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地球演化過程最珍貴的檔案:中歐地區的世界自然遺產巡禮

2021-03-01 世界地球之旅

一、波蘭

 

波蘭共有世界遺產16項,其中包括文化遺產15項;自然遺產1項為—比亞沃維耶扎原始森林((ix)(x),1979年註冊,1992、2014年進行擴增)。

 

1 比亞沃維耶扎原始森林

 

位於布列斯特以北70公裡,橫跨白俄羅斯及波蘭邊境,是歐洲現存唯一的原始森林。這個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世界遺產及生態保護區位於白俄羅斯西南部布列斯特州及格羅德諾州境內。波蘭為了這個森林設立了比亞沃維耶扎國家公園,佔地超過100平方公裡。白俄羅斯則設立的生態保護區佔地1771平方公裡。2014年對該世界遺產項目做了一些變動,波蘭方面增加了近45000公頃,白俄羅斯方面減少了5000公頃左右,總共141885公頃,並將項目名稱從「別洛韋日斯卡亞原始森林/比亞沃維耶扎森林」(Belovezhskaya Pushcha / Białowieża)更改為「比亞沃維耶扎原始森林」(Białowieża Forest)。這一跨界遺產地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特殊的機會。這裡還是多種動植物的棲息地,包括歐洲野牛、柯尼克波蘭小馬(歐洲野馬與家馬的雜交種)、野豬、駝鹿等原生動物。

 

二、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共有世界遺產7項,其中包括文化遺產5項;自然遺產2項,分別為:1. 喀爾巴阡山脈原始山毛櫸森林和歐洲其他地區古山毛櫸森林((ix),2007年註冊,2011、2017年進行擴增)、2.阿格泰列克洞穴和斯洛伐克喀斯特地貌((viii),1995年註冊,2000年進行擴增)。

 

1 喀爾巴阡山脈原始山毛櫸森林和歐洲其他地區古山毛櫸森林

 

喀爾巴阡山脈原始山毛櫸森林和歐洲其他地區古山毛櫸森林範圍遍及12個歐洲國家的森林。這處跨境地產橫跨12個國家。2007年,由斯洛伐克和烏克蘭共同擁有的一片山毛櫸森林登錄世界自然遺產。東喀爾巴阡山脈的山毛櫸原生林在歐洲的山毛櫸林中因其樹齡、種類的多樣性和樹木尺寸高大、範圍廣闊而擁有突出的價值。這個世界遺產本來範圍只包括斯洛伐克和烏克蘭的山毛櫸林,2011年增加了德國中部和西北部的15處山毛櫸林。2017年,又進行了大範圍擴增,所在國家包括阿爾巴尼亞,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義大利,羅馬尼亞,斯洛維尼亞和西班牙。自上個冰河期結束以來,歐洲山毛櫸經過短短幾千年便從阿爾卑斯山、喀爾巴阡山脈、第納裡季斯山脈、地中海和庇里牛斯山脈的幾個孤立區蔓延開來,這個過程至今仍在繼續。其成功在整個大陸擴張蔓延與樹木對不同氣候、地理和物理條件的適應性和容忍度有關。

 

2 阿格泰列克洞穴和斯洛伐克喀斯特地貌

 

阿格泰列克洞穴和斯洛伐克的喀斯特地貌是一處由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共同擁有的世界自然遺產。其範圍包括了國境附近的喀斯特地形和700個以上的鍾乳洞群,其中部分橫跨國境線。奧格泰萊克的喀斯特巖洞群位於匈牙利北部,被匈牙利政府在1985年設為奧格泰萊克國家公園,擁有歐洲最大的鐘乳洞。整個洞穴長達26公裡,其中有8公裡位於斯洛伐克國內。斯洛伐克的喀斯特地貌則在2002年成為國家公園。

  變化多端的巖層結構以及順序排列在有限空間內的712個洞穴,為我們描繪出一幅溫帶喀斯特的神奇景觀。作為熱帶與冰河氣候共同作用下的一種極其奇特的組合,該地貌使人們研究幾千萬年以來的地貌歷史成為可能。

 

三、匈牙利

 

匈牙利共有世界遺產8項,其中包括文化遺產7項;自然遺產1項為—阿格泰列克洞穴和斯洛伐克喀斯特地貌((viii),1995年註冊,2000年進行擴增)(詳見斯洛伐克)。

 

四、德國

 

德國共有世界遺產49項,其中包括文化遺產46項;自然遺產3項,分別為:1.喀爾巴阡山脈原始山毛櫸森林和歐洲其他地區古山毛櫸森林((ix),2007年註冊,2011、2017年進行擴增)、2.瓦登海((viii)(ix)(x),2009年註冊,2014年擴增)、3.麥塞爾化石遺址((viii),1995)。

 

1 喀爾巴阡山脈原始山毛櫸森林和歐洲其他地區古山毛櫸森林(詳見斯洛伐克)

 

2 瓦登海

 

瓦登海是一個平坦遼闊的溫帶海洋溼地。各種複雜的地理因素與生物因素的交互作用,衍生出眾多的過渡性棲息地與潮汐通道,還有沙質灘涂、海草甸、貽貝海床、沙洲、泥灘、鹽沼、河口、海岸和沙丘,生活著無數的動植物種群,包括斑海豹、灰海豹和港灣鼠海豚在內的海洋哺乳動物。每年有1200多萬隻水鳥遷徙至此繁殖和越冬,其中的29個種鳥類,其10%以上種群數量都以此為家。

 

3 麥塞爾化石遺址

 

麥塞爾坑(Messelpit),是一個位於德國黑森州達姆施塔特-迪堡縣梅塞爾附近的化石坑。位於法蘭克福東南30公裡。麥塞爾坑面積約0.7平方公裡,低於地面60米,原為一處廢棄的瀝青頁巖礦場,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自然遺產。麥塞爾坑在20世紀初便已因出土許多化石而聞名,包括麥塞爾達爾文猴、長鼻跳鼠、巨蟻、原古馬、古翼手屬、冠恐鳥等,但大規模的化石發掘工作尚要等到1970年代方才進行。

  麥塞爾坑保留有目前已知最完整的始新世動物與植物化石。大多地層組僅能發現部分骨骸,但是麥塞爾坑不僅保留了完整個體,甚至包括個體的毛髮、羽毛及皮膚所留下的輪廓。其他較特殊的化石包括在葉脈兩側發現有啞鈴狀的「死亡齧咬」,而這咬痕來自於被偏側蛇蟲草寄生的巨山蟻,這項行為於現今仍然能被觀察到,偏側蛇蟲草會操控它們的寄主到特定高處的葉片,緊咬住葉脈並開始萌發子實體。麥塞爾坑是目前已知最早發現有真菌對寄主進行行為操控證據的地區。

 

五、奧地利

 

奧地利共有世界遺產10項,其中包括文化遺產9項;自然遺產1項為—喀爾巴阡山脈原始山毛櫸森林和歐洲其他地區古山毛櫸森林((ix),2007年註冊,2011、2017年進行擴增)(詳見斯洛伐克)。

 

六、瑞士

 

瑞士共有世界遺產12項,其中包括文化遺產9項;自然遺產3項,分別為:1.薩多納地質結構區((viii),2008)、2.聖喬治山((viii),2003年註冊,2010年進行擴增)、3.少女峰–阿雷奇冰河–畢奇霍恩峰((vii)(viii)(ix),2001年註冊,2007年進行擴增)。

 

1 薩多納地質結構區

 

薩多納地質結構區位於瑞士東部阿爾卑斯山脈地區,面積32850公頃。這一地區以擁有造山運動形成的地質斷面而聞名。此外該地區還擁有7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這一地區是通過大陸碰撞造山的一個特殊例子。通過構造逆衝作用形成了極好的地質剖面。從18世紀開始,該地區就一直是地質科學研究的重要地點。格拉魯斯阿爾卑斯山脈是被冰川覆蓋的山脈,在狹窄的河谷上急劇上升,是高山地區中部最大的冰川後滑坡所在地。

 

2 聖喬治山

 

聖喬治山一譯聖納扎羅山,位於瑞士南部提契諾州,最高點海拔1096米。聖喬治山以出土有保存完好的三疊紀海洋生物化石而聞名。2003年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為瑞士位置最南的世界遺產。2010年,聖喬治山的義大利部分也被擴充入遺產範圍內。其森林覆蓋的山體呈金字塔型。聖喬治山出土的三疊紀海洋生物(245-230萬年前)化石,迄今為止是最好的。它於2003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擴展之後,義大利境內的聖喬治山部分也一起包括進來。擴展部分的主要特點在於此處三疊紀化石層所含種類豐富並且價值極高。

3 少女峰–阿雷奇冰河–畢奇霍恩峰

 

自然世界遺產少女峰–阿雷奇冰河–畢奇霍恩峰(最早於2001年被列入)從東部擴展到西部,面積從53 900公頃擴展到82 400公頃。該遺址為阿爾卑斯高山——包括山脈最受冰河作用的部分和歐亞大陸山脈最大的冰川——的形成提供了一個傑出的實例。它以生態系統多樣性為特點,包括特別受氣候變化冰川融化而形成的演替階段。該遺址因景色秀美、而且包含山脈和冰川形成以及正在發生的氣候變化方面的豐富知識而具有突出的全球價值。在它尤其通過植物演替所闡釋的生態和生物過程方面,該遺址的價值無法衡量。其令人難忘的景觀在歐洲藝術、文化、登山和阿爾卑斯山旅遊中起著重要作用。

文中資料及圖片來源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官網:https://whc.unesco.org/

相關焦點

  • 帶你看懂世界自然遺產——江郎山!
    帶你看懂世界自然遺產——江郎山! 將在浙江江山市隆重舉行 作為此次活動主會場所在地的江郎山 2010年作為「中國丹霞」系列提名地之一 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也成為江浙滬地區唯一一處世界自然遺產
  • 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揭示生物起源演化奧秘
    從昆明魚到人,從撫仙湖蟲到現生昆蟲,地球生命的演化過程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再現。12月4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揭示生物起源演化奧秘,感受雲南生物多樣性寶庫的豐富與獨特。
  • 鐵樹興衰表述著地球演化的一段過程
    科學猜想文集(283) 《鐵樹興衰表述著地球演化的一段過程》蘇鐵,又名鐵樹,喜熱環境的裸子植物物種,忌嚴寒,其生長適溫為20~30℃,最低溫度不宜低於5℃。蘇鐵起源於二疊紀末,三疊紀開始繁盛,侏羅紀進入頂盛期,幾乎遍布整個地球,白堊紀逐漸走向衰落。現在廣泛分布於中國海南、南部省份及臺灣省、日本、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蘇鐵對生長環境要求比較特殊,蘇鐵的興衰史能告訴我們生態環境的一段演化過程與地球的演化歷史。
  • 感受日本自然與歷史傳說的震撼:東紀州「三重熊野」世界遺產巡禮
    在眾多世界遺產之中,大家知道哪個是亞洲唯一以「參拜道路」登錄的世界遺產嗎?答案就是日本橫跨和歌山縣、奈良縣和三重縣的「紀伊山地的聖地與參拜路」!想踏上古人在千年以前的參拜路線、來一趟洗滌身心的朝聖之旅的話,就來看看小編推薦給大家的日本三重縣東紀州的「熊野世界遺產巡禮」介紹吧!
  • 又添一處世界遺產
    當地時間7月2日,在巴林麥納麥舉行的第4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在中國提交的貴州梵淨山經世界遺產委員會一致同意獲準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後,大會主持人說。「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梵淨山擁有獨一無二的「生物多樣性」「生態過程」「自然美」等價值,而此前國內外專家學者對梵淨山的長期研究中表明,梵淨山忠實記錄了當地森林演化過程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 青嵐地質公園:環境悠然宜人,有奇石萬象,是珍貴的地質自然遺產
    在這裡,哆先生給你一個不一樣的旅遊世界!青嵐地質公園位於潮州市饒平縣樟溪鎮,面積為23.22平方公裡,分為青嵐—香爐山、坪溪-雙髻娘山兩個園區,距離饒平縣綠島旅遊山莊5公裡,是粵東地區唯一的省級地質公園。他的歷史存在非常悠久,是地球在演化的漫長地質歷史時期,由於內外力的作用形成和發展並遺留下來的珍貴的並且不可再生的地質自然遺產。
  • 景致記錄:神話般地瑞士,最真實、最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
    世界上最宜居、最安全、最幸福、最富裕的國家,猶如神話般地存在著的,莫如瑞士了。其實,宜居感、幸福感 、安全感、富裕程度,這些形而上的哲學概念,大家見仁見智。只是,不可否認的,卻是瑞士那些真實存著、極其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了。
  • 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武夷山普通紀念幣一枚
    中國人民銀行定於2020年12月21日發行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武夷山普通紀念幣一枚。一、普通紀念幣圖案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武夷山普通紀念幣正面圖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國徽上方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下方為裝飾風格的武夷山圖案並刊年號「2020」字樣;背面主景圖案為武夷山玉女峰,以及九曲溪、金斑喙鳳蝶、茶葉、竹排、武夷精舍、石刻等,主景圖案下方刊「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武夷山
  • 波哥帶你看世界:世界自然遺產天山,沙漠中的神聖之地
    環遊世界41個國家和地區,並用手機進行攝影創作。讓我們跟著波哥一起,欣賞全世界的美景吧。第五十三站,是世界自然遺產:新疆天山。新疆天山是全球唯一由巨大沙漠夾持的大型山脈,以深居內陸的地理區位、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山盆相間的地貌格局、眾多的冰川河流、絕妙的自然景色、特殊的生物區系和生態過程等諸多自然特徵,成為全球溫帶乾旱區大型山地生態系統的最典型代表。
  • 國家公園:中國最珍貴的自然遺產
    自然精華 國家瑰寶視頻製作丨綠色守望者國家公園是我國自然生態系統中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部分,具有全球價值、國家象徵。2019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向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致賀信指出,中國實行國家公園體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安全屏障,給子孫後代留下珍貴的自然資產。
  • 中國南方喀斯特二期申遺成功 我國共有10處自然遺產
    正在卡達首都多哈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23日(北京時間)對本屆會議中國提交的「中國南方喀斯特二期」自然遺產申請項目進行了表決,該項目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在2007年6月27日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由中國雲南石林喀斯特、貴州荔波喀斯特、重慶武隆喀斯特共同組成的「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申請項目入選並獲得全票通過,到目前為止,我國共有10處世界自然遺產。喀斯特是發育在以石灰巖和白雲巖為主的碳酸鹽巖上的地貌。中國喀斯特有面積大、地貌多樣、典型、生物生態豐富等特點。
  • 央行定於12月21日發行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武夷山普通紀念幣
    中國人民銀行定於2020年12月21日發行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武夷山普通紀念幣一枚。一、普通紀念幣圖案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武夷山普通紀念幣正面圖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國徽上方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下方為裝飾風格的武夷山圖案並刊年號「2020」字樣;背面主景圖案為武夷山玉女峰,以及九曲溪、金斑喙鳳蝶、茶葉、竹排、武夷精舍、石刻等,主景圖案下方刊「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武夷山」字樣,右側上方刊面額「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湖南這些文化自然遺產驚豔世界!
    2017年起,「文化遺產日」調整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作為文化大省,湖南一直注重優秀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截至目前,湖南擁有2處世界自然遺產——武陵源、中國丹霞—崀山,1處世界文化遺產——老司城土司遺址。此外,南嶽衡山、紫鵲界梯田-梅山龍宮、裡耶-烏龍山、炎帝陵-桃源洞等4處景區入選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萬佛山-侗寨景區入選國家自然遺產預備名錄。
  • 中國人民銀行定於2020年12月21日發行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武夷...
    中國人民銀行定於2020年12月21日發行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武夷山普通紀念幣一枚。一、普通紀念幣圖案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武夷山普通紀念幣正面圖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國徽上方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下方為裝飾風格的武夷山圖案並刊年號「2020」字樣;背面主景圖案為武夷山玉女峰,以及九曲溪、金斑喙鳳蝶、茶葉、竹排、武夷精舍、石刻等,主景圖案下方刊「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武夷山」字樣,右側上方刊面額「5元」字樣。
  • 湖南的新寧最風光,坐擁世界自然遺產,《辭海》還有專屬詞語!
    這座山叫崀[làng]山,湖南武陵源風景區屬於世界遺產,另外一處世界自然遺產,就是崀山。崀山包括八角寨、天一巷、駱駝峰、辣椒峰和林家寨五個核心景區,已發現和命名的重要景點有500餘處,有三大溶洞和原始森林,總面積108平方千米,配備著完整的紅盆丹霞地貌,是一座天然的丹霞地貌博物館。
  • 地球上最早的彩色檔案:阿爾伯特·卡恩的攝影世界
    很有可能,就是在這次環球航行的旅途中,卡恩確定了他的計劃,要創建一個他所稱之為「星球檔案」的影像資料庫;這一規模宏大、雄心勃勃的設想,試圖用照片為地球上的人類生活留下一份真實直觀的記錄。隨後的二十年,卡恩用自己的私人財產去招募專業的攝影師,為他們提供簡直裝滿旅行車尾箱的大量彩色正片顯影板(經常還有整盤整盤的電影膠片),將他們派遣至世界各地。
  • 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正面臨石漠化威脅
    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正面臨石漠化威脅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13 15:37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貴陽7月13日電(記者李黔渝)專家將中國南方喀斯特比喻為「石漠化荒漠中的『生態孤島』」,以揭示目前中國南方喀斯特系列世界自然遺產地正面臨的石漠化威脅。
  • 土司遺址—來自中國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
    2015年3月,國家文物局確定湖北、貴州、湖南三省現存最具代表性的土司遺址,共同聯合申報2015年世界文化遺產,其中包括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13至20世紀,土司分布地區在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的東北邊緣,目前中國記錄在案的土司遺存有101處,由於分布廣、遺址多,決定了項目必須是「打包」申報。三處遺址分布於多民族聚居的湘鄂黔交界地區,是現存具有大型規模、完整格局、豐富遺存的土司城遺址。包括土司城遺址、土司軍事城址、土司官寨、土司衙署建築群、土司莊園、土司家族墓葬群等。
  • 地球上有第二文明嗎?檔案中記錄的萊瑟塔蜥蜴人,是真的嗎?
    地球上有第二文明嗎?萊瑟塔蜥蜴人或是真的,還有相關檔案!然而一個萊瑟塔檔案的出現卻讓很多人深信不疑,在地球上可能有另外一種文明的存在叫做蜥蜴人文明,傳說中是這樣的,是一個人類與一個未知的蜥蜴人進行的採訪對話,時間發生在1999年的年底到2000年到年初,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難道在地球上人類看不到的地方還有第二文明的存在嗎?
  • 人類在演化過程中輸給過哪些動物?
    人類在進化過程中,輸給過很多動物,比如:恐龍,恐貓,尼安德特人等,但最終人類憑藉著自己的力量,站到了食物鏈頂端,成為地球的主宰(不考慮微生物的情況下)。合弓綱與蜥形綱羊膜動物類群中有兩個主要的生物群,一個是合弓綱,一個是蜥形綱。其中合弓綱就是人類的遠古祖先,而蜥形綱則是恐龍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