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劇翻拍是當下國內影視圈的常態,只不過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古裝劇中,至於《亮劍》這一類高分戰爭劇似乎翻拍更少。
事實上《亮劍》也經歷過兩次翻拍,一次是黃志忠版,另外一部就是正在熱播的《雷霆戰將》。
至於為什麼這部由張雲龍、高偉光主演的戰爭劇不敢直接用《亮劍3》這個名字,大概還是因為觀眾罵聲太慘,所以最後從《亮劍3》改成了《亮劍3之雷霆戰將》最後索性就直接把「亮劍」元素在劇名中去掉。
然而當《雷霆戰將》登陸湖南衛視首播之後才發現劇方改名的舉措有多對,因為劇上線三天播放量才1155萬,甚至還不如很多零宣傳的網劇。
單單是從第一集來看,《雷霆戰將》就是模仿了《亮劍》的故事構架,只是「畫虎不成反類犬」,給觀眾留下非常不好的觀感。
故事的一開始便是師長給獨立團王雲山下命令讓他們頂替新一團去攻打西峰嶺,而王雲山則是信誓旦旦回到團部下達命令準備親自帶人衝鋒上陣。
由於敵軍炮火太過激烈,獨立團第一波衝鋒也未能向前更進一步,於是王雲山叫來部下一頓言語激勵,然後戰士們真的就把高地衝下來了,甚至還繳獲了大炮。
這樣的劇情是不是很容易讓人聯想起《亮劍》中的第一集,同樣的是新一打不下的高地被獨立團「啃下硬骨頭」,同樣的還有一個與獨立團團長是死對頭的宿敵,只不過李雲龍變成了王雲山,楚雲飛變成了郭勳魁。
另外一邊,川軍178師師長郭勳魁率部死守三八九高地,雖然炮火已經炸到他的指揮所,但郭勳魁依然淡定地喝著咖啡,看似胸有成竹。
而王雲山在接到上級命令後也率部前往支援被圍困的郭勳魁,這個時候郭勳魁也親臨陣地,只不過他不是帶領部下衝鋒,而是嘴裡叼著一根雪茄。
當郭勳魁將雪茄丟出,便是川軍團衝鋒之時,於是川軍團便與獨立團成功殲滅了三八九高地上的敵人,兩個對頭王雲山與郭勳魁戰場第一次碰面。
這就是第一集全部的內容,只是這劇情和細節讓人想到這是李幼斌版《亮劍》的翻拍著實有些不敢相信:現在的戰爭劇都拍得這麼隨便了嗎?
首先是造型問題,劇中主要幾個角色幾乎是全員大背頭,反倒是演普通戰士的群演造型更符合現實,尤其是男主角張雲龍,在經歷過一場衝鋒戰鬥之後只是臉上多了不少灰層,而髮型幾乎是沒有任何變化。
最重要的是一個職位並不低的指揮官在戰場上指揮不是制定戰略和方案,而是靠言語激勵部下,輸出也全靠吼。
讓這樣的年輕小鮮肉來挑戰李幼斌的經典角色最大的問題就是年輕演員在細節上無法理解角色該有的情緒,所以在觀眾的視角來看,張雲龍就是全程用力過猛。
另外一位男主高偉光的臺詞更少,但眼神和表情看起來也更像是在耍帥。
這不由讓人想起了高偉光在《鬼吹燈》幾部作品中的表現,他好不容易靠「鷓鴣哨」建立的觀眾緣一下子就被《雷霆戰將》拉低了好感度。
說實話,在第一集就很難討觀眾喜歡的劇一般在後面幾集中肯定有更加雷人的設定。
果不其然,在第二三集中直接就給兩位男主引入了感情線。當樂城戰役結束後,王雲山和郭勳魁進城同時被幾個護士吸引,從兩位男主的眼神來看,想必後面必然有感情戲,而且可能是三角戀那種。
雖說戰爭劇中出現感情戲很正常,畢竟人都是有感情的,比如《亮劍》也有感情戲,單單是主角李雲龍就有兩段,不過他的第一段與秀芹的感情戲出現在十幾集之後,而且感情戲是在為劇情服務,同時不會影響整部劇的質感。
然而《雷霆戰將》在這麼早就出現感情戲卻不是一個好現象,因為感情戲一旦過多也會影響其他戲份。
在一部戰爭戲中,觀眾想看的是謀略與戰鬥,而不是幾個主角天天忙著搶女人、談戀愛,這就已經失去了戰爭劇的本質而是變成了一部「怪味」偶像劇。
從目前的熱度和口碑來看《雷霆戰將》撲街已經是板上釘釘,只是從這部劇中讓人思考更多的是:國產戰爭劇究竟該怎麼拍?
提到戰爭劇,觀眾有記憶點的還在《戰長沙》《我的團長我的團》《生死線》以及《亮劍》等已經近些年幾乎沒有一部比較突出的戰爭劇,原因有多方面,其中包括現在的年輕偶像撐不住這些戲。
當然這也和市場選擇有關係,大部分資本不願意投資耗時耗力的戰爭戲,那編劇自然也就不願寫類似的戰爭戲劇本,小鮮肉們更不願意吃苦去「自毀偶像包袱」,久而久之,導演也就只能盯著經典劇翻拍。
即便有《雷霆戰將》這樣一部戰爭劇出現,結果拍得不倫不類更像是青年偶像劇。
這樣的影視劇市場是病態的,觀眾想看的是各類題材作品百花齊放,而不是所有劇都在向偶像劇方向靠攏。
另外,編劇和導演也是影響戰爭劇質感的重要一環,現在的編劇在寫劇本的時候很容易就脫離實際,所以最終拍出來的東西脫離實際,變成了「假大空」的東西。
真心希望國內的編劇、導演們長點心吧,寫劇本前或許可以多去採訪一些老兵,多去看看歷史資料。因為藝術本就是從現實中來最終回到現實中,而不是全憑空想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