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經常做這3件事,孩子性格多半懦弱,容易被當成「軟柿子」捏

2020-12-14 錦春育兒經

我記得上初中的時候,班級裡有一個身高1米8,體重180斤的大塊頭,但是性格卻跟身材不成正比,性格非常懦弱,有一次他不小心把一個男生的書包弄掉地上,結果就被一個1米6幾的男生,蹦著高地打了一頓!

這個事情讓我記憶猶新,我覺得無論你擁有多強健的體魄,如果性格軟弱,那麼被欺負,被當「軟柿子」捏是常事兒。在校園中可能成為被霸凌的對象,在工作中自己的利益也不敢爭取,總之就是四個字「活得憋屈」。

很多家長內心很困惑,為什麼孩子這麼「慫」?答案可能要在家長自身找,生活中若常做這三件事,可能造成孩子性格越來越軟弱!

一、在外人面前的「假客套」

也許是由於傳統文化的關係,教育我們「做人要謙虛」,於是很多家長習慣用貶低自家孩子,誇別人家的孩子。尤其是一些在外人面前的「假客套」行為,讓很多孩子的自尊和自信都受到了傷害。比如公共場合的公共設施,一些好面子的家長會讓孩子謙讓,不要去搶;當別人誇獎自己孩子的時候,很多家長會說:「我家孩子哪有你說得那麼厲害,跟你家孩子沒法比」!

相信很多人都是聽著這些話長大的,對一些大大咧咧的孩子來說可能沒啥影響,但一些性格敏感的孩子卻可能越來越軟弱。在他們心中會形成一個認知,「我總是不如別人、我不能和別人爭搶、我想要保護自己的地盤是不對的,因為我不配擁有」。

二、吝嗇給孩子花錢

為人父母以後,所有的拼搏和努力似乎都是為了孩子,希望他們吃得更好些、穿得更好些、受到更好的教育。但是也有一些父母吝嗇給孩子花錢,還認為窮養孩子更容易養出有出息的娃。內心強大的孩子可能會因為沒有依靠和退路努力打拼,但有很多最終活成普通人的孩子卻受害不淺!

我記得在網絡上刷到這樣一個段子,一個男孩從小被窮養,長大以後看到門面大一些的理髮店,都不敢踏進去,滿眼中都是怯懦。其實我從小並不是羨慕有錢孩子的物質條件,是真心羨慕那種從骨子裡散發的自信。父母要知道窮養孩子,他們可能會早早聽話,但是那種哭窮的三觀也會深入他們的骨子裡。

三、遇事總選擇「息事寧人」

還有一些父母,生活中也是「老好人」的角色,遇事總選擇「息事寧人」,無論內心受了多大委屈,都秉持「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而這樣的行為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當孩子第一次在幼兒園被欺負後告訴父母,父母告訴他忍一忍,以後被欺負成了常事兒

如何避免孩子形成懦弱的性格?

1、對不公平勇敢反抗

「拿出膽量來」那一吼聲是一切成功之母。——雨果

幼兒園階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此時被欺負了不敢反抗,形成了懦弱的性格,以後要花費很大力氣才可能改過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並非一句空話。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父母就應該教會孩子面對不公平勇敢反抗

巴學園的園長李躍兒甚至主張讓幼兒園的孩子打一架,一旦孩子進入了群體,就會有各種各樣的互動,打架也是其中之一,與被別人忽略相比,打一架並不可怕。因為孩子在幼兒時期,如果能夠經歷衝突,他會具備一定的抗壓和應對能力,重點是幼兒時期的衝突也不過是小拳頭,傷害不會太大。

但父母也不能直接告訴孩子,別人打你,你就打回去。由於人類天生趨利避害的心理,面對比自己強壯的對手,孩子可能會選擇去打別人。建議在孩子入園以前,就通過一些安全教育的繪本故事,教會孩子什麼是正確地、勇敢地反抗,如何面對被欺負的情況!

《幸運的米拉安全教育繪本》系列的行為篇10冊中,有兩冊我感覺非常棒,一是《我不膽小了》教會孩子勇敢面對恐懼的事情,二是《不許欺負人》,讓孩子學會當被欺負時如何勇敢、科學的反抗。這兩冊主要是引導孩子勇敢的主題,其他8冊也很好,都是關於安全教育的知識

2、培養樂觀、自信的性格

一個樂觀自信的人,內心自然有強大的力量,內心力量強大性格也會更堅毅,自然與懦弱無緣。在積極心理學中,有一種「亨利效應」,證明了自信的重要性。一個叫亨利的矮個子男人,到了30歲一事無成。

但直到讀了拿破崙的傳記,他開始相信自己是拿破崙的孫子,於是他相信他擁有拿破崙的信念,只用了三年時間,他成為了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長,但時隔多年,別人開始調查他身世,發現他並非拿破崙的後代。但正是這種自信,讓他成功,讓奇蹟發生

可見擁有自信會讓人產生質的變化,也是從根本上戰勝性格軟弱的利器。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這個階段,家長就要引導孩子成為一個樂觀自信的孩子!比如我經常會反覆給孩子讀歪歪兔性格教育故事,故事對於孩子的暗示作用真是相當強大

因為你跟他講自信,他們根本不懂,但通過童話故事卻能讓孩子領會其中深意。感興趣的家長可以看看這套《歪歪兔全情商注音讀本》,這是累計銷售5000萬冊的情商教育書,裡面包含了8大方面,性格教育、行為習慣、品格教育、性教育、情緒管理、財商教育、逆商教育和社會交往教育,在培養性格上非常全面!

相關焦點

  • 為啥孩子性格懦弱?從小被灌輸這3種思想,容易被人當「軟柿子」
    家中小老虎,家外小綿羊,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孩子不會平白無故就變得懦弱和膽小,形成這樣性格的絕大多數的原因還是在父母身上。為啥孩子性格懦弱?從小在口頭上給他灌輸這3種思想,孩子容易被人當「軟柿子」捏。一、給孩子灌輸「學會寬容,讓著別人」的思想我們當然希望孩子是一個寬容大度的人,所以在教育時往往也會給孩子灌輸「應該包容別人」的思想。
  • 從小被灌輸這3種思想的孩子,多半自卑懦弱,被人當「軟柿子」捏
    這類人我們統稱為「老好人」,他們人緣基本上是很好的,但是真正尊重他們的卻沒幾個。因為老好人說難聽點其實就是性格比較軟弱,典型的「軟柿子」性格。這類人在生活中很容易被人拿捏欺負,因為這種沒有原則的善良和軟弱,就是別人用來「對付你的最好武器」。
  • 孩子「軟柿子」性格,多半和父母這兩個行為有關,被欺負是常事
    關於孩子的性格是家長圈裡最常討論的話題,孩子性格好什麼都敢想敢做,能和周圍所有的人都玩得很好,這樣的孩子父母都不會有過多的擔心,因為這樣的孩子將來到了社會上,能夠自己獨擋一面。但是孩子的這種「軟柿子」性格,看起來是孩子自身的原因,但是實際上父母才是導致孩子養成這種性格的根本原因。為什麼這麼說呢?軟柿子性格的孩子和這兩個行為有關。第一個如果父母是一個很嚴厲的父母,那麼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就會讓孩子感到非常「窒息」。
  • 不想讓孩子被當「軟柿子」捏,請給孩子的善良插上這3道「鋒芒」
    每個孩子對父母來說,都是掌中寶,心尖肉,誰也不想看到自己的寶貝被外人欺負,不過在越來越多元化複雜化的社會環境中,孩子將來總要自己去面對未來的人生之路,應對各式各樣的人,想要讓孩子在集體中,不被當作「軟柿子」捏,就要讓孩子自己強大起來。
  • 0-3歲智力發育對照表,沒達標的孩子,多半是父母做錯了3件事
    10-12個月的寶寶,已經能扶著站立或走路了,這段時間寶寶的精細動作發育也更好,大家可以像糖媽一樣鍛鍊寶寶蓋瓶蓋或捏豆子。34-36個月的寶寶,可以熟練使用筷子,並且能明確對父母表達出自己的感受,複述事情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家長可以經常問問孩子的感受或今天都發生了什麼,講完故事後也可以讓孩子試著複述一遍。
  • 經常被爸媽吼的孩子,容易有這3個性格缺陷,父母應該早點知道
    根據小劉的敘述,她兒子打小就很淘氣,經常上躥下跳,稍微沒留意就會把自己弄到破皮甚至骨折。對此,一開始小劉夫婦還只是念叨幾句,後來這樣的事情發生多了,對於兒子一些行為便會呵斥,丈夫脾氣更爆,有做得不對的地方也會吼孩子。夫婦倆都認為對於孩子做錯的地方,就應該呵斥,要讓他知道害怕,知道這麼做是不對的才可以,也沒認為自己這麼做有什麼不對。
  • 暴躁父母懦弱娃,衝動易怒的父母,孩子長大逃不開這3種性格
    1、阻礙孩子表達想法和發洩情緒的勇氣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經常是想說什麼又無法用言語組織,有時候表達不當父母也理解不到位的時候,可能就喜歡用扔東西的方式來發洩情緒。孩子自然會想是否自己做得不好,令父母不滿而導致他們吵架,甚至害怕父母吵架之後雙方都拋棄自己。這種孩子在成長中會變得缺乏安全感,有什麼想法也不會表達,在與別人相處時也會更加怯懦。
  • 領導把你當軟柿子來捏怎麼辦?學會這3招反擊,領導立馬另眼相待
    如何真真正正地擺脫掉領導把你當軟柿子來拿捏呢?不要擔心,學會這3招反擊,領導立馬對你另眼相看:認清本職工作,減少犯錯次數職場中把領導的話當回事,但也不要太不當回事,這個尺度很微妙,需要自己把握。所以,總被領導拿捏也不要一味的責怪別人,也要審時度勢的多看看自己,是不是自己的言行態度無形中就一直在給別人創造這樣的機會,「你們來捏我吧…」現在想想,人家不捏你捏誰,這樣的柔弱也不值得被同情。要學會保護好自己,不在職場裡輕易做個行走的軟柿子。
  • 家長的哪些行為可能導致孩子形成懦弱的性格?
    很多父母都很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排名以及老師的教學水平,但很少有父母重視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特點。家是孩子成長的環境,父母的性格、情感決定著家庭幸福與否,家庭中的直接受益者或受害者是孩子。先天性因素主要是父母和祖輩自身基因的作用。其中,主要的是氣質類型。
  • 父母非常重視孩子培養,但孩子懦弱的性格,到底是哪些原因導致?
    其實家長們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全都找錯了方向,因為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不在孩子也不在欺負他的人身上,而是在於父母的教育方式,那本篇文章呢,就來給大家講一講,孩子懦弱的性格,到底是哪些原因導致的。孩子做得好的時候,就去告訴孩子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做的雖然不錯,但還不算很好。你看看隔壁家的誰誰誰就比你還要優秀,你這點成績根本不算什麼,不要驕傲自大,自以為是。
  • 大人經常嚇孩子,易致其性格內向懦弱,聰明的父母不會這樣
    生完二胎都已經過去三年了,兩個孩子也都能互相幫助,這讓我省心不少,這兩個孩子的性格真是不一樣,老大安靜穩重,老二每天上躥下跳,親戚朋友都說老大的性子最好改改,所以每次見面基本上都會開玩笑嚇唬一下,剛開始我還能接受,但後來慢慢察覺大兒子面對這些玩笑非常牴觸,甚至不願意和開玩笑的人說話
  • 經常發脾氣的父母,往往容易養出性格缺陷的娃,如何不吼不叫教育
    父母經常發脾氣,孩子可能性格缺陷1、自卑父母的怒吼責罵是在不斷地否定和質疑孩子,讓他們覺得自己真如父母說的那樣「笨」「沒用」「不聽話」等,久而久之,心理定勢越來越強,變得越來越自卑。有的父母喜歡當著外人的面批評孩子,這樣做只會傷娃自尊,讓其變得很沒自信,做事缺少信心,甚至為了避免父母的責備,變得一味順從、懦弱,缺少主見。2、暴躁父母解決問題的方式會潛移默化地傳給孩子,當他們遇到問題時,也會選擇發脾氣解決,像父母一樣大吼大叫去壓制對方。
  • 孩子「玩具被搶」,通過孩子的反應,就能了解孩子的性格
    以後不管會遇到什麼樣的事,他都不會膽怯,會勇敢地保護自己。3.大哭,尋求大人的幫助這類孩子通常比較內向,也比較膽小,不知道該如何解決矛盾,容易吃虧。這樣的孩子通常情況下,有可能是被家裡人溺愛的孩子,比較嬌慣,受挫能力比較差;也有可能是社交經驗比較少,沒有經常跟同齡的小夥伴一起玩,所以不知道該如何面對。由此可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但是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性格好的孩子,就有能力去面對,性格比較懦弱的孩子或者偏激的孩子,就容易引發矛盾。
  • 經常「咬指甲」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是這2種性格,家長別不在意
    孩子一出生就好像白紙一般,什麼都不懂,往往在成長的過程中容易養成一些壞習慣。如果父母沒有及時糾正,這將伴著孩子一生,對孩子以後的生活可能也會有一定的影響。經常"咬指甲"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是這2種性格,家長別不在意小梅有一個兒子,他獨立自主,學習能力也特別強,完全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完全不用父母操心。
  • 幫助孩子樹立財富觀,家長要記住「勤勞未必能分得了財富」這句話
    案例:小晴是一個非常懂事乖巧的姑娘,在家裡面聽父母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到了社會上也是一個服得了分配、吃得了虧的標準「軟柿子」,都知道軟柿子的標配就是誰都可以捏,最要緊的是小晴那柔順的性格容易動搖,比如買衣服這件事情,A朋友說這件花裙子好看、小晴就買了,稍後B朋友又說這件套裙好看、小晴又想更換
  • 孩子膽小懦弱,不一定全是性格導致,可能是「自然缺失症」作祟
    文丨小熊娃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孩子的性格如何是父母非常在意的一件事情,如果孩子性格是大膽自信,父母自然是開心的,可如果孩子的性格是膽小懦弱的,那麼家長們將會非常的頭疼,因為想要讓一個懦弱膽小的孩子變得自信和大膽,是需要耗費非常大的精力。
  • 這3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高興了
    未來步入社會,如果孩子沒有真才實學,光靠著自己的小聰明,將來是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的。 所以,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得意了!
  • 孩子動不動就哭,真不是「玻璃心」,多半是性格氣質在作妖
    哭,本來對於孩子來說是最正常不過了,娃一兩歲的時候,還不具備語言表達能力,遇到任何事都是用"哭"來解決的。此時,父母覺得他們哭是正常的,對之也很有耐心。但如果,娃都四五歲了還是動不動的掉眼淚,父母的心情可就沒有那麼好了,多半會罵孩子是玻璃心,性格懦弱!
  • 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縱容孩子做這4件事,你是這樣的父母嗎
    我們只有遵守一定的規則才能夠做成事情,小孩子也是如此,雖然孩子的心智比較小,但是家長也需要給孩子劃清一條界限,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讓孩子從小就有規則意識,守規矩,讓他的行為有章可循,所以,要提醒各位家長,即使再疼愛孩子也要及時提醒孩子,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千萬不能在這4個方面放縱,沒有底線
  • 從小有3種表現的娃,長大後多半孝順,父母不用多費心,晚年享福
    從小有3種表現的娃,長大後多半孝順,父母不用多費心,晚年享福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做父母的都擔心養出娃變成「白眼狼」,其實不需要很長時間,從孩子小的時候基本上就可以看出將來是否孝順,如果孩子經常有這幾種表現,長大了往往非常孝順的。家長們別到老了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