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科學家遭暗殺已經過去一周,美伊關係、以伊關係持續被推上風口浪尖。有美媒稱,美國和以色列政府已經開始考慮對伊朗動武,是否會「點燃戰爭導火索」?
據美媒報導,多名美國官員透露,川普已經給其高級顧問們開了「綠燈」,全權委託一些強硬的政府官員,特別是美國務卿蓬佩奧,在未來幾周內「隨心所欲」地對伊朗施加壓力或懲罰。
在最近的中東之行中,蓬佩奧會見了以色列、阿聯和巴林的領導人,討論這三個國家如何共同對抗伊朗。
而此前,美國國務院宣布批准向阿聯大量出售F-35戰機。外界普遍認為,這項協議是讓阿聯與以色列合作遏制伊朗的一種方式。
報導提到,美國一位高級政府官員說,川普在未來幾周內的戰略很明確:繼續使用制裁作為威懾工具,同時向以色列等區域盟友提供情報,他們的共同目標是破壞伊朗政權。
目前,美軍多個型號的炸彈和飛彈可以穿透地堡。以B-2戰略轟炸機投擲的GBU-57為例,這款巨型鑽地炸彈重達14噸,鑽地深度可達60米。
伊朗核科學家法克裡扎德遭暗殺已經過去一周了,下個月又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高級將領蘇萊馬尼在伊拉克遇襲一周年的日子。緊張的局勢,讓美國和以色列都擔心起伊朗的報復。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研究院院長李紹先分析認為:在明年1月20日川普離任之前,美國對伊朗動武的可能性很小。因為若美國發動打擊,動用各方力量將十分複雜,並不是一次簡單的外科手術式打擊。伊朗是中東的「大塊頭」,具備反擊能力,美軍在中東的軍事基地都在其打擊範圍之內。美國忌憚伊朗的報復能力,這就使得美伊衝突將曠日持久。
【新聞連結】
伊朗的報復可能正在路上,但會是什麼呢?
伊朗今年遭受了兩次重大打擊——一次是年頭,一次是年尾;打擊對象一次是軍隊高官,一次是核科學家:
1月3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在伊拉克遇襲身亡;11月27日,伊朗核科學家、被視為「伊朗版羅伯特·奧本海默」的法赫裡扎德遭遇暗殺。
在技術層面,兩次暗殺事件對於伊朗繼續維持和加強在整個中東地區的「抵抗軸心」(即以色列所稱的「什葉派走廊」,由「聖城旅」負責實施)以及推進核計劃等方面並沒有太多的實質影響。蘇萊曼尼的繼任者伊斯梅爾·卡尼會繼續推進其未盡之業,而新一代伊朗科學家早就在一個比法赫裡扎德20多年前啟動的項目更先進、更成熟的項目中接受教育、培訓和工作。
但對中東局勢而言,兩員大將的遇害無疑是兩顆「震撼彈」。
▲11月30日,伊朗國防部長阿米爾·哈塔米在法赫裡扎德的葬禮上發表講話。(路透社)
關於蘇萊曼尼被刺殺一事,美國已經「認領」;而對於暗殺法赫裡扎德,尚無人公開承認,那麼兇手到底是誰?
伊朗國家最高安全委員會秘書阿里·沙姆哈尼在為這位科學家送葬時說:「敵人使用了一種全新的方法、風格以及專業和專門的方式來成功實現其目標。」伊朗法爾斯通訊社報導稱,法赫裡扎德的車隊遭到了架在一輛尼桑皮卡上的遠程(衛星)遙控機槍的攻擊。伊朗英語新聞電視臺(Press TV)報導稱,現場的殘片顯示,以色列武器被用於暗殺伊朗核科學家。
此外,內塔尼亞胡曾在2018年4月的一場記者會上展示了法赫裡扎德的照片,還說「你們記下這個名字」。而這場暗殺過後,這位以色列總理在社交媒體上寫道:「我這周做了很多事,但我不能全說出來。」媒體紛紛解讀他的弦外之音。
從伊朗官方和媒體披露的事件過程,大量武器的準備以及轉運、高新技術的運用、專業的行動策劃以及強大的情報支持等,都一步一步縮小嫌疑人的範圍。再加上自2007年以來以色列「摩薩德」謀殺數位伊朗科學家的「前科」,伊朗認定策劃實施這次暗殺行動的就是以色列,並誓言報復。
那麼問題來了,伊朗會如何報復呢?
▲這是11月27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附近拍攝的伊朗高級核物理學家法赫裡扎德遭遇襲擊的現場。(新華社/路透)
直接的大規模軍事對抗的可能性顯然微乎其微,但是伊朗確實有一戰之力。美國《新聞周刊》的評論文章認為,伊朗擁有中東地區規模最大、性能最先進的飛彈庫以及規模最大的常備軍,已具備軍事大國地位。
伊朗的飛彈洞庫令人望而生畏,其飛彈射程不僅可以覆蓋中東地區的主要美軍目標(在蘇萊曼尼遇刺後的報復行動中已經有過展示),而且有能力打擊歐洲的目標。此外,伊朗數量龐大的各型火炮、無人機以及武裝快艇也令其擁有可觀的不對稱戰力。「全球火力」的2019年全球軍力指數年度排行榜將伊朗排在了第14位,高於地區對手以色列(第17位)和沙烏地阿拉伯(第25位)。
暗殺事件發生後,美國「尼米茲」號航母正在返回海灣地區,似乎是在為最悲觀的情況做準備。以色列和沙特當然樂見伊朗頭破血流,但是他們也不得不極力避免其城市和油庫成為飛彈直接攻擊目標的慘重後果。
此外伊朗在「假手他人」進行報復上也有很多選項。在黎巴嫩、伊拉克、敘利亞和葉門等地,伊朗擁有眾多實力不俗的民兵組織盟友。伊朗與這些盟友共同構成了以色列一直心心念念的所謂「什葉派走廊」。利用飛彈以及無人機武裝這些盟友,將成為伊朗「遠徵戰略」的關鍵。
▲資料圖片:2019年2月3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拍,一名男子參觀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陳列飛彈。(新華社/美聯)
而最可能、對於以色列來說最具長遠隱憂的報復手段是在伊朗核開發上——比如伊朗趁機展開規模更大的鈾濃縮活動、安裝功能更完善的離心機並建立額外的鈾儲備等。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已經指示伊朗科學家「繼續法赫裡扎德烈士在其活躍的所有領域的科技活動」。
伊朗在思忖報復手段的同時,也在考慮避免落入圈套。
據美聯社報導,在暗殺事件發生之前,伊朗派出一位將軍赴巴格達,告誡在中東地區的所有盟友,川普政府的任期只剩幾周,不要給川普留下發動軍事打擊的口實。11月中旬,《紐約時報》報導說,川普在與顧問會晤時曾提出對伊朗發動軍事襲擊的可能性。
伊朗曾寄望拜登的當選可以有助打破核問題僵局並擺脫孤立處境。如今的暗殺事件令拜登恢復與伊朗對話的計劃變得更加複雜。尤其是,如果伊朗人實施直接的軍事報復,令川普有藉口在明年1月離任前進行回擊,拜登接手的將不僅僅是一份外交文件的「殘骸」,麻煩將大得多。
美國國務院前核不擴散事務官員馬克·菲茨派屈克在推特上寫道:「暗殺法赫裡扎德的目的不是阻礙伊朗發展戰爭潛力,而是阻礙外交。」而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的評論更為直白,暗殺核科學家是以色列的策略,目的是迫使可能當選的美國總統放棄外交,選擇軍事行動來應對伊朗核野心。
伊朗的對手正在強迫其在報復的欲望與擺脫孤立處境的務實意向之間作出抉擇。當然伊朗民間強大的呼籲強力報復的輿論壓力也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政府無論如何也要給國民一個交代。伊朗的反應將決定這一事態的最終走向,其報復手段可能正在路上。
來源:CCTV-7《正午國防軍事》、CCTV-4《今日亞洲》、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