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航母、動力機翼戰鬥機……人類史上最牛的機械設計手稿,太珍貴了

2020-12-18 澎湃新聞

編者語:每個時期都少不了機械愛好者和設計者們,尤其是前蘇聯和德國的腦洞機械工程師們,他們製造的一些機械和設計手稿也許你從來沒有見過,但是這些腦洞的想法實物都曾出現過,你只能膜拜了!

1.裝甲摩託車

1940年12月有人提交的一個「裝甲摩託車」設計方案,在摩託車上裝一個活動的弧形裝甲蓋。

2.移動的裝甲堡壘

把永備工事地堡的概念移植到坦克上,設計了一個移動的裝甲堡壘,坦克裝甲有600毫米厚,裝備大口徑炮、小口徑炮、平射機槍和高射機槍。

3.人力拖拉機

有運輸、犁地多種功能的人力拖拉機。設計者認為可以通過多級鏈條傳動,獲得更大的傳動比,有比普通自行車大5倍的牽引力,能拉犁耕地。

4.鳥人衣

鳥人衣,1955年,鳥人利奧•瓦倫丁(LeoValentin)希望通過在外甲上加上一雙大翅膀實現人類飛翔的願望。可惜的是,1956年,瓦倫丁在從飛機上跳下來實驗這個發明時不幸墜地身亡。

5.鴨掌手槍

鴨掌手槍是 19 世紀船長使用的流行武器,有4個槍管,看著像鴨子腳,同時可以攻擊 4 個敵人!!但真正戰鬥的時候,,它並不能攻擊正前方的攻擊目標。

6.兩棲坦克裝甲車輛行走機構

這是1944年3月2日,中尉 Б.К. Григоренко提交的一個兩棲坦克裝甲車輛行走機構方案。這位中尉在參軍之前就是為機械修理工,參軍後在坦克部隊任修械所技工,後又在一個騎兵團擔任汽車維修員。在戰爭時期他看多了泥濘的道路,所以提出用螺旋杆代替車輪和履帶推進坦克前進。

應當說這個方案帶有極大的超前性,多年後類似的車輛真的在蘇聯出現了,那就是SHN-1全地形車。

7.戰鬥載具「卡拉爾」

「卡拉爾」總高度約為3米,乘員1人,既是駕駛員又是炮手,行走部分為6條帶彈簧的腿,由炮塔底部的發動機控制。它的行走方式是跳躍,用馬達壓縮彈簧,驅動支撐腿收縮、釋放,每次跳躍能前進5-20米。「卡拉爾」的戰鬥室為直徑1.25米的球形,按照設計者的想法,戰鬥室用合金裝甲鋼板製成,可以旋轉,武器為4支固定安裝的PPsh41衝鋒鎗。為了對付坦克,「卡拉爾」還考慮後續安裝反坦克槍,工兵用的火焰噴射器也在考慮之列。

8.會拐彎的槍

Krummlauf 潛望鏡步槍的設計彎道可達 90 度,城市街道戰很有優勢。士兵躲在角落還可以通過鏡子看到後面的戰況,不得不說是個天才的設計。但讓子彈改變方向這種難題是要外星人來幫忙解決了。

9.人體雷達

一戰時期,在義大利,當時雷達還未出現,防空只是靠人們用眼睛觀察和耳朵聽飛機發動機的聲音。但人類的聽力畢竟有限,於是便有人發明了這個玩意兒。

10.雙炮塔坦克

這是一種雙炮塔坦克方案,後炮塔可以以2米/秒的速度升降,最大高度可達到10米,升降動力來自液壓杆,送彈機構、人員進出通道都藏在手風琴氣囊式的軟管裡。設計師認為這種升降炮塔可以在樹林中升起,隱蔽觀察遠處目標;還能在城市戰當中射擊高樓目標;還能在樓房起火時靠近建築物,讓樓房的人通過升降炮塔撤離到地面。

11.鋼鐵護甲

看上去確實顯得過於笨重,不過它可是貨真價實能夠抵禦子彈攻擊,遇到危險的時候只需要把護眼的鐵蓋兒放下來,跪在地上,同時四肢收縮到鐵盾後面。難道這就是後來鋼鐵俠的原型?

12.噴氣坦克

它使用固體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行走部分為車輪,冬季可更換為滑雪橇,乘員2人,分別為駕駛員和炮手,俯臥在低矮的裝甲乘員艙內。武器系統為6具RS-82火箭彈,分為左右2個發射架,兩個發射架中間為1挺ShKAS航空機槍。

「PT噴氣坦克」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其實直接移植了RS-132火箭彈發動機,採用電發火。設計者認為,這種噴氣坦克輪廓低矮,最高時速可達到100km/h又很難被敵人擊中。在戰鬥中,噴氣坦克可以集中突然使用,RS-82火箭可以射擊敵坦克,機槍可以消滅步兵,加上其呼嘯的火箭發動機可以給敵軍極大的心理震撼。

13.圓形戰艦

19世紀70年代初,俄國的波波夫中將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構想,把戰艦造成圓形,可以在吃水最淺、尺寸最小的條件下獲得最大的噸位,從而搭載和大型戰艦同等規模的火炮。經過論證,俄國海軍技術委員會認為此方案可行,於是成立了小組進行設計。

很快地,幾艘圓形戰艦就完工並下水服役了,該軍艦直徑30.8米,裝載了1門11英寸的大炮,2門4磅的大炮,16門37毫米的炮以及12條撐杆魚雷。由於船底扁平,浪高過1米就狂晃不止,嚴重影響射擊精度,根本沒法操作,時速僅3海裡的第聶伯河就給這玩意衝的滴溜溜地轉。開炮的時候轉得更狠,遇到海流船會失控旋轉,全船人都暈了。

14.重型戰鬥坦克

這是1944年3月一名中尉軍銜的後備軍官設想的的重型戰鬥坦克。他為坦克兩側履帶設計了可收放的側裝甲擋板,戰鬥中可以放下遮擋履帶和負重輪側面,思路接近現代坦克上的側裙板;還在坦克前方設計了一對大型滾輪,用傳動鏈條和履帶行走系統連接,可一起轉動,作用是遮擋坦克履帶正面防止被正面來襲的炮彈擊毀,這和今天掃雷坦克的掃雷滾也很相似。

中尉同志還提出要加強火力,要為坦克安裝一門大口逕自動火炮。不過他好像沒提這門火炮的具體結構。

15.巨鼠坦克

保時捷之父設計的八號鼠式坦克,最大的特點就是大,也是到現在為止史上最大超級坦克喔!如果當時的情報人員不詳加調查,而是只憑想當然,那絕逼會吃大虧了。

這個188 噸的巨獸,太重了連橋都壓垮,只能用怪異的呼吸管連通兩部鼠式坦克潛水過河。被希特勒下令中止,結束了德國的超級坦克妄想。

16.四履帶坦克

四履帶設計方案,為坦克增加兩條履帶,提高在極端惡劣地形上的通過能力。但是因為這會增重5-6噸,並且底部暴露的鏈條傳動很容易卡入石塊泥土導致故障而被否定了。但是四履帶的設計並沒有從此消失,因為還有我們熟悉的核戰坦克279工程。

17.鋼水噴射坦克

設計者不但給坦克設計了普通的坦克炮和機槍,還設計了一種驚世駭俗的武器——鋼水噴射器。他在車體內設置了一個鋼水發生器——用氧化鐵粉和鋁粉組成鋁熱劑,噴射前點燃鋁熱劑發生強烈燃燒,氧化鐵還原成熔融狀態的鐵水,再噴射出去毀傷目標。

18.氣球炸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用氣球帶著 9300 個炸彈打算把美國和加拿大炸個片甲不留。

但結果,只有 357 個擊中目標,另外還有兩個飄回了日本炸了自己人。我很好奇怎麼有可能有357個能擊中目標的,能在美國本土引爆就算擊中目標了嗎?

19.黏手的手榴彈

這是由英國人發明的,在手榴彈上塗上黏黏的膠,然後扔向坦克,就黏在坦克上了。然後爆炸,贏得戰爭!

最初軍方反對製造這種武器,但是當時英國首相邱吉爾大筆一揮,要求量產。於是,250萬枚黏黏手榴彈被生產出來。但在實戰使用的時候,發現問題來了:德國人貌似不怎麼愛乾淨,坦克都髒得很,車身都沾滿泥巴,黏黏手榴彈根本黏不住敵軍的坦克!!

20.飛行航母

1933年,兩艘顯赫的飛艇——美國海軍的「阿克倫」號(ZRS-4)和「梅肯」號(ZRS-5)遇到了大氣湍流而墜毀。「阿克倫」號是1931年由胡佛總統的夫人命名的。兩年後,1933年4月4日,它已飛行74次、在空中的累積時間1700小時。它在新澤西州海岸外遇上了猛烈的風暴,艇身破碎,墜入大西洋。「梅肯」號是空中航空母艦,載有4架寇蒂斯的F9C-2「雀鷹」偵察機。失事時,它位於加利福尼亞海岸外,正飛向蒙特利以南的斯珀角,並且剛剛回收了最後一架飛機。一陣狂風突然襲來,飛艇劇烈翻滾,十字尾翼垂直脫落,劃破了3隻氦氣袋。經過40分鐘的英勇搏鬥,終於墜入大海。

21.動力機翼戰鬥機

二戰期間,德國人試圖研製動力機翼垂直起降戰鬥機(Triebflugel)。這種飛行器以尾部豎立,在機身上有一個可旋轉的環狀物,而環狀物上安裝了三個薄機翼,翼尖則裝有呈一定角度的噴氣發動機。當發動機開始工作,它能像直升機一樣垂直起飛。而與直升機不同,這種飛行器能高速平飛。但德國人很快發現這個計劃毫無用處,因為螺旋槳與發動機綁在一起很難著陸。

22.沙皇戰車

「沙皇戰車」也被稱為「蝙蝠戰車」,是因為它的三角型外型,好像是一個倒掛著的蝙蝠。1917年8月,首輛樣車在首次御前示範時,就因為行駛時後輪過不了障礙物而被當場否決。缺乏機動性的「沙皇戰車」簡直就是敵方炮火的「活靶子」。而這個唯一的一臺「沙皇戰車」還沒上戰場就被送到廢鐵回收場去了。

23.摩託車大炮

這是上世紀50年代法國人在越南使用的大炮。用摩託車和炮搞出這種組合是因為當時法國缺乏資金,不能提供更先進的武器,無奈只能「就地取材」。這種車主要供傘兵使用。但是,我們可以很肯定的說,這種車的防護性很差,火炮的再裝填也很成問題,所以在戰爭中起到的作用也非常有限。

24.多拉大炮

多拉大炮是二戰期間德國研製的一門超射程炮,是希特勒上臺後秘密研製的超巨型火炮,多拉大炮身管長32.48米,全長42.9米,口徑800毫米,火炮全重1329噸。這是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巨炮,炮膛內可蹲下一個士兵。

這門大炮維護起來很麻煩,參加指揮、操作、警衛的總人數達到4000人以上,它的炮彈也是駭人聽聞。每一枚穿甲彈重7.1頓,一枚高爆彈重4.8頓,推進燃料在1.8噸到2噸,整個二戰也就發射了幾十枚炮彈,浪費了巨大的人力無力。

那麼問題來了

你覺得哪個手稿最牛呢?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機械知網

註:本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此標明轉載來源,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協商或刪除內容!

風上風雲|雲端故事

原標題:《飛行航母、動力機翼戰鬥機……人類史上最牛的機械設計手稿,太珍貴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世界大戰期間的珍貴武器設計手稿——到今天還是很前衛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世界大戰期間的軍事設備設計手稿 如果覺得有意思的話,可以點個 關注 每天更新有趣機械知識!但人類的聽力畢竟有限,於是便有人發明了這個玩意兒。
  • 機翼能切菜F104戰鬥機,專坑盟國的飛行棺材!德國一半飛機墜毀
    而現在的飛機不管是戰鬥機還是民用飛機出事故的概率已經非常低了,因為通過近百年的積累,人類對飛行器的設計已經到一種比較成熟的階段,再加上計算機設計的輔助,可以這麼說,以後誕生的飛機當中不會再出現所謂的寡婦製造者。話雖這麼說,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會再研究那些歷史上出現的寡婦製造者,這個最著名的寡婦製造者恐怕就是美國的F104戰鬥機。
  • 時代悲歌,戰鬥機中的藝術品,F-14戰鬥機發展史
    為了節約成本,美國的海軍和空軍就一起參與了一個叫作TFX的計劃,這個計劃的主要目的就是尋找一種長航程與耐航的攔截機來護衛航母戰鬥群的安全,但是這個計劃最終以失敗為告終,在這個計劃中誕生的戰鬥機叫做F-111B,是由通用動力公司和格魯曼航空航天公司共同為海軍研製出來的一款可變後掠翼戰鬥機,但是它的重量遠遠地超過了海軍對新型戰鬥機的要求,而且由於該戰鬥機偏重導致近戰纏繞能力非常差,偏偏近戰纏繞能力又是海軍的剛需
  • 法國戰機設計令人不禁驚嘆,筆直朝天沒有機翼,結局真是太悲慘了
    上世紀50年代隨著航空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航空史上第一波垂直起降戰鬥機熱潮也隨之來臨,仿佛隨著渦噴發動機推力的不斷增加,戰鬥機在明天就能實現旱地拔蔥,徹底擺脫對跑道的依賴!當時最可行的垂直起降戰鬥機設計概念就是尾座式(Tailsitter),也就是讓戰鬥機像運載火箭那樣尾座著筆直朝天,這樣只要發動機推力大,無需複雜的推力矢量噴管或累贅的升力發動機就成垂直升空,然後在變爬升變加速並逐漸過渡到水平飛行。至於降落,把整個垂直起飛過程倒過來做一遍就行了,就如現在獵鷹9運載火箭的回收。
  • 二戰時,橢圓形和梯形機翼成為戰鬥機主流配置,外形奇特獨具優勢
    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後的一段時間內,由於當時的工藝和技術不像現在這樣發達,加之發動機性能較差,飛機的飛行速度很慢,為了讓飛機獲得足夠的升力並更好地對飛機進行控制,最早的飛機往往擁有上下兩層機翼。不過,這種設計存在著很大的缺陷,那就是兩層機翼的存在會增加飛行阻力和飛機的重量,極大地限制了飛機的機動性。到了二戰期間,隨著技術的進步,兩層機翼的設計幾乎絕跡,奇特的橢圓形和梯形機翼成為當時戰鬥機的主流配置。
  • 帶你認識戰鬥機機翼
    戰鬥機機翼 戰鬥機機翼的主要作用是產生升力,以支持飛機在空中飛行。它還起一定的穩定和操縱作用。根據機翼的平面形狀來區分,常用的有矩形翼、梯形翼、三角翼、雙三角翼、箭形翼、邊條翼等。
  • 機翼還能摺疊?最會摺疊機翼的就要數美國了,堪稱變形金剛
    眾所周知,自航母誕生以後便憑藉著其強大的戰鬥力成為世界各國的鎮國重器。可以說航母最主要的戰鬥力是來源於其搭載的艦載機,我們都知道航母的體積是有一定容積的。如何能在這個容積上搭載更多的戰鬥機也成為目前各國主要面臨的問題,而對於這個問題目前各國普遍的方法都是將飛機的機翼摺疊,從而進一步縮小一架飛機的佔地面積,從而搭載更多的飛機。在摺疊機翼上面,各個國家對飛機的摺疊都有不同的摺疊方法。而這當中最會摺疊的就要數美國了,摺疊機翼堪稱變形金剛。實際上美軍的航母發展史是比較早的,然而其真正意義上性能較為完整的作戰航母就要屬列剋星敦級了。
  • 迷你世界終於可以造飛機了,全新飛行機械曝光,玩家:我要飛!
    飛夢在介紹這些全新道具之前,請大家還是先欣賞一款製作好的戰鬥機飛行操作動圖,相比使用老款道具製作的飛機來說,這款全新飛行機械載具組裝的戰鬥機可以說十分的完美,玩家可以在空中自由操控飛行,而且還可以左右轉向操作,玩家們想飛多久就飛多久,不用在但是飛行推進器的冷卻系統。
  • 電影中各種奇幻的飛行器:空客A390降落航母
    圖:以蜻蜓為原型的設計手稿機身用鋁金屬和玻璃纖維製造,整機重達2噸。F/A-37「禽爪」:《絕密飛行》F/A-37「禽爪」在《絕密飛行》(Stealth)中是美國海軍的下一代戰鬥機,藝術家奧利弗.舍爾在設計該機時大量借鑑了YF-23先進戰術戰鬥機的元素
  • 美國戰機成功滑躍起飛,加緊出口準備,未來裝備印度雙航母
    印度「維克拉馬蒂亞」號航母和即將服役的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都採用的是滑躍起飛的甲板布置方式,沒有安裝彈射器,因此要想在這樣的航母上起飛就需要戰機強大的引擎動力,以依靠自身動力飛上空中。目前印度裝備的是俄羅斯米格-29K系列戰鬥機,該機是在蘇聯時代米格-29K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 光滑機翼阻力小?蜻蜓翅膀,讓科學家重新認識空氣動力!
    蜻蜓具備了多重特殊飛行功效,讓科學家非常著迷,一個是飛的很快,蜻蜓是自然界飛行速度最快的昆蟲,飛行速度可達每小時40公裡,衝刺飛行速度可高達40米/秒 ,可以說是小身板大能耐,但是蜻蜓還有更驚人的表現,機動性非常好,可以快速轉彎而且甚至可以側飛,也可以做到突然直上直下,而且還可以懸停,也可以垂直起飛和降落,蜻蜓一身,就集中了人類戰鬥機,直升機的所有優點。
  • 德國道尼爾335「箭」式重型戰鬥機:動力不夠,發動機來湊
    最大飛行速度一直是衡量一架戰機性能的重要參數,為了提高飛機的最大飛行速度,設計師們也是竭盡腦汁。而要想達到這一目的,最優的方法就是為戰機安裝功率更大的發動機或者增加發動機的數量,但是隨之而來的則是不斷增加的飛行阻力,那麼怎樣才能在增加動力的同時將阻力減小到最小呢?
  • 垂直起降已普及,為何航母還造那麼長的跑道呢?專家回答恍然大悟
    有數據顯示,航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的風險係數是航天員的5倍,普通飛行員的20倍,目前全球艦載戰鬥機飛行員不超過2000人。這一危險的最根本原因就在於起降環境的限制,相對於數千米的地面機場跑道來說,航母的甲板更是重中之重。
  • 戰鬥機火力太弱,如何提升?美國人想了想:乾脆兩架戰鬥機拼一起
    美國人想了想:乾脆兩架戰鬥機拼一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尚且沒有空軍這個軍種的美軍,將所有的戰機分為了「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兩大塊來區分使用。那些從陸地機場起飛的戰機就歸陸軍管轄,海軍航母上起飛的戰機歸海軍去管。
  • 殲-20高速飛行,為什麼機翼會冒出白煙?這是突破音障的音爆雲?
    近三年來,中國空軍的殲20隱身殲擊機多次公開展示,例如殲-20的雙機飛行表演,多機參加空中閱兵式。有觀眾發現,殲-20在進行低空高速飛行時,機翼的後方會出現醒目的白色煙霧。有專家解釋說,這是戰鬥機在進行超音速飛行,突破音障時產生的音爆現象。這是真的麼?
  • 印度N-LCA「光輝」戰鬥機首次航母上起降之後
    在「光輝」空軍型設計研發的同時,印度海軍也開始該項目的研發。2009年12月,印度政府批准為印度海軍研製「光輝」艦載機版,以裝備印度航母。「光輝」艦載機版被命名為N-LCA,首架原型機於2010年7月下線,2014年12月完成地面模擬滑躍起飛測試。當時,該機沒有安裝艦載機尾鉤。
  • 史上最珍貴手稿劍橋被盜:內含人類進化的重要秘密
    劍橋大學圖書館宣布:他們收藏的兩本極為珍貴的達爾文手稿,失竊了!案發地:劍橋大學圖書館誰知道,找了整整20年,硬是沒找到,館長這才覺得大事不妙,報了警,現在,國際刑警組織已經介入,並將筆記本列入到了「Psyche」失竊藝術品資料庫中……消息一出,圖書館界、科學界和歷史學界直呼「痛心疾首」,雖然估值才幾百萬英鎊,可這在人類思想史上是無價的啊
  • 圖說:麥克唐納XF-85「小惡魔」世界上最小的噴氣式戰鬥機
    世界航空史上從未出現過如此獨特的戰鬥機,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它也是如此驚人,甚至難以理解。這就是麥克唐納公司研製的XF-85「小惡魔(Goblin)」噴氣式戰鬥機,它最顯著的特徵就是體積小,擁有世界上最小的噴氣式飛機稱號。
  • 戰鬥機史十大名機 世界十大知名戰鬥機
    外形優美的噴火是英國航空史上的傑作 噴火式戰鬥機在同時代中既不是性能最先進的,也不是產量最大的,更不是戰績最輝煌的。二戰四大名機(噴火式,野馬式,雅克-3,Fw 190,其實應該包括零式,可是那幫歐美中心論者的眼睛看不到歐美以外的任何事物)誰最優秀是一個永遠爭不清的事情,但是噴火式戰鬥機在不列顛之戰中的傑出表現,有效地改變了二戰的進程,進而改變了人類文明的進程,這是世界航空史上無出其右的。
  • 流星划過不列顛上空,二戰末期英國噴氣式戰鬥機發展始末
    後世的軍事專家認為二戰之前的這幾年是人類戰鬥機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並最終在戰爭爆發的刺激之下達到頂峰,我們今天的主角格羅斯特「流星」噴氣式戰鬥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作為英國皇家空軍歷史上裝備的第一款噴氣式戰鬥機,也是二戰期間同盟國軍隊第一種投入實戰使用的噴氣式戰鬥機,「流星」自成功出廠的第一天起就吸引著很多人的目光,它也因為這種獨特的歷史地位被認為是整個二戰期間盟軍最重要的戰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