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懦弱膽小,可能與父親這3種行為有關,家長要警惕

2020-12-17 騰訊網

文章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未經許可請勿抄襲。

孩子的成長可以說了在家長眼中沒有什麼比這更重要的了,不過看似孩子們的教育很簡單,實則操作起來才發現並不容易,孩子的成長就像一根繩子過於緊可能會斷掉,太松又怕繩子最終擰成一團麻捋不清,總之,教育孩子難難難!

不過轉身看別人家的孩子為何那麼優秀活蹦亂跳的,唱歌、跳舞、主持樣樣通,怎麼到了自己家孩子感覺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特長或者有點,甚至說話聲音都小裡小氣別提在朋友面前,身為家長的多沒面子。

不過孩子的這些行為也不能全說是孩子的問題,還是家長們真的教育沒上心,其中主要因素還是在父親身上比較多,要知道中國百分八十多的家庭,都是男人主外象徵一家之主,雖說寶媽們在家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長,到父親的行為更會被孩子關注,反而寶媽們的一些行為在他們看來習以為常並沒有什麼不同,也不會引起特別關注。

缺乏交流

交流溝通是孩子與父母之間培養感情的最好方式,然而身為父親為了支撐一家人的開銷,給他們更好的生活條件,所以多數精力都放在工作上,甚至偶爾加班,回家後也與孩子錯過了最佳交流時間,尤其是男孩子家庭原本性格就是比較孤僻不善言行,成長中缺乏父親的陪伴更會加劇性格發展趨勢的偏差。

所以我們會發現這類孩子在長大後,稍微有自我意識時,就不太會喜歡與周圍人交流,即便有心事也不會說來,沉悶在自己心中慢慢變得性格安靜不善交談。

胡亂發脾氣

家庭環境決定了一個孩子的未來成長,這句話可能在一些家長看來過於嚴重化了一點,不過仔細想想其實一點也不過分,家長們應該為此警惕起來,從時間角度,孩子與家庭相處的時間至少佔據一天中的三分之二,所以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慢慢滲透到他們成長的各方各面,性格也會隨著家庭環境改變。

如果父親喜歡沒事大聲說話,小孩子犯了一點小錯就被吼,甚至說家長會摔杯子碗以示自己的不爽,這樣會讓孩子突然面對家長粗暴行為變得恐慌膽小,做事畏首畏尾,甚至就算犯了錯也會極力掩飾不敢承擔,讓孩子變得懦弱,甚至心理產生陰影。

膽小鬼的父親

不要以為每位父親都如大山一樣強大有擔當,畢竟每個人的性格是不一樣的。生活中不乏一些人為了生活委曲求全怕得罪了領導而失業,所以一些父親會喜歡做事拍領導馬屁,或者在家中沒有什麼地位,凡事都聽媳婦來做主,其實這些一言一行已經在孩子眼中被深深記下。

讓孩子知道爸爸不像其他爸爸那樣勇敢,他們可能會內心感覺到自卑,甚至有的男孩子受到父親影響,將來職場還是家庭生活也會不知不覺走上父親的老路。

所以在孩子成長中,家長的每一個成員都不應忽視,可能一個行為都會影響孩子今後的成長,不妨多在孩子身邊出現一些正能量行為,在這樣環境影響下的孩子相信準不會錯。

通過漫畫的形式,和你分享育兒知識。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點讚轉發一下吧。在育兒的路上,我們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照顧孩子,可以關注我,和我一起探討育兒路上那些事吧。

相關焦點

  • 孩子膽小懦弱,不一定全是性格導致,可能是「自然缺失症」作祟
    文丨小熊娃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孩子的性格如何是父母非常在意的一件事情,如果孩子性格是大膽自信,父母自然是開心的,可如果孩子的性格是膽小懦弱的,那麼家長們將會非常的頭疼,因為想要讓一個懦弱膽小的孩子變得自信和大膽,是需要耗費非常大的精力。
  • 孩子不夠勇敢怎麼辦?家長要避免這三個誤區,防止孩子變得膽小
    文/糯媽育兒經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家孩子是一個勇敢自信的人,如果孩子畏首畏尾或者比較膽小,家長就會擔心孩子長大之後不夠自信或者無法表達出內心真正的感受,導致孩子的成長道路出現偏差。這些其實都是孩子做事欠考慮的表現,並非是孩子勇敢的證明。勇敢是孩子處於困境時仍然能夠不放棄的品質、是孩子敢於面對挑戰的自信、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助力,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區分孩子的行為究竟是魯莽還是勇敢。家長一定要避免進入性格培養的誤區,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向著家長期望的方向走。
  • 這7種類型父母,很容易養出膽小、自卑、懦弱、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家長們一定不能只注重孩子的學習問題,而忽略了教育方法,這會在無形中會左右孩子的性格與品行。我們發現,有7種類型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往往具有自卑、膽小、缺乏安全感又懦弱的特點,這些孩子在人際交往中會格外吃虧,進入社會後也容易被人欺負。來看看你中槍沒!
  • 家長的哪些行為可能導致孩子形成懦弱的性格?
    具體地說,父母下列行為極有可能使孩子形成懦弱的性格:第一,一動不動地發脾氣。有些父母特別愛發脾氣,只要孩子做了不該做的事,就會大發脾氣,把孩子訓斥得一塌糊塗。其結果就是讓孩子失去自己的位置,但凡遇到足以威脅到他們的事情,他們都會放棄自己的原則,選擇妥協。有些人也許認為這是不對的,因為有些孩子長大了會比父母看上去更兇。
  • 孩子膽小、懦弱怎麼辦?5個方法幫孩子克服膽小心理,變得自信
    除了不敢面對外面的朋友,在家有時也很膽小,比如怕黑不敢獨睡、有打雷和閃電也會嚇哭,很多家長為孩子膽小犯愁,這樣的心理素質,怎麼去上學,怎麼能自己面對外面的大環境呢?一、有哪些原因導致孩子膽小、害怕?這種心理還有可能延至到長大成人,也就是我們說的社恐的一類人,不善與人交流,不敢在陌生場合表達自己,這都是從小的膽小、懦弱心理發展來的。二、父母如何積極引導孩子戰勝自己內心的膽小、懦弱呢?
  • 爸爸「引以為傲」的2種行為,會導致孩子自卑懦弱,可惜少有人知
    父親教育孩子的方式,總會給人嚴禁,客觀的感覺,不同於母親的溫柔式教育方式,雖然父親教育孩子有些時候的確會比母親教育的好,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弊端」,有些爸爸「引以為傲」的2種行為,會導致孩子自卑懦弱,可惜少有人知,你知道是哪幾種行為嗎?
  • 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上學後易被欺負,幾種性格缺陷可能伴隨一生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受「男主外女主內」思想的影響,諸多父親將教育孩子的任務全部推給妻子,或者因工作、性格等原因很少參與孩子的成長,甚至理所當然地逃避育兒責任,用當今網絡熱詞形容就是「喪偶式育兒」,沒有父親陪伴的孩子,可能難逃如下幾種性格「缺陷」。
  • 孩子無意識模仿,家長要警惕「變色龍效應」,給孩子立好行為習慣
    文丨洛芸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孩子出現無意識模仿的時候,是他們學習的最佳時機。會模仿的孩子,家長們會覺得他們很可愛,聰明。孩子的無意識模仿,是一把雙刃劍。孩子在模仿的時候,不懂得分辨好壞,很有可能就將壞的行為學了過來。
  • 寶寶膽子越來越小,往往是父母這4種行為造成的,家長別不當回事
    今日問題:為什麼寶寶越來越膽小?每個寶寶都是獨一無二的,但在他們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一個共同的現象,那就是膽子越來越小。原本在剛學會走路時,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魔王,不管認不認識別人,見人就捉弄,常常氣得家長跺腳。
  • 孩子「被打」不還手,是懦弱還是教養?家長要找對教育「平衡點」
    一些父母甚至認為打架是沒有教養的表現,同時另外一些父母則認為不動手才更懦弱。這兩種說法真的是正確的嗎?2)情況二:被打不還手是懦弱如果一次或幾次的忍讓反而換來對方的變本加厲,一味的欺負,而且給自身的身體和心理都造成了嚴重的傷害,這時不反擊,不告訴老師家長,依然選擇受欺負,那麼這就是一種懦弱。!
  • 家有男孩,如果不想他性格膽小懦弱,家長要戒掉這兩句話
    心理學家說過:要想孩子以後怎麼樣,父母嘴上就怎麼說。這句話從一定層面說明了父母的言語對孩子的影響,不但會影響他們的心理性格,也會影響他們以後的人生道路。特別是家有兒子的,如果父母經常跟他們說以下這兩句話,會讓男孩性格懦弱,以後沒什麼出息,這位父母可要注意了。第一句:「男孩子哭什麼哭」許多父母,面對兒子遇到困難或者鬧情緒哭泣的時候,都會說這句話:「男孩子哭什麼哭?」
  • 為啥孩子性格懦弱?從小被灌輸這3種思想,容易被人當「軟柿子」
    到了其中一個環節,一個小男孩一把從圓圓手裡奪走了紅色畫筆,「把這隻畫筆給我,我現在要用紅色!」,說完還在圓圓的畫紙上畫了一條長長的紅線。圓圓看著這個比自己小的男孩,愣了一下沒有說話,只是委屈地跑到媽媽的懷裡。小麗很疑惑為什么女兒在家裡脾氣不小,在外邊卻不敢吭聲。「為什麼不拿回來?這是你的畫筆呀」,「媽媽不是常說要我讓著別人嗎?」,這回變成媽媽沉默了。
  • 孩子膽小、不自信怎麼辦?家長用這3招,讓孩子變得強大
    在生活中,看到同齡的小夥伴,這類孩子也不會輕易地主動和他們一起玩耍,而是內心有著強烈的距離感,當父母離開自己身邊時,他們的安全感基本上也就沒有了。多數的家長認為,孩子膽小和不自信的表現,是由於性格的原因,便會認為自己的孩子天生如此,所以很容易就忽略了孩子的真實想法和內心感受。
  • 孩子總是易怒易暴躁?想要打破與孩子的僵局,3點引導家長要做好
    孩子從小就是從模仿開始這個世界的探索的,最初的模仿對象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脾氣大,孩子性格要麼就非常的膽小懦弱,要麼就會像家長一樣脾氣火爆,受家長性格的影響還是很大的。3.平時缺乏教育孩子性格不好,與父母對孩子缺乏這方面的教育培養也有關。例如:我們小區有個小男孩,每天都像個猴子一樣在小區裡竄來竄去,看到其他小朋友有好吃的好玩的都要上去要或者搶,還經常和其他小朋友發生衝突,惹來不少家長的怨言。
  • 孩子遇事總是膽小逃避?可能養成了「迴避型人格」,父母要警惕
    這種行為影響了孩子的認知,問題不斷被孩子放大,導致孩子產生了自卑心理。如果孩子問過你「媽媽,我是多餘的嗎?」這樣的問題,就要警惕了。其次沒有安全感的孩子也很容易出現迴避型人格。因為沒有體會到足夠的愛,讓孩子覺得這個世界是沒有意義的,在得到一些愛時就會害怕這些愛會從自己身邊溜走,所以乾脆就把這些拒之門外。也因為缺少愛而變得脆弱不堪。
  • 家長不以為然的3種行為,正在讓孩子變得自卑,看到請及時改正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說有什麼是比成績更重要的,那就要數心理和身體的健康了!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顆自信強大的內心,但卻未必能避免一些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的行為。
  • 暴躁父母懦弱娃,衝動易怒的父母,孩子長大逃不開這3種性格
    如果是暴脾氣的家長,絕對是造就出脾氣暴躁、任性妄為的孩子。父母脾氣易怒,對孩子的成長有怎樣的危害?3、使孩子走向極端,脾氣比家長更暴躁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如果父母是脾氣暴躁的人,孩子自然會深受影響,模仿家長的暴躁行為。在以後即使遇到困難也不能冷靜,只會一昧地發脾氣,不會主動去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先把自身情緒發洩。
  • 孩子如何應對他人攻擊行為?正確應對,保護自己,健康成長!
    有的孩子具有這樣的特徵,這樣的孩子在朋友圈中往往處於被動的位置,也容易導致被打。3 不喜歡說話,性格內向。這類孩子性格方面存在缺陷,很難和小朋友們玩兒在一起,也往往容易被打。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這樣的特徵,家長一定要先反思自己:在家庭教養的過程中,我們家長自身是不是有不當的行為,是不是因為我們不正確的教養方式,使得孩子膽小自卑,不喜歡表達或不願意向家長求助。一旦發現了自己的問題,一定要及時做出改變。比如孩子身材瘦小,我們可以帶孩子做一些體能訓練,送他去學跆拳道、武術等。
  • 孩子常有的4種行為,可能是患「抑鬱症」的體現,家長別不當回事
    孩子常有的4種行為,可能是患「抑鬱症」的體現,家長別不當回事: 1. 如果你的孩子經常有這種行為的話,那就需要小心了,因為孩子很可能是患上了「抑鬱症」。
  • 父母經常做這3件事,孩子性格多半懦弱,容易被當成「軟柿子」捏
    在校園中可能成為被霸凌的對象,在工作中自己的利益也不敢爭取,總之就是四個字「活得憋屈」。很多家長內心很困惑,為什麼孩子這麼「慫」?答案可能要在家長自身找,生活中若常做這三件事,可能造成孩子性格越來越軟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