一種無上的最好的食物。

這時候,維摩詰尊者就入定了。入定以後,顯示了神通的力量。上方過四十二恆河沙的佛土,有一個佛國,名叫眾香國。佛號叫香積佛、香積如來,現在就在,當時就在。這個佛土的香氣是十法界最香的、最為第一的,這個佛土是沒有聲聞和闢支佛,也就是沒有小乘和中乘人,都是修大乘道的菩薩們。香積如來就在眾香國這個佛土,給大乘菩薩們講最上乘的大乘法。這個佛土一切都是用香做的,園林是香、樹也是香,樓閣是香的,都是香。

此時,香積如來和諸菩薩們方共坐食,正要吃飯,他們的飯是誰供養的呢?就是有一眾天人,名字都叫香嚴,這些人都發了大乘的心,他們用香飯來供養這些佛和菩薩們。在場與會的大眾全都看見這種景象了。

維摩詰尊者跟大家講:你們誰願意去那兒要飯、化緣?這時候包括像文殊師利菩薩這樣大威神者在內的菩薩們,也全都默然。為什麼呢?因為大家覺得這個國家太莊嚴了,自慚形穢,都不敢去要飯。就像一個窮叫花子或者是一個渾身臭穢的人,去國王的宮殿要飯一樣,覺得自慚形穢,不好意思去。

這個時候,維摩詰尊者原地沒有動,就在大家面前變化出了一個化身菩薩,這位菩薩相好光明。威德殊勝。蔽於眾會。這位菩薩非常的莊嚴,非常的相好,超過了與會的所有來賓。他跟這位菩薩講:你過去乞食吧。因為大家都不敢去,維摩詰尊者就用神通力化身出了一位相好莊嚴的菩薩,派化身菩薩去。

這位化身菩薩到了那個地方,按照維摩詰尊者的囑咐,就講了一遍問候的話和要飯的話。

這個地方大家可能會產生一個問題,這位化身菩薩是誰的化身? 這位菩薩是維摩詰的化身,維摩詰是誰?這位菩薩又是誰?這位菩薩有沒有自己的主觀意志?有沒有自己的情感?就好比我們在電腦程式上製作了一個人物、一個角色,這個角色有沒有自己的情感?我們當然都知道,電腦裡製作的角色沒有自己的真正情感,它是按照程序運行的。反過來就要問:維摩詰尊者和化身菩薩之間是平等的還是不平等的? 如果是平等的,那麼維摩詰尊者等於也沒有自己的自由意志,也沒有自我,也就是說根本就沒有維摩詰尊者這回事。如果是不平等的,那就變成佛法不平等,佛法和眾生不平等,諸佛不平等。這個地方要去想,其實當破除自我三義以後,慢慢才能領悟這一點。

眾香國的這些菩薩們覺得很奇怪,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情。就說:這位菩薩從哪裡來?維摩詰又是誰?娑婆世界又是怎麼回事?他們就問香積如來。

香積如來告訴他的菩薩眾:下方世界有一個娑婆世界,佛號釋迦牟尼佛,現在化身在五濁惡世,為這些喜歡小乘法的眾生演義大道的教法。有一位維摩詰菩薩,住在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了,就派這位化身菩薩來稱揚我的名號,稱讚我們的佛土,令他們佛土的菩薩們能夠增益功德。

那邊的菩薩也很驚訝:這位維摩詰尊者是什麼情況?有這麼大的功德威力,還有這種神通。香積如來說:維摩詰尊者的功德、威力、神足、神通是非常大的。大到什麼程度呢?十方都可以化身,不僅僅是一個娑婆世界,是十方世界都可以化身,所有佛土都可以去,都可以施作佛事。饒益眾生。

這時候香積如來拿了一個香缽,盛滿了一缽香飯,交給化身菩薩。眾香國九百萬(指代無數)的菩薩都說:我們也要去娑婆世界看一看,供養這位釋迦牟尼如來,也要見一見這位維摩詰尊者以及娑婆世界的菩薩們。

香積如來就跟他的菩薩眾講:你們可以去,但是要注意:

第一,你們要把身上的香氣收攝起來,不要散發香味,因為他們會自慚形穢,會覺得自己身上太臭了。聞到香積國的這種香,相比之下,娑婆世界最香的東西都是臭味。 所以不要去嚇唬他們。

第二,把你們的身形收攝起來,因為你們的身形太光明偉岸了,到那個地方他們會自慚形穢的。

第三,你們到那個地方以後,不要輕賤他們,不要覺得他們處處都是障礙,不要覺得他們很愚痴。為什麼?因為十方國土本來都如虛空,不要做高明和賤下想。一是作空觀,二是這位釋迦牟尼佛是為了要教化這些根器比較差的小乘眾生,所以他沒有辦法盡情顯現無量莊嚴的佛土,所以並不是我們這個地方比他們那個地方高明,大家是平等的,在法性上是平等的。你們要注意這三點。

這時候這一群菩薩一瞬間就離開了眾香國,馬上又顯現到了維摩詰尊者的方丈室裡。維摩詰尊者在屋子裡又弄出來九百萬個座位,和其他菩薩的座位一樣,請所有的菩薩們都坐在座位上,也都坐在一間屋子裡。為什麼這麼多的座位、這麼多的人可以坐在一間屋子裡?

當明白唯心觀的時候,就能知道本來應該如此,是很容易的。在唯心觀下,世界上本來只有影像,沒有物質,只有影子。比如說一個電影屏幕上,可以在這個屏幕上同時放映多部電影,互相也不打架,都可以映現在屏幕上,這就是唯心觀。世界上只有影像沒有物質,這就是唯心觀。當明白了只有影像沒有物質的時候,世界觀就開始有所轉變了。

相關焦點

  • 11 佛一音說法 12 寶積問佛淨土《維摩詰經講記》第01品 佛國
    「稽首已到於彼岸,稽首能度諸世間,稽首永離生死道」,只有成了佛才是真正到彼岸,才跳出這個世界,才真正永遠了生死。你們可能以為了了生死就不來這個世界了,錯了。因為佛了了生死,個個都到這個世界來度眾生,已經不畏生死了,不受生死所拘束,來去自如。
  • 難怪佛之弟子皆不如其才智,他也佛國的如來,為度眾生而生此世界
    維摩詰居士說:「那麼日光為何要照耀閻浮提洲呢?」舍利弗答道:「欲以光明除去黑夜。」維摩詰居士說:「菩薩也是這樣,雖然為了化導眾生而受生於不淨的國土,但他不會與愚痴與黑暗混處雜居,而是為了消滅眾生的煩惱暗障罷了。」
  • 雲飛座移、滿壁風動的莫高窟《維摩詰經變》畫,為何被張大千贊為第一
    是莫高窟規模最大,藝術水平最高的一幅《維摩詰經變》。其落筆雄勁,氣勢宏大,雲飛座移,滿壁風動,堪稱莫高窟壁畫中同類作品中的典範。維摩詰是個神通廣大,能言善辯的居士。他不出家,卻精通佛理。他經常在家稱病,人們去探望他時,即向人們宣講他的大乘佛理。經變即以佛派弟子去探望維摩詰這一事件為中心來展開的。
  • 南懷瑾老師 | 《維摩詰經》講記 第05品 文殊師利問疾 5.05 維摩居士的侍者
    我們講這個世界苦啊!要跳出苦海啊!你看,我們現在已經晚上九點半了,跳舞廳正開始熱鬧著,你去問問,他們不說我們是瘋子才怪。他們如果來到這裡,一定奇怪我們這一班瘋子在做什麼!他們覺得自己的人生是正常的,我們是莫名其妙的。這叫作眾生顛倒,究竟是我們錯,還是他們錯,我不敢下定論,你們去下結論吧。 眾魔固然樂於生死,菩薩也不願意跳出生死,你說菩薩是不是魔呢?
  • 維摩詰經略解(26)持世菩薩與維摩詰
    所言未訖,時維摩詰來謂我言:『非帝釋也,是為魔來嬈固汝耳!』即語魔言:『是諸女等,可以與我,如我應受。』魔即驚懼,念:『維摩詰將無惱我?』欲隱形去,而不能隱;盡其神力,亦不得去。即聞空中聲曰:『波旬!以女與之,乃可得去。』魔以畏故,俛仰而與。佛世尊又對持世菩薩說:「請你代表我去慰問維摩詰居士的疾病。」持世對佛陀說:「世尊啊!我沒有辦法代表世尊探問維摩詰的疾病,怎麼說呢?
  • 開不二門無礙方便的無垢稱(維摩詰)菩薩
    菩薩取於淨國,皆為饒益諸眾生故。譬如有人,欲於空地,造立宮室,隨意無礙;若於虛空,終不能成!菩薩如是,為成就眾生故,願取佛國,願取佛國者,非於空也。」寶積當知!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斷取三千大千世界,如陶家輪,著右掌中,擲過恆沙世界之外,其中眾生,不覺不知己之所往。又復還置本處,都不使人有往來想,而此世界本相如故……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以一切佛土嚴飾之事,集在一國,示於眾生。又菩薩以一佛土眾生置之右掌,飛到十方遍示一切,而不動本處。又舍利弗!十方眾生供養諸佛之具,菩薩於一毛孔,皆令得見。又十方國土所有日、月、星宿,於一毛孔普使見之……又舍利弗!
  • 04 持世菩薩:如何修行(上)《維摩詰經講記》第04品 菩薩
    現在《維摩詰經》的主角換成了持世菩薩。我們要注意,每一位菩薩的名號同佛法都有密切的關係。持世是保持這個世界,世間一切法就是佛法,在家在俗是世間,世間法就是出世間法,沒有兩樣。做到這樣才能夠修持、行道。
  • 維摩詰經第二十二講
    大家想一想,假如佛也請你去維摩詰家裡,面對這麼高的師子座,你怎麼坐上去?大家都坐上去了,就剩你一個人,你怎麼坐這個座?我估計一下子就冒汗了,緊張的。你怎麼得這個神通?怎麼坐這個高八萬四千由旬的寶座。我們看,佛經裡也有千佛不傳的宗旨,也有向上一路。只不過,我們讀不懂,我們也不會看。這個神通不是那麼好得的。大家會坐了嗎?會坐的,於此下一轉語,便可互通消息。
  • 維摩詰居士
    、在家菩薩,梵文Vimalakīrti,音譯:維摩羅詰、毗摩羅詰、略稱維摩或維摩詰;意譯為淨名、無垢塵,意思是以潔淨、沒有染汙而著稱的人。這是釋尊度化五濁惡世眾生的方便,其實有無量大菩薩都是早已成就,而又化現在人間,幫助釋迦牟尼佛弘法的,維摩詰居士就是其中一位。他在過去無數劫中已供養過無量諸佛,善根深厚,已證得無生法忍,辯才無礙,遊戲神通,具有通達無礙和權巧方便的大智能。他輔助釋尊將二乘教法自然地導向大乘菩薩道。  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經常說自己「有病」。
  • 維摩詰所說經
    為成就眾生故願取佛國。願取佛國者非於空也。寶積。當知直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不諂眾生來生其國。深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具足功德眾生來生其國。菩提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大乘眾生來生其國。布施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一切能舍眾生來生其國。持戒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行十善道滿願眾生來生其國。忍辱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三十二相莊嚴眾生來生其國。精進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勤修一切功德眾生來生其國。
  • 化緣是什麼意思?和尚化緣並不只是為了食物,更是為了普渡眾生
    說到和尚,我們都會想到著名的唐三藏法師,不過不管是和尚還是我們普通人,都是需要吃飯,而我們普通人每天就是自己買菜做飯之類的,而和尚卻是叫做「化緣」,並且我們在很多古裝電視劇中看到和尚經常是穿著普通長衫,手拿著缽盂,到了吃飯的時候就去每家每戶的化緣求取食物。
  • 讀華嚴方知,地藏菩薩早已成佛
    寶藏如來看到這麼多人來學佛法,已於無上道不退轉,要準備為他們授記,於是顯現神通,讓與會大眾,看到十方佛世界的佛國淨土。那些毫無善根的眾生,我都要教化他們,直到賢劫,都不願在天上享樂,除了準備成佛時在兜率天。飢餓的眾生,我要用自己的血肉餵飽他們,眾生犯罪,由我來替他們受罪,以此救護他們。五濁惡世時,娑婆世界充滿了貪慾、瞋恚、愚痴、憍慢、慳悋……種種不善,種種惡聲,因為業障太重,被他方佛世界所拋棄。
  • 維摩詰經十大金句
    自問世以來,傾倒了無數高僧大德、名士清流,對中國的佛教、哲學、文學、藝術等都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本經的主人公是古印度的在家大菩薩維摩詰居士,相傳是金粟如來的化身,以居士身份輔助佛陀攝化眾生。經中所講的內容微遠幽深,窮理盡化,非下乘智力可測,非常人可思可議。
  • 淺談《維摩經》的文學審美|王維別號王維摩,深受維摩經影響多深
    】《維摩經》的文學意趣反映在如下範疇:一、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維摩經》廣受歡迎,其中一個因素是維摩詰居士[6]的鮮明形象。究竟這位在家居士是什麼人,為何自六朝至今,各代中國佛教及文人,都對他仰慕?慈悲方便,表現於維摩居士幻變一菩薩到香積國為大眾取飯這一幕。二、《維摩經》的文學特色《維摩經》如同多幕劇本,以維摩詰居士為主人翁,採用富形象性的敘事形式。敘事手法:佛教經典受印度文化影響,富想像力及幻想空間。
  • 【217】十方菩薩皆生彼,全仗彌陀願力恩
    經文: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於此世界,有幾所不退菩薩,生彼佛國?佛告彌勒:於此世界,六十七億不退菩薩,往生彼國。一一菩薩,已曾供養無數諸佛,次如彌勒者也。諸小行菩薩,及修習少功德者,不可稱計,皆當往生。佛告彌勒:不但我剎諸菩薩等,往生彼國,他方佛土,亦復如是。
  • 自然法師|略講《維摩詰經》第1講
    願聞得佛國土清淨,唯願世尊說諸菩薩淨土之行。舍利弗叫鷲子,鷲目,眼目清明。佛告舍利弗,眾生種不見如來佛國嚴淨,非如來咎。直心是菩薩淨土,深心是菩薩淨土。入聖,不是說一下就登到極品,但,要如何登上聖人的最初步聖道?就是肯於念念不斷的自我反省、自我觀心開始,那叫見性。何況,佛門之中講的是根本大覺心體!因為平常我們都活在一切的感受當前,每天的感受都多彩多姿,但是沒有人不斷在心中念念之間仔細去思惟,現出如此多彩多姿的感受當下,能現的那個心是屬於哪一種感受?他又是屬於哪一種你認為的多彩多姿?
  • 維摩詰經第十三講
    剛還講了知是菩提,這裡又講不會。其實都是一個意思,名字雖然不一樣,看上去意思相反,其實它是一個意思。古人講不知最親切,不會最親切。你不會反而就相應了,不知反而是知了。為什麼不會是菩提呢?因為諸入不會故。諸入不會,是沒有一個實有的入處,沒有實有的法可知可會可入。入是十二入。什麼是十二入?六根六塵就是十二入。根塵都不真實,根塵不真實有一個能入能會的東西嗎?沒有。不會是菩提。
  • 出現這兩種徵兆,說明「菩薩」正在保佑你,看看你有嗎?
    經常去寺廟燒香拜佛的人,都想知道佛菩薩有沒有保佑自己,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疑惑,佛菩薩如果保佑自己,自己要如何才能知道?很多人認為這世間大多數人,都沒有見過佛菩薩,然而實際情況恰恰相反,這世間每一個人眾生,都見過佛菩薩,當你身上出現這三個徵兆,就說明菩薩正在保佑你。
  • 維摩詰經20 : 執著於自己的正道,這不是真正的佛道.
    沙烏地阿拉伯,他就是曾到過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阿拉伯可以娶四個,合法的哦!合法的,可以娶四個,請問師父!若在沙烏地阿拉伯算不算邪淫?我竟然不會回答,合法的,我說,那你去信回教好了,那裡娶妻,可以娶四、五個,就去信回教。若中國的傳統都是一而已,實無所貪,對無常,永遠的觀照無常,示有妻妾彩女,菩薩示現,彩女等於說是侍者,常樂遠離,遠離什麼?遠離五欲,淤泥就是爛泥巴,五欲就像爛泥巴一樣,一掉進去就爬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