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總結:0-1歲嬰兒常見護理問題,趕緊收藏備用!

2020-12-14 騰訊網

0-1歲嬰兒常見護理問題有哪些呢?兒科醫生總結了這15個容易搞錯的嬰兒護理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安撫奶嘴會影響寶寶牙齒和嘴形發育嗎?

寶寶一吃奶嘴就不鬧,安撫奶嘴果真是個神器。在寶寶口欲期、長牙期時,可以緩解寶寶的不適。安撫奶嘴是否對孩子的牙齒造成損害,其實要根據使用的頻率、程度、時間長短判斷。睡覺時儘量不要讓寶寶還吃著安撫奶嘴,寶寶在1歲以後儘量少使用安撫奶嘴,最好在寶寶2歲之前戒掉安撫奶嘴。

2、寶寶是否應該剃胎毛?

寶寶頭髮的濃密程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遺傳因素。而且不建議給寶寶剃光頭,因為嬰幼兒本身抵抗力差,若剃頭用具稍有不慎致使頭皮創口,細菌侵入頭髮根部破壞了毛囊,可以考慮將胎毛適當時候剪短。夏季每日給孩子用清水洗頭,冬季每周清洗2-3次即可,可以促進頭皮代謝,預防疹子的出現。

3、寶寶補鈣還是補維生素D?

正常餵養的寶寶一般不會缺「鈣」,缺的只是「維生素D」,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寶寶出生15天起,就可以開始補充 。純母乳餵養的寶寶,每天應補充400國際單位維生素D;混合餵養、奶粉餵養的寶寶,根據奶粉中含有的維生素D酌減就可以了。

4、寶寶腸絞痛怎麼辦?

一般0-6個月的寶寶經常會出現腸絞痛,是由於胃腸發育不成熟所致。媽媽們可以嘗試「飛機抱」的抱寶寶姿勢,緩解寶寶的腸絞痛,一般6個月後會自然消失。

5、輔食添加有什麼注意事項?

一般建議寶寶滿6個月添加輔食,輔食添加最早不早於4個月,最晚不晚於8個月。

如果寶寶近期出現體重增長偏緩,同時對大人的食物感興趣,挺舌反射消失,能夠獨自坐立,那麼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添加輔食。6個月為輔食嘗試的初始階段,家長不要添加過急,以免出現胃腸不適或過敏問題。優先從含鐵米粉開始添加,逐漸添加肉泥、水果泥、蔬菜泥等食物。

6、1歲內輔食能添加鹽或糖嗎?

雖然,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米粉不是鹹味,但不意味著沒有鈉和氯離子,只不過不是食鹽(氯化鈉)而已。過早給孩子加食鹽,致使鈉攝入過多,增加今後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早期加糖增加出現齲齒的風險。所以1歲內的寶寶輔食不用添加鹽或糖。

7、寶寶便秘怎麼辦?

便秘與腸道狀況功能狀況有關。腸道內的細菌,主要是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保證腸道菌群正常和足夠纖維素攝入,才是預防便秘的關鍵。也可以嘗試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蘆筍、菠菜、草莓,配合給寶寶做腹部的撫觸按摩操來緩解便秘的症狀。

8、0-1歲寶寶需要額外喝水嗎?

0-6個月的母乳餵養/奶粉餵養的嬰兒,不需要額外喝水,因為母乳/奶粉中含有85%以上的水分,足夠滿足嬰兒的水分需求。6個月以上已添加輔食的嬰兒,可以適量餵水。

相關焦點

  • 現實版「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開播啦! 真正的兒科醫護告訴你他們...
    近日,電視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正在熱播。這是一部聚焦醫療題材中相對冷門的兒科醫生這一特殊崗位的勵志行業劇,講述了一群兒科醫生,為了守護兒童的生命防線竭盡所能,全心全意地救治、服務兒童的故事。觀眾可以在劇中看到鮮活而真實的兒科醫生,看到他們在成為「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的路上竭盡全力。
  • 醫生:溼疹、痤瘡、紅屁股等6種寶寶皮膚常見問題,這裡有答案
    而且,像小葉的寶寶遇到的皮膚問題,其實很多寶寶都會出現,畢竟他們的皮膚都還很脆弱。但只要護理得當,很多問題都可以解決。我們總結下寶寶們的常見皮膚問題,希望可以給各位新手爸媽們一點幫助:一、紅屁股絕大多數的寶寶紅屁股屬於護理問題。輕度的紅屁屁是只要護理得當,很快就可以痊癒。
  • 嬰兒溼疹全攻略:治療、護理及誤區
    01嬰兒溼疹與特應性皮炎是什麼關係?特應性皮炎(AD)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慢性復發性瘙癢性皮膚病,包括嬰兒期,兒童期和成人期。嬰兒溼疹就是指的特應性皮炎「嬰兒期」。嬰兒溼疹是2歲之內出現的嬰兒頭面部溼疹,常於嬰兒出生的第二月或第三個月開始。嬰兒溼疹為特應性皮炎的「嬰兒期」02嬰兒溼疹長什麼樣?
  • 維愛成長|新生兒媽媽常見問題解答-日常護理篇
    有時可觸摸到有脈搏的跳動,這是正常現象,囟門一般在1歲到1歲半閉合。順產出生的寶寶由於經過產道擠壓,頭顱可有不同程度的變形,一般數天後可恢復,個別擠壓嚴重可出現頭皮下血腫,可觸及到有波動感的包塊,頭皮下血腫需皮膚緩慢吸收,一般要經歷數月,無需其他特殊處理。5、寶寶生下來好多天了可是都不怎麼睜眼睛,就算有時候睜也是換著睜一隻眼睛?
  • 兒科醫生是幹什麼的?看完這3點你就明白了!孩子出生前,醫生的選擇...
    哪位兒科醫生最適合孩子?開始搜索之前,應花幾分鐘去了解一下兒科醫生到底是做什麼的。 這將幫助你做出更好的選擇,並了解當孩子到來時都會發生什麼。 兒科醫生是管理孩子健康的醫生,包括身體、行為和心理健康。
  • 小寶寶發熱有5個常見原因,高發時間、發熱特點、護理注意,收藏
    小寶寶由於免疫力差是很容易生病的,常見的就是發熱,可能有些小寶寶幾乎每個月都要發熱一次,不少家長都比較關心寶寶發熱的問題,而新手爸媽也比較關心寶寶第一次發熱是什麼時候?接下來就盤點了幾個小寶寶發熱的常見原因,並且詳細介紹了出現的時間、發熱的特點及護理注意等,家長們可以收藏。
  • 兒科醫生教你4招輕鬆區分和護理
    原創 孔令凱 丁香媽媽 來自專輯夏季寶寶護理防坑指南痱子和溼疹是夏天寶寶最常見的皮膚問題,看起來都像小紅點,還都會痒痒癢。每次我們說到痱子和溼疹的相關話題時,都會有很多爸媽留言表示:完!全!分!不!清!啊!
  • 嬰兒用抑菌霜後變成「大頭娃娃」!醫生支招 教你如何為寶寶選購...
    為此,記者採訪了南陽市中心醫院兒科門診主任陳芳,她向廣大市民介紹了嬰幼兒皮膚護理常識以及如何安全選購嬰幼兒護膚產品。 ,可問題也很多。」說起嬰幼兒皮膚的護理問題,市民陳女士很苦惱,「我家孩子的屁股總是紅的。天冷後皮膚乾燥,又出現了紅紅的『蘋果臉』。平時還不敢亂給孩子擦護膚品,每次買寶寶霜都聽從別人的建議,再三研究才敢買。」 陳芳介紹,嬰幼兒出現「紅屁股」,需要很多條件,比如潮熱環境、尿便混合、長時間接觸等。陳芳說,輕度的「紅屁股」只需要及時更換尿不溼,清洗屁股後用毛巾擦乾,再塗上一層保溼霜即可。
  • 市立醫院候診區,她抱起窒息嬰兒就跑!監控拍下"驚心動魄"一幕…
    日前,青島市市立醫院護士辛雪琳途徑CT候診區時,見一剛滿月的嬰兒滿臉通紅,家長焦急萬分,她當即意識到嬰兒有窒息危險,顧不上自己是一位41歲懷孕7個月的準媽媽,當即抱起患兒奔向兒科門診。辛雪琳是一名孕育著新生命的41歲高齡護士孕媽。11月20日下午1點半左右,辛雪琳在經過CT室候診區時,見一名剛滿月的嬰兒滿臉通紅,家人萬分焦急,將其放在腿上不停地拍背。有多年ICU護理經驗的辛雪琳敏銳地覺察到患兒有窒息的危險,於是急忙過去查看嬰兒情況。
  • 9種最常見的寶寶皮膚疹子護理方法之熱疹的誘因及護理
    新生爸媽護理經驗不足加上新生兒皮膚嬌嫩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嬰幼兒不可避免的會發生各種皮膚疹子問題。總結下來一共有9種最常見的皮膚疹子:乳痂、口水疹、痤瘡、粟粒疹、痱子、尿布疹、蕁麻疹、溼疹以及幼兒急疹。
  • 上虞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母愛的港灣 生命的搖籃
    新生兒科醫生團隊經過多年的發展,婦保院新生兒科已積累了新生兒危重症監護、搶救、護理和醫護配合的豐富經驗,形成了一套治療新生兒窒息、缺氧缺血性腦病、胎糞吸入性肺炎、嚴重黃疸、肺透明膜病、早產兒、超低出生體重兒、顱內出血、呼吸循環衰竭等各種急危重症搶救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2021牛年春聯大全,趕緊收藏備用吧!
    2021牛年春聯大全,趕緊收藏備用吧! 不凡的鼠年即將過去 農曆辛丑牛年春節即將到來 特整理2021年春聯大全 需寫春聯的書友們 趕緊收藏以備用吧
  • 0-6歲寶寶牙齒護理全攻略,關心孩子牙齒健康的媽媽都收藏了
    現在的孩子牙齒問題多,很多媽媽雖然想給孩子的牙齒來個720°立體環繞式保護,奈何口腔健康知識有限。今天呢,我們特地整理了一篇系統的0-6歲口腔護理知識,希望媽媽們可以收藏和分享,讓更多的孩子擁有健康的牙齒和燦爛的笑容。
  • 新生兒常見的4種問題,早知道早預防,媽媽護理得當,寶寶少遭罪
    很多人把新生兒出現的問題視為「胎毒」,小寶寶初來乍到,怎麼會有毒呢?掌握新生兒的護理技巧,寶寶其實健康可愛著呢。媽媽護理得當,寶寶少遭罪同事佳琪年後一直在休產假,終於在上個月成功生下一個7斤重的小棉襖。
  • 兒科醫生:這年齡段的娃患腦癱,90%哄睡方式惹了禍,你在用嗎
    你不知道的是,這3種常見的哄娃睡覺方式其實是錯的,希望你能認真了解一下。嬰兒患腦癱罪魁禍首是哄睡方式前段時間,看了這樣一則新聞,說的是一名7個月大的嬰兒,被送到醫院時就已經發了高燒,檢查後發現孩子顱內出血,最終確診得了腦癱。
  • 8個新生兒的常見問題 你懂多少_新生兒護理_育兒_太平洋親子網
    對於沒有育兒經驗的新手爸媽來說,護理新生兒的過程就像一次長久的修行,這期間充滿了未知和挑戰。寶寶突然哭了、突然拉肚子了、出現黃疸了、吐奶了……這一系列的現象,都會讓爸媽們變的很緊張甚至手足無措。  比如下面這8個新生兒的常見問題,你知道多少呢?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兒科醫生了不起,電視劇卻不行!
    這不僅讓大人們抓瞎,兒科醫生也冒冷汗,因為「望聞問切」之中很重要的「問」,沒有「答」。這還不算,誰家的孩子不是寶貝疙瘩,醫治不好、或者處理不當,首先家長不願意,本來我國的隱患關係就挺緊張的,誰還願意往前衝?長此以往,醫生不願當兒科醫生,使兒科醫生的壓力更大。
  • 在兒科醫生緊缺時代,華西如何培育青年醫生?
    「兒科醫生工作量大,辛苦,醫患糾紛高發,風險大,收入低,所以如果有別的選擇,大多數醫生不願做兒科醫生,這也是兒童看病難的主要原因之一。」這意味著,每千名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為0.92人。 一句話總結:雖然我國兒科醫師人才培養的總體效果是顯著的,但是均攤到每個患兒身上,兒科醫生數量仍舊非常緊缺。
  • 又有嬰兒溺水身亡!關於嬰兒遊泳,醫生提醒你要注意這些!
    北京協和醫院兒科主任醫師鮑秀蘭在微博上發文:「寶寶遊泳好處多,不過脖圈不太安全,最好用腋下圈……」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原兒科主任醫師張思萊也在自己微博上為廣大網民解答「嬰兒是否適合遊泳」時表示:「寶寶出生後就可以遊泳,但是最好選擇親子遊泳,我反對使用頸圈遊泳。
  • 5歲兒子身高半年不長,兒科醫生直言:錯誤的午睡方法耽誤了孩子
    養育過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從剛出生開始就離不開「睡」這個字,新生嬰兒甚至一整天的大多數時候都是在睡覺。隨著孩子從嬰兒成為幼兒,雖然他們需要的睡眠時間相對減少了,但是大部分父母還是喜歡讓孩子睡午覺,認為午睡可以養精蓄銳。01孩子成長需不需要午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