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小區「博士團」,青奧村裡開講堂_南報網

2020-12-26 南報網

2020-12-23 08:54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青奧社區的「博士講堂」。 南報融媒體記者 段仁虎攝

小區「博士團」,青奧村裡開講堂

所開課程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在朋友圈裡成「網紅」

南報網訊 「狼為什麼愛吃羊?」「蚊子為什麼喜歡咬人?」「蛇為什麼會讓人感到害怕?」……近日,在南京建鄴區雙閘街道社會管理服務中心的融享空間,開了一堂別出心裁的自然科學課,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南京師範大學動物學博士楚克林,用詼諧幽默、充滿情趣的語言,帶領社區孩子們領略動物世界的神奇。 

今年5月開始,雙閘街道青奧社區與青奧村「村民」中的博士們一起,開設了系列公益講座——「青奧講堂」。短短8個月,已經舉辦了近20期,內容涵蓋物理、化學、醫學等多個科技領域,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很快在朋友圈裡成了「網紅」。 

「博士團」青奧村開講,線上線下受歡迎

「『青奧講堂』,是我們從今年4月初開始籌劃的,起初就是小區幾位有著相同求學經歷的鄰居,想結合自身專業優勢,利用業餘時間做個公益活動,沒想到大家一呼百應。」發起人之一湯敏慧說,隨著3月底青奧村首批人才房的交付,和她一樣享受到南京城市發展紅利的人才群體,就想著用智力資源回饋社區和這座城市。 

這一想法和青奧社區黨委書記戴超關於社區治理引入博士「智囊團」的想法不謀而合。「我們社區居民學歷都很高,可謂藏龍臥虎。這樣一支年輕的精英隊伍搬入青奧社區,能為社區做些什麼?我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戴超說,博士「村民」們提出開辦「青奧講堂」後,社區便開始組織他們組成「博士團」,一起探討如何設計課程、如何用孩子的語言講前沿科技、如何在課堂上跟學生交流……

5月23日下午,「青奧講堂」首堂課——《碳基和矽基的「三生三世」》在融享空間開講。「我的孩子被科學迷住了,回家跟我說『科學課比螢光筆還要閃亮』。」一名二年級學生家長如此評價「青奧講堂」。 

「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科普,在孩子們心中埋下了熱愛科學的種子。」青奧村「村民」志願者、江蘇開放大學教師劉思思說,每周在微信報名群中發布課程,不到5分鐘就被「秒殺」完畢。目前,「青奧講堂」課程已經排到了明年1月,特別受歡迎的課還將安排「大咖」返場。   

提升基礎教育的一次校外嘗試

博士們的學術結構大多比較深奧,如何在講課時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對此,「博士團」的成員們在課程準備上也是費盡心思。 

「地震是如何產生的?我們該怎樣應對地震的發生?」「如何切蛋糕才公平?」「緩解我們痛苦的藥物從何而來?」……一堂堂精心準備的課程,通過博士們深入淺出的講解或有趣的實驗,讓孩子們對自然、基因等各種科學知識有了深入了解,進而感知到科學的神奇魅力。 

在課程設置上,除「青奧講堂」外,「博士團」還增設了「青奧戶外課堂」,根據不同學段孩子的心理特徵、認知能力和知識積累,設計出形式多樣、主題豐富的生態體驗式遊戲。9月5日上午,玄武湖情侶園內,繽紛的「葉和花朵」以多姿多彩的形式登場,15位青奧村的小朋友在哥本哈根大學植物學博士潘希武的戶外遊戲和試驗中,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讓孩子們走進了一個新鮮奇趣的植物世界。「孩子們閃亮的眼神,聚精會神的神態,意猶未盡的掌聲,都讓我感受到了他們對新知識的渴求和對這樣課堂的喜愛!」潘希武說。 

「博士們抽出一部分時間,讓更多的孩子愛上科學,提高孩子們的科學素養。同時,這些授課老師們也滿足了自己的理想,回饋了社會。變資源優勢為教育優勢,這是雙贏。」戴超表示,5個月的時間裡,每周六下午成了「博士團」雷打不動的授課時間。除入住青奧村小區博士外,他們還邀請同事、朋友一同前來,這也是一場民間自發的運用科研資源提升基礎教育的一次創新嘗試。 

「博士團」助力打造「熟人圈子」

青奧社區是南京市首批打造的7個國際社區之一,目前居住著來自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名高端技術人才。打造具有國際視野、開放包容、幸福美麗的國際社區,如何激發這些特殊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戴超和社工們沒少動腦筋。 

「我們發現,不少洋居民們有意參與治理,但缺乏常態化的有效路徑。」戴超說,既然「村民」有意願,何不順勢而為?為此,社區在成立境外人員管理服務中心、外籍人士服務中心後,又吸引洋博士們加入「博士團」,先後舉辦了「悅享五洲悅動青奧」網紅打卡地主題競賽、「我們的節日——時裝周」兒童環保主題秀、「端午遊園會」等大型中外人士文化交流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加快了青奧社區「熟人圈子」的形成,增強了國際化社區居民們的「幸福含金量」。

記者手記 

社區是我家 治理靠大家

作為社會的「細胞」,社區「個頭」雖小,功能卻大,它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心,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依託,提供公共服務的平臺,維護社會穩定的根基,是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組成部分。 

社區是我家,治理靠大家。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和服務能力,需要每一位社區居民的參與,只有這樣,才能讓社區這個「細胞」永遠充滿活力。青奧村「博士團」開辦「青奧講堂」,就是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一個很好的例子。這些博士「村民」通過這種方式參與社區治理,不僅更能激發基層社區的活力、和諧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讓他們在融入社區、服務社區中找到了生活的快樂。

通訊員 季軒 南報融媒體記者 衛凌雲

相關焦點

  • 小區「博士團」,青奧村裡開講堂_南報網
    短短8個月,已經舉辦了近20期,內容涵蓋物理、化學、醫學等多個科技領域,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很快在朋友圈裡成了「網紅」。 南報融媒體記者 段仁虎攝小區「博士團」,青奧村裡開講堂所開課程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在朋友圈裡成「網紅」南報網訊 「狼為什麼愛吃羊?」「蚊子為什麼喜歡咬人?」「蛇為什麼會讓人感到害怕?」
  • 小區「博士團」,青奧村裡開講堂
    青奧社區的「博士講堂」。 南報融媒體記者 段仁虎攝  「狼為什麼愛吃羊?」「蚊子為什麼喜歡咬人?」「蛇為什麼會讓人感到害怕?」……近日,在建鄴區雙閘街道社會管理服務中心的融享空間,開了一堂別出心裁的自然科學課,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南京師範大學動物學博士楚克林,用詼諧幽默、充滿情趣的語言,帶領社區孩子們領略動物世界的神奇。   今年5月開始,雙閘街道青奧社區與青奧村「村民」中的博士們一起,開設了系列公益講座——「青奧講堂」。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尋寶奇遇記——上海篇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尋寶奇遇記——上海篇 2020-12-22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民有所呼 我有所應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如何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體現著基層社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網絡主題宣傳活動【來源:長城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讓黨建工作與基層治理同頻共振——民心聚了...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讓黨建工作與基層治理同頻共振——民心聚了、滿意度高了,南通任港社區這條路子獲群眾點讚 2020-12-25 11:02:13 來源: 南通網 「文明城市的榮譽來之不易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人民城市為人民」 解鎖城市幸福密碼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時,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深刻回答了城市建設發展依靠誰、為了誰的根本問題。歷史與現實都充分證明,城市建設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人民是城市建設的主體。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動漫說理】杭州人幸福的「密碼」是什麼?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動漫說理】杭州人幸福的「密碼」是什麼? 發稿時間:2020-11-29 17:11:00 來源: 人民論壇網
  • 大國小鮮 基層之治|楊浦三個小區圍牆被推倒,居民竟然拍手叫好?!
    遼源西路190弄,桂花樹下,一個阿婆帶著水壺坐下長廊下讀報;睦鄰中心(小區活動中心),一群爺叔阿姨在桌球室裡「乒桌球乓」、「嘻嘻哈哈」;閱覽室裡,有一群人在讀報、有一群人在品茶,還有一群人在畫著國畫……有誰會想到,眼前的美好,竟來自楊浦區三個微型小區的「破牆之作」。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從「回天乏力」到「回天有術」——北京破解...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  題:從「回天乏力」到「回天有術」——北京破解超大型社區治理難題樣本觀察新華社記者駱國駿、李德欣、熊琳、丁靜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破解「小馬拉大車」 形成黨建引領「一盤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基層。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治國安邦重在基層,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基層是國家治理的「神經末梢」,而社區作為社會治理最基本單位,可謂是「末梢中的末梢」。隨著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城鎮化加快演變,社區普遍面臨老舊小區多、轄區單位多、流動人口多「三多」複雜局面,呈現出居民管理難、安全監管難、糾紛協調難「三難」問題。要想「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社區亟需構建起區域黨建聯動新格局,形成黨建引領「一盤棋」。強化黨建引領,夯實組織基礎。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江蘇啟東:「千條線」納入「一張網」,網格化...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江蘇啟東:「千條線」納入「一張網」,網格化管理激活「末梢神經」 2020-12-19 11:32:10 來源: 啟東日報 近日,啟東市寅陽鎮農武村第一網格網格長在巡查時發現一名行為異常的女子,上前詢問發現其目光呆滯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長沙縣:「網」系民心,引領幸福之路
    9月27日,「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調研團一行來到湖南省長沙縣,圍繞「網際網路+基層治理」相關工作對長沙縣網上群眾工作部、長沙縣行政執法局、星沙街道便民服務中心等地開展實地調研,了解探尋在信息化發展新形勢下,長沙縣積極適應並將網際網路新媒體運用於基層治理中的創新軌跡和經驗成果。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滿足需求,減少隱患,優化環境 | 如東電瓶車...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滿足需求,減少隱患,優化環境 | 江蘇如東電瓶車有了「集體宿舍」 2020-12-21 09:39:54 來源: 南通網 「原先我們小區有幾處可供電瓶車充電的地方,沒有棚頂,只有幾個充電插頭,非常簡陋,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張家港:「海棠管家」讓社區治理更精緻
    「海棠管家」啟動儀式張家港經開區(楊舍鎮)湯聯社區所轄塘市花苑小區是一個建於2011年的動遷安置小區,由於建設之初小區停車位規劃配置不足,停車難、停車亂一直是困擾居民的煩心事。湯聯社區黨總支副書記高麗萍算了一筆帳,目前小區裡有卡車70餘輛、小汽車2300餘輛、電瓶車4000餘輛,可現有的機動車位只有1200個,電瓶車位幾乎沒有。「小區居民抱怨每天回家都要搶車位,大卡車亂停堵路的現象也很普遍,電瓶車樓道充電、飛線充電帶來的安全隱患也不少。」高麗萍說,「『三輛車』的管理難題帶來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導致社區、物業、居民各方矛盾不小。」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蘇州:深化拓展「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
    小區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楓橋的「秘訣」就在於推動支部建設與小區網格兩網融合。不同於「社區工作人員+小區樓道長」的傳統模式,在設立街道黨工委的基礎上,2016年起,楓橋街道不斷探索創新,將黨建引領下沉到社區。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遇到困難找幹部,真心關愛暖人心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遇到困難找幹部,真心關愛暖人心發布時間:2020-12-24   作者:羅娟娟   來源: 本站原創   瀏覽次數: 該村支書廖青成說:「自駐村工作隊一行人來駐村幫扶後,幫助村裡解決了很多群眾的訴求,他們進村入戶宣講扶貧政策、了解基層民情民意,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扶工作,在幫助群眾解決困難的同時,也傳遞了黨和政府的溫暖。」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張家港南豐鎮:創新網格管理模式 讓居民幸福...
    ,打造基層精「治」新樣本,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精心築網 夯實基層網格化陣地   「網格微自治」是破解基層治理難的一劑「良方」。南豐鎮著力推進網格治理下沉,將全鎮中心工作與網格化管理有機結合,打好社會治理「組合拳」。通過優化調整網格劃分,將全鎮劃分為一級網格1個;二級網格18個,其中村(社區)級15個、專屬網格3個;三級綜合網格60個,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責任到人、全域覆蓋的網格化管理體系。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蘇州姑蘇區以「繡花精神」打造基層治理...
    「金閶街道以『繡花精神』推進精細管理,以『網格模式』推進綜合治理,以『資源聚合』推進共治共享,以『分類施策』推進全域提升,奮力實現『首善之地』社會形象和城市品質的高質量提升。」金閶街道辦事處主任韓曉慶說。老舊小區管控缺失,智能技防實現長效常態管理近日,家住彩香二村的郭士峰下班回家到小區門口,刷一下門禁卡,小區門就自動打開了。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江蘇淮安:以「家文化」提升基層「善治能級」
    家長和孩子定期走進「家文化」課堂,學習如何構建更加融洽的家庭關係;高質量試點創建「黨小組之家」,使之成為激活基層黨組織「神經末梢」的「微陣地」……今年以來,江蘇省淮安市以強化基層有效治理為牽引,以深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改革為抓手,以家文化品牌打造為引領,推動黨群活動經常化、基層治理網格化、為民服務一體化,打通服務群眾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蘇州吳中太湖新城:新家園「心」治理
    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是奮鬥出來的。,更是心靈之家和發展之家。建設者新家園是基層黨組織服務黨員、服務群眾的重要平臺,在繼續服務好工地建設者的同時,進一步聚焦建設者們的派生需求,為來訪的家屬子女提供活動場地和「小候鳥」夏令營活動。同時,向周邊社區居民、「兩新組織」單位員工等全面開放,鼓勵聯合開展活動,構建融洽的工友關係、工地與居民關係,做到文明施工、和諧發展。第二,資源社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