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蕎茶,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茶(綠茶、紅茶、花茶、黑茶、白茶等),嚴格來說是一種炒米茶。普通苦蕎外殼為黃白色;黑苦蕎即珍珠黑苦蕎,有「黑珍珠」之稱,外殼呈深黑色,營養價值極高。祖國醫學《本草綱目》記載:苦蕎麥味苦,性平寒,益氣力,續精神,利耳目,有降氣寬腸健胃的作用。現代臨床醫學觀察表明,苦蕎麥粉及其製品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強人體免疫力的作用,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中風等病人都有輔助治療作用。這些作用都與苦蕎麥中含有的八大營養成分有關。
苦蕎茶是將苦蕎麥的種子經過篩選、烘烤等工序加工而成的衝飲品。苦蕎學名韃靼蕎麥(F.tataricum),分為普通苦蕎和黑苦蕎。
詳細介紹
苦蕎茶,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茶(綠茶、紅茶、花茶、黑茶、白茶等),嚴格來說是一種炒米茶。
苦蕎茶是將苦蕎的種子苦蕎米經過篩選、烘烤等工序加工而成的衝飲品。苦蕎,屬蓼科雙子葉植物,因外殼呈黑色也稱黑苦蕎、黑珍珠,學名韃靼蕎(Tartary Buckwheat)。苦蕎麥喜涼爽,耐瘠薄,多生長在高寒山區,籽粒供食用。目前大多學者認同苦蕎發源於中國,它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南和華北等地山區,產地主要為四川、雲南、貴州和山西。
祖國醫學《本草綱目》記載:苦蕎麥味苦,性平寒,益氣力,續精神,利耳目,有降氣寬腸健胃的作用。現代臨床醫學觀察表明,苦蕎麥粉及其製品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強人體免疫力的作用,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中風等病人都有輔助治療作用。這些作用都與苦蕎麥中含有的八大營養成分有關。
營養價值
據科學工作者證實,苦蕎茶中含有黃酮類物質,其主要成分為蘆丁。蘆丁含量佔總黃酮的70~90%,蘆丁又名芸香甙、維生素P,具有降低毛細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環的作用,在臨床上主要用於糖尿病、高血壓的輔助治療。而蘆丁在其它穀物中幾乎沒有。
近年人們又研究出了苦蕎麥中的營養成分以及它對人體的抗衰老等保健作用,結果表明:在苦蕎茶中不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葉綠素、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同時還含有18種天然胺基酸,總含量達到11.82%,並含有9種脂肪酸,對幼兒有促進生長發育的作用,對成年人可防止冠心病的發生。
生物類黃酮
主要成份是蘆丁,又名維生素P。其主要功效是:軟化血管,改善微循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拔毒生肌、有降血糖、尿糖、血脂、益氣提神、加強胰島素外周作用。而蘆丁在其它穀物中幾乎沒有!
微量元素和礦物質
苦蕎麥含有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無機元素鈣、磷、鐵、銅、鋅和微量元素硒等,鎂的含量是小麥麵粉的11倍以上,鐵元素是其它主糧的2—5倍,鋅為1.5倍以上,錳為1.4陪以上,鉀為小麥的2倍,大米的2.3倍,黃玉米面的1.5倍。鎂、鉀的高含量大大增強了苦蕎粉的營養保健功能。
澱粉
苦蕎中的澱粉含量在63.3%-72.5%,研究發現苦蕎的澱粉的含有相對高比例的耐消化澱粉有利於葡萄糖緩慢釋放,因此苦蕎可用作糖尿病的良好膳食品種。
維生素
苦蕎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維生素B2的含量是玉米粉和大米的2—10倍。維生素PP有降低人體血脂和膽固醇的作用,是治療高血壓、心血管病的重要輔助藥物;尤其是對老年患者具有特別療效,能降低微血管脆性和滲透性,恢復其彈性。對防止腦溢血、維持眼循環,保護和增進視力有效。維生素E中r生育酚含量較高,對防止氧化和治療不育症有效,並有促進細胞再生、防止衰老作用。
纖維素
也稱膳食纖維。含量達到1.6%,是普通米麵的八倍之多,具有整腸通便,清除體內毒素的良好功效,是人體消化系統的清道夫。
脂肪
苦蕎麥中油酸和亞油酸含量極高,而亞油酸是人體最重要的脂肪酸,體內不能合成!對幼兒有促進生長發育作用。對成年人可防止冠心病。同時因含有抑制皮膚生成黑色素的物質(2,4二羥基順式肉桂酸),有預防雀斑及老年斑的作用,是美容護膚的佳品。世居高山的彝族女子唇紅齒白,皮膚細嫩。
蛋白質
含有19種天然胺基酸,總含量高達11.82%。特別含有一般植物如小麥、稻米所缺少的賴氨酸,富含精氨酸和組氨酸。並且苦蕎蛋白有近三分之一為清理蛋白,可清理體內毒素和異物,而且,苦蕎蛋白由於富含精氨酸,可以防止體脂增加。
相傳在古晉朝時,國君育有九子,分域而治。有年,瘟疫流傳甚廣,病者四肢乏力,高燒不止,吃藥也無濟於事。短短十日,死傷無數。頓時,軍民人人自危。且說八太子殊,治國有方,素有賢名。目睹百姓食不果腹、病魔纏身,心如刀割。每日必焚香求神佑民。殊遂上書為民請命避禍,隨後攜民眾三千,入雁門地帶。每有民眾生病,殊總問病在側,重淚相伴。食糧將罄,瘟風正盛,殊與民採野果、野菜度日。這天,掌管天庭司藥的神農氏採藥歸,化作乞兒,混在民眾中,欲掌控病情,解民倒懸。殊待如賓。神農感其誠懇憫農,將疫情上奏玉帝,久無帝訊。而瘟風日盛。神農情急,遂冒死盜來玉帝雁門苦蕎仙麥,撒向雁門大地。翌日,遍野雁門苦蕎麥。殊率民眾採收麥粒。軍民不忌其苦,唯求果腹不飢。數日,瘟疾不治而愈,百姓得以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