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拉罕離開本地本族在外地打拼了一片天下,他的事跡作為被神應許,也被神眷顧而受到後人讚頌。跟隨亞伯拉罕一生並與之對比的是他的侄子羅得,在亞伯拉罕向神的日子裡,羅得似乎卻總是離神而居。
羅得是哈蘭的兒子,但是哈蘭死得很早,死在了父親他拉的前面。他拉原本帶著亞伯拉罕夫妻,孫子羅得一起遷移到迦南去,但是半路就死了。亞伯拉罕就接替父親他拉引領侄子羅得,恰好妻子也沒有生育,如果說亞伯拉罕曾經把羅得當成了自己未來的繼承人看待,應該也是正常想法。所以亞伯拉罕對羅得是非常好的。
可以推測,亞伯拉罕承擔了對羅得的引導責任,在信仰上,亞伯拉罕對羅得也應該有所影響。但從羅得的一些選擇看來,他又好像不是一個完全敬仰耶和華神的人。他或許也是信耶和華神的,但同時又被世俗的誘惑絆住了身體和靈魂,但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卻每次都化險為夷,躲過災難,順利地繁衍生活下去。
是否他也是神眷顧的人之一呢?
亞伯拉罕財富愈增的時候,牛羊漸多,而羅得也一樣,所以他們兩族的牧人會私下相爭,爭草地,爭水源,打架鬥毆都是難免的。於是亞伯拉罕就提出他們要分開來,羅得向左他就向右,羅得向右他就向左。這種提法叫做分道揚鑣,而且是方向相反,可見他們的矛盾還是比較大的。
亞伯拉罕還說:「地不都在你眼前嗎?請你離開我。」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來亞伯拉罕對羅得是頗有微詞的。但亞伯拉罕讓羅得離開自己,卻讓羅得先挑選地方,威嚴和仁慈並存,也足見亞伯拉罕的人品過硬。
羅得見約旦河全平原都是滋潤的,因為這一帶」如同耶和華的園子,也像埃及地「,非常容易討生活,羅得就選了這一帶的平原,往東遷移。而亞伯拉罕還是住在比較貧瘠的迦南地,因為這裡是耶和華神指示的地,他不會離開。羅得在平原住得很好,住在城邑,並且漸漸挪移帳篷一直到所多瑪。有可能羅得是嚮往城市生活,不願意繼續顛沛流離,在風沙中居無定所。
但是亞伯拉罕不同,他卻在耶和華的指引下,走遍耶和華指示給他的地,因為他走遍的地,將來都是他子孫後代的。也就是說相較而言,此時的羅得過得比較滋潤,而亞伯拉罕繼續不斷遷移,跟艱苦的環境作鬥爭。當然亞伯拉罕也可以選擇一處滋潤的地方住下來不走了,但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長遠看,亞伯拉罕一族會發展得更好。因為亞伯拉罕的格局更大,目光更遠,當然所受的苦也更多。
城市生活很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就是王與王之間爭個你強我弱,我高你低,而羅得就曾經作為池魚被殃及。所多瑪和蛾摩拉被劫財劫人的時候,羅得和他的財物也被擄掠了,也是因為羅得選擇住在所多瑪才導致的。當時在希伯侖的亞伯拉罕聽聞消息就率領家丁去救出了羅得,並且把所有的財物和人口都搶了回來。
這次的結果就是亞伯拉罕得到了威名,而羅得卻一無所悟,繼續住在所多瑪城。但很快所多瑪城就成為上帝要毀滅的城市之一。其實文中多次提到所多瑪和蛾摩拉是罪惡極大的城,想來羅得是知道的,但是他卻一次次把自己的帳篷往所多瑪城靠近,最後乾脆住進了城內。
難道羅得也是貪戀世俗的代表嗎?當然貪戀世俗這一點可以從羅得的妻子化作鹽柱的事來得到印證,正是因為貪戀俗世,她忍不住回頭看身後被毀滅的城,從而失去了有感知的生命。
但羅得不長教訓住進所多瑪城很可能有別的原因,因為不僅僅羅得,還有羅得的家人,毀滅所多瑪從城的時候,天使都願意搭救。這種待遇可以參考大洪水挪亞一家的遭遇,因為挪亞是義人,家人才得到神恩典得以存活。所以,很有可能羅得也做了一些義行,讓上帝可以在他危險的時刻搭一把手。而這種義行在當時看來,最有可能的就是代替亞伯拉罕在所多瑪傳道,這才是他免於被毀滅的關鍵原因。
羅得是知曉神的,所以當天使到達所多瑪的時候,他趕緊拜伏在地把天使迎到自己家裡去。當然很大程度上,羅得這樣做很可能是亞伯拉罕暗中給他報了信,耶和華神要毀滅所多瑪,但是如果城中哪怕有十個義人,這個城也可以倖免於難。羅得似乎想做這城中的義人。
俊美的天使在羅得家住下的消息很快被被人知道了,人們圍著羅得的房子,要羅得把人交出來。這很符合人們心目中對所多瑪城居民的印象,但他們圍住羅得房子就真的只是想要羅得交出天使嗎?
羅得也以為所多瑪居民只是想要兩個天使,所以提出了用自己兩個女兒來交換的要求。但是居民不買帳,並且說了一句話:「這個人來寄居,還想要做官哪!現在我們要害你比害他們更甚。「這句話就可以看出來所多瑪人的目的並不單純,他們的目標從天使轉到了羅得身上,並且說想害羅得的心更大。
只能說,他們恨羅得,並且想趁這個機會除掉羅得。
他們為什麼恨羅得呢?
前面說到亞伯拉罕實力已經能夠跟一城之王抗衡,所多瑪王也賣他三分面子,而羅得作為他侄子在所多瑪應該也有一些名望,很可能這就是羅得不願意離開所多瑪的原因。而且羅得很可能在所多瑪傳道,讓所多瑪人遠離罪惡生活。但他到底是寄居在所多瑪,人怕出名豬怕壯,羅得已經成為一些人的眼中釘。而對羅得開戰的導火索卻是天使尋找義人的行動。
在毀滅所多瑪之前神考慮到了這件事要讓亞伯拉罕知道,而亞伯拉罕一來出於道義二來想挽救自己的侄子,讓神答應只要城內還有十個義人就不毀城。所以後續沒有記錄的情節應該就是天使前往所多瑪尋找義人,但是所多瑪人根本就死性不改,對什麼義人嗤之以鼻,誰也不想當這種義人。但是,天使到羅得家門前的時候,羅得卻對天使十分虔敬,大有要當一回義人的感覺。正是這樣,羅得被嘲弄為」想當官「,意指羅得想管束所多瑪,對他們的生活指手畫腳。
羅得宣揚的是所多瑪人厭惡的,羅得當他們是罪惡的,他們卻認為羅得才是該被毀滅的。 所多瑪城的事聯繫起尼尼微城來看,也側面證明羅得的身份跟約拿類似,是布道者。只是羅得的布道為什麼不成功呢?只能說這正是所多瑪罪惡極大的地方。
但從羅得身上找原因也不是找不到。事實上,羅得一家,他的妻子,女兒,女婿,身上多多少少都沾染上了所多瑪人的習氣,喜歡過這種享樂主義的生活,內心缺乏對神的虔敬。羅得在所多瑪過的是雙重的人生。一方面,他從亞伯拉罕那裡接受了耶和華神的信仰,並且試圖在所多瑪傳道;另一方面,他又受到所多瑪生活方式的影響,自己和家人都過上了這樣的生活。
所多瑪最終被毀滅,也就是說在城裡確實連十個義人都找不齊,那麼也就是說羅得以及他的家人,也都稱不上是義人。但是羅得是值得拯救的,因為他即使算不上義人,但是他知道耶和華神的存在,是有可能過上向神的生活的——但也僅僅是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