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女孩爭寵"退化"成嬰兒 醫生:家中二寶出生所致

2021-01-19 網易新聞

9歲女孩「爭寵」,「退化」成嬰兒

從種種跡象看來,9歲的小傑都在「越長越小」。

她堅決拒絕去自己的小屋睡覺,雖然在此之前她已經與父母分床睡了兩年。她不想去上學,但更害怕自己一個人待在房間。有時她像個受了驚嚇的小貓,時刻想往媽媽懷裡躲;有時她更像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不停地要求媽媽「抱抱」「親親」,極度渴望那種在襁褓之中的安全感。

眼看小傑這樣的狀況已經持續了1個月,剛生完妹妹只有3個月的媽媽急得不行,正決心和爸爸一起好好教育一下「情緒鬧得實在太過分的大女兒」,沒想到,小傑的一句話,嚇得父母脊背發涼。她指著屋裡一個空白的牆角說,「媽媽,我看見一個穿白衣服的女孩站在那兒,她在衝我笑。」

第一次見到小傑,天津市安定醫院青少年心理科主任孫凌就注意到,這孩子有明顯的「退行行為」,「像是一種退化,各種行為能力都倒退回小的時候,比如她一直偎在媽媽懷裡不肯離開。」

按照小傑的描述,醫生懷疑她已經出現了幻視、幻聽行為,要求住院觀察。聽說家裡有個剛出生3個月的妹妹,孫凌提醒家長,孩子應該是因為二寶的出生而出現「同胞競爭障礙」的症狀。

這是國際疾病分類(ICD)診斷標準提出的一種心理障礙,特發於童年的情緒障礙中。簡單說,就是隨著弟弟或妹妹的出生,兒童出現某種程度的情緒紊亂,表現為對弟弟或妹妹的競爭或嫉妒。

來源:視覺中國

「以前這種情況非常罕見,近幾年,二孩家庭越來越多,每個月都能見到幾例,問題孩子表現出來的異常行為也各不相同。」孫凌認為,應該對二孩家庭湧現出來的兒童心理問題,給予更多關注和重視。

如果從更長的時間軸來看,對一個家庭而言,「同胞」關係並不是一個新話題。人們把同父母所生的兄弟姐妹的關係視為「手足之情」,這種感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個精準的表達——悌。

「中國傳統自古就有『悌文化』,廣義上理解,既指對兄長要尊敬,也包含了兄長有照顧弟妹的責任的含義。」天津師範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趙利民認為,這種強調兄友弟恭的文化,如今在新一代年輕家庭的教育中已被漸忘,「應該補上傳統文化這堂課,到了呼喚『悌文化』回歸的時候了。」

為何這些孩子出現「同胞競爭障礙」

聽了醫生的建議,媽媽把小傑帶回家,悉心溝通後,孩子吐出真言,「那些話都是我編的,就是不想你看妹妹,因為你是我一個人的。」

孫凌認為,天真的孩子也有自己的煩惱,從家庭中人際關係的框架來看,她們很容易把「多了弟弟妹妹」與「父母不再愛我」的想法畫上等號,產生嫉妒的情緒,孩子出現這種情緒波動也是正常現象。她認為,問題的關鍵,在於家長的行為和引導方式。

以小傑為例,如果家長不及時關注其情緒變化,一味責罵或置之不理,會導致孩子的情緒問題愈演愈烈,最終更難以控制。久而久之,她可能會分不出哪些是自己想像出來的情景,哪些是真實存在的,「確實有不少孩子已經出現了不同形態的幻視和幻聽。」

還有的孩子對弟弟妹妹表現出強烈的敵意,甚至明顯的攻擊性,出現殘害別人或自殘的行為。

原本在班裡成績名列前茅的濤濤,因為「極不守規矩,還動手打人」,哪個老師都拿他沒辦法,幾乎要被勸退了。原來,他的轉變是從弟弟出生後開始的。一個鄰居總愛開玩笑逗他說,「看,你媽媽生了小弟弟,你就掉價了!」這句話像一把小刀,深深地刺進小男孩心裡。他的脾氣越來越大,幾次動手打過那個鄰居。趁父母不注意的時候,他總狠狠地掐弟弟,疼得弟弟哇哇大哭,又引來父母對他一通責罵,也沒少因此挨打。

他變得越發無理取鬧,吃飯要讓媽媽端到床上餵他,連大小便也要媽媽端著便盆在床上給他接。只要不依著他,他就在床上沒完沒了地打滾哭鬧。很快,各科老師都請家長到學校,反映濤濤上課不聽講,低頭玩自己的東西,甚至在課堂上隨意走動,從不寫作業……

孫凌分析,這是典型的「同胞競爭障礙」爆發出的行為問題:多動、注意力不集中;不服從父母的指令,與父母對立甚至衝突,「愛發脾氣,甚至有的會離家出走。」

在孫凌看來,出現較嚴重「同胞競爭障礙」的孩子,當然有其自身性格特質的問題,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有的家長從前對孩子過度溺愛、過度照顧,形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或者光把孩子交給老人帶,使得孩子對父愛母愛存在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他說。

孫凌建議,父母應該真正把孩子當成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員,打算要二孩後,應從懷孕到弟弟妹妹的降生都讓大寶參與其中,讓其體會到分享的快樂,感受到自身的價值。

遺憾的是,這些年輕的父母自己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自己的成長經歷中,已經缺了「兄弟姐妹」這一課。

二孩時代對過去幾十年家庭教育理念提出挑戰

父母生二孩,導致老大焦慮不滿,甚至以死相逼的例子,近年來並不鮮見。此前,有媒體報導,青島一所小學四年級班主任稱,班裡有七八個孩子搞了個「反弟弟妹妹聯盟」,集體抵制父母生二孩。還有一位4歲男孩給弟弟起名「多多」——多餘的多。

「媽,我今兒就把話撂這兒了,你要是敢生二胎,我就敢死!」不久前,一位小男孩哭著以死威脅媽媽不生二胎的視頻在朋友圈走紅。而湖南邵陽一位15歲女孩乾脆直言不諱地告訴父母:「你們敢生二胎,我就馬上給你們添外孫。」

有人認為這是孩子在虛張聲勢地表達不滿情緒,不必太當真。但孫凌認為,父母應及時關注孩子的情緒問題,如果童年時期這種負面情緒持續時間很長且無法及時調整,很可能會導致極端行為,「不僅影響其今後的情緒管理、人際交往等問題,甚至可能會對整個社會產生較大影響。」

這已經不再是一個家裡兄弟是否和睦的小問題。趙利民從文化的角度來分析,孝悌文化的傳承和發揚,關係到整個社會良好秩序的建立。

資料圖片 來源:視覺中國

「孝悌」觀念一直深受儒家重視,代表著任何人際關係都不可替代的親情關係,這也是千百年來深入中國人骨髓血脈的文化基因。孔子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可以說,「孝」和「悌」是一種並列關係。「孝」指的是長幼之間,年輕人對長輩要孝敬和尊敬;「悌」指的是同輩之間,年幼者要尊敬順從兄長。

取傳統文化之精華,儒家思想重視「仁」和「禮」,趙利民進一步解釋說,「仁者愛人,孝悌也是仁的根本;而禮即秩序,禮貌就是建立在秩序基礎上的。因此孝悌文化,可以理解為一種秩序的含義。」

他認為,中國人談家國,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倘若家不能齊,如何能「治國平天下」?孝和悌,則構成了家的主要關係。因此,在家裡處理好「孝」和「悌」的關係,才能由己推人,擴大到整個社會、整個國家,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會風氣,讓社會運行更有秩序,國家治理更講規範。

他也看到,眼下「悌文化」缺失,「不僅發生在中國,也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

全球性的低出生率、少子化,使得兄弟姐妹的關係在減少。這個問題在中國可能更加顯著一些,持續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讓人們開始淡忘了兄弟姐妹之間的情感關係。

如今的孩子已經是「獨二代」,一個孩子從出生起,就習慣了獨佔父母和祖父母等多個大人的關愛。當中國迎來「二孩時代」,這些被捧在手心的「獨苗」,必須學會面對一個新的變化:要與新來的弟弟妹妹分享大人的愛。這不僅是對孩子的挑戰,也是對過去幾十年家庭教育延續下來的理念提出了新挑戰。

「從家庭教養方式而言,父母應該從小培養孩子與他人分享、關心父母、為他人著想的能力。」孫凌清楚,前來就診的孩子大多是因為情緒問題導致無法正常上學,父母才想到來就診求醫,「可見家長還是更關注學習情況、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健全人格的培養。」

趙利民認為出現這些問題,也受到現在年輕一代生長生活的環境影響,「生長於e時代的一代,因為交流方式的改變,總的來看這個群體確實更關注個體的問題,交往和互助的能力有所減弱。」

因此從人類文明的發展來看,也在呼喚「悌文化」的回歸,「這種互相友愛、尊重的關係,不僅讓家裡的人際關係更和睦,進而擴大到社會當中,也讓人與人之間能夠互相關心、互相關愛、互相幫助,更有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

他期待著,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多方攜手努力,「從孩子抓起,從讓孩子誦讀和學習國學經典開始,重拾』悌文化』,讓傳統文化在新時期煥發新的生命力。」

那個曾揮拳砸向弟弟的哥哥,變了!

堃穿著他最喜愛的消防員橙色保暖衣進入病房,望見媽媽時眼睛笑得彎彎的。堃是個2歲1個月的男孩,臉上的嬰兒肥還未消退,他對消防員職業異常著迷,喜歡演練一切的救援現場。

「快來看弟弟!」「十一」期間,這個遠離海洋的邊疆城市迎來連日的陰雨天氣,一如堃此時臉上的表情。

他扒開小床邊的布單,瞥見了剛出生9個小時、滿臉通紅的奇。堃臉上的表情變成了驚恐,他從未見過新生兒,有點害怕。

病房裡的所有人都沉浸在喜悅中,除了堃。此時,所有生產前給他的心理建設全都失效,堃想不通這個小孩子為什麼突然闖入他的生活,明顯地感受到敵意。他執意要找一個小勺做飯,屋裡跑來跑去卻表情木然。

弟弟醒了,發出小貓般奶裡奶氣的叫聲,姥姥將小人兒送到媽媽懷裡,這個動作瞬間惹惱了堃,他放棄了尋找小勺,麻利地跳上病床,「這是我的媽媽!」他橫躺在媽媽身邊,兩手緊緊摟住媽媽的脖子,眉頭緊蹙,露出憤懣的表情,大吼著宣示主權:「這是誰家的娃娃,快把他抱走!」

兩個小時裡,媽媽只摟著堃,給他講故事,總算讓他恢復了笑容。

28天拍攝滿月照,攝影師不斷地尋找角度給小人兒拍攝,堃緊跟其後,撇嘴不悅,不斷地問叔叔:「為什麼不給我拍?」

等到給兄弟倆照合影,堃終於眉開眼笑,甚至配合地抱著弟弟親了一口。這時,弟弟哭鬧起來,媽媽抓著小哥哥的手商量,「奇還是小寶寶,他餓了,給他餵奶安撫一下好嗎?」

堃的反應讓所有人措手不及。他先是惡狠狠地抓住奇的衣領左右推搡,小人兒受到驚嚇,哭聲更加急促,堃又伸出右手,啪啪兩巴掌打在弟弟臉上,哭喊著,「這是我的媽媽!這是我的媽媽!」

兩個孩子的哭聲交織在一起,此起彼伏,讓人焦心。每一次,安頓好弟弟的肚子後,媽媽必定首先哄堃。

但顯然這並不能讓堃滿意。很多變化表明,這個並不善於表達的、2歲多的小男孩陷入了無人理解的孤獨。他和日日抱奇的奶奶互動越來越少,還鑽進了爺爺的被窩,每晚和爺爺一起入眠。

爺爺回鄉探親的頭兩晚,堃抱著從出生起一直蓋的小被子,蜷縮在1.5米大床的角落不願下來,這一幕讓人鼻頭髮酸。

在此後接近半年的時間內,矛盾總是一觸即發,奇的哭聲常常會成為引爆哥哥情緒的導火索。

「我不要他叫了!」正在拼積木的堃猛烈地搖晃著腦袋,邊喊叫邊擺手,一副痛苦不堪的樣子,「拜拜,我不要弟弟!我不想弟弟叫了!」????情緒是會傳染的。哥哥的不滿令奇躁動起來,他的腳不斷地踢蹬著,撇嘴哭喊。

一次偷襲,讓媽媽意識到絕不能單獨把兩人放在一起。坐在客廳的地墊上,哥哥的眼睛緊盯大人,趁人不注意,會把拳頭砸向弟弟的肚子,大人往往會在弟弟的突然嚎叫中醒悟。很多動作很危險,比如,他會用腿夾住奇的脖頸,把小傢伙憋得喘不過氣,有時他會將整個身體重重地摔在奇身上,或按住弟弟的頭使勁往地下壓。

為了防止堃打人,媽媽給他講繪本《手不是用來打人的》,臨睡前你一句我一句地討論手可以幹什麼,不可以幹什麼,一個遊戲可以玩半個小時。為了培養兄弟感情,媽媽煞費苦心地把市面上有關兩個孩子的繪本搜了個遍,日常見縫插針地講故事。

媽媽的努力沒有白費,對堃來說,引導比批評更管用。

堃對奇的敵意在慢慢消失。

親友探望,臨走時稀罕地抱著胖嘟嘟的奇,「我把弟弟抱走了!」哥哥突然傷心地哭起來,「不要帶走弟弟,那是我的弟弟!」

奇天性樂觀,愛笑。他總是好奇地盯著哥哥,看他吃飯,玩耍,讀書,奔跑……隨便做點什麼,都能勾起他的好奇心。才剛坐穩,他就不願再坐單獨的餐椅,拎著椅子坐在哥哥身邊,一起用餐。

堃越來越喜歡奇。因為無論他做什麼,都有一個小觀眾默默地關注與回應。無數個夜晚,堃嘴裡喊著旁人聽不懂的語句,把回力車推向遠方,半歲的奇就趴在客廳中央,腦袋跟著哥哥360度轉動,當哥哥遠離他時,就努力扭動身體往哥哥的方向爬行,高興時把頭埋在墊子裡嘎嘎大笑,累了就翻轉身,躺著觀看,不願意錯過任何一個精彩的瞬間。

資料圖片 來源:視覺中國

兩個孩子在一場場拉鋸戰中學會了分享。一開始,哥哥會把所有的手鼓和納格爾鼓齊齊擺在面前敲打,爬行越來越熟稔的弟弟不甘示弱地上前搶奪,幾次三番之後,哥哥不再堅持霸佔所有東西,默許了給弟弟分享。

當奇越爬越快時,堃已經可以憑藉3歲的人生經驗來判斷弟弟哪些行為並不正確,並加以阻止。吃飯時,他在旁邊盯梢,「不能浪費食物」,當弟弟做錯事時,就告訴他正確的方法,甚至開始給弟弟講故事了。

在日常生活的磨合中,堃對奇越來越有耐心,看著他吃飯慢吞吞,不再憤怒,而是等待。兩人一起笑,一起跳,一起鬧,一起搞怪,每天早晨第一個吻,奇總是送給哥哥,一起洗漱時,堃搶著要給弟弟洗腳。

奇到了會跑的年齡,當哥哥從幼兒園放學回家,等待了一天的奇會開心地尖叫,像小尾巴一樣跟著堃,給他脫襪子、鞋子,拿水杯。堃也越來越享受當哥哥的榮耀。

有一天,堃回家時提問:「媽媽,我們家為什麼有兩個男生啊?」

等不及回復,他就自問自答,「你生了弟弟,我每天都和奇一起玩,我就不孤單了!」

生二孩是父母的權利大孩無權幹涉?

小雨(化名)和爸爸的「冷戰」,已經從2018年寒假持續至今。

「寒假期間,妹妹弄壞了一個對我來說特別重要的東西,甚至連點碎片都沒給我留下,可是爸爸沒有怨她,卻說是我不夠寬容。」提起自己的傷心事,山西師範大學二年級學生小雨(化名)不禁掉下眼淚。

小雨今年20歲,她的母親42歲那年生了二胎,她和妹妹的年齡相差有15歲。

由於爸媽工作忙,妹妹出生沒多久,就被送到了奶奶家撫養,被送回家時已經3歲了。兩年前,妹妹突然在家中出現,令小雨覺得有點尷尬。此前,姐妹倆基本上沒在一起生活過。

起初,小雨覺得妹妹就是陌生人。然而,儘管陌生,她卻要很快從情感上轉變與妹妹的距離。最讓小雨耿耿於懷的,是父母從計劃生二胎到妹妹出生,自始至終沒告訴她,「一家人不就應該商量著來嗎?媽媽懷妹妹的過程其實還挺艱辛的,可感覺全世界都知道,就我不知道。」小雨委屈地說。

問題很快顯現。

「她真的就是來搞破壞的,我的電腦因為她不知修了多少遍!」小雨說父母對妹妹過於溺愛。一次,妹妹翻出了爸爸做生意的貨款,抽出幾十張百元大鈔隨意玩耍,而媽媽就在一旁耐心等候,等妹妹玩夠了,才過去將錢收好,連一旁的姥姥都看不過眼。

最令小雨難以忍受的,是只要她和妹妹發生衝突,家人總會不問原因將錯誤歸咎在她的身上。爸爸常常責怪她不夠寬容,「他們說,我將來走上社會了,不會有人這樣包容我,好像他們生個小的,就是為了教會我長大。」

2018年寒假髮生的一件事,成為引發小雨和爸爸冷戰的導火索。

一天,爸媽因事外出,留她和妹妹在家。小雨讀書學習,妹妹獨自玩耍,無意間,妹妹「毀壞」了一個對她非常重要,有紀念意義的物件。小雨又急又氣當下打電話給爸媽,讓他們快點回來處理。讓小雨沒想到的是,爸媽回來後並沒太在意妹妹做了什麼,反而將矛頭指向了她,說她不懂事,不能讓著妹妹。

小雨回憶,妹妹3歲時回家,是因為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而那時18歲的她,正處在高三學習的關鍵階段,即將面對人生的一道重要關卡——高考。

在小雨心中,並非完全排斥父母生二胎。小學升初中那年,她曾主動向媽媽提出,想要個妹妹,可當時媽媽堅決地拒絕了。

小時候,小雨曾經特別想有人陪伴,和自己一起玩。那會兒她還跟媽媽保證,只要能讓她有個妹妹,她願意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最好吃的零食、最貴的玩具都分給妹妹,但當時父母沒有同意。

讓小雨不能理解的是,她高中那會兒壓力比較大,情緒比較封閉,可就在她高考備考的關鍵階段,父母卻選擇讓一個新成員來打破她的世界,家裡的「工作重心」完全集中在了妹妹身上。「您說,我爸媽在這件事情上是否欠考慮?有沒有考慮過我的狀態和感受?」小雨問道。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從身邊幾個生二胎的家庭了解到,小雨的感受並非個例。隨著「全面開放二胎」政策的實施,二孩已經成為不少家庭的選擇。然而在獨生子女居多的大環境下,二孩的突然來臨,對老大形成正確的家庭角色認知,以及父母妥善處理子女間的關係,往往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

資料圖片 來源:視覺中國

在接受採訪的二胎家庭中,家長大多認為,生二胎是父母的權利,老大無權幹涉。但部分家中與弟弟妹妹年齡相差較大的長子長女對此提出質疑,表示自己與弟弟妹妹年齡相差10多歲,甚至超過20歲,父母生二胎,不僅沒有考慮到自己的感受,還要他們幫著看孩子,甚至在今後的生活中,還要他們承擔部分對弟弟妹妹的撫養責任,這並不公平。

「也可能我天生比較敏感吧。」小雨說,大學宿舍她的一位舍友家在農村,弟弟5歲,中間還有個妹妹,她天天在宿舍誇弟弟,總是打電話叮囑弟弟要好好學習之類的,「感覺快成媽了,我真的特別佩服她」。

事實上,小雨和父母這場為期近半年的「冷戰」即將走向終點,爸爸開始找她和解了。

「其實我也挺喜歡我妹妹的,但就是覺得父母不尊重我。」小雨說,她舅舅家也有個妹妹,比自家妹妹大一兩歲,小時候自己經常帶她出去玩,「那時候真的是把她當親妹妹看的」。

現在小雨每次往家裡打電話,總會先叫妹妹來接,問問她有沒有想姐姐。

說起妹妹在家的可愛表現,小雨笑出了聲,「她有時特別可愛,電視上放聯歡晚會,她會伴著歌聲在家裡跳舞。還會坐在家裡的滑板上,讓我推著她玩。」

「只要不要搞破壞,那她真是太完美了。」小雨說。

相關焦點

  • 9歲女孩行為「退化」成嬰兒?網友卻感同身受,醫生說……
    為了與妹妹「爭寵」,9歲女孩表現得越來越像個嬰兒。醫生說,這叫「同胞競爭障礙」,是一種心理障礙……9歲女孩「爭寵」,「退化」成嬰兒?從種種跡象看來,9歲的小傑都在「越長越小」。她堅決拒絕去自己的小屋睡覺,雖然在此之前她已經與父母分床睡了兩年。她不想去上學,但更害怕自己一個人待在房間。
  • 二寶出生,大寶行為「退化」?是「同胞競爭障礙」惹的禍,需警惕
    我跟他說,在二寶出生之後我們必須要特別的注意一下大寶的情緒。不能因為照顧大寶冷落了大寶,以免孩子出現更為嚴重的行為退化。天津就有這樣的一個例子。一個小女孩在自己的妹妹出生之後就經常做出一些嬰兒的行為。她開始拒絕跟自己的父母分床睡,不想要去上學,也不願意一個人呆在房間裡。
  • 大寶二寶整天「爭寵」,爸媽深受其煩?別著急,幾個助力妙招來了
    二胎政策放開以後,很多家庭都生了二寶。二胎家庭和獨生子女家庭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比如二胎家庭經常會看到兩個寶寶爭寵的現象,寶爸寶媽對於這樣的現象都感覺非常頭疼,手心手背都是寶,應該如何對家裡的二寶進行教育呢?
  • 產房外女孩抱著被子等媽媽,醫生勸其回房間,女孩的回應讓人淚目
    前兩天在網上看到一個,山東的小女孩抱著被子在產房外等媽媽,醫生問她去房間等,小女孩說:「我抱暖和被子,媽媽出來時有被子就不冷了!」小女孩的一番話,醫生都感動了,網友們也紛紛點讚,有網友說看不得這樣的視頻,一看就光掉眼淚。真在太暖了。
  • 大寶二寶「掐架」?試試這些增進感情的小遊戲
    ,「我家老大總是趁我們不注意的時候打二寶,怎麼辦?」「我家老大和老二怎麼老『掐架』?」……「二寶」出生以後,即使提前做好了心理準備,父母仍然要面對很多新挑戰,面對如何平衡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關係問題,時常會不知所措或充滿困惑。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大寶心裡的「苦」。此外,針對大寶情緒不佳,或者對弟弟妹妹產生敵意的情況,我們可以在家裡進行一些增進大寶、二寶感情的小遊戲。
  • 10歲女孩因爭寵要跳樓,媽媽跪地求饒,二胎家庭的孩子要怎麼養?
    在有二孩的家庭中,總免不了爭爭吵吵,打打鬧鬧,但因為爭寵,要跳樓的卻不多見。5月23日,江西景德鎮某小區,一個10歲左右的女孩坐在9樓窗戶上,因和姐姐發生爭執,情緒不穩,想要跳樓。而女孩母親則跪在家裡哀求女孩:「姐姐有的,你都有,哪天有好東西我不是寵著你的。」不管母親怎麼哀求,女孩的情緒一直很激動,隨時有墜樓的危險。
  • 剛出生的嬰兒老是哭 剛出生的嬰兒老是哭鬧,嘴巴張開
    剛出生的嬰兒老是哭人們常常用「呱呱墜地」來形容孩子的誕生,正是哭聲宣告一個小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有象徵生命、活力、健康的意思。其實,孩子出生「呱呱墜地」這話還是有科學根據的哦!
  • 生了二胎,大寶也變嬰兒?是孩子出現「行為退化」,家長要注意
    9歲的女孩在弟弟剛出生不久後,行為舉止越來越像個嬰兒。她拒絕自己一個人睡覺,儘管她在6歲的時候就開始跟父母分床睡。她開始抗拒上學,甚至害怕一個人待在家裡。 有時候會突然受到驚嚇,直往媽媽的懷裡鑽,有時候甚至會比剛出生不久的弟弟更粘人,不停地要媽媽哄抱,躺在媽媽懷裡不肯起來。
  • 3歲孩子行為退化成嬰兒?面對孩子「行為倒退」,家長要這樣應對
    孩子們到三歲的時候,他們的行走能力本來已經發育得不錯了,但是她們卻不願意自己走路了,不過在哪都像小嬰兒一樣想要讓自己的父母抱著她們。還有就是本來三歲的孩子們自己可以吃飯了,但是孩子們卻不願意拿勺子吃飯,需要我們跟小時候餵它們吃飯一樣再自己餵她們吃飯她們才願意。這個十分讓我們頭疼的事情就是孩子們的行為倒退期。
  • 手足爭寵好好處理,不讓孩子成長有陰影 2情境4狀況的處理方式看過來
    父母不宜過早介入手足間的紛爭,讓孩子失去學習的機會;然而,處理爭寵不當的話,也可能讓大的孩子有退化行為的表現,甚至對父母心生怨懟,在心中烙下揮之不去的陰影。 家庭有如社會互動的縮影,如果幼年時期未能在手足的互動中,獲得好的相處經驗,不只對未來的人際關係大有影響,對自身的影響更是不容小覷。
  • 英國王室嬰兒的出生須有見證人?關於嬰兒出生,王室有這10條規則
    從嬰兒的性別,他的出生是如何被宣布的,他應該如何被拍照,到他受洗那天穿什麼,一切都是經過冷靜和周密的計算的。它們是傳統、規則和協議。有些已經保存了幾個世紀,並得到了嚴格的執行。但也有一些王室成員則在改變,這些改變要麼是因為時間的流逝,要麼是因為叛逆的王子和公主敢於違抗這一切。英國王室嬰兒的出生須有見證人?
  • 美5歲黑人女孩被父母活活餓死,體重僅6斤,不及剛出生的嬰兒重
    據《每日郵報》10月29日報導,美國喬治亞州一名5歲的女孩被活活餓死,死時竟只有7磅重(約6.2斤)。女孩的父母因此被控謀殺罪,而他們的代理律師卻稱,這名孩子之所以這麼輕,是因為她患有罕見的染色體疾病,無法增加體重。
  • 氣憤,監控下月嫂拍打拋扔出生6天嬰兒,靠譜月嫂怎麼找,非廣告
    導語:月嫂屬於高級家政人員,新生兒的護理佔4成,產婦的護理佔1成。通常情況下,月嫂工作包含護士、營養師、新生兒護理等工作。通常月嫂服務時間每天是8小時。小區育兒群裡,素素媽轉發了一天信息:「河北沙河一寶媽反映自己從家政公司請來月嫂照看出生僅6天的寶寶,在查看家中監控後發現月嫂多次拍打寶寶的手部和腿部,並且有將寶寶扔在床上的行為。」,這個消息立刻在群裡炸開了鍋,多多媽說:「所以這就是為啥我坐月子不敢請月嫂的原因,一點也不放心,太恐怖了!」
  • 福州一嬰兒出生10天就長牙 醫生:是正常「誕生牙」
    最近,福州的李女士有喜有憂,喜的是她剛生下了一個健康的寶寶,但是寶寶剛出生就長牙了,這讓她擔心不已。  一般牙齒是在嬰兒出生六個月以後才開始萌出,出生就長牙,這是怎麼回事?正常嗎?雖然寶寶目前沒有異常,李女士和老公還是被驚得不知所措,趕緊向東南快報十方健康平臺求助。
  • 兒科醫生總結:0-1歲嬰兒常見護理問題,趕緊收藏備用!
    0-1歲嬰兒常見護理問題有哪些呢?兒科醫生總結了這15個容易搞錯的嬰兒護理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般0-6個月的寶寶經常會出現腸絞痛,是由於胃腸發育不成熟所致。媽媽們可以嘗試「飛機抱」的抱寶寶姿勢,緩解寶寶的腸絞痛,一般6個月後會自然消失。
  • 17歲男孩與11歲女孩發生關係逾百次,浴缸產下女嬰繳24萬被保釋
    很難想像和相信一名才11歲的女孩會懷孕並且還生下孩子,而造成這一後果的卻是一名17歲的男孩,由於是未成年人,最終這名17歲的男孩被繳納了24萬保釋金後被釋放。那麼,大家是不是很好奇這名11歲的女孩又是怎麼和17歲的男孩在一起懷孕生下孩子的呢?
  • 1歲7個月女娃體重如半歲嬰兒 專家心內「撐傘」為低體重兒堵「大洞」
    荊楚網客戶端一荊楚網消息(記者林琳 通訊員薛源)因為心臟上一個「缺口」,導致生長發育差,1歲7個月女孩體重僅有7.5公斤,相當於正常嬰兒6個月的體重水平。武漢兒童醫院專家打破手術常規,為低年齡、低體重患兒開展先心病微創介入治療,在心內「撐傘」堵漏洞。如今,孩子已順利出院,未來生長發育將接近正常小孩。
  • 家有二寶
    醫生把愛人推出產房並高喊「黃俊娜家屬」時,我意識到二寶已平安降生。馬上跑過去,醫生告訴我二寶的體重、高度,並加上一句:「小孩很健康,是個男孩。」此時此刻,我知道我的女兒夢徹底破滅了。但母子平安,醫生的話,使我懸著的心,像一塊石頭倏地落了地,焦慮瞬間轉為歡喜。
  • 英國王室嬰兒的出生須有見證人?關於嬰兒出生,王室有這5條規則
    1:出生信息需被公開 按照英王室規定,每位成員出生後,官方隨即會在白金漢宮門外公告一張標示有寶寶性別及正式分娩時間的文件,以宣布寶寶出生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