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媽媽,孩子心理壓力大,你聽過他們的吐槽嗎?孩子埋怨你
「每天和孩子打交道?你敢說自己是了解孩子的麼?」
我猜,你不敢肯定回答。
我想,一旦發現孩子犯錯了,你定會劈頭蓋臉一頓斥責:「為什麼,總是你犯錯!你能不能省點心?」
當孩子表現不如意時,你多數會說:「你怎麼這樣!你的表現真令我失望。」
這些話語,我也常說,說完又後悔。看著孩子越來越偏離預想的軌道,內心既著急,又焦慮。
可能,大部分強勢媽媽都會遇到類似問題。
在教育孩子這事上,很多時候真是手足無措、欲哭無淚。
我寫這些文字,內心當然也是沉重的。之所以這樣說,觸動我的是剛批閱完的100份高中生競賽作文。
在「真感情、真體驗」的表達中,大部分高中生傾訴的都是關於自身成長的真實往事。
有小學被欺負、被孤立、被冤枉的糗事,讀來無比心酸。
如這一篇:
四年級是我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那時,我們班上出現了「等級分化」,上層的人以欺負下層的人為樂。經常搶他們的零食不提,還經常打罵他們平時在教室裡,也經常以語言攻擊來排擠他們。而那些被欺負的,有些是害怕,有些是脾氣倔,不想跟老師家長說。因此欺凌事件便從未停止過。我也屬於下層的人,因此深切體會到了這種絕望。
看完,我很震驚。不知要說什麼。
若孩子在學校遇到這種情況,回家後,強勢媽媽再補一句「蒼蠅不叮無縫蛋、一個巴掌拍不響」等話語,豈不是雪上加霜?更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想一想,近年頻發的小孩輕生事件,從中或許能看出一點端倪。
揪心的是,該生接著一句靈魂發問,更是令人頭皮發麻。「在這種情況下,我不禁捫心自問——我這樣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
當你近距離走進孩子心靈、感知孩子「灰暗」心理時,你不覺得後怕嗎?
閉上眼睛,我想本次作文批閱,我算是從一個側面真實地洞察到了00後小孩子的一些成長問題。
100篇作文中,除了小學故事,更多的是控訴作業多、指責媽媽強勢;也有對「輕生」問題的思考,深刻一點的追問活著的意義。
應該說00後反映的以上問題,比想像中的要深刻。孩子們迫切想了解「我」在群體中是什麼樣的?「我」能長成什麼樣?「我」如何脫離父母、融入群體。
在孩子的成長中,媽媽幹預過多,孩子不滿更甚。因為小小年紀的孩子們,對未知世界充滿了渴望和好奇,他們不滿足父母的學習安排、人生編排,總覺得「讀書只是考大學找工作」,那也太無聊了。
如果我們不能理解孩子的這樣正常的想法,認為他們幼稚天真、無理取鬧,那麻煩和梗阻會隨之而來,孩子理解不了,會認為是成人對他們的冒犯和幹涉。
於是,在與父母的衝突試探中,性格強勢的會反叛;性格內向的會抑鬱。
總之,親子關係一塌糊塗,極不順暢,孩子們在這成長過程中也極不適應。一方面他們沒有閒暇進行心靈的自我調適,在盲目被動的「推著走」中失掉了興趣、迷失了自我,使得心理的壓力更大。
心理的壓力增大,反過來促使他們思考「輕生」、「活著」等在大人看來極為敏感的重大生命話題。
這恐怕也是急功近利的惡果。
如果,我們嘗試走進孩子的心靈,願意俯下身子去傾聽、去理解孩子,哪怕是給孩子一次申訴的機會,也比習慣性的、高高在上的指責、訓斥好。
假如,我們少一點急功近利式的「遠見」?少一點精緻利己的「規劃」?少一點簡單粗暴的「攀比」?多尊重孩子,多和孩子平等交流;遇到事情,與孩子一起交流、探討,儘量讓孩子傾訴,效果會不會好一點?
千說萬說,筆者認為,孩子成長還是要順應規律,順其自然,多給孩子一點個人空間,讓孩子學會舔舐傷口,或許才是解脫之道,因為我們的操心,不止多餘,且沒用。
真實記錄,心痛反思,寫給強勢的媽媽,敬請指教。
註:本文屬鐵無綿原創,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