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多瑪人想害羅得,天使只是幌子,原因竟是寄居的羅得想做官?

2020-12-23 一書一談

伯拉罕離開本地本族在外地打拼了一片天下,他的事跡作為被神應許,也被神眷顧而受到後人讚頌。跟隨亞伯拉罕一生並與之對比的是他的侄子羅得,在亞伯拉罕向神的日子裡,羅得似乎卻總是離神而居。

羅得是哈蘭的兒子,但是哈蘭死得很早,死在了父親他拉的前面。他拉原本帶著亞伯拉罕夫妻,孫子羅得一起遷移到迦南去,但是半路就死了。亞伯拉罕就接替父親他拉引領侄子羅得,恰好妻子也沒有生育,如果說亞伯拉罕曾經把羅得當成了自己未來的繼承人看待,應該也是正常想法。所以亞伯拉罕對羅得是非常好的。

可以推測,亞伯拉罕承擔了對羅得的引導責任,在信仰上,亞伯拉罕對羅得也應該有所影響。但從羅得的一些選擇看來,他又好像不是一個完全敬仰耶和華神的人。他或許也是信耶和華神的,但同時又被世俗的誘惑絆住了身體和靈魂,但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卻每次都化險為夷,躲過災難,順利地繁衍生活下去。

是否他也是神眷顧的人之一呢?

亞伯拉罕財富愈增的時候,牛羊漸多,而羅得也一樣,所以他們兩族的牧人會私下相爭,爭草地,爭水源,打架鬥毆都是難免的。於是亞伯拉罕就提出他們要分開來,羅得向左他就向右,羅得向右他就向左。這種提法叫做分道揚鑣,而且是方向相反,可見他們的矛盾還是比較大的。

亞伯拉罕還說:「地不都在你眼前嗎?請你離開我。」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來亞伯拉罕對羅得是頗有微詞的。但亞伯拉罕讓羅得離開自己,卻讓羅得先挑選地方,威嚴和仁慈並存,也足見亞伯拉罕的人品過硬。

羅得見約旦河全平原都是滋潤的,因為這一帶」如同耶和華的園子,也像埃及地「,非常容易討生活,羅得就選了這一帶的平原,往東遷移。而亞伯拉罕還是住在比較貧瘠的迦南地,因為這裡是耶和華神指示的地,他不會離開。羅得在平原住得很好,住在城邑,並且漸漸挪移帳篷一直到所多瑪。有可能羅得是嚮往城市生活,不願意繼續顛沛流離,在風沙中居無定所。

但是亞伯拉罕不同,他卻在耶和華的指引下,走遍耶和華指示給他的地,因為他走遍的地,將來都是他子孫後代的。也就是說相較而言,此時的羅得過得比較滋潤,而亞伯拉罕繼續不斷遷移,跟艱苦的環境作鬥爭。當然亞伯拉罕也可以選擇一處滋潤的地方住下來不走了,但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長遠看,亞伯拉罕一族會發展得更好。因為亞伯拉罕的格局更大,目光更遠,當然所受的苦也更多。

城市生活很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就是王與王之間爭個你強我弱,我高你低,而羅得就曾經作為池魚被殃及。所多瑪和蛾摩拉被劫財劫人的時候,羅得和他的財物也被擄掠了,也是因為羅得選擇住在所多瑪才導致的。當時在希伯侖的亞伯拉罕聽聞消息就率領家丁去救出了羅得,並且把所有的財物和人口都搶了回來。

這次的結果就是亞伯拉罕得到了威名,而羅得卻一無所悟,繼續住在所多瑪城。但很快所多瑪城就成為上帝要毀滅的城市之一。其實文中多次提到所多瑪和蛾摩拉是罪惡極大的城,想來羅得是知道的,但是他卻一次次把自己的帳篷往所多瑪城靠近,最後乾脆住進了城內。

難道羅得也是貪戀世俗的代表嗎?當然貪戀世俗這一點可以從羅得的妻子化作鹽柱的事來得到印證,正是因為貪戀俗世,她忍不住回頭看身後被毀滅的城,從而失去了有感知的生命。

但羅得不長教訓住進所多瑪城很可能有別的原因,因為不僅僅羅得,還有羅得的家人,毀滅所多瑪從城的時候,天使都願意搭救。這種待遇可以參考大洪水挪亞一家的遭遇,因為挪亞是義人,家人才得到神恩典得以存活。所以,很有可能羅得也做了一些義行,讓上帝可以在他危險的時刻搭一把手。而這種義行在當時看來,最有可能的就是代替亞伯拉罕在所多瑪傳道,這才是他免於被毀滅的關鍵原因。

羅得是知曉神的,所以當天使到達所多瑪的時候,他趕緊拜伏在地把天使迎到自己家裡去。當然很大程度上,羅得這樣做很可能是亞伯拉罕暗中給他報了信,耶和華神要毀滅所多瑪,但是如果城中哪怕有十個義人,這個城也可以倖免於難。羅得似乎想做這城中的義人。

俊美的天使在羅得家住下的消息很快被被人知道了,人們圍著羅得的房子,要羅得把人交出來。這很符合人們心目中對所多瑪城居民的印象,但他們圍住羅得房子就真的只是想要羅得交出天使嗎?

羅得也以為所多瑪居民只是想要兩個天使,所以提出了用自己兩個女兒來交換的要求。但是居民不買帳,並且說了一句話:「這個人來寄居,還想要做官哪!現在我們要害你比害他們更甚。「這句話就可以看出來所多瑪人的目的並不單純,他們的目標從天使轉到了羅得身上,並且說想害羅得的心更大。

只能說,他們恨羅得,並且想趁這個機會除掉羅得。

他們為什麼恨羅得呢?

前面說到亞伯拉罕實力已經能夠跟一城之王抗衡,所多瑪王也賣他三分面子,而羅得作為他侄子在所多瑪應該也有一些名望,很可能這就是羅得不願意離開所多瑪的原因。而且羅得很可能在所多瑪傳道,讓所多瑪人遠離罪惡生活。但他到底是寄居在所多瑪,人怕出名豬怕壯,羅得已經成為一些人的眼中釘。而對羅得開戰的導火索卻是天使尋找義人的行動。

在毀滅所多瑪之前神考慮到了這件事要讓亞伯拉罕知道,而亞伯拉罕一來出於道義二來想挽救自己的侄子,讓神答應只要城內還有十個義人就不毀城。所以後續沒有記錄的情節應該就是天使前往所多瑪尋找義人,但是所多瑪人根本就死性不改,對什麼義人嗤之以鼻,誰也不想當這種義人。但是,天使到羅得家門前的時候,羅得卻對天使十分虔敬,大有要當一回義人的感覺。正是這樣,羅得被嘲弄為」想當官「,意指羅得想管束所多瑪,對他們的生活指手畫腳。

羅得宣揚的是所多瑪人厭惡的,羅得當他們是罪惡的,他們卻認為羅得才是該被毀滅的。 所多瑪城的事聯繫起尼尼微城來看,也側面證明羅得的身份跟約拿類似,是布道者。只是羅得的布道為什麼不成功呢?只能說這正是所多瑪罪惡極大的地方。

但從羅得身上找原因也不是找不到。事實上,羅得一家,他的妻子,女兒,女婿,身上多多少少都沾染上了所多瑪人的習氣,喜歡過這種享樂主義的生活,內心缺乏對神的虔敬。羅得在所多瑪過的是雙重的人生。一方面,他從亞伯拉罕那裡接受了耶和華神的信仰,並且試圖在所多瑪傳道;另一方面,他又受到所多瑪生活方式的影響,自己和家人都過上了這樣的生活。

所多瑪最終被毀滅,也就是說在城裡確實連十個義人都找不齊,那麼也就是說羅得以及他的家人,也都稱不上是義人。但是羅得是值得拯救的,因為他即使算不上義人,但是他知道耶和華神的存在,是有可能過上向神的生活的——但也僅僅是可能。

相關焦點

  • 聖經故事之天火毀城:為保天使,他竟將兩個仍是處女的女兒交出?
    雖然大量宗教文獻對此都有描述,很多人仍然認為這只是神話傳說而已。2015年10月,考古研究者認為他們終於找到了《聖經》裡的淫城索多瑪。在約旦的塔哈曼地區,一處古城遺址被發現,經探測,遺址的地理位置、遺存器物所顯示的時間等等,與聖經裡描述的索多瑪非常吻合。
  • 羅得如何漸漸挪移帳篷進入了所多瑪?撒但欺騙的手段古今從未改變
    今天我們討論一個問題: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沒有預備好逃離這即將被毀滅的邪惡之城-所多瑪呢?又是哪些在攔阻我們的心得呢?首先,是因為眼目的情慾,肉體的情慾和今生的驕傲。我們太愛這個世界了,也非常享受這世界所帶給我們各樣眼目的情慾,肉體的情慾和今生的驕傲。
  • 聖經創世記第十九章國度查經 神按照祂的公義 毀滅所多瑪蛾摩拉
    羅得跟從亞伯拉罕出哈蘭時,同著亞伯拉罕見過神和祂的使者(創十二4,7),所以,當羅得看見他們,就起來迎接,臉伏於地下拜。在他切切的請求下,天使才答應留在羅得的家裡住一夜。天使不願意住他家的原因,是因為羅得沒有與亞伯拉罕一同跟從神的帶領,而是為了(出於私慾的)利益選擇滋潤之地(創十三11),後來又遷移到了罪惡的所多瑪城。
  • 羅得的錯誤選擇
    羅得選擇約旦河全平原,漸漸挪移帳篷來到所多瑪,就住在那裡,並且娶妻生女,他在這裡居住不是短時間的停留,而是住了很多年,因為當時兩個女兒也都訂婚了。  三,上帝管教,不思悔改 羅得住在所多瑪,當地發生戰爭,四王與五王爭戰。
  • 亞伯蘭與羅得
    在《聖經》中記載的改名字都是自己想改就改的,乃是神吩咐他們要改名字。而且每一次神給人該名字都是與當時的特殊事件有關。例如:雅各在雅博渡口與神摔跤後,神讓叫以色列。掃羅在大馬色蒙光照之後,就不在用掃羅這個名字,而用保羅這個名字。可見神給每一個人改名字都是這個人因著特殊經歷後,生命得到了更新,改變,他已經不是以前哪一個人了。同樣,神給亞伯拉罕改名字也是因為亞伯拉罕前後判若兩人。
  • 從「羅得妻子變成鹽柱」默想:奔跑天國的道路上,切不可回頭貪戀俗世
    (路九24-25)」說到「羅得的妻子」,熟悉舊約的都知道那是在創世紀19章23-29節所描述的「所多瑪、蛾摩拉的毀滅」中提到的人,在26節:「羅得的妻子在後邊回頭一看,就變成了一根鹽柱。」重點就在於羅得妻子「在後邊回頭一看」,這七個字如身臨其境般動作細節的描繪上,才導致了變成一根鹽柱的結果。
  • 從羅得的選擇與結局反思:基督徒遠離神的危害性
    就如亞伯蘭與羅得的住處,決定著人生的方向和最後的結局。他們叔侄二人原是住在一起,一起牧羊,但因產業豐富到容不下他們二人同住的地步。而且在經文中的上下文中可以看出,亞伯蘭一直帶領、幫助、包容羅得,並沒有計較誰吃虧誰佔便宜,但羅得卻想爭得明白,於是亞伯蘭把優先選擇權給了羅得,讓他選擇。亞伯蘭對羅得說:「你若向左,我就向右,你若向右,我就向左。」
  • 相爭——亞伯蘭的僕人和羅得的僕人相爭
    希望之光相爭——亞伯蘭的僕人和羅得的僕人相爭該隱;該隱因為神沒有看中自己的供物就大大的發怒這是地上有人以來第一次相爭所帶來的結果。(創四6——8)亞伯蘭;亞伯蘭為平息自己的僕人和羅得的僕人相爭,亞伯蘭提議以「你向左,我向右。你向右,我向左,」以剩下的歸自己。而後在眾王的戰爭中,唯亞伯蘭的救援,羅得才得以生還自由。可見得勝不是靠財富和堅固的城牆。
  • 原來這才是蘇培盛倒戈的真正原因,深情只是幌子,甄嬛都被他所騙
    文/小隻 標題:原來這才是蘇培盛倒戈的真正原因,深情只是幌子,甄嬛都被他所騙 看完《甄嬛傳》後,很多人對裡面的宮鬥場面直呼過癮,同時也感嘆人為了權利和生存竟然可以窮盡手段到極致。
  • 主日聽道:《成聖之路》離開「所多瑪」(下)
    但神不盼望我們像羅得那樣討價還價,說:不要讓我走太遠,就讓我到那個小城吧。這兩個義人,一個是得勝的義人,一個是僅僅得救的義人,價值確實是不一樣的。羅得的轉機:他接待了天使  沿著《聖經》往前,我們看到羅得還是有一些敬虔的生命,當他看到了來所多瑪的天使就起來迎接,臉伏於地。他認出這兩位使者不是一般的人,切切懇請他們到自己家裡住宿。
  • 羅得西亞(英語:Rhodesia)是南部非洲的英...
    羅得西亞(英語:Rhodesia)是南部非洲的英國殖民地——南羅得西亞在1965年11月11日單方面宣布獨立(英語:Rhodesia's Unilateral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後取的新名,沿用至1979年5月31日;羅得西亞叢林戰爭結束後,新任總理埃布爾·穆佐雷瓦在1979年6月1日更改國名為辛巴威羅得西亞,1980年4月18日再更名為辛巴威
  • 07.先祖時期的天使 天使的真相
    兩位天使訪問羅得在暮色蒼茫之際,有兩位客旅走近城門口。他們顯然是要到這城裡住宿。沒有人能認出那兩個平凡的行人就是上帝差來降災的大能使者,而且那放蕩無羈、逍遙自在的人群,一點也沒有夢想到當夜他們對待天上使者的行為,就要使他們惡貫滿盈,使他們驕傲的城邑註定遭劫。可是那裡竟有一個人對旅客表示懇摯的關懷,並請他們到他家裡去。羅得並沒有認識到他們的真身份,但他習慣有禮好客。
  • 主日信息:所多瑪城的五種人
    人在這世代中為利相爭,因此,人心越來越詭詐,人情越來越淡薄,人與人之間,無親情,無友情,完全把關係建立在物質上,看重物質、肉體、看輕道德、品德、越來越汙穢……到了這個光景,天使就在一個晚上到了所多瑪,坐在城門口的羅得看見他們,切切請他們進到他家屋,許多人就把羅得的家圍住了,羅得為要消滅他們的暴行,寧願把兩個女兒交出來任憑他們的心願而行,所多瑪的罪惡是淫亂呵。
  • 還想瞞到什麼時候?安倍謊言被日媒揭穿,原來辭職只是幌子
    但是眾所周知安倍晉三的身體一直不好,甚至已經嚴重到無法工作的地步了,他兩次辭任都是因為身體的原因。特別是這次辭任,很多人都覺得他就要從此告別政壇了,沒想到安倍謊言被日媒揭穿。他辭職可能只是一個幌子,根據安倍最近的舉動看來,他是另有打算的,很多人想問問他到底還想瞞到什麼時候?
  • 做官的禁忌
    但凡聞有奇才異能之士,都想請來,也是集思廣益的意思。倘有見到的所在,能指教一二,那就受賜得多了。」老殘也毫不客氣,就提出自己的質疑:「只是河工一事,聽得外邊議論,皆是本賈讓三策,主不與河爭地的?」宮保辯白了幾句,老殘就給他講了內中的道理,「莊宮保聽了,甚為喜歡……即請鐵先生就搬到衙門裡來住,以便隨時領教。」可是老殘不為所動,到底尋了個藉口,「半夜逃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