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亞有一悽涼小國,悲劇源於蘇聯出賣,已實質獨立卻不被世界承認

2021-01-14 趣觀歷史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淵近期曾為大家介紹了許多海外國家,引發了讀者熱議。事實上,當今世界雖然整體和平穩定,但仍存在局部動蕩的情況,一些國家和地區更是為了獨立與否而來回拉扯,鬧騰不止。一些是因為歷史原因,一些是因為信仰差異,還有一些則是牽扯到了大國之間的政治博弈,子淵今天要說的這個地區,顯然就是屬於後者。

▲納卡共和國首都斯捷潘納克特

從世界各國的態度上來看,納戈爾諾-卡拉巴赫(下文簡稱納卡)基本還是被認為屬於亞塞拜然共和國,就是那個盛產舉重高手的西亞國家。亞塞拜然國土面積約8.66萬平方公裡,人口在980萬左右,雖然算不上什麼發達國家,但在前蘇聯時期,好歹也是僅有兩個不需要中央財政補貼的國家(另一國為俄羅斯),其經濟發展程度可見一斑。說起來,這主要是因為亞塞拜然的地理位置好,處於東歐和西亞的十字路口,還和周圍多個國家接壤,很利於對外發展。更重要的是,亞塞拜然東臨裏海,不僅可以捕撈海產資源,而且擁有大量石油儲備。

▲納卡共和國示意圖

亞塞拜然國內設有66個行政區和1個自治共和國,子淵今天要說的納卡地區位於南高加索,名義上是該國的一個自治州,面積大概有4400平方公裡,人口約為15萬,基本都是亞美尼亞人,信仰東正教。因此,納卡地區的亞美尼亞人一直渴望回到亞美尼亞的懷抱中去,心底裡覺得自己是流浪在外又無法歸家的遊子,對亞塞拜然共和國一直非常牴觸。另一方面,亞美尼亞已長期對納卡地區提出主權要求,為此還和亞塞拜然打過仗,衝突摩擦更是時常發生。

▲亞美尼亞人

很多人或許會好奇,在一個全民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怎麼會有這麼一塊地方居住著信仰東正教的亞美尼亞人?說起來,這一切的根源還要歸結於史達林。在外高加索蘇維埃化過程中,正是時任蘇聯民族事務人民委員部部長史達林所作出的決策,才導致了如今這堆爛攤子。1920年代早期,蘇聯曾答應將亞塞拜然境內的這塊飛地劃歸亞美尼亞共和國,然而到了1923年,蘇聯為了爭取土耳其以建立共產主義安全線,違背先前的承諾,將該地重新劃給亞塞拜然加盟共和國。

▲史達林舊照

儘管俄羅斯乃至於西方世界對納卡地區比較同情,但國際上還是普遍認為這是亞塞拜然的一部分。不過自從1988年「卡拉巴赫運動」爆發算起,亞塞拜然就已經無法對該地區進行任何實質上的管轄。1991年12月10日,納卡地區宣布獨立,建立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首都為斯捷潘納克特,並立即獲得了亞美尼亞方面的承認。此外,出於抱團取暖的心態,位於格魯吉亞境內的「阿布哈茲共和國」、「南奧塞梯共和國」和摩爾多瓦境內的「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與納卡共和國相互承認。

▲納卡共和國國旗

值得一提的是,納卡共和國的國旗,整體看起來和亞美尼亞差不多,紅色象徵保衛國家的戰鬥中流的鮮血,藍色象徵對自由的熱愛,橙色象徵麵包,唯獨不同的是增加了一道指向西邊的白色箭頭狀圖案,象徵著當前國家依然脫離亞美尼亞,沒能回歸祖國懷抱。就這樣他們還嫌不夠,在去年還通過一項全民公投,把國名正式改為阿爾扎赫共和國。在古代亞美尼亞王國的東北部,有一個行省的名字就叫做阿爾札赫。如此費勁心思,當地民眾對亞美尼亞的心意可見一斑。

參考文獻:

《亞美尼亞史》《蘇聯歷史檔案選編》

相關焦點

  • 烏格國內有4個獨立小國,未來何去何從,我們如何讀懂俄方戰略?
    蘇聯解體前後,先後有15個加盟共和國獨立,這些國家是國際社會承認的主權國家,但此後歷史演變中,在一些獨立的前蘇聯國家中,還有一些小國獨立,但不被國際社會認可。其中有4個小國是俄羅斯扶持下建立的,分別是位於烏克蘭東部的頓涅斯克共和國,盧甘斯科共和國,還有喬治亞境內的阿布哈茲共和國、南奧塞梯共和國。
  • 世界僅存蘇維埃國家,繼承蘇聯舊制,建立30年不被主流國家承認?
    蘇聯解體二戰以後,世界看似非常穩定,但是暗地裡兩個大國形成了對峙局面。 美方和蘇方作為兩個超級大國,在各種方面都進行了較勁。最終的局面是蘇聯失敗了,因為蘇聯當時做出了太多不可挽回的錯誤決定。輸掉的結果就是一眾小國離他而去,再往下說就是蘇聯解體。
  • 位於義大利的獨立小國,不被中國所承認,經濟命脈卻嚴重依靠香港
    位於義大利的獨立小國,不被中國所承認,經濟命脈卻嚴重依靠香港歐洲有一個國家叫做義大利,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說起義大利這個國家,人們總是能夠想到其擁有光輝歷史的首都羅馬。如今的義大利早已是時尚領域的領導位置,想要知道義大利到底擁有多少個國際知名奢侈品品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在義大利這個國家裡,還隱藏著三個袖珍國家,其中聖馬利諾和梵蒂岡可以說是世界聞名,另外一個小國則和中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蘇聯已解體29年,歐洲「國家」仍用鐮刀錘頭當國旗,國際不願承認
    1991年,曾經的超級大國蘇聯,在美國等西方各國的種種逼迫下,對外宣布解體,變成了十幾個相對獨立的國家。從時間節點來看,蘇聯已經解體了29年,有一個歐洲「國家」,仍在使用蘇聯曾經的鐮刀和錘頭當國旗,可是國際社會卻不願意承認該國的獨立地位。
  • 美國蘇聯是反法西斯的中流砥柱,可也不是完全清白的
    據美國政府統計,1937年日本進口的戰略物資中,有54.4%來自美國。有92.9%的銅、91.2%的汽車及零、60.5%的油料、59.7%的廢鋼鐵、48.5%的各種機械和發動機、41.6%的鑄鐵是從美國進口的。1937年9月16日,宋美齡公開發表《令人失望之美國態度》一文,指責美國政府「蓄意阻止中國獲得自衛武器。
  • 世界僅存蘇維埃國家,繼承蘇聯全部舊制,建立30年為何不被承認?
    二戰以後,世界格局逐步穩定,形成了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爭霸的模式。兩國之間的爭霸不僅在爭奪世界霸主的地位,某種意義上也是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的碰撞。然而在後期,蘇聯當局做出了太多錯誤的決定,以至於輸掉了冷戰,在其的羽翼庇護下的眾多小國也隨之四散而去。
  • 最反對俄羅斯小國,帶頭解體蘇聯,人口大幅減少,未來國家或消失
    【歷史】從世界歷史來看,整個世界歷史那就是一部大國歷史,由大國主導和掌控世界發展方向,大國決定世界格局。而作為小國來說,因為力量和資源的有限,所以整個國家相對比較悽慘,只有依靠大國才能安穩發展,否則國家很難生存。
  • 從中國一直不承認的這個國家,說說南斯拉夫悲劇!
    有一個國家從2008年獨立到今天,世界上已有108國家給予承認,但中國從沒有承認過它,這個「國家」就是科索沃。
  • 大國博弈:很多國家不承認科索沃獨立的原因是什麼?
    1999年科索沃戰爭結束至今的20年間,科索沃已經有了自己獨立政府和社會體系,並且得到108個國家承認,但始終沒有在受到國際全面認可,脫離塞爾維亞成為一個獨立國家,尷尬地卡在分合之間
  • 立陶宛為什麼第一個,帶頭從蘇聯獨立出去?
    【歷史】二戰之後,蘇聯成為匹敵美國的超級大國,可以和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競爭,甚至軍事方面還一度超過美國的勢頭。但是1991年,蘇聯徹底解體,而這一切是小國立陶宛最先開始的。在1990年,蘇聯解體前1年多的時間,立陶宛率先獨立,打開了蘇聯解體的多米諾骨牌。
  • 小國的悲哀:亞美尼亞,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曾統治亞美尼亞的異族按順序主要有馬其頓、羅馬、波斯、拜佔庭、突厥、蒙古、奧斯曼土耳其、蘇俄。可以說,亞美尼亞人的歷史就是一部用「悲劇事件」敘說的反抗史。1921年,為了維護這個地區的穩定,蘇聯根據民族自決的原則,通過公投,承認納希切萬(大部分是亞塞拜然人)是亞塞拜然的領土,這樣,納希切萬成為了亞塞拜然的飛地。如果按照民族自決的原則,納卡地區(大部分是亞美尼亞人)應該屬於亞美尼亞,但是,蘇聯出於自身利益考慮,卻把納卡地區劃給了亞塞拜然,為以後納卡地區的衝突埋下了隱患。
  • 小國馬爾地夫,為何同時被美國與蘇聯看中?
    英國曾是世界霸主,實力衰退後,其霸主地位讓給了美國。英國有一點是非常有戰略眼光的,就是同意大塊頭的殖民地獨立,但依然佔據面積小卻具有重大地緣價值的小島或要塞。比如英國退出印度,但卻牢牢控制馬爾地夫以南的查戈斯群島。英國把查戈斯群島南邊的迪戈加西亞島(位於馬爾地夫以南240公裡)「租」給美國當基地,讓美國在印度洋有了落腳點。
  • 塞爾維亞為什麼允許黑山獨立,卻不承認科索沃獨立呢?
    這個問題,其實與蘇聯解體時,蘇聯為什麼允許15個加盟共和國獨立,俄羅斯聯邦卻堅決不同意車臣獨立一樣。因為,科索沃之於塞爾維亞的關係,正是如車臣之於俄羅斯聯邦的關係。
  • 此國獲得獨立已29年,卻僅與4國建交,世界主流為何均不肯承認?
    如今,世界版圖中共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有193個國家先後成為聯合國成員國,但也有一些國家不被聯合國所認可,卻仍然宣告獨立,如索馬利蘭共和國、邦特蘭國等。在這些準主權國家中,納戈爾諾-卡拉巴赫亞美尼亞共和國乃是較為出名的一個。
  • 蘇聯大清洗:一場恐怖的人間悲劇
    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是蘇聯在史達林時代的秘密警察機構,也是蘇聯進行大清洗活動的主要執行機關。他們協助史達林,製造了大清洗中的一樁樁冤案。內務部精心策劃的審判由於大清洗活動缺乏法律依據,史達林為了保持「公正性」,決定對「託洛茨基—季諾維也夫集團」進行公開審判。
  • 世界上最後一個蘇維埃國家,如今依舊存在,所有制度完全沿用蘇聯
    在二戰結束後,蘇聯成為超級大國,在世界面前一直保持強國外表,但實際國內暗流湧動,直到90年代,國內囤積的各類因素爆發,強大如蘇聯也一夜崩塌,當年的各個加盟國基本上都脫離蘇聯,選擇自己獨立,成為新的國家。然而有許多國家也不曾放棄,他們依舊叫著蘇聯「老大哥」,甚至沿用其制度。
  • 摩爾多瓦:蘇聯曾經的加盟共和國,為何成為強權的「磨心」?
    說起摩爾多瓦,大多數人反應可能是「這是哪裡」,原來,位處羅馬尼亞和烏克蘭間的這個東歐小國,因為地緣和歷史的緣由,成為蘇聯/俄國與歐盟之間的磨盤中心。在世界上這個國家的存在感實在太低。摩爾多瓦面積33846平方公裡,人口才約300萬。
  • 俄羅斯始終不願承認的一個事實:自蘇聯解體後,航天已被美國超越
    近年來美國民營航天公司SpaceX太空探索公司,成為了世界的焦點,該公司的「獵鷹-9」號可回收火箭多次成功執行發射任務。SpaceX公司還曾和特斯拉公司合作,將一輛紅色跑車送上了火星軌道。而SpaceX公司和特斯拉公司的CEO埃隆馬斯克,也成為了焦點人物,在美國有現實版鋼鐵俠的稱呼。
  • 亞塞拜然、喬治亞跨東歐和西亞
    地球上有沒有「地跨七大洲,海接四大洋」的國家? 當下,一般地跨兩大洲的國家都是因為地理位置處於兩大洲的連接處,非羅馬帝國,蒙古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及大英殖民帝國那樣因強大而跨大洲連大洋。 當然世界上也有數個強國因海外領地和強大而地跨幾大洲。
  • 二戰後,蘇聯和波蘭強佔德國大片領土的原因是什麼?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政府許諾建立「獨立的波蘭國家」;蘇維埃俄國也宣布廢除俄羅斯帝國與普、奧關於瓜分波蘭的條約。但是,世界從來沒有白來的正義。波蘭能夠在一戰中復國,有兩個原因至關重要。一個原因是沙俄打沒了。開戰第一年,沙俄就傷亡了100萬部隊,另有75萬人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