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貨的三次隱秘戰爭|國貨|隱秘|日本_科技

2020-12-16 騰訊網

總體來說,新國貨的崛起是從供應鏈經濟轉向品牌經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前幾年特別流行去日本掃貨,主要是買智能馬桶蓋和電飯煲。買馬桶蓋這事兒還上了央視,當時有許多文章的選題就是反思,反思為什麼單單就馬桶蓋這種東西,我們都需要去日本買。

我覺得我們國家的人特別喜歡反思,尤其在製造業上面,但凡出現什麼新鮮產品,我們都會反思:怎麼我們就沒有呢?我們什麼時候造的出來呢?

這種反思不僅自媒體喜歡提,十幾年前的報刊雜誌更愛提。大家小學恐怕都聽過這樣的傳聞:別看我們製造業說起來發達,其實我們連原子筆的筆頭都造不出來。

這件事還是我一個長輩告訴我的,當時我還小,聽到這個消息,我整個人都崩潰了,就想:怎麼可能呢?我們搞了半天連原子筆的那顆小珠子都造不出來?我們這麼多年發展了個x?

沒想到長大後,前兩年這問題又被拎出來講。結果就是領導很生氣,於是太原鋼鐵集團接到任務,花了4個月攻堅,燒了一爐60噸原子筆珠子,導致當年筆尖價格大幅下跌。

其實並不是說真的造不出原子筆筆尖,實在是因為利潤不高,性價比太低了。

但是這些「反思」的例子也不能全怪媒體和消費者。

實在是長期以來「國貨」往往與低端、劣質捆綁在一起,造成了刻板印象。而又因為歷史原因,國貨往往與民族自信掛鈎,才導致我們,尤其是老一輩加倍敏感。

這幾年新國貨的概念一再被提及,大量年輕人已經從迷信外國品牌到願意為中國產品和文化付費。所以這期我們就來聊聊新國貨的機會。

其實國貨運動在新國貨崛起前,在我們的歷史上,至少還發生過兩次。

第一次國貨運動發生在一百多年前。

在開埠通商以後,大量的進口產品開始影響中國的市場,改變國人的生活。那時我們把進口產品都稱為「洋貨」,相對的我國產品就是「土貨」。

隨著我們自己的近代工業企業開始發展,一批有識之士認識到,如果不對洋貨進行限制,那麼就將對本土的實業造成巨大衝擊。

這種思想的萌芽,初次在市場消費行為上,賦予了國家存亡的大義,於是產品開始有了「國」「洋」之分。

真正的爆發在1905年,為抗議美國政府長期欺辱華工,國內爆發了反美愛國運動。群眾用自發抵制美國貨的方式,來表達憤怒的情緒。

第二次國貨運動發生在80年代。

八九十年代興起的國貨,算是一代人的童年回憶。包括像飛人牌縫紉機、海鷗牌照相機、永久/鳳凰的自行車等等。

這時候人們的消費能力也產生了很大變化。富裕家庭的指標,也從四大件的「三轉一響」變成冰箱、彩電、洗衣機和收音機。

現在再聽到這四個物件出現在一起,就只有樓下收廢品的廣播裡了。

相比第一次運動,第二次國貨運動要溫和許多,沒有苦大仇深。這主要得益於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復甦,老百姓消費被解放,製造業開始在中國迅速發展。

但無論是第一次國貨運動還是第二次國貨運動,有個很明顯的共同點是,都沒有「打敗」外國品牌。

這裡的打敗倒不是說非要逼消費者在二者中做出選擇,或者國貨好到讓外國產品進不了國門。而是儘管國貨售價往往更為低廉,在消費者眼中,「國貨」依然是低端,「洋貨」依然是高端的代名詞。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現在網上賣的很火的一款網紅多功能鍋——我就不說名字了——號稱是英國品牌。

實際上它的代工廠是廣東新寶電器。這個品牌確實是個英國牌子,但是它國內賣的紅火的多功能鍋、榨汁機等等,在英國其實都沒有售賣,也就是說專供國內的。

事實上這個品牌在國內就是它的中國代工廠新寶電器在代理。新寶旗下還有一個自主品牌,產品線基本跟這個英國網紅品牌一模一樣,就是在售價上至少要便宜三分之一。

同樣的功能,同樣的製造商,同樣的出貨渠道甚至是幾乎同樣的外形,就因為品牌的差別,在售價上拉開了差距。

新寶電器無疑是幸運的。我在過去的節目裡講國產品牌時提過很多次ODM、OEM模式,這些工廠又不是傻子,誰都知道真正的利潤在哪裡,所以都希望轉型,做自己的品牌,開拓自己的市場。

事實是這個難度並不小,不是說你掌握製造能力,就解決了所有問題。就我所知,很多製造企業有錢,也曾經收購了一些品牌,但最後玩不轉,又做回了代工廠。

原因很簡單,就是你在做代工廠的時候,甲方的需求是很明確的。而自有品牌,則是不斷在市場中打拼,摸索出來的。沒有長期面對終端消費者,這一塊的能力就是兩眼一抹黑。

所以國貨的弱勢很多時候根本不是人們想像中的「質量」,中國的製造和供應鏈體系非常成熟了,眾所周知國外很多一線品牌的產品就是在國內代工的,所以許多產品在質量和生產技術上壓根不是問題。

也就是說,很多國貨相比洋貨,不是差在「硬」的地方,而是差在「軟」的地方。(嗯?沒有開車)比如對市場的理解、對標準的制定,還有設計理念、文化故事和品牌塑造。

新國貨就新在這裡。

一個很明顯的感受就是,今日的新國貨,已經不需要用「抵制洋貨」作為伴生行為了。消費者用腳投票,抵制永遠抵不過「真香」。

所以現在有些國家抵制中國貨也不用太擔心,重點是把產品做到無法替代。

這也是一種自信的表現,意味著許多國貨已經有信心在同一貨架上跟洋貨競爭了。

但是並不是說前兩次國貨運動就沒有意義,路總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吃到第三個包子才吃飽,那是因為有了第一個、第二個包子做基礎。

突然想出來我上中學的時候給喜歡的姑娘推薦一首歌,還特意囑咐她多聽幾遍,聽到第五遍就好聽了。結果她回答我,那你為啥不直接給我聽第五遍呢?

咳咳...扯遠了。

這次的新國貨崛起,離不開第一次國貨的民族精神,也離不開第二次國貨的製造業進步。

今天的消費者,既不會以抵制洋貨為由購買國貨,也不會以覺得國貨low為由不購買國貨。洋貨和國貨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最終都是以消費者為導向。

但新國貨下一步要面對的,不再只是國人的考驗,還有外國的考驗。新國貨的市場不應該再局限於13億人口,而應該放大到全球70億人口。

前幾年陳冠希在紐約大學演講,主題是中國製造之崛起,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

他說,首先人們常犯的一個錯誤是「這個東西在中國算好的了」。我們不能用「中國標準」來衡量一個產品,因為我們不能讓「中國製造」成為低端的標籤。

他以自己親身經歷舉了一個例子。有一次他想跟Nike談一個合作,而對方卻稱從未在中國做過產品。

他感到非常惱火,反問對方,你在開玩笑嗎?你們有一半的鞋都產自中國,你們怎麼能不給我們話語權?

總之這場演講非常精彩,值得一看。當時我看完,就對冠希哥respect。

想要面對70億的市場,就要學會國際品牌的玩法。不是讓某個產品因在哪裡製造而變得特殊,而是製造一個好產品,然後銷往任何地方。

總體來說,新國貨的崛起是從供應鏈經濟轉向品牌經濟。

藉助國內市場的跳板、強大的製造能力和飛速發展的網際網路,新國貨大體可以分為幾個種類:

一類是老品牌翻新。

比如百雀羚,本來是奶奶輩的護膚品,這幾年持續挖掘和利用傳統文化,從傳統國貨轉型成新國貨,實現逆襲。

再比如安踏,我之前在消費戰爭的視頻裡就完整講過安踏的故事。過去安踏也是晉江鞋都中的一個代工廠,隨著技術的積累,和朝自有品牌的轉型,現在已經是市值超過阿迪達斯的國際體育巨頭了。

除了旗下的Fila、始祖鳥、Wilson等一眾收購來的品牌外,安踏自主品牌的發展也很有借鑑意義。在我看來剛好滿足了三個條件:

1. 設計能力的提升

可以發現的是,新國貨有個共同特點,在於特別喜歡「聯名」。最近安踏就和Salehe Bembury聯名推出了「巢」鞋。

Salehe Bembury原本只是一個小設計師,不過被侃爺慧眼識英雄,招募到了他的團隊DONDA中,隨後參與了椰子鞋第三代和第四代的設計工作。

也正是由於出色的能力,轉投到了範思哲執掌運動鞋設計,加入範思哲不久,就把範思哲過去的鞋全變成了潮鞋。

現今通過「聯名」成功的品牌案例不勝枚舉,主要是因為聯名往往能起到1+1>2的效果。比如剛剛提到的百雀羚,就曾經跟故宮跨界合作。借用故宮傳統文化的IP,成功在年輕人中實現復興。

聯名說到底,一個最大的優勢是借勢。Salehe Bembury本身是國際知名設計師,在潮流圈享有聲譽。通過和他進行聯名,第一確實可以借鑑國際設計師的經驗,提升整個品牌的設計理念。

第二,潮流圈是一個非常講究資歷的圈子。想要獲得這個圈子的認可,除了過硬的設計能力和代表作以外,也需要人去引入。顯然Salehe Bembury本身就是一張不錯的門票。

第三是可以通過這樣的設計師去撬動海外市場。「巢」上線後就在Instagram上引起了不少名人的推薦。

我前面說過技術上我們並不差,但設計確實是我們的短板。想要在設計領域獲得更廣泛的承認,從13億人的市場打入70億人的市場,就需要學習其他人的玩法,多和其他人合作。

包括這次「巢」鞋的基礎設計元素就來自鳥巢。在任何行業,和其領域頂尖設計人士的合作,都能幫助產品更快速地完成轉變和進化。

2. 講好一個故事

品牌的本質就是故事,只有有了故事,才會賦予產品品牌附加值。

體育品牌最好的故事就是跟某項體育運動,或是某位體育明星綁定,這在體育品牌的歷史上也算是非常常見了。

安踏所綁定的就是籃球,既冠名過CBA,也當過NBA的官方合作夥伴。安踏很早就垂涎NBA市場,前幾年籤下克萊·湯普森。當時克萊·湯普森還在新秀賽季,就收到了安踏的一紙合同。

事實證明安踏確實賭對了。隨著勇士隊前幾年在NBA大殺四方,湯神腳下的KT系列也名聲大噪。

如今KT系列已經來到第六代。這個系列的特殊之處在於,除了和體育明星綁定外,每一代都試圖融入中國文化。上次的KT5是本草綱目,而這次的KT6則是以山水輪廓為靈感,用東方的「山水文化」作為配色。

(在此也希望湯神早日康復,重現湯神模式。)

3. 聯手科技

忘記是誰說的了,現代體育拼的就是科技。

這句話其實非常精準。如今的體育訓練已經越來越多的用到數據助力,幫助運動員更好的了解自己和提高身體與技術。

體育裝備也一樣。安踏通過與網際網路及體育頭部品牌咕咚合作,藉助其1.8億用戶的運動大數據,切入了跑鞋市場。

任何品牌的運動鞋,除了做好設計,講好故事之外,還必須擁有核心科技作為其功能性的支撐。

這次安踏將自主研發的SMART S.A.M(智能分子吸震技術)科技放進了跑鞋系列中。從官方資料來看,這個技術採用了流體防彈材料,衝擊量吸收率達95.4%,能極大預防跑者的運動損傷。

而這樣的新國貨品牌,還保持了我們傳統國貨的優良品質——價格不貴。

安踏的新國貨公式,說到底就是以科技作為基礎,因為這是產品的核心競爭力。除此之外,需要靠設計的顏值打動消費,人畢竟是視覺動物,好看的產品才會引起興趣。再用故事作為包裝,只有講一個好故事,才可能塑造一個好品牌。最後再搭配親民的價格。

未來其他領域的新國貨崛起,或許都能參照這樣的公式。

另一類是網際網路渠道的開拓。

比如完美日記和花西子。完美日記走的是ODM、OEM的路子,本身代工廠都是化妝品大牌的供應商,這相當於讓完美日記「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同時完美日記放棄了國際美妝巨頭,天價請代言人、砸錢做TVC、燒錢鋪線下渠道的路子,直接輕量化的走線上,通過線上流量紅利迅速引爆品牌效應。

等國際美妝巨頭回過神來,市場已經被咬下一大塊肉了。

最後一類是科技創新。

典型的如華為和小米,通過不斷的科技創新,要麼在技術手段上碾壓同行,形成優勢;要麼整合供應鏈,成為價格屠夫,以高性價比衝入市場,殺出一條血路。

1883 年,晚清著名啟蒙思想家鄭觀應在洋務運動開展之初,講了這麼一段話:「初則學商戰於外人,繼則與外人商戰。中國要自強,商戰重於兵戰。」

當時鄭觀應這類有識之士意識到,如果不對外國進入中國市場加以控制,或許將會破壞國家維護主權和建立工業經濟的能力,於是不斷普及「商戰」的理念,一批商人也加入其中。

可惜的是,晚清政府無能,這場運動必然以失敗收尾。

但他們大概想不到,中國的工業能力,不僅沒有就此消亡,相反在一百年後,越發強大。正是借著這些工業基礎,我們已經走出依靠「抵制」外國貨,來保護「中國貨」的死胡同。

轉而,大家思考的是,如何打入到外國人的市場中。

那麼,是否第三次國貨運動,就是新國貨的終點呢?

我認為不是。

誠實地講,比起過去,我們有了長足的進步。

我們的產品物美價廉,我們的審美不斷提高,我們的品牌意識逐漸增強。但是在高端產品上,國貨與許多洋貨,還是有著顯著的差距。

我們在某些領域,譬如說供應鏈、網際網路上,有了些許優勢,但還沒有完全洗掉國貨身上低廉、劣質的刻板印象。

第三次新國貨運動還在繼續中,第四次、第五次新國貨運動也會到來。

借用《英雄本色》裡小馬哥的臺詞:「我不是想證明什麼,而是要告訴別人,是我的我一定要拿回來。」

點擊播放 GIF 1.8M

參考資料:

《近代中國國貨運動研究》

《商戰中起落的三次國貨運動》-吳曉波頻道

《製造中國:消費文化與民族國家的創建》-葛凱

B站:IC實驗室

微博:IC實驗室

公眾號:IC實驗室

全網同名,歡迎來撩?

商業世界的有趣就在這裡。

關注大眾消費,網際網路商業和流行文化,分享拙見與觀察。

探討品牌力量 解讀商業新知

進一步了解並加入Insight Club

相關焦點

  • 2019新國貨盛典:究竟是哪四股力量在推動國貨發展?
    這是國內首份以新國貨為主題的白皮書,從國貨歷史、產業變遷、行業發展和企業案例等角度全方位剖析新國貨。1 三次國貨運動現場,財經作家、「新匠人新國貨加速計劃」發起人吳曉波為盛典發表了《人是新匠人,貨是新國貨》的致辭。吳曉波提出,近現代消費史上,中國發生了三次國貨運動。
  • 國貨當自強 國貨護膚品品牌排行榜 不輸韓國品牌
    現在這個階段大家都知道,咱們被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晶片還有光刻機,谷歌軟體等等高科技各種卡脖子,而且都是致命的卡脖子,這也看出來國貨的重要性,今天咱們就來說說國貨護膚品,其實國貨護膚品這幾年進步很大,但是和歐美日本還是有一點差距,和韓國幾乎是沒有差距了,所以基礎護膚現在我們都首選國貨護膚品
  • 國貨「狠」起來,連國外大牌都害怕
    彼時,國貨企業因日本入侵東北及國內連年災荒,深陷困境。混亂時勢,造就了「國貨英雄」張公權。彼時在中國銀行身居要職的他,聯合各方成立了中華國貨產銷會,推動國貨生產和銷售,搭建國貨推銷網。   國貨走出了特定圈層,滲入社會各階層。
  • 打造全國極具影響力的國貨家居賣場,蜂窩家居廣場成功舉辦國貨論壇
    恆潔衛浴深圳總經理 蘇雪蓉:恆潔衛浴參與東方衛視的《夢想改造家》節目,有一個日本設計師原來堅持使用日本衛浴產品,在恆潔說服下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使用了恆潔智能一體機,使用一年回訪客戶後,主動告知以後優先考慮使用恆潔產品。恆潔用技術打敗了以技術為傲的日本設計師,使其認可了恆潔品牌。
  • 感受福建「科技新國貨」
    是所有鞋類中最高的作為運動鞋重要集聚地福建湧現出一批「科技新國貨」ONEMIX 玩覓獨創跑鞋動力系統58彈力新型爆米動力中底深淺紋理帶來雙重緩震「能量滴子」高彈科技高強度壓縮微量氣體產生強勁能量「氣柱孔」緩震科技每一次落腳抬步像有氣體在腳下回流「逍遙遊」輕彈動力跑鞋
  • 國貨=便宜貨?國貨不是便宜貨的代名詞,這些高奢國貨太低調
    國貨=便宜貨,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國貨就等於便宜貨,一些在國外本不受歡迎的品牌進入國內卻賣出高價受人們追捧,卻對國貨各種吹毛求疵,還要求各種便宜好用成分好不含酒精防腐劑等,呸,妹妹你太雙標!國貨不是便宜貨,你見過幾個國貨品牌各種營銷各種明星代言,國貨也有高奢品牌,也有全網無差評的好用產品,只是太過低調,低調到只能靠身邊人安利才知道這個品牌。
  • 國貨破局2020,鴻星爾克加速Z世代攻略
    2019年,鴻星爾克研發團隊經過多年嘗試,通過極客未來實驗室平臺,研發出黑科技材料爾克奇彈。爾克奇彈在傳統的「非牛頓流體緩震材料技術」的基礎之上,將α-flex智能流體材料混合不同化學製劑,經600次顆粒發泡實驗,60000次耐折測試,最終實現彈適自如的緩震體驗。
  • ...國貨」——「新國貨:文化IP賦能中國品牌」企業家論壇在北京舉行
    變化之中,國貨脫穎而出,這些質量高、賣相好,又兼具文化背景的國貨,打破了消費者以往對國貨的刻板印象,被稱作「新國貨」,甚至「國貨之光」。  新國貨到底有何內涵?新國貨崛起體現著怎樣的社會變化?國內品牌應如何跟上新國貨的發展趨勢?  在這些新現象、新問題亟待解答之際,9月13日,領教工坊聯合故宮觀唐聯合舉辦了「新國貨:文化IP賦能中國品牌」企業家論壇。
  • 匹克「態極」黑科技—跨時代的科技新國貨
    其中匹克「態極」黑科技「櫻花粉閃現籃球鞋」、「海爾兄弟聯名拖鞋」深圳限量首發。這也標誌著匹克的「科技新國貨」邁入一個新的時代。匹克「態極」黑科技系列自2018年12月5日推出以來,以全新自主研發創新科技——匹克態極自適應智能科技,態極系列自適應智能跑鞋,就引領了中國運動裝備行業的 「科技新國貨」浪潮,被評為「國貨之光」。
  • 國貨當潮,好物推薦,怡成品牌入選新國貨計劃
    怡成品牌入選國貨當潮好物推薦,對於怡成品牌而言,是品牌實力的體現,也是怡成品牌加快市場拓展的布局。中國造,正當「潮」。當下,國潮已成為消費市場的熱詞,通過融入文化內涵,對接現代科技與時尚,兼具顏值和性價比的國貨品牌,往往讓人眼前一亮,而買國貨、用國貨、曬國貨也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日常。
  • 中國品牌日 | 央視新聞淘寶直播「國貨正當潮」 為國貨代言
    原標題:中國品牌日 | 央視新聞淘寶直播「國貨正當潮」 為國貨代言2020年5月10日,是繼2017年第一個中國品牌日設立的第四個中國品牌日,晚上8點,央視新聞主播朱廣權和「直播一哥」李佳琦再次聯手,帶來了全程嗨的第二場淘寶直播——「國貨正當潮」專場,中國潮中國造
  • 國貨當潮系列之三:運動界的國貨品牌
    他們都由愛國實業家在民國時期創立;都在 1950 年代公私合營時成為國有;在1970- 1980 年代,兩者幾乎都是國內最「奢侈」的運動品牌;兩者都曾遭遇嚴重的假貨困擾;在 1990 年代因為市場經濟改革,兩者又受到國際體育品牌及國內民營企業的衝擊,幾乎差點兒破產;直到 2008 年後,借著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及國貨獲得更多青年人關注的環境下,重新回歸主流市場。
  • 貝因美謝宏重新定義「新國貨」 「用愛餵,放心奶」 成國貨奶粉新...
    放心奶=良心+專業研究表明,中國90後中大概有80%的人會更偏愛國貨,但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國內市場的老大難問題,如何讓90後父母放心地養育寶寶,讓中國寶寶喝上放心奶?「這個奶粉可以給我自己孩子喝嗎?」謝宏說,「要做好新國貨,特別是做嬰童行業的國貨大牌,良心和專業缺一不可。」
  • 2020新國貨之城榜單:上海,廣州,深圳排名前三,成都成新國貨美食之城
    封面新聞記者 張越熙9月24日,天貓和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聯合發布《2020新國貨之城報告》顯示,上海,廣州,深圳成為新國貨之城榜單前三名。報告認為,內外因素交織,將共同推動國貨品牌在2020年的集中爆發。以天貓平臺數據為例,截止2020年6月,線上國貨品牌數量已經達到2018年的兩倍。國內供給側和需求側將迎來雙增長,為國貨品牌化發展提供前所未遇的機遇。按不同的成立年限,新國貨品牌可被分為老字號、民族品牌和新銳品牌三類。
  • 舒蕾:吹響「共創國貨黃金時代」的號角
    近年來,「國貨」似乎正在成為一種時尚,買國貨、用國貨、曬國貨,逐漸成為年輕一代的一種日常,可以說,國貨迎來了黃金時代。國貨正在年輕人中展現著它非凡的魅力,不迷戀大牌,好用、新奇、追求性價比等,也成為新的時代消費觀。諸如在彩妝品類中,完美日記、花西子等新秀國貨品牌便打破了長久以來美妝市場被國際大牌壟斷的格局,深得消費者青睞。
  • 蘇州協和上架丹尼斯國貨專區,國貨當潮繼續深耕線下渠道
    近日,走進丹尼斯超市內,紅色國貨陳列區尤為吸引人,迅速將顧客帶入別具一格的「國潮」場景中來去。蘇州協和作為31年老牌國貨美妝企業,也位列其中,以更加貼近生活的場景回歸線下零售。此次丹尼斯甄選的老牌國貨共計16個,根據新開發及老品牌分類,老品牌囊括百雀羚、大寶、蘇州協和、六神等。
  • 從回力到WARRIOR 老國貨數次轉型重新定位
    2008年時,一陣海外風及時吹來,好萊塢明星腳穿酷似回力的中國風飛躍鞋,大受歡迎,這帶動回力這個老國貨品牌也著實「火」了一把,同時推動了回力的第二次轉型。   2008年的奧運會和2010年的世博會,給回力創造了大量曝光和宣傳的機會。這家老國貨有了自己的市場推广部。回力再次審視自身的運作模式,吸取國內外品牌運作公司的經驗,提高自身品牌內涵和核心競爭力。
  • QIZHE啟哲:崛起的國貨品牌
    國貨品牌的崛起離不開企業的不斷研發和創新,在眾多國貨品牌中,QIZHE啟哲旗下的啟哲射頻儀和脫毛儀受到了大批網友的關注。據悉,QIZHE啟哲是創立於2018年,QIZHE啟哲創始人Peter留學於美國史丹福大學。在回國後,以創新和研發為主定下了公司的發展方向,目前,QIZHE啟哲旗下的啟哲射頻儀在個護領域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 扒一扒近期「乘風破浪」的國貨品牌——三草兩木,太有排面了
    隨著國貨的成長,我們擁有了走在時尚前列的潮牌,擁有了領先世界的5G,擁有了堪比大牌的黑科技護膚品……近十年,許多優質國貨品牌,接連顛覆大眾想像,頻頻成為爆點。哪個品牌是讓你驚豔的國貨之光呢?完美日記、花西子、三草兩木頻頻躍入大眾的眼球,今天我們就隨著這陣國貨浪潮扒一扒在風口下「乘風破浪」的三草兩木吧!
  • 「新國貨爆品」是怎樣煉成的?穀倉爆品學院十條國貨突圍之道
    來源:時刻頭條華為「Mate40」、李寧國潮服裝、鍾薛高「不羈一格杯」、完美日記眼影盤……今年,新國貨不僅全方位佔據了消費者的購物車,還成為了潮流、流量的代名詞,迎來了「現象級爆發」。新國貨品牌是如何一步一步創造「爆品」,打造新的營銷神話的?傳統企業如何才能抓住年輕消費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