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伯蘭與羅得
類比歷來都是《聖經》說理的重要手法。無論是敘事類比,還有人物類比都能使教訓黑白分明,鑑戒和榜樣十分清晰,讓研經者做出正確的取捨。亞伯蘭與羅得,在《創世記》13章的經文中成為鮮明的對照,也成為兩等不同的信徒。我們查找他們之間的不同點,必使我們得到屬靈的啟發,得到屬靈的光照。
一、名字不同
亞伯拉罕與侄兒羅得第一個是名字不同。我們說他們的名字不同,不是指他們叫什麼名字,也不是說叫什麼名字會影響他們的靈命,乃是指他們在名字方面有一個很大的不同:亞伯拉罕的名字有改變,侄兒羅得的名字無改變。亞伯拉罕原名亞伯蘭,後來神給他改名為亞伯拉罕。但羅得一直叫羅得,毫無一直沒有改名。那麼,是不是我們需要改一改名字才會屬靈呢?當然不是。亞伯拉罕改名字與我們今天有很多人起靈名是截然不同的。那麼,更改名字有什麼教訓呢?在《聖經》中記載的改名字都是自己想改就改的,乃是神吩咐他們要改名字。而且每一次神給人該名字都是與當時的特殊事件有關。例如:雅各在雅博渡口與神摔跤後,神讓叫以色列。掃羅在大馬色蒙光照之後,就不在用掃羅這個名字,而用保羅這個名字。可見神給每一個人改名字都是這個人因著特殊經歷後,生命得到了更新,改變,他已經不是以前哪一個人了。同樣,神給亞伯拉罕改名字也是因為亞伯拉罕前後判若兩人。而羅得的名字沒有改變,是因為他的生命始終沒有兩樣。那麼,為什麼亞伯拉罕的生命有改變,而羅得的生命沒有改變呢?這正如《耶利米書》48章11節所說的:「摩押自幼年以來常享安逸,如酒在渣滓上澄清,沒有從這器皿倒在那器皿裡,也未曾被擄去。因此,它的原味尚存,香氣未變」。
二、生命不同
亞伯拉罕與侄兒羅得第二個是生命不同。在《哥林多前書》2章14-3:3節使徒保羅給我們講到了三種人:「然而屬血氣的人不領會神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卻沒有一人能看透了他。誰曾知道主的心去教導他呢?但我們是有基督的心了。弟兄們,我從前對你們說話,不能把你們當作屬靈的,只得把你們當作屬肉體,在基督裡為嬰孩的。我是用奶餵你們,沒有用飯餵你們。那時你們不能吃,就是如今還是不能。你們仍是屬肉體的。因為在你們中間有嫉妒分爭,這豈不是屬乎肉體,照著世人的樣子行嗎」?屬血氣人的特徵是不能領會,不能知道屬靈的事,反倒以屬靈的事為愚拙,很明顯他們是沒有重生的人。屬肉體人的特徵是只能吃奶不能吃乾糧,嫉妒紛爭,行事和世人沒有分別,很明顯這是重生的人,但生命又弱小。屬靈人的特徵是能看透屬靈的事,並且以基督的心為心,很明顯這是有豐盛生命的人。從這三種人的特徵看亞伯拉罕是屬靈的,侄兒羅得是屬肉體的。那麼,我們憑什麼說亞伯拉罕是屬靈的,侄兒羅得是屬肉體的呢?其實一個人的生命如何在平常情況下是看不出來的,遇見事情就表露無遺了。在亞伯拉罕的牧人和侄兒羅得的牧人相爭時,亞伯拉罕乃是尊主為大,侄兒羅得卻是體貼肉體。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自然流露,是偽裝不來的。正如主耶穌所說:「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太7:18)。
三、信心不同
亞伯拉罕與侄兒羅得第三個是信心不同。在《哥林多後書》5章7節使徒保羅說:「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下埃及的經歷讓亞伯拉罕確信神的應許是真實的,並且認識到了浮華的世界中所隱藏的危險 使他後來的行事只憑信心,不憑眼見。而下埃及的經歷讓侄兒羅得深深被埃及所影響,埃及迷人的事物,讓他經久不能忘記。如果不是礙於叔叔的面子,他可能會永久留在埃及不回來。這次分家時,「羅得舉目看見約旦河的全平原,直到瑣珥,都是滋潤的,那地在耶和華未滅所多瑪,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華的園子,也像埃及地」。這真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在信仰生活中,羅得缺乏的是對神深入的認識。但亞伯拉罕確是「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參提後1:12),亞伯拉罕因為深信神的應許必定兌現,所以選擇了神要他走的道路。「並且仰望神的應許,總沒有因不信,心裡起疑惑。反倒因信,心裡得堅固,將榮耀歸給神。且滿心相信,神所應許的必能作成」(羅4:20-21)。亞伯拉罕深信神的應許不會落空,他深信神的賜福不會減少,所以他毫不介意地讓羅得先做選擇。他的信心也真的讓神大大地賜福給他,使成了多國之父、信心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