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媽媽,孩子心理壓力大,你聽過他們的吐槽嗎?孩子埋怨你

2021-01-14 鐵無綿

強勢媽媽,孩子心理壓力大,你聽過他們的吐槽嗎?孩子埋怨你

「每天和孩子打交道?你敢說自己是了解孩子的麼?」

我猜,你不敢肯定回答。

我想,一旦發現孩子犯錯了,你定會劈頭蓋臉一頓斥責:「為什麼,總是你犯錯!你能不能省點心?」

當孩子表現不如意時,你多數會說:「你怎麼這樣!你的表現真令我失望。」

這些話語,我也常說,說完又後悔。看著孩子越來越偏離預想的軌道,內心既著急,又焦慮。

可能,大部分強勢媽媽都會遇到類似問題。

在教育孩子這事上,很多時候真是手足無措、欲哭無淚。

我寫這些文字,內心當然也是沉重的。之所以這樣說,觸動我的是剛批閱完的100份高中生競賽作文。

在「真感情、真體驗」的表達中,大部分高中生傾訴的都是關於自身成長的真實往事。

有小學被欺負、被孤立、被冤枉的糗事,讀來無比心酸。

如這一篇:

四年級是我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那時,我們班上出現了「等級分化」,上層的人以欺負下層的人為樂。經常搶他們的零食不提,還經常打罵他們平時在教室裡,也經常以語言攻擊來排擠他們。而那些被欺負的,有些是害怕,有些是脾氣倔,不想跟老師家長說。因此欺凌事件便從未停止過。我也屬於下層的人,因此深切體會到了這種絕望。

看完,我很震驚。不知要說什麼。

若孩子在學校遇到這種情況,回家後,強勢媽媽再補一句「蒼蠅不叮無縫蛋、一個巴掌拍不響」等話語,豈不是雪上加霜?更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想一想,近年頻發的小孩輕生事件,從中或許能看出一點端倪。

揪心的是,該生接著一句靈魂發問,更是令人頭皮發麻。「在這種情況下,我不禁捫心自問——我這樣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

當你近距離走進孩子心靈、感知孩子「灰暗」心理時,你不覺得後怕嗎?

閉上眼睛,我想本次作文批閱,我算是從一個側面真實地洞察到了00後小孩子的一些成長問題。

100篇作文中,除了小學故事,更多的是控訴作業多、指責媽媽強勢;也有對「輕生」問題的思考,深刻一點的追問活著的意義。

應該說00後反映的以上問題,比想像中的要深刻。孩子們迫切想了解「我」在群體中是什麼樣的?「我」能長成什麼樣?「我」如何脫離父母、融入群體。

在孩子的成長中,媽媽幹預過多,孩子不滿更甚。因為小小年紀的孩子們,對未知世界充滿了渴望和好奇,他們不滿足父母的學習安排、人生編排,總覺得「讀書只是考大學找工作」,那也太無聊了。

如果我們不能理解孩子的這樣正常的想法,認為他們幼稚天真、無理取鬧,那麻煩和梗阻會隨之而來,孩子理解不了,會認為是成人對他們的冒犯和幹涉。

於是,在與父母的衝突試探中,性格強勢的會反叛;性格內向的會抑鬱。

總之,親子關係一塌糊塗,極不順暢,孩子們在這成長過程中也極不適應。一方面他們沒有閒暇進行心靈的自我調適,在盲目被動的「推著走」中失掉了興趣、迷失了自我,使得心理的壓力更大。

心理的壓力增大,反過來促使他們思考「輕生」、「活著」等在大人看來極為敏感的重大生命話題。

這恐怕也是急功近利的惡果。

如果,我們嘗試走進孩子的心靈,願意俯下身子去傾聽、去理解孩子,哪怕是給孩子一次申訴的機會,也比習慣性的、高高在上的指責、訓斥好。

假如,我們少一點急功近利式的「遠見」?少一點精緻利己的「規劃」?少一點簡單粗暴的「攀比」?多尊重孩子,多和孩子平等交流;遇到事情,與孩子一起交流、探討,儘量讓孩子傾訴,效果會不會好一點?

千說萬說,筆者認為,孩子成長還是要順應規律,順其自然,多給孩子一點個人空間,讓孩子學會舔舐傷口,或許才是解脫之道,因為我們的操心,不止多餘,且沒用。

真實記錄,心痛反思,寫給強勢的媽媽,敬請指教。

註:本文屬鐵無綿原創,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讓孩子討厭,拖累孩子的這幾種媽媽,你中招了嗎?
    媽媽們不管再怎麼忙,也還是要好好收拾收拾打扮一下自己,乾淨清楚的形象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最最基本的尊重,媽媽的形象不僅僅代表著自己,也代表著孩子,代表著家庭,千萬不要做讓孩子「沒面子」的媽媽。二、總是喜歡和他人進行比較。 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的媽媽都有這種情況,當孩子滿心歡喜的向你訴說他取得的好成績或者受到的表揚的時候,本想得到表揚肯定。
  • 你想要好孩子,孩子想要好媽媽,你清楚孩子對好媽媽的定義嗎?
    或者是在霍思燕的腳被鞋子磨傷之後,嗯哼會幫媽媽把襪子脫掉檢查一下,問問疼不疼。很多媽媽們看到嗯哼實力寵媽,非常羨慕,也想要一個這樣的貼心的孩子。想教出這樣的一個孩子,也不是不可能,但前提是,你做好一個好媽媽的角色了嗎?
  • 9歲孩子留下遺書跳樓自殺!是誰毀了這孩子?孩子心理壓力太大了
    當孩子取得成績時,他們否定孩子的能力:「別嘚瑟,你就是運氣好,根本比不上人家。」 當孩子感到恐懼、憂傷、後悔時,他們否定孩子的情緒:「別悲春傷秋的,小孩子還會傷感?我看你是閒的。」
  • 埋怨會讓孩子自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不讓你這樣做,你偏不聽,前幾天因為你闖了禍已經夠讓人糟心了,看看,又犯錯誤了吧?」有專家做過調查統計,在孩子最厭煩家長的十大言行中,埋怨嘮叨排在第一位。那麼,這排在被討厭第一位的埋怨嘮叨有哪些危害呢?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家長這些埋怨嘮叨有一個特點——舊帳重提,一說就一串,聯想格外豐富。孩子犯錯了,家長習慣把孩子以前的錯誤再翻出來,一一列舉,再加上一點誇大和幾分貶斥。
  • 孩子對成績無所謂?是孩子的錯嗎?你可以做什麼?
    而00後的孩子,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已經改變,家長對孩子的關注也達到一定的高度,孩子們以「奮鬥」解決溫飽的心態已經逐漸消弭,有更多的空間去思考自己的目標。 你是否過度焦慮了呢?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可能是很多家長擔心的事情,也是很多家長執著於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補習班的思想源頭。
  • 看透你和媽媽的心理遊戲,就看懂了關係~
    而塑造你社會角色最核心的是你和你母親的互動模式。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四種典型的媽媽:強勢控制型的媽媽強勢控制型的媽媽不等於社會上現在所指在事業上工作上的女強人,很多工作中的「鐵娘子」回到家就變成「小娘子」反倒婚姻幸福。這裡指的是那種用自己的意志控制家庭和孩子的母親,同樣包括那些溫柔的強勢關懷或甜言蜜語的強勢控制。
  • 面對孩子埋怨、抱怨的壞習慣,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家長說孩子學習不好,孩子就會反駁說,人家同學爸爸媽媽是高中老師,天天輔導學習,學習成績能不好嗎?有的孩子還會抱怨自己的家庭條件差,說家裡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不像有錢人家的孩子,爸爸媽媽是總經理或者是當官的,自己的爸爸媽媽都是普通工人,要什麼沒有什麼,都讓自己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
  • 孩子常把這些話掛嘴邊,做父母的別大意,孩子開始討厭你了
    丈夫這一根筋也忘了跟兒子道歉,兒子心裡就有了埋怨,有些討厭自己的爸爸。孩子一旦開始討厭父母,這份親情關係就會產生隔閡,日後挽回起來很艱難。那怎樣才能發現孩子已經開始討厭你了呢?其實從孩子嘴上常說的話就能看出來。「你很煩」當孩子經常說「你很煩」這句話的時候,說明孩子有厭煩情緒了。
  • 很疼孩子但他和你還是不親,這類父母,自己吃虧孩子不幸
    文\秘籍君父母不會表達愛,是孩子的不幸。今年過年朋友不準備回家了,給父母打電話說假期太少了,實際上是不想聽老媽說話了。今年疫情在家很長時間,沒少引發矛盾,朋友的媽媽是個刀子嘴的人,很少說好聽的話。冬天起來你想去洗頭,她會說:「這種天氣洗頭,凍死你活該」,其實是那天很冷擔心你著涼;你給她買衣服孝順她,她會吐槽你:「花這麼多錢,買的這是什麼啊,還不如我幾十塊錢買的衣服呢」,然後她每天穿著並開心地向鄰居炫耀;在家給他們做一桌菜時,會陰陽怪氣地說:「呦,你也會做飯呀,以前怎麼不幫我多做點,天天在家懶到死。」其實那天菜很鹹還有她不愛吃菜,但每個菜都吃了很多。
  • 當被問「媽媽,有了弟弟妹妹你還愛我嗎?」你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之前看過一句話:「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昂貴的玩具,也不是漂亮的衣服,而是手足。」的確,當父母逐漸老去,只有手足是和自己最親近的人,他們願意和自己分享喜怒哀樂,這種手足情也是任何感情都無法代替的。當然,不排除大寶二寶雞飛狗跳的家庭。
  • 一位媽媽寫給孩子的話:孩子,這就是你要認真讀書的理由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嗎?讀書的意義是什麼嗎?為什麼要讀書?這一位媽媽寫給孩子的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孩子,我一直知道,每天早上叫你起床,讓你認真聽老師講課,認真寫作業,你心裏面肯定在埋怨我。因為你很多同學的媽媽,並沒有像我一樣這麼嚴厲地來要求你。那些同學們一放學,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看自己喜歡的電視,家長並不會管太多,也不會時時盯著他們孩子的作業。
  • 知愈心理:不假思索說出孩子的10個優點,你做得到嗎?
    這一天,媽媽剛剛回家,聽到爸爸正在生氣的指責小龍:「沒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就跑出去玩!說你多少次了,你怎麼老是愛擺個爛攤子啊?」說到氣頭上,爸爸又開始批評小龍的其他諸多錯誤,如粗心、脾氣不好、貪吃等。媽媽瞧瞧小龍,正滿不在乎的嘟著嘴,滿臉的不服氣和不情願。
  • 「你比他差遠了」!家長拿孩子作比較,影響他們的心理成長
    晚上下班走到門前,看到鄰居家房門大開,房間內傳出她的吼聲。"這次考試又不及格!要你何用!"鄰居揪著兒子的耳朵,將他拖至客廳,再次訓斥道:"學習成績差、給你報鋼琴班也不認真學,你和樓上孩子比差遠了!"男孩卻心有不服,對著媽媽大喊:"他那麼好,你去認他做孩子啊!"
  • 6歲男孩聽到媽媽「一把屎一把尿把你養大」,崩潰大哭:你在坑我
    我們小時候都聽過這樣的話:你是媽媽一把屎一把尿養大的。編輯:邱寫寫父母養育孩子不容易,在孩子小的時候,餵奶、換尿布,說是「一把屎一把尿養大」真的是一點都不為過。不過,這句話卻有一點「歧義」,孩子一不小心理解錯了,可能就會畫風突變~6歲男孩聽到媽媽「一把屎一把尿把你養大」,崩潰大哭1月5日,湖南衡陽的一段萌娃「打滾」視頻火了。6歲男孩墨寶不聽話,媽媽就輕輕打了孩子一下,說了句:「媽媽一把屎一把尿把你養大不容易。」
  • 孩子:死是什麼?媽媽也會死嗎……別迴避和孩子談論死亡!
    家人離世,會讓孩子悲傷,也會讓孩子有很多不解,甚至恐懼。當孩子問你:死是什麼?媽媽也會死嗎……這時候千萬不要迴避,因為是時候給孩子一些死亡教育了。坦然地告訴孩子親人去世的事實中國人有一個傳統,人忌諱談論死亡。
  • 媽媽,不要輕易對孩子說這3句話,會折斷孩子的翅膀
    可男孩不僅沒有安靜下來,反而扯開大嗓子喊道「你哪隻眼睛看到他們在看書了?他們看什麼書,嘴裡還不斷重複,信不信我抽你的話語。」 可媽媽的這種否定,這種不顧孩子安危拋下孩子,真的讓孩子感覺到快樂,感覺到未來能充滿信心嗎? 孩子的不快樂,跟媽媽有著巨大關係。因為你會發現,得到孩子肯定的孩子往往更快樂,學習也會更好。
  • 「兩個孩子都帶不好,你配當媽嗎」男人惹怒老婆:全職媽媽不卑微
    第一個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夏曼老公還對她很關心,下班回家之後搶著做飯做家務,夫妻之間也能相互理解對方的不容易。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花費很大,夏曼跟老公說不行孩子大一點,她再找份工作,多一份收入,老公的壓力也小一些,但她老公一定要生二胎,還讓夏曼安心在家帶孩子,不用操心錢的事。他們如約生了二胎,夏曼也就再也沒想過出去找工作了,她已經做好一輩子當家庭主婦的準備了。
  • 巴圖,一個強勢媽媽培養的不知所措的孩子
    之後宋丹丹與趙玉吉再婚,而宋丹丹與前夫英達的矛盾也開始激化,他們的矛盾也影響到10多歲的小巴圖,從那時起他變得厭學,性格暴躁。宋丹丹為了讓兒子不再受牽連只好送他到國外上學,慢慢長大的巴圖,也漸漸理解父母。望子成龍的宋丹丹一直想著讓兒子能在娛樂圈大展拳腳,能有一席之地,但是始終未能如願。
  • 《共情力》:孩子學習壓力大,心理學家教你利用「共情」減壓
    孩子在學習上有巨大壓力的時候,父母適當的給予孩子共情,能夠讓他們感受到自己被關注被理解被尊重,這不僅僅能夠幫助孩子適當的減壓,同時對孩子抗壓或是解決困難都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然而,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只是將自己一味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卻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無法對孩子產生應有的"共情",一味的給孩子施加各種各樣的壓力,最終孩子承受不了反而會對父母的決定產生叛逆的心理。面對學習壓力大的孩子,父母要學會利用"共情"來幫助孩子減壓,接下來尼莫媽媽給不知道如何做的父母支幾招吧!
  • 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不,「心理超限」的孩子更讓父母揪心
    或許在我們的想法之中,只有老一輩才會利用較為殘暴的方式,去解決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但是由於現在經濟壓力越來越大,父母所遭受到的壓力讓他們不得不去促使孩子變得更為優秀贏在起跑線上。只是孩子一旦表現出來「恨鐵不成鋼」的狀態就會讓父母抓狂,而這時候選擇較為暴躁的方式去處理也是他們經常會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