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央行副行長吳曉靈:面對泡沫,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好破滅的準備

2020-12-10 發姐說房

什麼是泡沫?

根據《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對「泡沫」的定義,泡沫是指資產價格連續、急劇上漲,價格上漲高加劇了人們的漲價預期,從而吸引新的投機者,但隨著價格的上漲,出現預期逆轉和價格暴跌,通常導致金融危機。

房地產泡沫則是以房地產為載體的泡沫經濟,背後是房地產價格和實際價值的背離,房價脫離了實際使用者支撐的狀況。

20年來,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房價,2001年房價在5000元左右,2016年開始漲至4.0萬、4.5萬、1.87萬和5.5萬,房價漲幅如此之高,也引發了人們對房地產泡沫的關注。

近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發表文章《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指出,房地產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要堅決抑制房地產泡沫。

文章中還指出,「房地產與金融業深度關聯」。

根據央行數據,在房地產貸款方面,9月末,全國主要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佔各項貸款餘額的28.8%。其中,個人住房貸款餘額33.7萬億元,住房開發貸款餘額9.3萬億元。

當房產的投資屬性增強,就會帶來資本的追捧。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大開發商A和小開發商B,同時拿地開發,大開發商比較容易獲取銀行的貸款,相當部分的小開發商沒有很強的實力,只能借高利貸,以前房地產的利潤高,貨幣相對寬鬆,尚且能維持生存。

如今樓市受「房住不炒」政策和三道紅線影響,利潤率大不如前,如果房子賣不出去,A在銀行的壞帳就會增加,B則有可能面臨破產,消費者C和D分別買了A和B的房子,開發商難過,C就要擔心會不會延期交房,D更要擔心房子會不會爛尾。

而C和D都向銀行申請了房貸,房貸壓力之下,一旦收入跟不上,就會面臨斷供的風險。這個過程中,開發貸款、房貸都和銀行緊密相關。所以,一旦房地產泡沫破滅,銀行將是買單者之一。

尤其是現在棚改收尾,一些缺乏產業支撐的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高壓之下,焦慮的不僅僅是開發商,銀行也同樣焦慮。

根據《證券日報》報導,2020年以來,銀保監會開出的千萬元級、億元級罰單屢見不鮮。而這些銀行違規行為主要集中在信貸資金違規「輸血」房地產等領域,足以說明,控制房地產泡沫,阻擋這隻「灰犀牛」的重要性。

那麼, 我國的樓市是否存在房地產泡沫呢?根據經濟學家任澤平的研究,從房價收入比、租金回報率、空置率、去化周期等指標,可以衡量房地產泡沫是否存在。

第一,房價收入比

一般而言,在發達國家,房價收入比超過 6 就可視為泡沫區。

從房價收入比來看, 根據易居研究院的研究結果,2019 年,全國商品住宅房價收入比為 8.8,35個大中城市中,房價收入比較高的多為東部城市, 深圳2019年的房價收入比達到35,意味著一對夫妻需要35年的收入才能買下一套深圳房子。不少二線城市的房價收入比也不低,三亞、上海、北京、廈門等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已經超過20。

第二,租金回報率

如果房價收入比衡量的是房價與購買力之間的差距,那麼租金回報率衡量的,就是房價水平與真實價值的背離。根據國際租售比合理區間推斷,靜態租賃回報率應該為4%-6%。

根據《全國重點50城租金收入比調查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一線城市中,北京、深圳房價高企,租售比較低,租金回報率均為1.8%。二線城市租金回報率在2.3%,也在國際標準4%以下。租金回報率越低,意味著房價水平與真實價值偏離越多,想以租養貸越來越難了。

數據來源:諸葛找房

第三,空置率

按照國際慣例,商品房空置率10%至20%為危險區,20%以上則是嚴重積壓。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城市家庭的空置率高達22.4%,三線城市住房空置率更高。我國的住房空置率已高於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和地區。

空置率22.4%,什麼概念?2019年中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達到171558萬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40平方米左右,按照空置率22.4%計算,僅2019年,空置的商品房就夠960萬人住了。

空置的房屋不僅會佔據金融資源,還會造成住房供應緊張,房產稅遲遲沒有出臺更助長了炒房客的投資心理,讓那些買不起房的人買房更難。

第四,商品房庫存去化周期

商品房的去化周期,可以用來衡量商品房銷售快慢,一般由新建商品住宅的存量除以此前12個月的月均成交量而得出。去化周期越長,房子越不好賣。業界認為,庫存去化周期在12-16個月左右是合理的。

根據易居《全國百城住宅庫存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國百城新建商品住宅庫存5.0233億平方米,已連續23個月同比正增長。景德鎮、日照、包頭去化周期分別為38.4、34.8和28.2個月,已經遠超合理區間。

從以上四個指標來看,房價確實到了高點,甚至有風險的時刻了。

所以,我們也不難理解——

原央行副行長吳曉靈,在五道口金融學院演講時所說:在泡沫中狂歡的日子不多了,做好潮水退卻後的準備,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現實。

相關焦點

  • 原央行副行長吳曉靈:泡沫中狂歡的日子不多了,做好「破滅」準備
    這不是專家第一次提出抑制「房地產泡沫」。 2019年11月,郭樹清表示,要遏制房地產泡沫化傾向。 2020年8月,郭樹清發文指出,房地產泡沫是威脅金融安全的最大「灰犀牛」。 郭樹清作為銀保監會主席,為何多次提到抑制房地產泡沫的重要性?
  • 央行原副行長:做好泡沫破滅準備
    對於現如今的房地產,董教授不僅不認為存在泡沫,更覺得現在的房價水平不算高。無獨有偶,北大經濟學院院長、教授董志勇不久前在2020年金融街論壇年會上更直言不諱表示,「不要任何時候都汙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因為房地產市場仍然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柱,他們有很多困難,但目前為止個人覺得並沒有泡沫。」 何為泡沫?
  • 人行原副行長吳曉靈:泡沫中狂歡的日子不多了,要做好破滅的準備
    面對買不起房的問題,很多人會痛斥房價過高,說高房價壓抑了剛需的買房需求,導致大量的剛需買不上房子。現實中,這樣的人很多,10分鐘之前在酒席大談「房價過高,將來必然下跌」,10分鐘之後一聽說有了新樓盤的消息,立馬開始託關係、找門路、交定金、削尖了腦袋也要扎進「日光碟」的購房大軍,你身邊有多少個這樣的買房朋友?
  • 泡沫中狂歡的日子不多了,要做好破滅的準備,央行副行長一針見血
    文:周周在大部分人傳統的思想裡,房子就是家的象徵,能夠給一個家庭帶來歸屬感。在住房商品化改革之前,住房基本上都是分配的,所以也沒有多少問題存在。
  • 又1地「樓市泡沫」破滅,房價跌幅高達16000元,炒房客被「套牢」
    據了解,如今一個普通的小縣城房價都高達5000~6000元/㎡,而2019年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卻僅有1.6萬元,連「衛生間」都買不起。在「高房價」的現實背景下,不少專家與學者提出要警惕「房地產泡沫」,就連原央行副行長吳曉靈也重申要提前做好「破滅」前的準備。
  • 房價3萬跌到1萬,這幾個城市「房地產泡沫」也破了?
    正如昨天作者所說,國內住房的空置率很高,很多人此前買房可能並不是為了住,而是炒作,進而推高了房價,形成「房地產泡沫」。央行前副行長吳曉靈女士也曾直言,「房地產市場泡沫中狂歡的日子不多了,每個人都要做好泡沫破滅的準備。」吳曉靈女士之言並非危言聳聽。上次作者提到了河北涿州,它就是「房地產泡沫」破裂的典型案例。
  • 前央行副行長警告:樓市狂歡日子不多了
    中國人一直都把房子需求排在第一位,養老需要房子,年輕人結婚需要房子,如果沒有屬於自己的一套拿得出手的房產,就會覺得人生沒有歸屬感,在親戚朋友面前也會感覺自己很沒有面子,因此,中國百姓都把一生掙取的財富都用來建房子或者買房子了,儼然房子已經成為中國百姓生活的第一「剛需」。調查顯示,雖然中國百姓的人均財富的70%都是房產,可見房子在中國百姓心中的重要地位。
  • 辭別央行,周學東調任國開行副行長
    來源:新浪財經圖為周學東(圖片來源自網絡)今日新浪財經獲悉,人民銀行辦公廳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周學東調任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現年53歲的周學東於2008年「結緣」央行,2018年11月以人民銀行辦公廳主任身份亮相新聞發布會。
  • 空置房遍地,房價「虛高」,中國房地產泡沫大嗎?專家說出現實
    因此,他們堅信當前樓市的泡沫並不是很大。那麼這兩個陣營到底誰說得對呢?對此,央行原副行長吳曉靈說出現實:「在泡沫中狂歡的日子不多了,做好潮水退卻後的準備是每個國家、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現實。」在她看來,現在的房地產已經失去了往年的那種上行的動力,房地產泡沫是存在的,而且這些年給很多炒房客和企業帶來了狂歡。
  • 法國央行副行長談歐元CBDC進展及監管變革
    【TechWeb】12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法國央行副行長丹尼斯•博周四在巴黎區塊鏈峰會發表講話,討論了央行銀行數字貨幣(CBDC)正在取得的進展,並談到了可能的監管改革和法律框架調整。博表示,歐洲央行為公眾推出數字歐元已開始實際試驗。
  • 吳曉靈:建議監管部門把不符合資產新規的老產品規模作為整改考核的...
    【吳曉靈:建議監管部門把不符合資產新規的老產品規模作為整改考核的中間目標】央行前副行長吳曉靈今日回復財聯社等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建議監管部門把不符合資管新規的老產品規模作為整改考核的中間目標,在確保產品規模按進度統一壓降的前提下
  • 重磅|國開行迎來新任副行長!央行新聞發言人周學東已走馬上任
    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財聯社記者獲悉,央行辦公廳主任、央行新聞發言人周學東已於8月4日赴國開行任副行長一職,並成為國開行當下最年輕的副行長。隨著周學東入職之後,國開行將形成「一正三副」的架構。不過,目前央行和國開行網站暫未有公開信息發布。
  • 原央行副行長朱鶴新赴任中信集團 資產7萬億央企迎來新「掌舵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豔明 央企巨頭中信集團今日換帥,掌舵集團近10年的董事長常振明卸任,央行副行長朱鶴新接任。朱鶴新出生於1968年3月,江蘇啟東人,本科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1993年,他進入交通銀行工作,歷任蘇州分行行長、南京分行行長、江蘇省分行行長、總行公司業務總監、北京管理部總裁、北京分行行長等職,2013年1月升任交通銀行副行長。2015年3月,朱鶴新離開工作了22年的交通銀行,轉任中國銀行副行長。
  • 常振明卸任,原央行副行長接棒!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華夏能源網(www.hxny.com)獲悉,執掌中信集團十年的常振明今日(3月20日)卸任,7萬億的央企「巨無霸」中信集團迎來了新任掌門人。朱鶴新供職交行超20年,當過副省長和央行副行長值得注意的是,中信集團現任副董事長、總經理王炯本月滿60歲整,按照相關規定,也已屆卸任年齡。但今天的任免大會上並未公布繼任人選,業內人士猜測中信集團新任總經理也將於近期公布,王炯應該不會超期服役太久。
  • 7萬億中信集團換帥:常振明卸任,原央行副行長接棒
    由此,朱鶴新成為中信集團成立41年來的第6位掌門人,前五位分別是榮毅仁(1979年至1993年)、魏鳴一(1993年至1995年)、王軍(1995年至2006年)、孔丹(2006年至2010年)和常振明(2010年12月至2020年3月)。
  • 吳曉靈建言債市制度建設:營造功能監管、統一執法的市場環境
    央行前副行長吳曉靈通過書面的形式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債券是企業直接融資的重要渠道,是發揮市場配置金融資源的重要工具。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發展迅速,存量規模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包括信用債在內的各類債券已經成為銀行理財等各類資管產品的重要投資標的。
  • 7萬億中信集團換帥央行副行長接棒!
    朱鶴新供職交行超20年當過副省長和央行副行長朱鶴新出生於1968年3月,1991年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現年52歲的朱鶴新,自1993年進入交通銀行,2014年已成為交通銀行副行長、黨委委員兼北京管理部總裁。
  • 趙建:泡沫經濟學——理解現代財富形成與破滅的深層密碼(收藏版)
    即使泡沫終究破滅,但「因為註定凋謝,就不值得擁有花期」?注意,泡沫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結果。悲觀者不一定正確,但樂觀者往往成功。而最成功的,則是能提前預見到拐點並做出反應的人。所謂「知幾,其神乎」。via baidu泡沫的破滅,危機的來臨,是殘酷又未可知的,註定大部分人躲不過。但不能因為酷冬的來臨就忽視春之希望、夏之燦爛與秋之靜美——泡沫在很多時候看上去都是美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