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歲寶寶牙齒護理全攻略,關心孩子牙齒健康的媽媽都收藏了

2020-12-16 武漢牙齒矯正李雪醫生

現在的孩子牙齒問題多,很多媽媽雖然想給孩子的牙齒來個720°立體環繞式保護,奈何口腔健康知識有限。

今天呢,我們特地整理了一篇系統的0-6歲口腔護理知識,希望媽媽們可以收藏和分享,讓更多的孩子擁有健康的牙齒和燦爛的笑容。

0~6歲寶寶口腔知識目錄

牙齒萌出過程

孩子出生後4~6個月開始萌出第一顆乳牙,通常是從下頜的前牙開始對稱性地長出,一直到3歲左右,20顆乳牙就陸陸續續地長齊了。

順便說一句,乳牙萌出的時間及順序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與遺傳、內分泌及食物性狀有關。出牙的時間差距在半年之內都算正常,爸爸媽媽不用特別在意。

到了6歲左右,恆牙開始長出,有些小朋友是先長六齡齒,有些是從下頜的前牙開始替換乳牙。陸陸續續的換牙過程,差不多要持續到12歲左右,這時所有的恆牙都換好和萌出,28顆牙齒就位。

現在有些小朋友5歲左右就開始換牙齒了,這跟飲食和營養吸收都有關係,家長不用過於擔心。

什麼時候開始看牙醫?

新手父母經常會問:「我的孩子第一次去看牙醫應該在什麼時候?」

答案很簡單「在寶貝第一顆乳牙萌出的時候去拜訪你的牙醫。」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認為:「沒病幹嘛去看醫生?」孩子的牙齒還沒長完全之前,真的有必要帶他們去看牙醫嗎?

有!據研究表明,越來越多的學齡前兒童正患有齲齒問題。超過四分之一的孩子在四歲前就患上了第一顆齲齒,甚至有很多寶寶在2歲時或者更早的時候就有了蛀牙。

萌出第一顆乳牙約見牙醫,一方面,讓寶寶熟悉門診環境、熟悉醫生,建立良好的關係,不懼怕看牙醫;另一方面,牙醫可以很好的給予家長寶寶的餵養指導,例如安慰奶嘴的使用、何時戒夜奶等等。

因此,美國兒童牙科學會建議:擁有早期蛀牙風險的孩子需要在萌出第一顆乳牙時就約見牙醫。 要知道,牙齒屬於身體硬組織,是無法再生的,一旦蛀牙即造成永久破壞,就算補過了,若沒有刷乾淨也會再生蛀牙,往往越蛀洞越大、越補洞越大。蛀牙不像感冒會好,也不像傷口會癒合,所以預防勝於治療!

寶寶不同階段如何清潔口腔?

在小朋友未萌出牙齒時,家長就可以使用食指裹紗布沾溫水幫助小朋友輕輕擦拭牙齒、牙齦,等到小朋友萌出第一顆牙齒時就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使用牙刷進行刷牙了。

刷牙方法

巴士刷牙法是目前大多數牙醫都推薦的刷牙方法。

兒童牙膏選擇

我們推薦使用含氟牙膏,濃度在1000左右(依據就是美國兒牙學會14年指南還有英國nhs網指南),但要控制每次用量,3歲以內使用米粒大小的牙膏量,3歲以上豌豆粒大小的量。

如果小朋友的家庭護理情況很好(沒有奶睡,夜奶,刷牙情況很好),並且沒有蛀牙或脫礦,3歲以下可以使用低氟或無氟牙膏。

早期不良習慣該如何解決?

其實在3-12歲的兒童群體中,牙齒不齊除了遺傳因素之外,還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於一些壞習慣引起的。包括口呼吸,吮手指,咬嘴唇,託下巴等。

兒童口腔不良習慣可能導致的危害:

牙齒排列不整齊

頜面骨骼發育畸形

託槽矯正後易復發

口呼吸不能有效過濾空氣雜質

缺氧導致的智力發育障礙

對脊椎和全身系統的影響

有些寶寶牙齒列不齊,家長帶著去醫院後得到的回覆往往是「等孩子換了牙再做矯正吧」。但是,如果等到換牙時才做矯正,牙齒面型就很難改變了。

因此,建議牙齒有問題的孩子在3歲左右具有一定配合意識就可以開始早期幹預。

關於矯治器的使用比較多種多樣,主要根據孩子自身情況而定,可前來門診看診後由醫生判斷。

兒童蛀牙問題

1、夜奶

孩子的牙齒一般從六個月開始萌出,到3歲所有的乳牙萌齊。一旦牙齒萌出,如果口腔衛生不好,就可能引起齲齒,所以每次餵奶後最好吃幾口溫水。

夜奶對孩子牙齒的危害是很大的。寶寶晚上睡覺時,口水分泌少,口腔功能活動少,口腔自潔能力差。奶液流出浸泡在上前牙的周圍,而這些液體為產酸細菌提供了最佳的培養基。由於液體中的碳水化合物會被細菌分解產酸,進而侵蝕牙齒,使牙齒脫礦溶解,形成齲齒。

還有,含著奶嘴睡覺,奶嘴就會壓迫對應的牙齒,阻礙牙齒的萌出。久而久之,牙齒相應的地方會出現與奶嘴形態吻合的空隙,我們叫它「開頜」。

由於牙齒之間有個空隙,孩子喜歡將舌頭放在空隙中,時間長了,會形成伸舌吞咽習慣,使上下頜牙齒之間的空隙增大,影響口腔功能活動及面部容貌。抱著空的奶瓶吮吸,還會使牙列內外兩側的肌肉壓力失衡,引起牙弓狹窄。因此,含著奶瓶吃夜奶,危害很大,一定得戒掉!

2、牙齒黑斑

寶寶牙齒表面出現黑斑主要有兩種可能:

1)單純的色素沉著

當牙在頜骨內發育礦化期間由於疾患、營養障礙或嚴重的乳牙根尖周感染所導致的釉質結構異常,其牙也可能出現發育缺陷,肉眼能見到牙齒表面上出現凹陷或牙面上有橫溝,這些都是釉質表面上形成凹陷和礦化不良的原因。

如果寶寶喜歡吃甜食或有色的食物,也可能與寶寶體質弱患病後進食有色的藥物有關,吃完上述一類食物或藥物後,造成食物、藥物殘渣附著在牙齒表面,又不能及時擦拭、漱口、刷牙等進行口腔清潔,導致牙釉質被色素染料浸透沉積,寶寶牙齒表面出現黑斑。

2)牙面著色常與菌斑微生物有關

色素往往沉著於菌斑牙石上,當牙齒出現齲壞後,將促使色素沉著更快更嚴重。

面對牙齒黑斑,我們可以這樣做:

①首先一定要注意口腔衛生,讓寶寶養成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好習慣,如果是單純的色素沉著,隨著時間的推移,刷牙是可以讓斑點慢慢淡化的,如果覺得黑斑頑固影響美觀可到醫院諮詢色素清除。

②其次,不要給寶寶吃太多甜食和顏色較深的食物,吃完有色食物後一定要徹底清潔牙齒。

③如果牙齒長斑是齲壞引起,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惡化。

3、牙齒發黃髮黑

孩子牙齒發黃髮黑多是飲食不當造成的,家長們千萬要注意。寶寶的乳牙正處在生長發育之中,牙釉質不均勻,牙齒礦化程度低,牙面比較粗糙,更容易沉積色素和食物殘渣。孩子喜歡的多是糖果、巧克力、蛋糕等精細、甜膩的食物,大量攝入糖果等食物不僅使孩子肥胖,這些食物的殘渣殘留在牙齒表面,不易清潔,牙菌斑大量聚積,致使孩子牙齒發黃髮黑。

很多孩子還特別喜歡喝可樂、汽水等碳酸飲料。碳酸飲料中含有大量的甜味劑、糖和二氧化碳,長期飲用,容易使牙齒受到腐蝕,牙面變得粗糙,飲料中的色素和細菌在牙齒表面沉積甚至進入深層,使牙齒發暗變黑,嚴重的甚至導致蛀牙。

此外,牙齒發黃髮黑很可能是奶瓶齲的前兆。很多家長在餵養孩子的時候並沒有控制時間的意識,使孩子的牙齒長期浸泡在奶液中,牙齒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腐蝕,使得牙齒發黃髮黑或在牙面形成黑色的斑點,進而產生奶瓶齲蛀牙。

3、患齲齒的部位和年齡

1~2歲的兒童,含著奶嘴、吸管等喝牛奶或甜飲品的時候較多,長時間浸泡在含糖液體中的牙齒更容易患齲齒,這時候的兒童磨牙還沒有萌出或剛剛萌出,齲齒主要發生在前牙,以相對不易清潔的上頜乳前牙鄰面的齲齒最為多見。

3~4歲的兒童,乳磨牙萌出已經有了一段時間,乳磨牙的咬合面由於窩溝較深,容易滯留食物殘渣及細菌等,因此,乳磨牙的咬合面成為這一階段兒童齲齒最好發的部位。

4~5歲的兒童,隨著乳牙完全萌出,頜骨不斷發育,乳磨牙之間會形成間隙,容易嵌食塞牙,因此乳磨牙的鄰面是這一階段兒童齲齒的好發部位。

6歲以後的兒童,隨著恆牙萌出、乳牙被替換,恆牙的齲齒逐漸增多,並最終佔據主要位置。兒童剛剛萌出的年輕恆牙,牙釉質礦化程度低,溶解度高,對齲齒的抵抗力較低,咬合面窩溝較深,容易滯留食物殘渣及細菌,因此6歲以後的兒童恆牙齲,以恆磨牙咬合面的窩溝齲最為常見。此外,下頜第一磨牙的頰側點隙,下頜第二磨牙的頰側點隙,以及磨牙的鄰面都是6歲以後兒童齲齒的好發部位。

寶寶的牙縫問題

乳牙牙縫大是正常現象,可以為恆牙的萌出準備位置,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和遺傳有直接關係,倒是沒有牙縫的孩子需要格外注意,注意使用牙線清理緊密的牙縫,防止鄰面蛀牙,注意換牙時恆牙的擁擠問題。

乳牙排列緊密、太緊,乳牙之間沒牙縫的寶寶,建議多啃啃硬物,利於頜骨發育及替牙時恆牙順利萌出。如果到5歲乳牙還沒縫隙,可能會被建議幹預治療促進發育。另外有些孩子門牙齲齒,治療後不宜咬硬物,如果也沒牙縫,也可能會被建議幹預治療。

所以,牙縫不是問題,但是保護乳牙很重要,要給今後恆牙生長奠定良好基礎。

牙列不齊

①影響口腔及顏面部發育:兒童生長發育期間的牙頜畸形如不能及時早期矯治,將會影響口腔及顏面部軟硬組織的發育,引起面部的明顯畸形。如地包天、開唇露齒等。牙頜畸形影響顏面美觀是最直觀的,如地包天、開唇露齒、下頜偏斜都會使人的整體形象大打折扣。有些少年兒童因為牙齒長得不好看,受到同學或小夥伴的的嘲笑,產生自卑感,嚴重的影響心理健康。

②影響口腔衛生健康:牙齒排列不齊等牙頜畸形,牙齒自潔作用差,並且刷牙效果也不好,食物殘渣和菌斑不容易去除,久之容易患齲齒、牙石、牙齦炎等口腔疾病,嚴重的可發展為牙周病,引起牙齒鬆動脫落。

③影響口腔功能:有些牙頜畸形可能影響口腔功能。如前牙開牙合發音不清;反牙合、鎖牙合病人對咬時接觸面積比正常人小,咀嚼效率大大降低;深覆牙合會對下頜運動有影響,使下頜骨的運動關節-顳下頜關節運動異常,引起疼痛,並使面部肌肉容易疲勞。

④影響全身健康:牙頜畸形引起的咀嚼功能的降低會加重胃腸的負擔,時間長了會引起消化不良或胃腸疾病;牙頜畸形引起的齲壞、牙齦炎、牙周病等口腔疾患,在身體免疫力低下時會誘發心肌炎、腎炎等系統性疾病。

恆牙萌出,乳牙未脫落

如果寶寶出現恆牙已萌出,而相應的乳牙尚未脫落的情況,那是因為孩子在嬰幼兒時期飲食過於精細、乳牙沒得到良好的護理所致。發育正常的恆牙由於無法拱掉乳牙,就會歪著鑽出牙槽、黏膜與乳牙相靠生長於口腔中,出現「雙排牙」現象,醫學上稱為「乳牙滯留」。

這時應及時拔掉乳牙,否則會影響恆牙的正常生長,導致牙齒錯位、排列不齊、咬合不正等畸形牙齒,需要接受牙齒矯正治療。

口腔不良習慣

孩子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會逐漸建立許多行為習慣,每一項習慣的建立都有其原因和規律可循。人們常說習慣影響終身,不良的口腔習慣不僅是孩子生理或者心理問題的反映,更會在將來不知不覺地影響到整個口腔頜面部甚至是整體身心的正常發育,作為家長的您,有注意到孩子平時的一些口腔壞習慣嗎?

1、吮吸習慣

吮指包括了咬指甲,吃手指,舔手指等行為,在嬰兒初期,吮吸屬於人的一種食物性非條件反射,即吃奶的本能。再稍大一些的嬰兒,由於乳牙開始生長,牙床會產生癢脹疼痛的感覺,為緩解這些不適,幼兒也會吮指。因此在一周歲以前,吮指都可以認為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一歲以後,大多數兒童的吮指習慣會自然消失。一旦三歲以後甚至到成年仍有吮指習慣的話,這就不再是正常現象,而是一種心理疾病的表現,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了。

2、吐舌習慣

寶寶出生以後,身體動作發育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最初寶寶都是通過嘴咬,舌頭舔等方式來觸摸了解新的世界,這是寶寶獨有的方式。在這一階段寶寶向父母頻頻吐舌頭不僅說明他在展示用舌頭探索的本領,也說明寶寶的舌頭髮育地很好,足夠靈巧、敏捷、健康。不過同上期所講的吮指一樣,若是一歲之後吐舌頭動作沒有消退甚至形成習慣,則會給牙列及頜面部的發育造成很大的影響。

3、異常吞咽

異常吞咽習慣又稱為「嬰兒型吞咽」,這是一種孩子出牙前(餵奶和進流食階段)的吞咽方式,即舌放在上下頜牙齦之間,唇、頰收縮用力吮吸,形成唧筒狀吸奶並進行吞咽。正常情況下,這種吞咽方式在牙齒萌出後會消失。

牙萌出後正常的吞咽是上下頜牙齒接觸、唇閉合、舌背與上顎接觸,舌尖接觸上顎前部並向後上推送食物進入咽部,進行吞咽。

在臨床上,醫生經常發現有一些孩子長牙後依然保持吮奶時的吞咽方式,即保留了嬰兒型吞咽:舌頭伸入上下牙之間。長期這樣,舌體的前伸運動容易形成雙牙弓前突和開頜。

4、偏側咀嚼

大多數人嚼東西都是同事或交替使用左右兩側的牙齒。這樣做不僅能充分發揮全部牙齒的咀嚼功能,能夠利用食物、唾液對牙面的摩擦、衝刷,起到自潔作用預防齲齒,而且對頜骨和肌肉也有生理性刺激,這對處於生長發育時期的兒童來說尤其重要。但有些孩子習慣於只用一側的牙齒嚼東西,而另一側牙齒則完全棄之不用,從而可能造成多方面的危害。

5、咬嘴唇

咬嘴唇是一種很不好的習慣,它不但會使唇齒變形,影響美觀,而且還會因上、下牙頜的變形而影響牙齒的咀嚼作用,甚至有些會造成粘液腺囊腫。

6、刷牙後進食

寶寶習慣刷牙後再喝奶對寶寶的牙齒健康很不利。如果睡前刷牙後再喝奶,可導致奶中糖類在牙齒表面停留,由於人在睡眠期間口腔運動減少,唾液分泌量低,口腔的自潔作用差,導致牙齒與奶中糖的接觸時間變長,讓牙菌斑有更多的時間產生酸來破壞牙齒,導致寶寶患齲。因此,寶寶應該先喝奶後刷牙,刷牙後不再進食。

7、舔牙

兒童在替牙期常用舌尖舔鬆動的乳牙、乳牙殘根或初萌的恆牙,因而形成舔牙的習慣。舔牙習慣可增大舌肌對牙齒的作用力,使局部牙齒傾斜,出現牙間隙,嚴重時形成反頜;如果同時舔上下牙則形成雙牙弓前突。一旦發現孩子有舔牙習慣,應隨時提醒糾正,耐心地引導教育,使其逐漸理解成人的意圖,並慢慢學會改正自己的不良習慣。當以上方法不能奏效時,則需要尋求專正畸醫生的幫助。

8、託腮、咬物

孩子經常用手託一邊的腮部,睡覺時枕手肘、手掌、拳頭,長時間的只發生在一面,這些都會影響到孩子頜面部的正常發育及面部的對稱性。

咬物習慣多見咬鉛筆或者指甲。在咬物習慣中,雖然不同孩子咬的物品種類繁多,但基本都固定於牙弓的某一個部位,從而導致局部性開合畸形的發生。

9、口呼吸

正常情況下,我們通過鼻腔呼吸,舌頭的位置貼於上顎,而因為各種原因,兒童改用口呼吸後,嘴唇自然張開,舌頭為了給呼吸讓出通道,會後縮,失掉了支撐牙弓的力量,面頰肌肉因為張口而收緊,又給了牙弓內收的力,兩個力量長時間的不平衡就會造成牙弓狹窄,而牙弓狹窄會使得前牙外翹,或者牙弓位置不夠排下牙齒而造成的擁擠和長面型。

口呼吸導致面容和牙齒變化

此時影響還沒有就此結束,因為即便舌頭後縮,氣道仍有部分受阻,這個時候為了更順暢的呼吸,兒童就會選擇仰頭來讓氣道打開,可是仰頭後,視線和重心又有所改變,為了能夠保持平衡和直視前方,兒童會以駝背來補償,這樣整個人的身姿就會呈現萎靡甚至畏縮的感覺,對於心理的影響也是潛移默化。

塗氟

兒童之所以要塗氟,是因為平時為了防止攝入過量的氟,所以兒童使用的牙膏中含氟量都較低,甚至不含氟。而兒童的牙齒齲壞的發生率較高,為了有效的進行兒童防齲,口腔專家推出了塗氟這一方式。

兒童塗氟是利用氟化泡沫防治齲齒,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和行之有效的防齲方法。兒童最好從2歲開始,每3-6個月塗一次,直到7-8歲左右。一般情況下,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做氟化泡沫預防齲齒。不過在做兒童牙齒塗氟的時候,一定要在專業的牙科醫生指導下操作。建議每隔3個月、6個月複查。

進行塗氟時,牙科醫生將帶有果味的氟化物塗到牙齒表面,每次只需1分鐘。不會讓寶寶有任何痛苦,特別是對剛長出的牙齒效果更佳。塗氟後半至1小時,寶寶不要喝水、喝飲料以及漱口,1小時內儘量不要進食。

牙齒塗氟必須去牙科,醫生對牙齒做嚴格、徹底的清潔後,才可以塗氟。

窩溝封閉

窩溝封閉也是預防孩子齲齒的一個有效手段。3歲的小朋友乳牙已基本形成,乳磨牙已基本萌出,可以去做窩溝封閉。因乳磨牙的替換是在11-12周歲左右,使用年限長,且生長位置不易清潔,因此需要用液態樹脂將表面窩溝填平,阻止食物殘渣殘留引起蛀牙。

6歲左右的常規窩溝封閉是每個小朋友必須要做的,這個時候做的是六齡齒。

12歲左右孩子的第二磨牙也萌出了,這時候為第二磨牙做窩溝封閉也是必需的。

最後還要強調一下,所有年齡段中,窩溝封閉都有必要做。窩溝封閉是非常有效的防齲方式。

相關焦點

  • 0-6歲寶寶牙齒口腔護理指南來了!
    當媽媽看到寶寶悄悄冒出第一顆牙齒的時候,心中的喜悅不言而喻,然而,喜悅之餘,可千萬別忽視了寶寶的牙齒口腔護理,否則寶寶長「一口爛牙」後悔莫及!今天,我們就為大家奉上一份「0-6歲寶寶牙齒口腔護理指南」,幫助寶寶長一口健康美觀的好牙~010~6月
  • 別讓牙齒拉低寶寶未來顏值,0-5歲寶寶口腔護理好物分享
    小編已經在牙齒上花了一輛二手小汽車的錢了,所以在孩子的牙齒護理上就格外關注,從寶寶長第一顆牙齒開始,護理就千萬不要忽視,不要抱著乳牙遲早是要換的心態,說多了都是淚。要知道,乳牙得了齲齒,對寶寶的危害非常大。
  • 寶寶長牙期,父母這樣幫他做口腔護理,孩子的牙齒就會長得更漂亮
    到孩子差不多一歲的時候,他上排兩邊的側切牙也開始長了出來,然後接著就是下排的側切牙萌出,之後再到乳磨牙長出。到差不多兩歲半的時候,孩子的20顆乳牙已全部長出。寶寶長乳齒的時間和順序大致相同,但因為每個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都不一樣,所以他們的具體長牙時間和順序也會有所差異。
  • 4歲男孩牙齒幾乎全黑,最傷孩子牙齒的不是糖,而是……
    美國兒科學會稱:大多數孩子遇到的第一個牙齒問題就是齲齒。將近10%的2歲孩子有1顆甚至多顆齲齒,到3歲的時候,這個比例是28%,到5歲的時候這個比例接近50%。  根據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5歲兒童齲患率為70.9%,比十年前上升了7.8個百分點。  也就是說,每10個5歲孩子中,就有7個孩子有蛀牙!
  • 6歲孩子進入換牙期,寶媽日常這麼做,孩子牙齒才會既健康又漂亮
    文|小豆芽育兒記一口漂亮整齊的牙齒,不但可以提高孩子顏值,還會讓孩子更健康,說話更流利,因此寶媽們平時一定要注意護理孩子的牙齒,尤其是每一個關鍵時期。6歲孩子進入換牙期,寶媽別大意張女士的女兒今年5歲了,不但聰明伶俐,在幼兒園裡也是數一數二的小美女,可張女士最近卻因為女兒的牙齒發了愁。
  • 這些徵兆說明寶寶要長牙了,媽媽這樣幫寶寶長出整齊潔白的牙齒!
    俗語有云:「七坐八爬九發牙」,父母親常用此來評估寶寶的發展或發育是否有問題。牙齒是健康的指標之一,但出牙遲早與智力無關。寶寶出牙的5個徵兆一般情況下,4-6個月的寶寶就可能萌出第一對牙齒,也可能在4-10個月甚至一歲時才出第一顆牙,這都屬於正常現象。各月齡寶寶乳牙數=月齡-4(或6),如:8個月的寶寶乳牙數應為2-4個。
  • 寶寶長牙齒時,家長應該這樣做
    牙齒是人類重要的器官,所以應該從小就好好照顧好牙齒,在寶寶的牙齒開始發育時,家長應該要給予適當的護理,才能讓寶寶的牙齒長的健康,那麼寶寶長牙時家長們該如何做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寶寶不愛刷牙,寶媽很焦心,掌握這幾招兒,孩子牙齒更健康
    生活中家裡有一個寶寶,方方面面都需要做父母的多注意,多花心思,因為有些不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對於寶寶的傷害是逐漸顯現的,其中關於寶寶的牙齒護理,就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對於很多父母而言,自己的牙齒有些時候就是因為小時候不良的習慣,或者沒有進行及時處理讓牙齒問題給自己帶來了很多的困擾。
  • 寶寶長牙期很痛苦,懂得護理才能長出一口好牙,多數媽媽做錯了
    二:新生牙,也稱之為「乳牙」這種牙齒一般在寶寶出生3-6月出現。它會隨著寶寶不斷的長大而變得十分穩固,當然這一類的牙齒需要認真護理,否則會導致寶寶齲齒、發音不標準的問題。如果乳牙有異常鬆動,避免因為孩子誤食產生危險,必要時可以進行處理。有數據顯示,在3000個剛出生的寶寶中,就會有1個寶寶出生時有「出生牙」,所以新生兒就有牙齒這個問題是正常。
  • 從無牙到長出牙齒,如何保護寶寶牙齒?
    嬰幼兒期是指寶寶滿月後至3周歲這一時期,此時口腔最大的變化是從無牙到長出牙齒。很多家長經常忽略這一時期嬰幼兒的牙齒健康,維護嬰幼兒期的牙齒健康有利於均衡攝入營養,保證全身的正常生長發育。當多顆牙齒萌出後,家長可用指套刷或軟毛刷為寶寶每天刷牙2次,並確保清潔上下頜所有的牙面,特別是接近牙齦緣的部位。(2)2歲大的寶寶會想自己刷牙,但父母應明白這個年齡寶寶手的精細運動能力尚未形成,不能真正刷乾淨牙齒。因此,家長應幫寶寶刷牙,每日至少2次。(3)3歲大的寶寶就可以教授正確的刷牙方法,寶寶學會了有時也不會自覺,家長一定要督促。
  • 最佳年齡 | 牙齒矯正要等12歲後?拔智齒幾歲最佳
    而現在也有很多爸爸媽媽意識到這個問題,從長牙開始就為寶寶的牙齒進行全方位的護理和清潔,減少蛀牙形成。 爸爸媽媽們平時可以改變孩子的飲食結構,保證孩子在攝取足夠營養的同時也要適當的給孩子吃一些「較硬」的食物,適當鍛鍊孩子的咀嚼能力。
  • 滿月的寶寶如何餵養?一篇「護理全攻略」,先收藏再看
    寶寶前6個月都應該是純母乳餵養的,奶水不足的媽媽也可以選擇混合餵養。想要寶寶吃得飽,寶媽首先要養好自己的身體,保證營養充足,給寶寶提供更多的奶水。一些寶媽會糾結要不要給寶寶喝水,根據《0-6個月嬰兒餵養指南》在純母乳餵養的情況下,寶寶前6個月是不需要餵水的。但寶媽也要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變通,如果寶寶出現拉肚子或嘴唇已經起皮了,還是需要適當補水的。
  • 孩子換牙後牙齒越長越「歪」,到底是誰的鍋?可能這些家長沒做好
    孩子的換牙時期乳牙:一般情況下,在寶寶6個月左右的時候,就會萌髮乳牙,而乳牙在寶寶6歲的時候又開始脫落;恆牙:在6歲乳牙開始生理性脫落的同時,恆牙也會慢慢地生長出來,一般在孩子13歲左右,嘴裡的恆牙就會全部生長齊全
  • 兒科醫生總結:0-1歲嬰兒常見護理問題,趕緊收藏備用!
    0-1歲嬰兒常見護理問題有哪些呢?兒科醫生總結了這15個容易搞錯的嬰兒護理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安撫奶嘴是否對孩子的牙齒造成損害,其實要根據使用的頻率、程度、時間長短判斷。睡覺時儘量不要讓寶寶還吃著安撫奶嘴,寶寶在1歲以後儘量少使用安撫奶嘴,最好在寶寶2歲之前戒掉安撫奶嘴。
  • 寶寶出牙晚是什麼原因?寶寶出牙晚是缺鈣嗎?答案在這裡!
    這時父母不必擔心,寶寶的出牙時間不是一定非要到6個月,有的寶寶可能4個月就長牙了,有的寶寶要到十多個月才長牙,不過只要寶寶在一歲前能長出牙都是正常的。 普遍認為,健康的牙齒生長與蛋白質、鈣、磷、氟、維生素C、維生素D等營養素和甲狀腺激素有關。那麼,導致寶寶乳牙萌出時間差異的原因究竟都有哪些呢? 第一,遺傳原因。
  • 孩子蛀牙怎麼辦?《23號牛乃唐》提醒您:孩子牙齒健康也很重要
    今晚6:30,金鷹卡通《23號牛乃唐》面對蟲牙,牛乃唐害怕又逃避,爸爸媽媽有何妙招讓她去補牙?最終,她能否重獲健康牙齒呢?牛乃唐意外發現蟲牙,開啟逃脫補牙戰鬥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牙齒健康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 今年疼過的牙齒,明年還會疼麼?健康規劃早,牙齒保養好!
    又到年終歲末回顧總結時,每個人在學習成長、休閒放鬆、家庭生活、人際交往、財務管理、健康身體方面都可以找到不少收穫。在健康方面尤其如此,如果你想七老八十還能口齒清晰,聲如洪鐘,最好趁早在口腔健康方面作出投入。把健康目標如定期「體檢」、「看牙醫和潔牙」等任務列入總結和規劃,既是一次短期任務的回顧和提醒,也是一項長期目標和規劃。
  • 寶寶新牙齒長得七歪八扭可能是這些事情沒注意!
    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漂漂亮亮的,牙齒潔白整齊。但實際情況卻總是讓媽媽苦惱—寶寶的牙齒不齊,出現歪七扭八的情況。如果家長能夠早些注意寶寶的牙齒生長發育問題,寶寶牙齒就可能會好很多。今天旺寶媽媽就來說說如何讓寶寶牙齒長得潔白整齊。
  • 寶寶亮出「鯊魚牙」走紅,一口牙齒獨具特色,網友:吃飯是個問題
    潔白漂亮的牙齒能夠給孩子的顏值增添不少助力,同時牙齒健康也會帶給孩子一些好的影響。畢竟俗話都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孩子的口腔健康也越來越被父母們所重視。畢竟別的不說,光看個牙就是相當貴的支出了。所以孩子有一口好牙等於是另類的賺錢了。
  • 【寶寶健康】怎樣為兒童牙齒撐起一把「保護傘」呢?了解一下……
    當孩子沒有健康的牙齒時,因無法咀嚼較硬較韌的纖維性食物,從而選擇黏軟的食物,長此以往養成不良的飲食和咀嚼習慣,最終可能影響面部發育,造成營養不良,影響全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