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4月23日訊(記者周丹)疫情之下,線上問診需求陡增,成為疫情防控的「第二戰場」。4月22日,央視網拍攝的微紀錄片《「幕」後天使的抗疫故事》溫情上線。紀錄片聚焦義診醫生這一群體,主要講述了騰訊義診平臺上一位上海的婦產科醫生周雪的故事。在愛人作為上海第八批援鄂醫療隊的一員出徵後,她留在家照顧兩個孩子,並加入騰訊問診平臺「遠程」馳援抗疫一線。紀錄片一上線便引發了網友廣泛關注,登上微博熱搜榜,網友們紛紛為抗疫中的白衣天使點讚。
據周雪介紹,加入義診平臺後,兩個月裡她幫助了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海外1300多位患者。與此同時,在騰訊的義診平臺,還有10000多名醫生與周雪一樣,累計為1400多萬人提供諮詢服務。
騰訊醫療服務中心醫學部主任楊昊臻介紹:「在問診平臺上,可以看到線上問診不僅能在疫情期有效緩解線下醫療資源緊張,減少線下交叉感染風險,同時也改變了以往人們一生病就往醫院跑的習慣,這樣也慢慢形成了分級診療的理念和習慣,未來也大大有助於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2個月答疑40餘萬字,用知識助力打贏抗疫戰
周雪來自一個醫生世家,母親和愛人都是醫生。在疫情爆發之時,三人都寫了請戰書,希望支援武漢。最終,周雪的愛人作為上海第八批援鄂醫療隊的一員出徵。「今年2月份,愛人接到了一通緊急電話,要即刻前往武漢。當時全國醫療資源都很緊張,交通不便、停診、擔心交叉感染等因素,讓人們的正常就醫需求受到影響。後來我看到騰訊醫典的義診平臺向大家廣發英雄貼,在這個號召下我加入了騰訊義診平臺,希望用我自己的知識,來幫助打贏這場戰役。」
據周雪介紹,義診平臺上她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不僅有上海,還有鄉村,甚至大洋彼岸患者的問詢,有些是因為害怕去醫院交叉感染,還有因為年紀太小,羞於就醫,還有一些是本身就在其所在醫院做腫瘤手術後,要定期隨訪的病人,疫情期間因為沒有辦法來醫院複查,便通過線上問診來進行交流。
「有個腫瘤術後的患者,因為基礎疾病比較多,又趕上疫情和春節。我記得那天她是出現腹痛之後非常焦慮,我在網上給她做了一些問診,得出結論可能是胃腸功能紊亂導致的腹痛,也專門提供了個人防護方面的建議,疏解她的焦慮和緊張。」據周雪介紹,最高峰她每天要接待三十幾位病人,將近300條的問答,有時深夜2點還在回復,希望能夠儘可能地幫助到更多患者,解決他們的疑問。
「我希望能夠儘量幫助患者,通過線上的方式解決他們的問題,避免跑醫院,尤其是疫情期間,還有些人在農村,去醫院也不方便。另外還有一小部分人,雖然線上沒有辦法幫助他們解釋好病情、完全解決問題,還是必須要去線下檢查和用藥。對於這類患者,我們可以提前引導他們要去看哪個科。」兩個月裡,周雪在線問診幫助了1300多位患者,解答字數超過40萬。
超萬名醫生服務1400多萬人次,以問診延伸醫患連接
周雪還提到,通過網上問診,能夠實現24小時不間斷服務。患者隨時想到問題,都可以提問。「現在患者的求知慾都比較強,會很想知道自己得了什麼病、怎麼得的、應該怎麼治療、治療期間用的藥有什麼副作用等等,這一系列問題。在醫院裡面因為排隊的人比較多,醫生可能沒有辦法說那麼多。但是在線上我們可以儘量滿足他們,都解釋清楚,直到最後患者說『好的醫生,我明白了,謝謝你』,然後我們才結束。」
「網際網路醫療是未來的趨勢」,經歷過兩個月的線上義診,周雪切實體驗到了線上義診平臺的便利。而且在周雪看來,通過騰訊的線上諮詢平臺很方便的一點是,它和微信是聯繫在一起的。如果有患者來問詢,微信就會發來一條及時的提示。在她回復後,有的患者可能要過十幾分鐘或者更長時間再回復,微信也會跳出來一個提醒,不用實時盯著。
「因為我住的離醫院比較遠,路上差不多需要一小時。原先這一個小時我會用來看書、聽歌什麼的。現在早上去上班,我都會去回答前一天沒有看到的患者問詢,包括下班這一個小時也是。回到家之後,我先輔導好小孩的學習,後面的時間都是自己的。因為我也有東西要寫,會把問診開在那裡,一邊寫東西一邊接待線上問診。」周雪說。
周雪自己也成為了線上諮詢的用戶。「我在網上也諮詢過兒科、皮膚科,覺得非常便捷。網上這些醫生都有照片、有兩證,所以有時候線上諮詢和線下門診去看,其實是一樣的,而且在線上解答的可能還會更全面一些。像一些小的問題,比如我們家小孩眼睛上長麥粒腫,或者小孩皮膚發蕁麻疹,我都會先在線上諮詢。」
據了解,在騰訊的義診平臺上,過去兩個月時間裡,已經有10000多名醫生與周雪一樣,累計為1400多萬人提供諮詢服務。騰訊醫療服務中心醫學部主任楊昊臻介紹,為了提升醫生線上服務的效率,騰訊還上線了醫生服務端,提供權威科普、隨訪模板、AI症狀自查等便捷工具,醫生只需要在微信上搜索「騰訊醫生」小程序,就可以申請加入,通過微信為用戶提供服務。這可以降低醫生與患者的溝通成本,更好地實現醫生專業價值的最大化。
目前,騰訊醫典的線上諮詢平臺已覆蓋呼吸科、感染科、婦科、兒科、骨科等多個學科, 「以網際網路科技力量架起醫者和民眾之間的橋梁。」騰訊醫療副總裁張猛的這句話,正是騰訊醫典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
【來源:楚天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