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9歲的女孩在弟弟剛出生不久後,行為舉止越來越像個嬰兒。她拒絕自己一個人睡覺,儘管她在6歲的時候就開始跟父母分床睡。她開始抗拒上學,甚至害怕一個人待在家裡。
有時候會突然受到驚嚇,直往媽媽的懷裡鑽,有時候甚至會比剛出生不久的弟弟更粘人,不停地要媽媽哄抱,躺在媽媽懷裡不肯起來。
如今,很多家長在生完二胎之後會發現大寶出現明顯的"行為退化"。跟上述故事裡的女孩一樣,大寶似乎也變成了嬰兒,各種行為舉止都像是倒退到了小的時候。
一旦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家長可要十分注意啦,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只是鬧著玩而已。
何為"行為退化"?
"行為退化"是指人們在遇到挫折和問題無法解決時,想法、情緒乃至行為等倒退到心理發展的早期,就像是突然變回了嬰兒時期一樣,以此來滿足自己內心的需求。
孩子在看到家裡出現了比自己小的孩子,家人的注意力開始從自己身上轉移的時候就會出現"行為退化",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去告訴父母自己的不滿,以此引起父母的關注。
歸結而言,"行為退化"是一種心理問題。
當父母發現孩子出現"行為退化"時,這時候已經是孩子心理發展的後階段了。在最終出現"行為退化"之前,孩子會經歷這樣的幾個發展階段,而父母在這一過程中若是稍不注意就會讓孩子越走越遠。
"行為退化"的階段
1、言語表現出不開心
很多家長總喜歡用"你喜不喜歡妹妹/弟弟?"這樣的句子去逗孩子,但當孩子回答類似"不喜歡,不要他/她。"這種話時,家長卻會覺得孩子在開玩笑,認為哥哥姐姐呵護弟弟妹妹是天經地義。於是就沒把孩子的話放在心上。但孩子這時候已經因為"失寵"表現出了自己的不開心,家長在這時若是能對孩子多加引導,孩子的心理就會容易平衡過來。
2、 行為表現不滿
不願意抱弟弟妹妹,趁父母不注意打哭弟弟妹妹……孩子會在言語表現不被重視後,會出現直接表示討厭、不滿的情緒。這時候的家長會開始發現孩子的異常,但此時若是沒有真正關心到孩子的內心想法,而是覺得孩子不懂事,甚至因此處罰孩子。孩子只會越來越覺得不被愛。
3、 模仿嬰兒的舉動
孩子總是善於捕捉周圍人的行為和心理。當他們發現嬰兒什麼都不做,餓了尿了只需要啼哭就可以引起家長的重視和照顧的時候。他們就會開始模仿嬰兒的行為,以此引起家長的重視。
當他們以為這種舉止能得到爸媽的愛的時候,就會變本加厲,進而演變為父母所看到的行為退化。
大孩出現"行為退化"的原因
1、父母的關注度減少
很多家長在生了二胎之後,會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最小的孩子身上。對於大的孩子,尤其是那些已經具備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父母會認為他們有能力照顧自己,再加上自身精力有限,因此往往容易減少對他們的關注,從而忽略了他們的心理感受。這時候大孩就會通過"行為退化"來重新引起父母的關注。
2、 父母明顯的偏袒
其實,稍大點的孩子會懂得小的孩子更需要父母投入多一些的照顧。但更讓他們無法接受的是父母的明顯偏袒行為。當兩個孩子同時發出飢餓信號,媽媽這時候如果只顧給小的孩子餵食而忽視另一方。大孩子會在心理產生極度不滿。他們只會覺得自己也是小孩,父母這樣的偏袒是不愛自己,而不會覺得"弟弟/妹妹小,應該要讓著他/她."家長也不應該以此為藉口而忽視大孩子的想法。
3、父母不重視孩子的不滿
在上面我們談到了大孩出現"行為退化"會經過三個階段。在這三個階段裡,孩子會通過言語、表情、行為等一步步表現自己對於嬰兒的嫉妒和不滿。這時候,家長如果只是覺得孩子還沒有當哥哥姐姐的懂事。而不進一步開解孩子的心結,就會讓孩子一步步加重自己的不滿情緒,從而出現最終行為退化的情況。
如何應對孩子的"行為退化"
1、 平等對待每個孩子
父母應該時刻提醒自己,不僅要把關注點放在小的孩子身上,同時也要多花時間關心大孩子,了解大孩子的感受。讓孩子知道父母是同時愛著自己的,嬰兒的出現並沒有讓自己"失寵"。同時,家長也應該多學習和了解孩子每一個成長過程的不同心理發展議題。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發展,在發現孩子出現異常時,要及時引導他們。
2、避免對孩子進行比較
無論是好的一面還是不好的一面,父母都要避免在孩子之間進行比較。
無論年齡多大的孩子,都需要得到父母的認可和鼓勵。儘管父母覺得平時對孩子的比較可能只是開開玩笑,但是大孩子卻很容易將比較的結果放在心上。這對於他們原本脆弱敏感的心又增加了一份心理不平衡。這樣的比較也會影響到孩子之間的感情和相處。
3、給孩子們共同玩耍的時間
父母可以給孩子提供共同玩耍的時間。比如一起聽故事、一起去公園散步等等。在一天中,家長最好能給出半個小時的時間讓孩子待在一塊玩。這時候,家長可以給大孩子建立身份,讓孩子幫助父母給小嬰兒餵奶、更換尿布等簡單工作。讓孩子共同參與,讓他們成為家長的小幫手。這會讓他們內心得到參與感和被重視感。
通過這樣的方式也可以增加孩子之間的感情,從而減少敵對心理。
但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大孩子拒絕做這樣的事情,也不要強迫他們。否則只會進一步加多孩子的反感和厭惡。通常,父母只需要鼓勵孩子去做就好了,這樣孩子會更願意去做。
4、家長要保持冷靜和耐心
家長要相信,孩子只是暫時地出現"行為退化"這種狀況。這時候,家長越是能夠保持冷靜,孩子就可以越快速地回到生活正軌。父母要保持冷靜並接受事實,更不能去批評大孩子的行為幼稚。而是要去儘可能地避免他們的行為繼續退化。當他們不願意做某事的時候,家長應該耐心地引導他們應該怎麼去做,還可以通過獎勵和誇獎的方式去提醒他們。通過稱讚他們的成熟行為,讓他們知道遇到事情應該怎麼去做才是對的。
5、陪孩子玩"照顧遊戲"
當孩子流露出脆弱和幼稚的一面時,當他撒嬌地說:"媽媽你能不能像小時候一樣抱我一下呀?"這個時候,做父母的應該是耐心地滿足一下他的情感要求。
家長可以順從孩子,跟孩子玩照顧的遊戲。如果當孩子提出要求時,媽媽說的是:"好呀寶貝,讓媽媽抱著你,就像你小時候那樣!"那麼這時候,孩子就會感受到媽媽的愛,他的敏感和依賴也會得到家長的呵護。
除了玩照顧大孩子的遊戲,還可以跟大孩玩"照顧嬰兒"的遊戲。讓他們從被照顧轉為照顧一方,通過這樣的方式也能夠增加孩子之間的接觸,讓孩子學會呵護別人。
其實,孩子總是會比大人想像中的要更容易得到滿足和通情達理。出現"行為退化"也只是孩子在得不到安全感的時候想出的,為了引起父母關心的辦法。想讓大寶們健康成長還需要父母們多花心思,給他們提供不斷的愛和安全感。
我是99分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