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本書 | 西南聯大三巨頭
然而,對梅貽琦作為西南聯大掌門人的闡述,似有待深化。在我看來,西南聯大之所以成為西南聯大,是與梅貽琦不可分割地聯繫在一起的。如果沒有梅貽琦,西南聯大很可能重蹈西北聯大的覆轍。正如清華校友、教育家傅任敢說:為什麼「惟有西南聯大能夠聯合到底呢?這就與梅校長有很大關係了」。[3]梅貽琦(1889--1962),天津人,南開學堂畢業,曾留學美國,獲碩士學位。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西南聯大教育救國
正在雲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20日下午來到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參觀西南聯大博物館等,了解抗戰期間西南聯大師生教書救國、讀書報國的光榮歷史。 西南聯大校舍(《西南聯大行思錄》作者張曼菱提供) 「教室是夯土牆、鐵皮屋頂,窗戶上糊的是紙,吃的是糙米陳米」,老校友回憶當年說,「許多同學不得不到校外兼職教書
-
北大老校長蔣夢麟結緣西南聯大
抗戰時期,作為西南聯大三常委之一,蔣夢麟曾以「駱駝精神」美譽梅貽琦,並以「敏捷的猴子」自謂,他也是聯大人永未忘記的星辰。1943年,蔣夢麟在物價飛漲和警報聲聲的昆明寫成的《西潮》中回憶:「與北方三個大學有關的人士正在南京商議學校內遷的計劃。大家有意把北平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天津的南開大學從北方撤退而在長沙成立聯合大學。
-
西北聯大與西南聯大比較研究
內容提要:西北聯大與西南聯大共同書寫了中國抗戰史和教育史的光輝篇章。,還是西南聯大的重返平津,都為新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11)在漢中初期,西北聯大依然設有6學院23系。同年5月2日,兩所學校同時開學,西北聯大在校本部城固縣、西南聯大在昆明分別舉行了開學典禮。1940年1月9日,西南聯大召開第132次常委會,將以前的科改為學院,設師範學院、工學院、理學院、法商學院、文學院等5院,共26系,另設體育部和先修班。
-
西南聯大精神與北京大學
關鍵詞:西南聯大精神;北京大學;多元一體;大同世界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以下簡稱「西南聯大」)是在抗日戰爭背景下形成的一所特別大學。在國破家亡的極端艱難環境下,西南聯大師生以天下國家為己任,懷著正義必勝、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念,肩負著對國家民族前途的崇高責任感,以「中興業,需人傑」自激自勵,團結合作,敬業求知,行大道,求真理,成就了人類教育史上的奇蹟,引發了國內外的矚目和研究。西南聯大結束七十多年來,西南聯大的聲名不隨歲月而消失,反倒越來越響亮。
-
雲南師範大學舉行「西南聯大愛國精神」宣講團第一場宣講
7月2日晚,為進一步學習傳承和弘揚西南聯大愛國主義精神,講好西南聯大故事,激勵廣大師生做有歷史感責任感、志存高遠的時代新人,雲南師範大學舉辦了第一場「西南聯大愛國精神」主題宣講會。宣講團成員李麗佳同學講述了西南聯大老校友郭永懷、鄧稼先為投身祖國建設,不惜犧牲生命的故事,鼓舞廣大青年為民族復興、祖國建設奉獻自己的青春;夏菲同學講述了《梅貽琦與夫人的故事》,再現了在抗戰艱苦歲月裡,梅貽琦先生與夫人支持聯大建設、貼補家用賣「定勝糕」,以及梅貽琦先生的兒女投筆從戎,奔赴抗日戰場的故事,表達了在今日和平歲月裡也要艱苦奮鬥,不負聯大後繼者的稱呼;馬夢珊同學作了《愛國為民的聞一多》的宣講,
-
如何才能找回西南聯大的物質與精神?
西南聯大8年共畢業本科生及研究生一共近4000人,為當時中國之最。在這其中,有兩名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他們都是吳大猷的學生;獲得中國「兩院」院士的西南聯大校友,有174人;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8名,其中包括楊振寧的同學鄧稼先。
-
只存在了八年的西南聯大,為什麼這樣被人懷念?
西南聯大教授大都是留學生(尤其是理工科方面),有基本相同的學術理念,故能真誠合作。西南聯大除夕副刊主編的《聯大八年》(1946),其「聯大教授」部分有一類似「小引」的插頁,稱: 聯大一百七十九位教授當中:九十七位留美,三十八位留歐陸,十八位留英,三位留日,廿三位未留學。三位常委:兩位留美,一位未留學。五位院長,全為美國博士。
-
西南聯大校歌
Untitled Document西南聯大校歌中華讀書報 2001年7月4日 2001年1月11日《光明日報》刊載了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學生楊振寧教授在文中回憶起了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聯合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之初,由馮友蘭教授撰寫、在全體師生中傳唱、影響深遠的校歌。「他(馮友蘭)一生很得意此校歌歌詞,晚年時候寫《三松堂自敘》時還將歌詞錄了進去。」 此為楊振寧教授記憶有誤。
-
總有一首詩詞讓你淚流滿面——《滿江紅·國立西南聯大校歌》
《滿江紅·國立西南聯大校歌》萬裡長徵,辭卻了五朝宮闕,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離別。絕徼(jiào)移栽楨幹質,九州遍灑黎元血。盡笳吹,弦誦在山城,情彌切。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便一成三戶,壯懷難折。多難殷憂新國運,動心忍性希前哲。待驅除仇寇,復神京,還燕碣。
-
西南財經大學「十四五」規劃校友代表座談會召開
西南財經大學「十四五」規劃校友代表座談會召開 2020-12-08 10: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聚焦】這,就是西南聯大
)剛毅堅卓——西南聯大歷史展獲得了重點推介就在今年1月20日,在雲南考察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參觀了西南聯大博物館等,了解抗戰期間西南聯大師生教書救國、讀書報國的光榮歷史。
-
《我們的西南聯大》:讓剛毅堅卓精神薪火相傳
原標題:探班電視劇《我們的西南聯大》:以剛毅堅卓精神激勵藝術創作 西南聯大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個傳奇,梅貽琦、張伯苓、聞一多、朱光潛、華羅庚等上百位在各個領域卓有成就的大家都曾在這所大學任教。今年再現這段傳奇歷史的電視劇《我們的西南聯大》已拍攝完成,有望年內與觀眾見面,讓我們一起走近幕後團隊。
-
【追尋先烈足跡】我願以身許國——西南聯大校友鄧稼先的故事
1941年,鄧稼先考入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合組而成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師從吳有訓、周培源、葉企孫、吳大猷等多位知名物理學家,受到了第一流的學術培養。那正是抗戰最為艱難的時候,昆明城空襲不斷,跑警報成了師生們的家常便飯。在最艱難的條件下,聯大師生仍然堅持教書救國、讀書報國,為抗戰建國積蓄復興力量。
-
校友信息 | 北京體育大學日本校友會成立大會在東京召開
2018年4月14日,北京體育大學日本校友會成立大會在東京召開。北京體育大學日本校友會是由北體大日本校友自發成立,並在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備案的國內高校日本校友會,同時在北京體育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備案。
-
西南聯大人才的培養之道
西南聯大,全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抗日戰爭開始後高校(國立清華大學、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內遷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其在歷史長河中雖僅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但對抗戰、民主革命勝利及現代中國高等教育和科學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
兩大傳說級高校——西南聯大vs國立中央大學
要談起中國高等教育史,有兩大傳說級高校是繞不過去的話題,那就是抗戰時期只存在八年的的西南聯大和曾經的亞洲第一國立中央大學,西南聯大是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組建,國立中央大學則是由張之洞創辦的三江師範學院演變而來,這兩所大學在當時甚至後來都是其他高校難以望其項背的存在,那麼這兩所學校到底誰更勝一籌呢?
-
西南聯大,特殊時期的哲學課:梳理中國哲學,增強民族自豪感
西南聯大,這雖然只是一個學校的名字,但也代表了一個特殊的時代。在中國最危難的時期,因為有西南聯大的存在,作為立國之本的高等教育在中國才沒有中斷,而西南聯大培養的那些人才成為中國今後建設的棟梁之才。為什麼西南聯大培養的人才數量和質量都遠遠超出之前或之後幾十年呢?
-
河南大學深圳校友會召開換屆暨2020年校友大會
2020年12月5日,河南大學深圳校友會換屆暨2020年度校友大會在深圳研究院召開。河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校友總會副會長許紹康,校友總會秘書長劉波,校友總會副秘書長劉群,開封市人民政府駐深辦主任彭洋,廣州校友會秘書長王克亞,深圳市河南商會副會長谷雷,深圳研究院院長牛利民等與130多位深圳校友齊聚一堂,共敘母校情誼。新當選秘書長魏軍委主持了大會。
-
西南聯大如何「把種子播撒出去」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為保存民族文化血脈、培養國家急需人才,北大、清華、南開組成的西南聯合大學成立。在國難危機的時候,中國的「教育精華輾轉周折聚集在這裡,形成精英薈萃的局面,最後在這裡開花結果,又把種子播撒出去,所培養的人才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