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正面臨石漠化威脅

2021-01-08 中國政府網

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正面臨石漠化威脅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13 15:37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貴陽7月13日電(記者李黔渝)專家將中國南方喀斯特比喻為「石漠化荒漠中的『生態孤島』」,以揭示目前中國南方喀斯特系列世界自然遺產地正面臨的石漠化威脅。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研究員袁道先在12日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世界自然遺產生態保護與修復」主題論壇上說,中國南方喀斯特是世界上最卓越的景觀之一,同時也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態系統之一,表現為地表容易漏水,極度乾旱;成土速率慢、土層極薄;坡度大,水土流失嚴重;植被一旦破壞,難以恢復。

    喀斯特是發育在以石灰巖和白雲巖為主的碳酸鹽巖上的地貌。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主要分布在以雲貴高原為中心的雲南、貴州、廣西、重慶等地,面積為1460平方公裡,區域內許多景點享譽國內外。而中國南方喀斯特石漠化面積達12.96萬平方公裡,石漠化環境與世界自然遺產地環境形成明顯對比和反差。

    袁道先說,作為中國南方喀斯特石漠化荒漠中『生態孤島』的自然遺產地,其核心區及外圍都受到石漠化的包圍,需要倍加珍惜和加大保護力度。

    目前,一些石漠化地區正利用國家石漠化治理專項工程進行生態修復治理,但仍任重道遠。專家認為,人類不合理的社會經濟活動仍是中國南方喀斯特自然遺產地保護的最大威脅。

責任編輯: 宋巖

相關焦點

  • 第二屆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公安機關警務交流協作會在...
    9月24日,第二屆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公安機關警務交流協作會在施秉縣成功舉辦。州公安局黨委委員、副局長許軍,縣委常委、副縣長王凱,縣委常委、縣委政法委書記李承勇出席會議。會上,李承勇致歡迎詞,對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公安機關代表的到來表示歡迎;縣世遺局以及杉木河旅遊公司相關負責人分別介紹施秉縣自然遺產地的基本情況以及旅遊概況;縣公安局相關負責人對2020年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公安機關旅遊警務工作作總結。
  • 世界遺產:中國南方喀斯特[高清組圖]
    中文名稱:中國南方喀斯特英文名稱:South China Karst「中國南方喀斯特」是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2007年被收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2014年得到了增補,現由雲南石林、貴州荔波、重慶武隆
  • 武隆區公安局舉辦首屆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公安機關警務...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4日9時50分訊 (通訊員 冉楚及)12月20日,武隆區公安局在仙女山鎮舉辦首屆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公安機關警務交流協作會,來自重慶、雲南、貴州、廣西4省7地公安機關齊聚武隆交流探討旅遊治安管理經驗作法。
  • 臺灣交流團參觀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荔波展示中心
    2016年7月12日下午,第四屆貴州•臺灣經貿交流合作懇談會暨黔南臺灣兩地少數民族茶產業交流活動嘉賓參觀考察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荔波展示中心。    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項目是中國政府明確的分批次申報的世界自然遺產項目,第一批捆綁申報單位是雲南石林、貴州荔波和重慶武隆,該項目於2007年6月27日第三十一屆世界自然遺產大會審議通過,並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六個世界自然遺產地。
  • 中國南方喀斯特二期申遺成功 我國共有10處自然遺產
    正在卡達首都多哈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23日(北京時間)對本屆會議中國提交的「中國南方喀斯特二期」自然遺產申請項目進行了表決,該項目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在2007年6月27日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由中國雲南石林喀斯特、貴州荔波喀斯特、重慶武隆喀斯特共同組成的「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申請項目入選並獲得全票通過,到目前為止,我國共有10處世界自然遺產。喀斯特是發育在以石灰巖和白雲巖為主的碳酸鹽巖上的地貌。中國喀斯特有面積大、地貌多樣、典型、生物生態豐富等特點。
  • 巴渝行 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南方喀斯特」之重慶武隆天生三橋
  • 我國5位院士聯名倡議,獲國務院批覆,中國是世界第二大遺產國家
    袁道先院士介紹,2007年"中國南方喀斯特"第一期(重慶武隆、雲南石林和貴州荔波)成功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南川金佛山"不甘落後",於2012年6月開始申遺,當年10月15日取得中國南方喀斯特第二期申報提名地資格,正式拿到申報"入場券"。
  • 南方喀斯特地貌典範-武隆天生三橋
    武隆的地貌實屬罕見,不僅是擁有喀斯特地貌,還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地」。中國自然景觀豐富,幾千年的文明史,有眾多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截止目前已有14個項目入選世界遺產,其中比較出名的張家界旅遊,九寨溝都在其中。
  • 福州2020世界遺產大會延期!
    據悉,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福州正持續有力有序推進世界遺產大會的各項籌備工作。我國今年唯一的申遺項目古泉州(刺桐)史跡(暫定名),新增的德化窯遺址(屈鬥宮、尾林、內坂三處窯址)、古泉州(刺桐)史跡申遺第三期考古南外宗遺址及市舶司遺址等遺產點考古工作也已展開。
  • 布依族「雯當姆」:鑲嵌在「中國南方喀斯特」上的藝術奇葩
    據當地的民間傳說,很久以前,瘟疫流行於布依族地區,但該地的布依族寨子卻因孩子們肚子上畫著奇怪的臉譜,瘟疫自然消除,病人也全部痊癒,人們遂認為這種舞蹈具有驅鬼祛邪之功效,便得以傳承下來。「雯當姆」愉悅歡快、生動風趣,能真實地體現布依族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是荔波布依族民間獨有的藝術奇葩。遺憾的是傳承人青黃不接,保護和傳承面臨極大的挑戰。
  • 83處世界自然遺產受到氣候變化威脅
    本文選自《NHK WORLD》,介紹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關於83處世界自然遺產受到氣候變化威脅的最新報告。        急速に進む気候変動によって80か所餘りの世界自然遺産が海水溫の上昇や森林火災の増加といった脅威にさらされているという報告書を、IUCN=國際自然保護連合がまとめました。
  • 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將推遲在福州舉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官網截圖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在官網發布的最新通知,原定今年6月29日至7月9日在中國福建省福州市舉行的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將推遲舉辦。泉州 六勝塔 圖片來源:泉州影像據悉,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福州正持續有力有序推進世界遺產大會的各項籌備工作。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湖南這些文化自然遺產驚豔世界!
    2017年起,「文化遺產日」調整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作為文化大省,湖南一直注重優秀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截至目前,湖南擁有2處世界自然遺產——武陵源、中國丹霞—崀山,1處世界文化遺產——老司城土司遺址。此外,南嶽衡山、紫鵲界梯田-梅山龍宮、裡耶-烏龍山、炎帝陵-桃源洞等4處景區入選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萬佛山-侗寨景區入選國家自然遺產預備名錄。
  • 《世界遺產名錄》中國居全球第一!這55個地方你去過幾個?
    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佔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山東曲阜孔廟孔府孔林:1994年入選《世界遺產名錄》雲南重慶貴州中國南方喀斯特:2007年入選《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 【貴人黔行】奇險大美的世界自然遺產地——赤水佛光巖
    【貴人黔行】奇險大美的世界自然遺產地——赤水佛光巖 2020-04-27 15: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紅色名單更新:28338個物種正面臨滅絕的威脅
    自1964年以來,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一直在評估世界生物的現狀。這份紅色名單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全面的地球物種狀況。圖片來源www.haoweixin.net其中淡水魚類的情況尤為嚴重。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資料,日本特有的淡水魚類有一半正面臨滅絕的威脅,墨西哥的三分之一也是如此。
  • 中國的世界文化自然遺產,都包括哪幾個地方?
    我們國家的地域非常的遼闊,而且地形也是非常的複雜和多變化的,自然的一些景觀也是非常的多的,也擁有著世界上很多的一些以前留下來的東西,自從我們國家在很早的時候加入了一個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公約以來,共有十多項這樣的景觀被選入到了這個文件中去,這個東西的數據顯示我們國家總是在全球是第一的,而且這是13個世界上的一些以前留下來的東西中,我們國家的西南邊的地區是最集中的一個地方,超過了一大半的地方都是在這個西南的地區
  • 中國55處世界遺產
    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同時也是世界上溫帶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41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2006年列入世界自然遺產-42  中國南方喀斯特  -2007年列入世界自然遺產-44  中國丹霞  -2010年列入世界自然遺產-
  • 波哥帶你看世界:世界自然遺產天山,沙漠中的神聖之地
    環遊世界41個國家和地區,並用手機進行攝影創作。讓我們跟著波哥一起,欣賞全世界的美景吧。第五十三站,是世界自然遺產:新疆天山。天山天山山系位於歐亞大陸腹地,平均海拔約4000米,東起中國新疆哈密星星峽戈壁,西至烏茲別克斯坦的克孜勒庫姆沙漠,近東西向延伸,橫跨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4國,在中國新疆境內綿延約1760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