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以動作頻頻,伊朗迎來「最危險時刻」?

2020-12-18 上觀

伊朗核科學家遭暗殺已經過去一周,美伊關係、以伊關係持續被推上風口浪尖。有美媒稱,美國和以色列政府已經開始考慮對伊朗動武,是否會「點燃戰爭導火索」?

有伊朗政府前高級官員對美國《紐約時報》表示,從現在開始到明年1月美國總統川普離任這段時間,將是伊朗面臨的「最危險時刻」

據美媒報導,多名美國官員透露,川普已經給其高級顧問們開了「綠燈」,全權委託一些強硬的政府官員,特別是美國務卿蓬佩奧,在未來幾周內「隨心所欲」地對伊朗施加壓力或懲罰。

在最近的中東之行中,蓬佩奧會見了以色列、阿聯和巴林的領導人,討論這三個國家如何共同對抗伊朗。

而此前,美國國務院宣布批准向阿聯大量出售F-35戰機。外界普遍認為,這項協議是讓阿聯與以色列合作遏制伊朗的一種方式。

報導提到,美國一位高級政府官員說,川普在未來幾周內的戰略很明確:繼續使用制裁作為威懾工具,同時向以色列等區域盟友提供情報,他們的共同目標是破壞伊朗政權。

據美媒報導,以色列國防軍最近幾周被要求為川普在離任前軍事打擊伊朗做好準備。
有以色列高官透露,美國在發起打擊前會通知以方,但以方仍然擔心美方給出的提前預警時間不夠,因此下令軍方提前做好準備。
美國《華盛頓郵報》則披露,由於伊朗大量關鍵設施已經轉入地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近期一直在遊說川普,鼓動他動用美軍的鑽地武器摧毀伊朗的離心機等設備

目前,美軍多個型號的炸彈和飛彈可以穿透地堡。以B-2戰略轟炸機投擲的GBU-57為例,這款巨型鑽地炸彈重達14噸,鑽地深度可達60米。

在伊朗東西方向上的兩個鄰國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國分別部署有4500人和3000人部隊。
不過根據川普11月下達的命令,到明年1月中旬,美國在這兩個國家的駐軍規模都將縮減到2500人。
在與伊朗隔海相望的海灣國家中,科威特駐紮著約13000名美軍官兵,巴林、卡達和阿聯分別部署了7000人、13000人和5000人的美軍部隊。此外,美軍還在阿曼和沙特各部署了大約數百人。
例如,位於卡達的烏代德空軍基地是美軍在整個中東地區空中行動的指揮中心;位於巴林的海軍基地則是美國海軍第五艦隊司令部所在地,負責指揮所有在中東地區執行任務的美軍艦艇。
第五艦隊發言人近日證實,此前參加美印日澳四國聯合軍演的「尼米茲」號航母正返回海灣地區。


伊朗核科學家法克裡扎德遭暗殺已經過去一周了,下個月又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高級將領蘇萊馬尼在伊拉克遇襲一周年的日子。緊張的局勢,讓美國和以色列都擔心起伊朗的報復。

以色列國家安全委員會12月3日在一份聲明中建議本國公民,近期避開阿聯、巴林、土耳其、亞塞拜然、喬治亞等旅行目的地。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2月2日援引美國官員和消息人士的話報導說,美國決定暫時從伊拉克巴格達撤離部分外交人員,臨時撤離預計持續到明年1月中旬。而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3日報導稱,數十名美國大使館和其他外交機構的工作人員將離開伊拉克。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研究院院長李紹先分析認為:在明年1月20日川普離任之前,美國對伊朗動武的可能性很小。因為若美國發動打擊,動用各方力量將十分複雜,並不是一次簡單的外科手術式打擊。伊朗是中東的「大塊頭」,具備反擊能力,美軍在中東的軍事基地都在其打擊範圍之內。美國忌憚伊朗的報復能力,這就使得美伊衝突將曠日持久。


【新聞連結】


伊朗的報復可能正在路上,但會是什麼呢?

伊朗今年遭受了兩次重大打擊——一次是年頭,一次是年尾;打擊對象一次是軍隊高官,一次是核科學家:

1月3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在伊拉克遇襲身亡;11月27日,伊朗核科學家、被視為「伊朗版羅伯特·奧本海默」的法赫裡扎德遭遇暗殺。

在技術層面,兩次暗殺事件對於伊朗繼續維持和加強在整個中東地區的「抵抗軸心」(即以色列所稱的「什葉派走廊」,由「聖城旅」負責實施)以及推進核計劃等方面並沒有太多的實質影響。蘇萊曼尼的繼任者伊斯梅爾·卡尼會繼續推進其未盡之業,而新一代伊朗科學家早就在一個比法赫裡扎德20多年前啟動的項目更先進、更成熟的項目中接受教育、培訓和工作。

但對中東局勢而言,兩員大將的遇害無疑是兩顆「震撼彈」。

11月30日,伊朗國防部長阿米爾·哈塔米在法赫裡扎德的葬禮上發表講話。(路透社)

關於蘇萊曼尼被刺殺一事,美國已經「認領」;而對於暗殺法赫裡扎德,尚無人公開承認,那麼兇手到底是誰?

伊朗國家最高安全委員會秘書阿里·沙姆哈尼在為這位科學家送葬時說:「敵人使用了一種全新的方法、風格以及專業和專門的方式來成功實現其目標。」伊朗法爾斯通訊社報導稱,法赫裡扎德的車隊遭到了架在一輛尼桑皮卡上的遠程(衛星)遙控機槍的攻擊。伊朗英語新聞電視臺(Press TV)報導稱,現場的殘片顯示,以色列武器被用於暗殺伊朗核科學家。

此外,內塔尼亞胡曾在2018年4月的一場記者會上展示了法赫裡扎德的照片,還說「你們記下這個名字」。而這場暗殺過後,這位以色列總理在社交媒體上寫道:「我這周做了很多事,但我不能全說出來。」媒體紛紛解讀他的弦外之音。

從伊朗官方和媒體披露的事件過程,大量武器的準備以及轉運、高新技術的運用、專業的行動策劃以及強大的情報支持等,都一步一步縮小嫌疑人的範圍。再加上自2007年以來以色列「摩薩德」謀殺數位伊朗科學家的「前科」,伊朗認定策劃實施這次暗殺行動的就是以色列,並誓言報復。

那麼問題來了,伊朗會如何報復呢?

▲這是11月27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附近拍攝的伊朗高級核物理學家法赫裡扎德遭遇襲擊的現場。(新華社/路透)

直接的大規模軍事對抗的可能性顯然微乎其微,但是伊朗確實有一戰之力。美國《新聞周刊》的評論文章認為,伊朗擁有中東地區規模最大、性能最先進的飛彈庫以及規模最大的常備軍,已具備軍事大國地位。

伊朗的飛彈洞庫令人望而生畏,其飛彈射程不僅可以覆蓋中東地區的主要美軍目標(在蘇萊曼尼遇刺後的報復行動中已經有過展示),而且有能力打擊歐洲的目標。此外,伊朗數量龐大的各型火炮、無人機以及武裝快艇也令其擁有可觀的不對稱戰力。「全球火力」的2019年全球軍力指數年度排行榜將伊朗排在了第14位,高於地區對手以色列(第17位)和沙烏地阿拉伯(第25位)。

暗殺事件發生後,美國「尼米茲」號航母正在返回海灣地區,似乎是在為最悲觀的情況做準備。以色列和沙特當然樂見伊朗頭破血流,但是他們也不得不極力避免其城市和油庫成為飛彈直接攻擊目標的慘重後果。

此外伊朗在「假手他人」進行報復上也有很多選項。在黎巴嫩、伊拉克、敘利亞和葉門等地,伊朗擁有眾多實力不俗的民兵組織盟友。伊朗與這些盟友共同構成了以色列一直心心念念的所謂「什葉派走廊」。利用飛彈以及無人機武裝這些盟友,將成為伊朗「遠徵戰略」的關鍵。

資料圖片:2019年2月3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拍,一名男子參觀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陳列飛彈。(新華社/美聯)

而最可能、對於以色列來說最具長遠隱憂的報復手段是在伊朗核開發上——比如伊朗趁機展開規模更大的鈾濃縮活動、安裝功能更完善的離心機並建立額外的鈾儲備等。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已經指示伊朗科學家「繼續法赫裡扎德烈士在其活躍的所有領域的科技活動」。

伊朗在思忖報復手段的同時,也在考慮避免落入圈套。

據美聯社報導,在暗殺事件發生之前,伊朗派出一位將軍赴巴格達,告誡在中東地區的所有盟友,川普政府的任期只剩幾周,不要給川普留下發動軍事打擊的口實。11月中旬,《紐約時報》報導說,川普在與顧問會晤時曾提出對伊朗發動軍事襲擊的可能性。

伊朗曾寄望拜登的當選可以有助打破核問題僵局並擺脫孤立處境。如今的暗殺事件令拜登恢復與伊朗對話的計劃變得更加複雜。尤其是,如果伊朗人實施直接的軍事報復,令川普有藉口在明年1月離任前進行回擊,拜登接手的將不僅僅是一份外交文件的「殘骸」,麻煩將大得多。

美國國務院前核不擴散事務官員馬克·菲茨派屈克在推特上寫道:「暗殺法赫裡扎德的目的不是阻礙伊朗發展戰爭潛力,而是阻礙外交。」而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的評論更為直白,暗殺核科學家是以色列的策略,目的是迫使可能當選的美國總統放棄外交,選擇軍事行動來應對伊朗核野心。

伊朗的對手正在強迫其在報復的欲望與擺脫孤立處境的務實意向之間作出抉擇。當然伊朗民間強大的呼籲強力報復的輿論壓力也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政府無論如何也要給國民一個交代。伊朗的反應將決定這一事態的最終走向,其報復手段可能正在路上。

來源:CCTV-7《正午國防軍事》、CCTV-4《今日亞洲》、參考消息網

相關焦點

  • 美以動作頻頻,轟炸機已緊急部署,伊朗迎來「最危險時刻」?
    美轟炸機開始部署據國外媒體報導,雖然美國權力過渡已經開始,但川普一直不願意就此妥協認輸,還重新將注意力放到了中東地區。據悉,已經有大批美軍戰機出現在荷姆茲海峽對岸的卡達,當地軍方還下令進入戰備狀態。
  • 伊朗邁出危險一步,讓全世界都為之緊張,美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
    美海軍時常出現在波斯灣附近,透露著明顯的監視意味,甚至美國的一些盟友國也都躍躍欲試,都想在中東地區彰顯一定的掌控權,試圖在石油方面分得其中的一杯羹,因此在控制伊朗方面,這些國家都不約而同站在了統一戰線,而伊朗作為有名的「反美先鋒」,自然受到美國的不少關照。事實上,從今年聯合國對伊朗實施的武器禁運令解除開始,美伊關係就陷入持續緊張。
  • 伊朗武器禁運即將到期,美國動作頻頻,意在封鎖伊朗
    我們都知道去年末,美伊兩國在波斯灣地區曾爆發過多次激烈的軍事對抗,值此伊朗先進武器解禁的關鍵時刻,美國如坐針氈,為了能夠更好的壓制伊朗延長國際對伊武器禁運時間美國費盡心思,就在前段時間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就急不可耐地放出話來,聲稱美國絕不會坐視伊朗買到最新的戰機。
  • 伊朗孤注一擲,邁出最危險一步!俄羅斯:不要貿然行動
    伊朗將軍蘇萊曼尼被美軍炸死的事件還在繼續發酵,德黑蘭對美國的暴行採取了各種報復措施。除了伊斯蘭革命衛隊使用飛彈攻擊了美國在伊拉克的兩個軍事基地外,伊朗還進一步突破了伊核協議的限制,這引起了歐洲國家的強烈反應。結果伊朗的反應更強烈,揚言要邁出最危險一步,退出另一個重要條約。
  • 伊朗進入危險時刻,每10分鐘就死一個人
    突如其來的疫情,對遭受美國制裁的伊朗來說,無疑增加了更多經濟壓力,伊朗疫情嚴重,甚至面臨失控狀態,據相關消息顯示,伊朗平均每十分鐘就會死一個人,但是就在如此危險時刻,美國的「制裁大棒」更加讓伊朗雪上加霜。
  • 11艘伊朗快艇在波斯灣「騷擾」美艦,對美是羞辱
    許多國家對於美國海軍的行為是敢怒不敢言,一方面美海軍確實實力非常強悍,另外一方面,美軍的十一艘航母也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威脅。但是令人沒想到的是,隨著疫情在美軍內部的蔓延,美軍在太平洋艦隊的四艘航母相繼出現感染患者,戰鬥力大減的美軍一下子就變成了眾矢之的,這不,就連小小快艇都敢來騷擾美軍戰艦,對美軍來說,這是伊朗對美軍的最大羞辱。
  • 美軍B-52轟炸機直逼伊朗領空,對外釋放危險信號
    新華社消息,據美國《空軍雜誌》報導,近日美國空軍派出2架B-52H戰略轟炸機,從美國本土的空軍基地起飛,直接飛往形勢緊張的波斯灣,美國軍方稱,美國對於伊朗的「不良行為」不再忍讓,這是向伊朗傳遞危險信號。
  • 開戰時刻終於到來?伊朗核武庫傳來重磅消息,美國最擔心的事出現
    【南方+11月30日訊】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11月29日,伊朗政府宣布了一項名為「解除制裁戰略措施」法案。報導稱,伊朗此舉是對核物理學家法赫裡扎德被暗殺一事作出的強硬回應。伊朗為報復重振核計劃,世界面臨危險據外媒報導,11月27日下午,法赫裡扎德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附近遭到暗殺。
  • 1月最危險的一天結束,美國用時差打了伊朗一個措手不及
    1月3日對於伊朗人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2021年1月3日是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蘇萊曼尼遇刺一周年紀念日,此前外界普遍認為伊朗民兵會在這一天在伊拉克等地發動報復行動為蘇萊曼尼復仇,1月3日也因此被認為是2021年1月最危險的一天。
  • 伊朗聖城旅三號人物意外死亡,美轟炸機起飛,中東美軍進入戰備
    伊朗聖城旅三號人物意外死亡,美轟炸機緊急起飛,中東美軍進入戰備狀態!塔斯尼姆通訊社12月12日消息,伊朗再次遭到打擊,伊朗聖城旅三號人物馬哈穆德巴迪,在伊拉克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意外死亡。據悉,馬哈穆德巴迪並非遭遇了襲擊,而只是意外的感染了病毒,最終導致不治身亡。
  • 世界上最危險的火藥桶,以色列與伊朗的世仇從何而來
    比如說中東地區被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火藥桶,這裡半個世紀來各國相互攻伐對戰,一直都沒能停歇過,因此也有很多的難民從中東逃難,被迫離開自己的家園,想必也是一件比較痛苦的事情。佛曰,有因必有果,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那麼伊朗跟以色列到底是怎樣成為這樣一對世仇的呢?建立伊朗國家的是波斯人,而建立以色列的是猶太人,這兩個民族其實在上古時期是沒什麼過節的,而且在伊朗的某一個朝代裡,猶太人跟伊朗人甚至還是比較不錯的朋友,雙方有著合作往來的好關係,不過後來伊朗發生了伊斯蘭革命,這次革命標誌著伊朗跟以色列正式敵對變成死敵。
  • 在伊朗當官很危險?德黑蘭又損失一員大將,都是內鬼惹的禍!
    堡壘往往都是從內部瓦解的,這句話用在伊朗身上一點都不過分。近日,針對伊朗核彈之父法赫裡扎德被殺一事,伊朗政府進行了一系列調查,最終將目光鎖在了美國、以色列和內鬼身上。相對於美國和以色列這樣的宿敵來說,內鬼或許才是伊朗政府面對的最大危險。當地時間11月30日,伊朗一名高級官員表示,一個反對派組織被懷疑與以色列一起殺害了一名著名的伊朗核科學家。「從恐怖活動現場收集的武器帶有以色列軍工的標識和規格。就能看出,以色列嫌疑很大。伊朗據此認為,以色列摩薩德和伊朗反對派團體『莫納費金』組織一起聯手製造這起刺殺案件。
  • 伊朗油輪奔赴南美,美軍艦再闖後院12海裡領海,委內瑞拉迎來挑戰
    自2019年起因美國的制裁導致委內瑞拉成品油供應短缺,這也導致委內瑞拉陷入危機之中,就在這時同樣長期被美國制裁的伊朗對委內瑞拉伸出了援助之手。在今年5月份伊朗就向委內瑞拉提供了5艘油輪的成品油,這也讓委內瑞拉國內緊張的局勢得到了部分緩解。美軍艦「自由航行」再闖入12海裡領海範圍,究竟為何?
  • 伊朗快艇狼群迎面衝來!最近距離只有9米,危險時刻現場圖曝光
    美海軍在聲明中稱,11艘伊朗船隻多次對6艘美國軍艦進行危險性機動和騷擾,這些軍艦包括「路易斯·普勒」號遠徵機動基地船、「阿利·伯克」級「保羅·漢密爾頓」號驅逐艦、「旋風」級「霹靂」號和「西羅科」號巡邏艇,以及「朗格爾」號和「毛伊」號海警船,當時它們正在與美國陸軍AH-64E「阿帕奇」攻擊直升機在北阿拉伯海灣的國際水域進行聯合一體化行動。
  • 美國最擔心的事發生!伊朗通過一條危險計劃,英法德聯名反對
    今年伊朗解除武器禁令之後,美國便將矛頭死死地對準伊朗,甚至之前還有消息透露為了遏制伊朗核發展,很有可能是美以兩國通過一定的手段導致伊朗首席核科學家被殺。近日據環球網報導,伊朗通過了一條危險計劃,不過多久英法德便聯名對伊朗的計劃表示反對,看來美國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 不得不說伊朗迅速出臺的這項《反制裁戰略法案》和國內核專家法赫裡扎德被刺殺存在一定的聯繫,此事發生之後伊方政府就發言表示一定會對兇手進行打擊。伊朗此前雖然一直受著禁令的限制,但這個國家的態度向來很強硬。
  • 關鍵時刻,川普萌生了一個很危險的想法,令人出乎意料
    川普萌生危險想法眾所周知,川普是自二戰以來唯一一個沒有發動戰爭的總統,但在川普任期的最後兩個月,川普發動戰爭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因為不少美國盟友和美國國內勢力都紛紛站隊拜登,想將他搞下臺,所以外界猜測川普瘋狂的機率將大大提升。如外界所猜測的那樣,川普於近段時間萌生了一個非常危險的想法,那就是去炸伊朗。
  • 關鍵時刻,川普有一個很危險的想法!
    「按照美國媒體的說法,很多美國官員擔心,川普在離開白宮前,很可能挑起一場對伊朗或其他對手的戰爭。」(一)關鍵時刻,川普有一個很危險的想法!什麼想法?去炸伊朗!2,會議的主題,是怎麼對付伊朗。根據國際原子能報告,川普撕毀伊核協議後,伊朗作為反制,也在加快濃縮鈾計劃,現在伊朗的低濃縮鈾已增至2442.9千克,遠遠高於當初核協議規定的300千克目標。3,川普很生氣,沒等官員們提出方案,他先拋出了自己的想法:要不,用飛彈或網絡對伊朗發動襲擊,摧毀伊朗最主要的核設施,位於德黑蘭北部320公裡處的納坦茲!
  • 關鍵時刻伊朗迎來援兵,九國軍隊浩浩蕩蕩
    值得一提的是,白宮的所謂停戰不僅僅是針對俄羅斯,還針對伊朗。要知道,就在日前美國人頂著伊朗反艦飛彈的壓力,派遣尼米茲號核動力航空母艦,高調穿過了荷姆茲海峽。這還是10個月以來的頭一回。美國人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理論上來說,今年10月18號,國際社會對於伊朗的武器禁運就將到期。
  • 緊盯伊朗一舉一動!大批美軍進入備戰,核武轟炸機緊急增援
    伊朗頂級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遇刺一事引發的中東變局牽動著世界的目光,究竟是伊朗會為復仇打響第一槍,還是美以會再次下狠手,成了外界關注的話題。近日,據美媒報導,五角大樓消息人士透露,情報顯示,伊朗正準備在白宮「換屆」之前的最後幾天,對周邊地區發動軍事打擊。
  • 又一大國公開叫板莫迪,在印度家門口亮出大動作,美印敢怒不敢言
    印度野心勃勃不再遮掩,釋放危險信號作為南亞地區的一個人口大國,印度的野心早已暴露,莫迪試圖將本國發展成印度洋甚至是世界強國,為了儘快實現這一夢想,印度每年投入高額軍費進口別國武器,一度成為美國、俄羅斯等國的座上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