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宋朝一窮書生在麵館打工,請人吃了一碗麵後,成了知府

2020-12-26 繡夢論史

南宋宋孝宗在位的時候,四川有一個書生名叫許志仁,他為了混出個名堂,就來到南宋的行都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尋找機會。

到了臨安之後,許志仁住在了袁老闆開的袁家麵館裡面,這一住就是三年。

三年之後,許志仁帶來的盤纏馬上就要花完了,但是他依然沒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再這樣下去,他就要餓肚子流落街頭了。

沒辦法,許志仁只好在麵館裡面做了跑堂的小二。由於許志仁是讀書人,因此每次見到有文人士大夫來吃麵,他都會對對方非常尊敬,又是鞠躬,又是作揖。士大夫們也可憐許志仁的卑微貧窮,經常在結帳時多給許志仁一點錢財,作為小費。

有一天晚上,宋孝宗趙昚帶著一個隨從出宮微服私訪,因為肚子餓了,就來到袁家麵館吃麵。許志仁雖然不知道眼前的人就是當朝皇帝,但是他見宋孝宗氣度不凡,舉止雍容,認為宋孝宗不是凡人,於是對宋孝宗非常尊敬,端茶倒水,伺候得非常周到。

宋孝宗吃飽將要離開的時候,許志仁主動對宋孝宗說:「客官,您的面不用付錢,算我請您吃的。」說完,對著宋孝宗連連鞠躬作揖相送。宋孝宗見許志仁文質彬彬又如此客氣,也對許志仁有了好感,於是送給了許志仁一把扇子留念,並問許志仁:「你叫什麼名字,是什麼地方的人,看你也是個讀書人,為何在這裡做店小二?」

許志仁如實地回答說:「我叫許志仁,是四川人,在這裡是想找一份好差事,但是沒有人肯賞識,錢財也花完了,只好做店小二混口飯吃。讓客官您見笑了。」

宋孝宗見許志仁和自己年紀相仿,就問許志仁多大年紀,許志仁說了自己的生辰八字,宋孝宗一聽愣住了:這個小二的生辰八字居然和朕的一模一樣,真是巧了!於是宋孝宗對許志仁說:「我聽宰相說,四川閬州缺一個知府,明天我給你寫一封推薦信,你去閬州做知府吧。」說完,宋孝宗命隨從取出二十兩黃金,送給了許志仁,讓許志仁拿著做回家的路費。許志仁極為感動,更加堅信對方是個王孫公子了。

宋孝宗隨之離開袁家麵館,來到一個算命先生的卦攤前面,對算命先生說出了許志仁的生辰八字(也就是宋孝宗自己的生辰八字),讓他推算。

算命先生推算了一回,大驚說道:「這是帝王的命格呀!」宋孝宗聽了心中暗自佩服,嘴上卻笑著說:「你算錯了,這是四川書生許某的生辰八字」。

算命先生聽了說:「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這個許某眼下也遇到了大貴人,馬上就要飛黃騰達了。」宋孝宗聽了再次微笑,然後就命隨從付錢離開回宮了。

回宮之後,宋孝宗寫了一封信,任命許志仁為閬州知府,然後密封起來,第二天讓人送給了許志仁。宋孝宗擔心許志仁的路費不夠,又隨信送去了二十兩金子。又讓人告訴許志仁,叫他帶著密封的信和金子,去閬州面見知府,到時候自然有人安排。

許志仁帶著信來到了閬州,面見閬州知府,閬州知府拆開信之後,發現是宋孝宗的御筆,宋孝宗讓現任閬州知府,改任利州西路提刑(官名),至於閬州知府的空缺,由許志仁接任。

許志仁這才知道舉薦自己,送自己路費的貴人,就是當今天子,於是和前任閬州知府一起跪倒在地,叩謝浩蕩皇恩。

參考資料:《宋人軼事彙編》《古今說部叢書》 《堅瓠集》

相關焦點

  • 民間故事:和尚知府
    清朝乾隆、嘉慶年間,山西有個男子名叫王樹勳,此人做過書生,當過道士與和尚,又還俗成了知府,一生經歷極為豐富,堪稱清朝唯一,今天咱們就來簡單聊聊他的故事。王樹勳在乾隆末年參加進士考試失敗,一氣之下在京城的道觀木蘭院出家做了道士,後來他覺得做道士沒有意思,於是跑到憫忠寺,剃去頭髮做了和尚。憫忠寺的香火很旺,很多達官顯貴都來這裡上香禮佛,王樹勳在這裡認識了很多貴人,也撈了不少香火錢,成了一個有身價有人脈的和尚。
  • 民間故事:更夫起色心,女子不從被害,清官巧施一計還了書生清白
    民間故事:更夫起色心,女子不從被害,清官巧施一計還了書生清白。本文為《民間故事》之第156期,如果您喜歡看不妨給個關注。今兒個給大家講一篇民間故事,故事題材來源於《包公審案》,原文為半文言文,筆者稍加改編,陋文一篇,您權當圖個樂吧!
  • 宋朝的知府究竟是幾品官?
    有人問:宋朝的知府(或知州)究竟是幾品官呀?如果你問明清時期的知府是幾品官,那好回答。明代的府分為上中下三等,上府的知府為從三品官,中府的知府為正四品官,下府的知府為從四品官。至於清代的知府,一般都是從四品官(乾隆十八年之前為正四品)。但宋代的知府或知州是幾品官,卻很難說。宋朝的州府也分不同等級,而且按不同的標準,可以劃分為不同的等級體系,非常複雜。這裡不準備細說,只說跟州府品級有關的節度體系,又叫做「州格」。宋朝所有的州府,可分為節度州、防禦州、團練州、軍事(刺史)州四等,這節度州、防禦州、團練州、軍事州之類的名目,便是州格。
  • 知府上聯「東和尚,西尼姑,兩廂情願,糊糊塗塗」,下聯堪稱經典
    知府提出上聯後,感到非常滿意,餘興未減,對眾人說道:「限寺中之人,一個時辰之內對出下聯,否則我便拆了此寺廟!」話一說出,寺中的和尚與尼姑便慌了手腳,站在寺中你一言我一語,想半天也沒人能夠對出下聯,眼看時間一點點流逝,和尚與尼姑心急如焚卻也無可奈何,只能眼巴巴看著知府拆廟,甚至有的人已經開始想自已今後的去處了。
  • 山東青年在銀川每天請一低智老人吃麵,離開前為他在麵館存錢
    特殊的「忘年交」感動網友:山東青年在銀川每天請一低智老人吃麵,離開前為他在麵館存錢早在2020年10月,封書源和這位銀川老人的故事就引起網友關注。老人滿頭白髮,實際年齡快60歲,但智力卻只有幾歲,常年在早市上幹活,卻只要1元「工資」,因為他只認識一元的人民幣。
  • 杭州餘杭這家麵館,一碗清水面賣60塊錢,還有人大老遠開車去吃
    餘杭這家麵館一碗清水面賣了60塊錢,還有人大老遠,開車去吃,就讓人看不懂了。這家麵館就是餘杭人都知道的明華麵館,這是一家老字號的麵館,有人認為他家是餘杭最好吃的面。這家麵館的門頭很不起眼,就是一家普通的麵館,裝修的也非常普通,看不出跟普通的蒼蠅館子有什麼太大的差別。可是這家麵館裡的面確實非常高檔,是普通麵館面的三倍。
  • 麵館「打工人」為50餘名特殊食客免單
    位於航運路南頭的一家麵館推出暖心套餐已經有一年半的時間,先後為50餘名特殊食客免單。看似微小的善舉猶如冬日和煦的陽光,不僅讓暫時遇到困難的「打工人」吃上了一碗熱飯,還溫暖了無數網友,而做出這個善舉的也是一位「打工人」。
  • 民間故事|半夜荒墳孤男女,見利忘義人騙鬼
    說民間故事談古今傳奇,借古喻今話家長裡短,嬉笑怒罵訴兒女情長。正所謂: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寰海塵氛紛未已,諸君莫作等閒看。清朝末年,在武昌府有個姓劉的苦力,因為在家排行第二,大家都叫他牛二。
  • 民間故事:之乎者也的書呆子
    書生便答:「無事不來也!」門開了,書生被迎至客室。醫生端茶倒水,熱情大方;書生品茶寒暄,兩人一路海闊天空,但就是沒說看病的事。過了好長時間,醫生方才想起來問書生說:「秀才臨寒舍,有事請明言。」書生略一躊躇,接口道:「賤腳踏貴地,無事不麻煩」「何事?」醫生追問。書生才慢條斯理,拿文走腔地說:「犁牛之子新竊角,將吾高堂抵一角,來請醫生去用藥。」
  • 民間故事|棺中紅蛇
    村裡有個叫黃二虎的人,他父親原本是村中一個極窮的農民,打光棍到45歲時,才從不知哪帶回一個腦子有問題的女子。但對那種飢不擇食的老光棍來說,能有個女人做媳婦,還有啥不滿意呢?後來,那瘋瘋癲癲的女人,竟然生了三個兒子,這三個兒子都很聰明,分別叫做黃大虎、黃二虎和黃三虎。瘋女人生完三兒子後,不久就死了。
  • 民間故事:葉丹公子遇佳人,貪婪成性,被蛇吃
    歡迎來到槐柳樹下,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129 期,用故事說明道理,用故事教育人,用故事闡述生活百態,希望我的故事給您啟迪。如果喜歡我的民間故事,用您那給力小手溫柔點個關注,多謝!人世間的事情,都是有因有果的,因可能是你前世,果可能發生在未來,總之幾世修行博得高官,幾世修行得到佳人。
  • 書生誤國不是空談,古代一書生憑藉一封信,卻害死20多萬人
    書生,泛指讀書人,古時候主要指的是那些讀書人,他們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每日沉迷於聖賢之書,不注重實踐,只會紙上談兵認死理,不懂變通,在他們的世界裡,聖人的話永遠是對的,所以古代的民間一直有「百無一用是書生」「書生誤國」「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種諺語,今天我們所說的這位可謂是書生誤國的代表人物
  • 民間故事:書生趕考遭不測,木匠信守諾言數百裡去送信,書生得以魂歸...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90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 老話說得好: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意思是:正人君子所說的話貴如千金,只要許下的承諾必然會去實現,這足以看出君子所言的貴重程度。 今天筆者要講的這則民間小故事便與這道理有關。
  • 才女徵婚一上聯: 「鐵杵磨成繡花針」, 聽了書生下聯又氣又羞
    蘇軾見了急的用小石子打了秦觀腳一下,秦觀突然茅塞頓開想出了下聯:「一石驚破水中天」,後來這段故事傳為佳話。相傳在江南地區有一位大戶人家世代為官,到了這代竟然做到了知府的位置上一天府中的下人來傳話,說外面來了個趕考書生。書生見到千金,說出了自己的下聯:「後宮佳麗三千人」。千金聽到書生下聯的一剎那又氣又羞,本來上聯是想出來刁難別人的,沒想到卻偷雞不成蝕把米。
  • 宋朝後國勢衰微與專制的發展密不可分
    宋一開始就重文事,抑武將,守內虛外,強幹弱枝,雖從根本上在內部消除了對趙宋的皇權威脅,卻種下亡國、弱小的根。 如「庚戍法」,各地駐軍經常輪換,以至於一支軍隊還未熟悉當地地理,就被調往他處;歧視軍人和武人,宋朝給予軍人優厚的物質待遇,但不給地位;武人出身的人不能擔任宰相,從軍者難以憑藉軍功當上中央和地方大員。例如狄青當了兵部尚書,卻被罵得鬱鬱而終。
  • 暖心暗語「套餐A」流行濟南 這家麵館為20餘位食客免單
    在濟南天橋區航運路上,也有這麼一家可以提供「套餐A」的餐館——玖壹粉麵館。麵館的主人叫陳晴,目前和老公一起經營著這家麵館。別看只有不到40平方米,卻是她一家人的生計。就是這麼一間不起眼的小麵館,從去年6月份開業到現在一年半的時間,已經給困難的人免費提供了20多份「套餐A」——紅燒牛肉麵,面的正常售賣價格是15塊錢,算是店裡比較貴的面。
  • 吳京飯店一碗麵48,為啥大家都搶著吃?看到實物後終於懂了
    然而多數人知道這個演員還是從《戰狼》系列電影中了解,《戰狼》系列讓吳京在影迷心中奠定了自己兵王的形象。 時光飛快,成龍拍出《警察故事》,李連杰有了《黃飛鴻》,《殺破狼》人氣不錯,帶火的卻是甄子丹,一直打的是拳拳到肉的他卻彷徨。
  • 宋朝民間如何辦報的?為何能反超「官媒」,成老百姓案前必讀物?
    那宋朝民間又是如何經營「小報」的呢?爆史君今天就來帶大家看看。(一)「小報」的前身在宋朝小報誕生之前,便有了官方報紙。當時稱為「邸報」或「朝報」,也有「邸抄」、「進奏院狀」、「狀報」這樣的叫法,但最通用的叫法還是「邸報」。而「邸報」也並非宋朝獨有,早在西漢初期,便已經開始出現。
  • 民間故事:水井吃人,風調雨順,難不成水井裡也有龍王?
    早年間最常見的吃水方式就是打井,基本上每個村上都會有一口井,而關於井的傳說又有很多,今天我們來聊聊一口吃人的水井。水井吃人,風調雨順。在周家村沒有人不知道這句話,周家村在一座無名大山的內部,傳說他們是從商周時期就來到了這裡,而後就祖祖輩輩未曾出去過。
  • 有多少人的記憶,是從一碗麵開始的
    流行於北京、河北,天津等地,由菜碼、炸醬拌麵條而成。 將黃瓜、香椿、豆芽、青豆、黃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碼備用。然後做炸醬,將肉丁及蔥姜等放在油裡炒,再加入黃豆製作的黃醬或甜麵醬炸炒,即成炸醬。麵條煮熟後,撈出,燒上炸醬,拌以菜碼,即成炸醬麵。也有麵條撈出後用涼水浸洗再加炸醬、菜碼的,稱「過水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