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最後一艘奴隸船

2021-02-19 Gale

擊上方藍字關注Gale——圖書館的合作者、知識與發現的推動者

今年2月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封面故事:「最後一艘奴隸船」引得全球讀者關注。這艘沉沒水底160年、見證了美國黑奴貿易的最後一艘奴隸船終於在阿拉巴馬州被發現。該州歷史委員會(AHC)根據打撈的殘骸公布的考古報告,確定了這些殘骸屬於最後一艘從非洲偷運黑奴入美國的奴隸船——Clotilda號(「克洛蒂爾達」號)。今天讓我們跟隨Gale的原始文獻一同追溯那一段殘酷的歷史記憶。

"Last Journey Into Slavery" 2020 ©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National Geographic Virtual Library

Clotilda的故事源於1860年的美國南部的一場賭註:一位名為Timothy Meaher的種植園主在與北方商人爭論時下了一個大膽的賭註:他能在聯邦官員的眼皮底下將一船非洲黑奴偷運入美國的莫比爾灣。1860年2月這艘名為Clotilda的賽艇正式起航,前往臭名昭著的奴隸港口——維達,開始了這場非法的奴隸貿易。

"The Last Slave Ship " 2020 ©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National Geographic Virtual Library(圖為Clotilda船隻復原圖,來自美國《國家地理》雜誌)

維達港(位於今天的西非貝寧),歷史上有成千上萬的非洲人在這兒失去自由,在奴隸販子的押解下被運到美洲大陸,在採礦場和種植園裡做奴隸。這次,有110名年輕的非洲男女被虜到Clotilda號上,由此開始了背井離鄉的漂泊生活,同時還要遭受非人的奴隸待遇。

"The Last Slave Ship" 2020 ©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National Geographic Virtual Library

「我們被命令10個人圍成一圈,船長挨個檢查了我們的皮膚、牙齒、手和腳」,曾經船上的俘虜卡德喬·劉易斯(Cudjoe Lewis)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他們強迫我們脫掉衣服」,當年非洲人全裸是奴隸貿易的一條規則。船上對奴隸的懲罰也是花樣百出,比如這副1792年版畫中的船長,正揚起皮鞭鞭打一位拒絕在船上裸體跳舞的女奴。

"Punishment Aboard a British Slave Ship ", 1792 ©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Gale In Context: World History

在海上漂泊的6個星期,每個奴隸都被關在低壓的船艙裡。「汙穢、黑暗、酷熱、鎖鏈和乾渴圍繞著每一個奴隸」,尤其是船上的孩子,驚恐萬分的緊緊抱住母親,在黑暗裡嗚咽。這種絕望、痛苦和恐懼交織的Clotilda號上,有2名俘虜在航行中喪生。

"Cargo Hold of a Slave Ship ", 2008 © 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Gale In Context: World History

奴隸船的條件通常非常差,奴隸們緊緊地或坐或蹲在奴隸倉內,而且每天只能分到很少的一點豆子或粥果腹。據統計,奴隸中有五分之一在去往美洲的過程中喪生。

"Clotilda", 2019 © National Geographic History, National Geographic Virtual Library (圖為"Clotilda"號往返路線圖)

1860年7月8日,經過6個星期,Clotilda號橫渡大西洋在美國靠岸。這些驚恐失措的年輕人下了船,大多數被賣給種植園主。而迎接他們的是美國南部荒涼的、蚊蟲滋生的種植園及另一種苦難的生活。

"The Last Slave Ship" 2020 ©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National Geographic Virtual Library

19歲的Pollee Allen(圖左)帶著鎖鏈被虜到這艘船,到達美國後,他開始了繁重的種植園工作。老人的後代(圖右)回憶「他一天工作12個小時,經常忍受著無情的鞭打」,「但他沒有忘記我們非洲的家鄉,也一直沿襲非洲的傳統。」

1865年,在Clotilda號上的奴隸們抵達美國後5年,美國全境正式廢除奴隸制度。原本希望回到家鄉的他們,由於沒有足夠的錢而未能如願。後來其中約30人設法買下莫比爾的一小塊土地,逐漸形成了一座「非洲城」(Africatown)。

"Welcome to Africatown", 2019 © Smithsonian Magazine, Smithsonian Collections Online (圖為非洲城的標誌)

「非洲城」逐漸吸引了大量的非裔美國家庭,並創建了社區和培訓學校,正是在這裡誕生了後來對美國做出突出貢獻的牧師、教師、企業家,甚至職業運動員。其中最知名的是湯姆·艾吉,他曾效力紐約大都會隊,贏得了1969年世界職業棒球大賽冠軍。

雖然過去了160年,但Clotilda號的故事沒有結束。1860年7月,當Clotilda號抵達美國時,為了掩蓋真相,船長一把火把船燒掉後沉沒在了莫比爾河河底。自此,對於這艘船的搜索一直沒有停止。直到2019年5月,Clotilda號被考古者打撈上來。考古學家根據殘骸的地理位置、材質、尺寸及燒毀的痕跡確定了這就是最後一艘開往美國的奴隸船。「當我們打撈到Clotilda號時,我們的心跳好像停止了一樣」。

"Clotilda", 2019 © Smithsonian Magazines, Smithsonian Collections Online (圖為考古學家在莫比爾河打撈Clotilda)

沉沒水底160年的Clotilda揭開了奴隸貿易的殘酷面紗,它是一次成功的考古發現,也見證美國黑奴貿易的累累罪行!長達四個世紀的奴隸貿易給非洲人造成了久久難以抹平的傷痛,不知埋葬了多少黑人奴隸的骨骸,而奴隸制度下帶來的種族歧視、社會不公、多發的槍擊案件一直還影響著今天的美國。歷史需要銘記,希望這些殘酷的歷史帶給世人更多的警示與思考!

"Clotilda", 2019 © National Geographic History, National Geographic Virtual Library(圖為The Old Plateau Cemetery舊高原公墓,也稱為非洲城公墓,這裡成為了「非洲城」的許多Clotilda號倖存者的最後安息之地。)

 "National Geographic."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vol. 237, no. 02, Feb. 2020. National Geographic Virtual Library, http://tinyurl.gale.com/tinyurl/CsgeB4

Bourne, Joel K, Jr., et al. "The Last Slave Ship."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vol. 237, no. 02, Feb. 2020, p. [43]+. National Geographic Virtual Library, http://tinyurl.gale.com/tinyurl/CsAgh9

"Punishment Aboard a British Slave Ship. George Cruikshank’s 1792 engraving, titled The Abolition of..." Encyclopedia of Race and Racism, edited by John Hartwell Moore, vol. 1, Macmillan Reference USA, 2008. Gale In Context: World History, https://link.gale.com/apps/doc/PC2831287006/WHIC?u=tlcn&sid=WHIC&xid=425d3dea

"Cargo Hold of a Slave Ship. The conditions aboard a slaving vessel were generally poor and it is..." Encyclopedia of Race and Racism, edited by John Hartwell Moore, vol. 3, Macmillan Reference USA, 2008. Gale In Context: World History, https://link.gale.com/apps/doc/PC2831287258/WHIC?u=tlcn&sid=WHIC&xid=00b0b3e2

Robertson, Natalie S. "Clotilda." National Geographic History, vol. 05, no. 05, November-December 2019, p. [75]+. National Geographic Virtual Library, http://tinyurl.gale.com/tinyurl/Ct2Xs7

Robertson, Natalie S. "Clotilda." National Geographic History, vol. 05, no. 05, November-December 2019, p. [75]+. National Geographic Virtual Library, http://tinyurl.gale.com/tinyurl/Ct2YP0

識別右側二維碼填寫您的聯繫信息和問題,或發郵件至:

GaleChina@cengage.com

相關焦點

  • 最後一艘美國奴隸船殘骸現身
    海洋考古學家詹姆斯·德爾加多帶領的團隊確定,在阿拉巴馬河口的淤泥中發現的木質大船殘骸是克洛蒂爾達號——最後一艘美國奴隸船,一艘見證了奴隸貿易黑暗歷史的船隻。在阿拉巴馬河口的淤泥中,發現了一艘木質大船殘骸。海洋考古學家詹姆斯·德爾加多帶領的團隊確定了船隻殘骸是克洛蒂爾達號——最後一艘美國奴隸船,一艘見證了奴隸貿易黑暗歷史的船隻。當研究人員第一次見到它時,保留下來的舊的木質船體看起來已經所剩無幾:只有些殘破、泡水的木板和生鏽的金屬零件。
  • 修路挖出一艘千年「遊艇」,發現中國最早的船舵,考古家嘖嘖稱奇
    我們知道咱們中國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航母了,這是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其實我們中國的造船業在世界上算是非常超前的,早在數千年來的時候,古人就已經發明了船。
  • 單戀,是在機場等一艘船
    你是否還在黑夜的時候,獨自想起內心深處的那個翩翩少年;你是否還在伏窗沉思的時候,傻傻地回味你那一腔沒有回應的單戀;你是否還在勇敢付出的時候,不求回應,不求結局;你是否還在義無反顧地燃燒自己,在機場等著你心心念念的那一艘船……如果是,那請你不要再這樣委屈自己了,你身邊那些愛著你的人,關心你的人,肯定心疼極了。
  • 當年沒被販賣上「美洲奴隸船」的非洲黑人,命運咋了?
    我的祖先,當年上了那艘開往美洲的奴隸船……他們(黑人)從沒建成一艘能出海的船,一艘都沒有!非洲從來沒有過一塊紀念碑!整個非洲!我知道你們得說埃及,但埃及不是非洲的!那裡(非洲)從來沒有建起過 一座大城市!甚至在白人來到非洲海岸邊 ,開始殖民前,或者是販奴船到來之前, 黑人沒有建設出過一樣東西!沒有排水系統,沒有超過一層的房子,沒有一座房子是石頭建的,全是茅草和木頭搭建的!
  • Day 332 人生如同在風暴海上的一艘船
    在《老人與海》書中,海明威寫出動人的大海故事,一個明亮、樂觀,充滿盼望的老人,為了捕捉一條頑強的馬林魚,用盡生命的力量與它搏鬥,最後拼搏只能將巨大的魚骨頭靠岸,或許少有人的一生像海明威那樣的精彩;第一次世界大戰時,19歲的他奔赴義大利前線,頭部受重傷後回國,不久後又參加西班牙內戰,甚至於1940年到中國抗戰前線;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海明威以記者身份出現於歐洲戰場,還親眼目睹盟軍的諾曼地登陸
  • 三角貿易:黑人奴隸不管死活,其實都值錢
    18世紀的海上奴隸貿易十分興盛,奴隸販子往往把一艘販奴船塞得滿滿的,這樣就能多掙一些錢。也正因為如此,黑人奴隸的死亡率非常高。一名水手跟隨魯伊斯船長前往非洲,從事奴隸貿易。在維德角群島以南區域,他們的「榮耀號」遇到了一艘葡萄牙帆船,上面裝滿了奴隸。路易斯船長決定,打劫這艘葡萄牙船。在當時,販奴船之間的火拼很常見,船上的奴隸就是巨大的財富,有野心的船長甘願為之冒險。所以,魯伊斯船長帶領船員殺了過去,搶走了奴隸,殺死了所有葡萄牙水手。
  • 事故丨馬士基一艘貨櫃船被海盜襲擊,KMTC貨櫃船發生撞船事故
    馬士基一艘貨櫃船被海盜襲擊據搜航網獲悉,12月19日,馬士基旗下一艘名為「MAERSK CADIZ」的貨櫃船,在奈及利亞邦尼Bonny南部的幾內亞灣遭到海盜襲擊。事發時,「MAERSK CADIZ」輪正從加納特馬港駛往喀麥隆克裡比港。
  • 讓人目瞪口呆的歷史,一艘船竟騙了一個國家的海軍
    (盧克納爾:別鬧,我又不是奧地利下士……)英國海軍百思不得其解,只能派出大量軍艦瘋狂尋找這艘看不見的幽靈船……有時候海上遇見「海鷹號」,英國海軍還會叮囑幾句:——你好啊,看見過一艘德國船嗎?——沒有啊老總,前邊大大的安全。
  • 【訂單】吉寶獲一艘風電安裝船訂單
    吉寶企業(Keppel Corp)周四宣布,與美國道明尼能源公司(Dominion Energy)籤署一艘風電安裝船合同。 新船將在吉寶位於美國的船廠Keppel AmFELS建造,計劃於2023年交付。
  • 一艘玩具船承載著哥倆的理想,揚帆遠航,環遊世界
    對小船進行了改造他們給船增加配重保持平衡又給船填充了聚苯乙烯材料以增加船的浮力為了確定船的方位父親還特地給它裝上了GPS定位系統只過了一天它還被挪威自然監察局的一名遊騎兵看到正在微波粼粼的海面良好行駛此時的冒險號已經從蘇格蘭經過丹麥到達瑞典挪威對於一艘玩具船來說
  • 海賊王:結局逐漸明朗,古代兵器摧毀紅土大陸,鬼島可能是一艘船
    當然這場戰鬥會牽扯到黑鬍子他們,因為他們喜歡撿漏,把黑鬍子的問題解決了,最後其實就是跟世界政府和天龍人的事情,世界政府目前的地理位置是在紅土大陸上面,想要進偉大航路,就一定要通過紅土大陸,可見紅土大陸的重要性。
  • 「我船尾底左忽被其一雷,立時水滿船側……」軍官日記揭秘定遠艦...
    2020年8月10日,威海灣甲午沉艦遺址二期調查正式啟動,計劃提取2019年發現的大型鐵甲,將為研究甲午海戰史、近代海軍史和艦船史等提供重要考古實物資料。與此同時,就在二期調查啟動前夕,海軍史專家陳悅意外獲得了一組民國初年海軍部的檔案,其中包含了一篇定遠艦軍官的日記,這份珍貴的史料揭開了「定遠」最後的戰鬥細節之謎。
  • 「兒童販賣船」在貝寧靠岸 二百童奴不知所終
    一艘被懷疑載有100到250名"兒童奴隸"的"艾提瑞諾"號海輪4月17日早上停泊到貝寧的科託努港,但目前船上沒有裝載"兒童奴隸"的直接跡象。  據外電報導說,海輪靠岸時,警察和來自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代表以及貝寧的兩名部長在岸上嚴陣以待,原指望能翁中捉鱉。不料,船上卻沒有裝載非洲童工的痕跡。
  • 飛翔的荷蘭人 (傳說中一艘永遠無法返鄉的幽靈船)
    飛翔的荷蘭人(傳說中一艘永遠無法返鄉的幽靈船)飛翔荷蘭人號(The Flying Dutchman) 海上傳說
  • 遭殘酷虐待的黑奴,打開手銬,衝上甲板,殺死了販奴船船長
    船上約有100名奴隸。波特船長派大副、二副和水手負責人去接收已經付款的另外一批奴隸。他們帶走了船上近一半的船員,船員離開後,「完美」號上的奴隸設法打開了手銬,蜂擁到甲板上,殺死了船長。一些船員上了一艘小船,逃到岸上,找到了大副,準備尋求援兵來報復。上面的歷史見載於美國學者所著的約翰.倫道夫.斯皮爾斯所著的《美洲奴隸貿易》一書,該書中文版由華文出版社出版。
  • 日本一艘高速船疑似撞上鯨魚 超80人受傷
    當地時間3月9日,日本一艘高速船從新潟港駛往佐渡島時,疑似撞擊到海洋生物,造成船上乘客121人中約有超過80人受傷,其中有5人傷勢較重
  • 侃爺稱NBA是「當代奴隸船」,年輕人被剝削
    他對當前的NBA狀況持直言不諱的說法,近日在接受採訪的時候甚至稱NBA聯盟為「現代的奴隸船」。「我需要看到我身邊所有人的(工薪)合同,我不想看著身邊的人被奴役,我正在為自己的身邊的夥伴努力奮鬥,現在的音樂界和NBA一樣,很多年輕人的合同和薪酬被剝削,是當今時代的奴隸船
  • 當一艘船沉入海底 當咱老裡成了謎
    前幾天大伙兒都在合唱著:「當一艘船沉入海底」的時候,辣雞沒趕上,今天辣雞連後半句都能唱出來了:「當咱老裡成了謎...」北京時間9月29日,沃神放出消息,快船隊已經和裡弗斯分道揚鑣此外,裡弗斯自己也更新了自己的社交媒體,宣布將離開快船,不再擔任球隊主教練。
  • 廈門土豪「抱團」買500萬遊艇 一艘船有15個船東(圖)
    花一輛中等轎車的錢,就能擁有一艘價值500萬元的帆船或者遊艇?乍一聽有點天方夜譚。不過,如果再找十幾個志同道合的小夥伴,這就成為現實了。昨天,導報記者從一個遊艇愛好者聚會上了解到,當前「抱團」合買帆船或者遊艇已然在「土豪」們中成為一種新的方式。
  • 當一艘船沉入海底,當一個人成了謎——鄧紫棋《後會無期》
    歌詞中也始終緊扣「告別」兩字,如「當一艘船沉入海底,當一個人成了謎」、「那聲再見竟是他最後一句」、「逝去的就已經失去」、「因為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和相聚之間的距離」等,都無不令人感慨傷懷,仿佛在聽歌者講述另一段「後會無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