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民間如何辦報的?為何能反超「官媒」,成老百姓案前必讀物?

2020-12-14 Boss爆史

引言:提起「報紙」,想必大家並不陌生。在網際網路興起之前,它可以說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但隨著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新媒體」、「自媒體」的不斷湧現,傳統報紙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在巨大的「危機」面前,傳統紙媒開始轉變,不斷進行自我突破,試圖挽回已經失去的市場份額。而紙媒現在所遭遇的困境,不禁讓爆史君想起了北宋時期「小報」對「官媒」的衝擊。那宋朝民間又是如何經營「小報」的呢?爆史君今天就來帶大家看看。

(一)「小報」的前身

在宋朝小報誕生之前,便有了官方報紙。當時稱為「邸報」或「朝報」,也有「邸抄」、「進奏院狀」、「狀報」這樣的叫法,但最通用的叫法還是「邸報」。而「邸報」也並非宋朝獨有,早在西漢初期,便已經開始出現。西漢實行郡國並行制,各郡在京城長安都設有辦事處,這個辦事處就被稱為「邸」,且派有常駐代表。

宋仁宗讀邸報劇照

而這些被派駐在京師的代表,就相當於今天駐京的新聞機構人員,主要作用就是傳達朝政消息。他們需要將「皇帝諭旨、臣僚奏議、有關官員的任免調遷」等消息都一字不落地謄錄到「邸報」上,然後快馬加鞭地送回當地。這也是一種最早的新聞發布方式。而據相關史料記載,中國最早的報紙,實際上起源於唐朝的邸報,但「邸報」這一稱呼,卻是從宋朝開始的。

(二)「小報」誕生的時代背景

政治上:社會動蕩不安,加劇了民間對信息的需求量。北宋從立國後就強敵環視,西夏、遼國、金國、蒙古一直對宋朝虎視眈眈,且屢次寇邊騷擾。宋朝軍隊屢戰屢敗,朝廷不是求和就是納貢,讓百姓很沒有安全感。而且宋朝一直存在「冗官、冗兵、冗費」的問題,這些都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在宋朝嚴格的新聞審核制度之下,這些內容全被刪除或修改。社會各層人士和各級官吏都急需了解時事政治和朝廷動態,在「官媒」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下,民間小報便應運而生。

宋朝疆域圖

經濟上:宋朝商品經濟的空前發展,促進了「小報」的誕生。熟悉宋朝歷史的人都知道,宋朝在軍事上實力孱弱,但經濟上卻在歷代王朝中首屈一指。老百姓手裡有錢後,各種休閒娛樂文化頻繁出現。如宋朝的夜市、瓦舍等場所的出現,就是為了滿足宋朝百姓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而小報的誕生也是如此。社會底層人民迫切需要了解最新的知識,而商人也可以從中獲取巨額利益,二者不謀而合,「小報」便有了生存的空間和土壤。

文化上:受教育群體增多,「士」階層空前壯大。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分析,當一個人滿足了較低的需求之後,才能出現較高級的需求。而宋朝百姓在解決了衣食問題後,自然便開始渴望接受教育。伴隨著程朱理學的出現和發展,宋朝越來越多的底層人打算通過讀書而入仕,而這部分知識分子,正是「小報」的主要受眾。如《宋會要輯稿》就曾記載:

「徽宗宣和元年六月十四日臣僚言:竊見邇來凡朝廷進用人材、除授差遣之類,曾未擬議而士大夫間好事者樂於傳播,撰造無根之言,欲望明詔有司,嚴為禁止。」

由此可見,士大夫對於小報上的內容,很是青睞。

宋朝百姓生活圖

傳播方式上:宋朝雕版印刷的興盛與普及,為小報大範圍的傳播提供了技術保障。眾所周知,報紙要想做大做強,就關鍵的一點便是「發行量」,如果印刷方面效率不高,那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報紙的銷量。而宋朝除了繼承與發展了唐朝的雕版印刷術外,還發明了活字印刷術,這兩種技術的交叉使用,大大提高了小報的發行效率。所以小報才能夠強勢崛起。

雕版印刷術

(三)小報的創作者

1、官府「兼職」的進奏官。在小報誕生之前,宋朝只有「邸報」,而要能將「邸報」上的內容悄悄記載於小報之上,除了官府內部人員,恐怕沒人能辦到。所以小報最初的編輯人員,通常都是各州郡的進奏官或中央與省級行政機構的官吏。而他們這麼做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為了錢。對於這種胡亂洩密的官員,宋朝皇帝也頭疼不已,如宋仁宗於天聖九年就曾發布過一道御旨:

「詔如聞諸路進奏官報狀之外別錄單狀,三司開封府在京諸司亦有探報,妄傳除改,至感中外。自今聽人告捉勘罪決停,告者量與酬賞。」

宋朝小報印刷者

 2、專門的傳發者。在小報誕生之初,內容確實是由官府內部的下層小吏撰寫,但由於朝廷內部的查抄,再加上風險頗大,所以很多內部人士便隱居幕後,或退出這一行。在這種情況下,就出現了專門的傳發者。這種人以打探小道消息,撰寫文章為生,「坐獲不貲之利」。小報呈現「產業化」和「專業化」。

(四)小報的運營方式

 內容上:1、小報選擇刊登邸報上不刊登,但民眾卻十分感興趣的內容。邸報刊登最多的,通常是皇帝的飲食起居、重要講話、官吏的選拔任免、大臣的奏章等,而涉及到災情、軍情、朝廷機密,以及大臣未公開的奏章等,統統不予刊登。但這些東西普通民眾和底層官吏卻十分感興趣,這就給了小報機會。2、杜撰一些虛假的民間故事。早在唐朝時期,中國民間便有收集奇聞異事的愛好。到了宋朝,這類著作更是流傳甚廣。小報的編輯者就將它們編造成一個個簡短的故事,供民眾娛樂消遣,而且說得有鼻子有眼,讓民眾深信不疑。

宋朝小報內容

發行時間和發行效率上:邸報作為官方媒體,朝廷自然會對它嚴加管理,並為此建立了一套「定本審查制度」。通常情況下,進奏院的官員們需要將邸報初稿呈交門下省「判報」,在經過門下省的刪減後,才能送到樞密院由樞密使或宰相審定。樞密使或宰相審核通過後,邸報才算「定本」。最後,定本的邸報再通過步遞、馬遞、急腳遞等方式向各地分發。

宋朝送邸報的差役

而小報就沒那麼麻煩了,由於審核寬鬆,所以小報基本可以做到「日出一紙」,在效率上遠超邸報。而在發行方式上,小報採取了「京城印行,繞街叫賣」的方式。所以讓人們養成了「小報為主,邸報為輔」的閱讀習慣。

(五)小報的影響

小報的出現不僅打破了封建王朝官報壟斷新聞傳播的社會局面,而且還讓古代的新聞事業成為了一種獨立經營的事業,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社會大眾對時事政治和各方面信息的需求,削弱了邸報的權威性。但於此同時,由於小報審查機制的缺失,導致假新聞頻發,對宋朝政府的有效統治也構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脅。儘管宋朝政府一直在封禁小報,但卻屢禁不止,箇中原因,相信大家應該也有所了解。

宋朝官員圖

爆史君說:當新生事物來臨時,與其費盡心思的去「堵」,不如順應時代潮流,積極作出改變。只有順應民意,才能得到長足的發展!

相關焦點

  • 宋朝GDP佔世界80%,為何不堪一擊?《水滸傳》早已告訴了我們答案
    無論從經濟發展,還是科技文化發展,宋朝確實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一個高峰。網絡上甚至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宋朝GDP佔到當時全世界的80%。且不說這種說法是否靠譜,但也說明宋朝確實富庶繁榮,可謂富得流油。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大宋如此富裕為何不堪一擊?為何「靖康之恥」時,大宋廟堂輕易就被一鍋端了?
  • 皇子多夭折,百姓多「不舉」,宋朝如何鼓勵生育
    宋朝一代名臣歐陽修有三個妻子,兩個死於分娩,歐陽修的運氣似乎太差。不過當我們了解到宋朝的醫生遇到產婦難產時是如何應對以後,就會明白這一切都跟運氣沒有關係。宋朝的生育習俗太野蠻,從孕期保健到產婦分娩,都洋溢著濃重的巫術氣息。
  • 宋朝為何沒有全國性的大規模農民起義
    不過有意思的是,宋朝時期,我國境內農民起義數量非常頻繁、但起義的規模卻很小,席捲全國的農民起義更是幾乎沒有。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宋朝為何沒有全國性的大規模農民起義?首先,宋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富庶的朝代,宋朝人的生活質量是非常高的。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是空前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比以前有了極大地提高。
  •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宋朝為何成為花鳥畫的黃金時代
    後歷經幾千年的發展,花鳥畫終於在宋朝發展到了一個高峰期,這不僅表現於宋朝花鳥畫形式的多樣、捲軸幅度冊頁的加長,還體現於宮廷藏畫中的數量與種類,這些都實實在在記錄著宋朝花鳥畫發展的宏大景象。一. 宋朝為何成為花鳥畫的黃金時代?
  • 宋朝後國勢衰微與專制的發展密不可分
    如「庚戍法」,各地駐軍經常輪換,以至於一支軍隊還未熟悉當地地理,就被調往他處;歧視軍人和武人,宋朝給予軍人優厚的物質待遇,但不給地位;武人出身的人不能擔任宰相,從軍者難以憑藉軍功當上中央和地方大員。例如狄青當了兵部尚書,卻被罵得鬱鬱而終。
  • 青山宮:閩中三宮之一,五代閩國的將領,為何被宋朝封王
    這裡的「青山」指的並不是這座山,而是這座廟——青山宮,嚴格來說,是廟中供奉的民間信仰——「青山王」。「青山王」又被當地人稱之為青山公、靈安尊王。在福建地區,幾乎每個村鎮都有保護神,而青山王便是惠安縣人盡皆知的地方保護神,上千年來,都被惠安人尊奉為「惠安境主」。
  • 為何古代皇帝大多都信奉道教,而民間百姓大多信奉佛教?
    並且,在宋朝之前,很多達官顯貴在燒制丹藥的時候,都因為吃丹藥而落下了後遺症,因為在宋朝之前,丹藥的配方十分的可怕,比如,現在的水銀和鉛這些重金屬的東西,在宋朝以前都是煉丹的配方。可想而知,宋朝之前的人吃了這樣的丹藥,即便之前身體健健康康的,要不了多久也會出現中毒的情況。
  • 冷眼觀人,豈知己為何物
    有時候我真是搞不懂,一個人的目光能閉塞到什麼程度,是井底之蛙那種?還是眼不瞎心瞎的那種?孤獨君這輩子遇到過很多人,稱不上閱人無數但也算是見多識廣,有些人真是,唉,一言難盡。用我自己的老話:生在中國就以為全世界都是中國,生在美國就以為全世界都是美國。
  • 為什麼宋朝的科技文化,能在古代社會獨領風騷呢?
    無論是從橫向的角度,還是從縱向的角度,宋朝都可以算作是世界歷史上最巔峰的一段時期。宋朝除了強大的經濟實力之外,在科技領域也是出於封建時代的頂尖水平。那為什麼是宋朝的科技文化能在古代社會獨領風騷呢?一、宋代的科技繁榮離不開前朝歷代的知識沉澱和「一口成不成胖子」的道理類似,科學技術有如此大的進步,一定不只是和一朝的發展相關,而是建立在歷朝歷代的基礎上的。宋朝之前是隋唐時期,而隋唐時期的商品經濟也是空前的發達,國家又是大一統的狀態,因此隋唐時期的科學技術也是不容小覷。
  • 讓人揪心的護送:金國軍隊挑釁宋朝軍隊,宋朝為何只能忍氣吞聲?
    為什麼宋朝的軍隊要這麼幹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關於這段往事,我們首先要回到當時的背景。根據宋史記載,金國軍隊為了確保自己得到黃河附近的大片領土,所以發動了對於宋朝都城的進攻戰。為了確保這一場戰役能夠取得絕對的勝利,金國派出了兩支部隊,一支為東路軍,一支為西路軍,西路軍負責進攻山西太原,東路軍長驅直入攻打宋朝的都城。
  • 宋朝的皇宮為何建得如此寒酸?
    但凡大一統的中央王朝都會建造成金碧輝煌的宮殿來彰顯身份、國力。秦朝有阿房宮、漢朝有未央宮、唐朝有大明宮、明清兩朝則是故宮紫禁城。但是有這麼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的朝代,它的皇宮卻顯得平淡無奇、默默無聞。這座平淡無奇的皇宮就是趙氏宋朝皇宮,無論是曾經繁華的汴梁城,還是後起之秀的臨安城。
  • 以下我國哪個朝代的普通老百姓也能使用冰塊消暑?
    18183首頁 螞蟻莊園 以下我國哪個朝代的普通老百姓也能使用冰塊消暑? 以下我國哪個朝代的普通老百姓也能使用冰塊消暑?
  • 如何看待,中國官媒在Facebook上成為超級網紅
    最近外媒報導,中國官媒中央電視臺在Facebook(臉書)開設的粉絲專頁,按贊人數超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人民日報》粉絲數也超越《紐約時報》。據最新的統計顯示,CCTV以2618萬獲贊數超越CNN的2153萬,《人民日報》則以約為1917萬的獲贊數超越了紐約時報的1123萬,而其它的中國官媒也在Facebook上獲得較多的關注。
  • 世人都說,王安石不願意官,但為何能主導宋朝最大變法?
    又為何能主導宋朝變法。王安石出生在一個平平無奇的官員家中,因為父親工作的原因,王安石從小就週遊整個宋朝,對民間的閒聞趣事、民風民情比較了解。在王安石遊歷四方的時候,因為要消磨路上的時間,就時常會拿起書來看看,最後也養成了好讀書的習慣。一個性格中帶著倔強,為人裡帶著質樸的王安石深受著大家的喜愛。
  • 宋江為何不推翻宋朝統治?再讀《水滸傳》,終於懂了宋江
    那時我頗為不懂,為何梁山好漢如此敬重宋江?為何宋江屢屢退讓,接受招安?為何不舉兵,直接推翻宋朝統治? 故事前期,總是令人心頭喜悅,情緒激昂的。那時,梁山泊剛開始聚義,無數英雄豪傑盡往。 每次有豪傑上山,宋江從不為難,真誠以待,是以頗得人心。無數人敬重宋江,人稱「呼保義」,又換「及時雨」。
  • 為何宋朝被這麼多人所瞧不起?宋朝經歷了什麼?能中學到了哪些?
    一、為何會有這種狀況?1. 政治環境。宋朝的軍事實力並不是特別強,那就更不別用說去擴張自己國家的領土了,其實這和軍事實力是沒有特別大的關係的,都是當時政治環境使然。我們都知道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他的皇帝位子是怎麼得來的,一場兵變,就讓自己黃袍加身了。趙匡胤心裡明鏡,如果武將權力過大,必然威脅到自己,一場「杯酒釋兵權」徹底開啟了宋朝武將的沒落。
  • 三尺黑板三寸筆、義務辦報二十一載,團結湖有位「黑板報老爺爺」
    從1998年退休起,這三尺黑板三寸筆就成了戎春林的天地。他義務辦報21年,為社區老人傳播黨的政策、養生知識、生活妙招,甚至是防詐騙秘籍。為了傳遞這份無私的精神,同時也減輕老人的負擔,如今,社區黨支部的30位退休老人共同組成了戎春林板報社。7塊黑板,每月更新一次,宣傳著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也為鄰裡生活增添了滋味。
  • 從「優孟衣冠」到「南戲」,傳統戲曲為何在宋朝得到專業化發展?
    最早的「優」要身兼二職,既要娛樂老百姓,娛樂君主,還要作為「人與神」交流的紐帶,也就是說早期的「優」還要兼職巫師的工作。而隨著社會發展,「優」從「巫師」的方向中抽離出來,只進行歌舞表演,娛樂活動。南戲在宋朝時就已經擁有了少則3、4人,多則幾十人的專業團隊,深受百姓和上層社會的歡迎。那麼南戲為何會在宋朝產生,為何會在溫州得到發展,最終又在杭州得到繁榮呢?「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戲曲藝術就是典型的「上層建築」,和當時的社會面貌、經濟發展形勢息息相關。
  • 從「胭脂虎」到「河東獅」,宋朝男人為何都怕老婆?地位不同
    雖然歷史上的不少朝代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響,講究的是三從四德,但在古代,還有真有不少怕老婆的男人,尤其是在我們的宋朝,可以說怕老婆達到了巔峰。因為在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兩個怕老婆典故:河東獅和胭脂虎,都出自宋朝,而且在宋朝的名人墨客中,怕老婆的人也不少,所以說繁華的宋朝,怕老婆的人這麼多,武力值能可能高呢?
  • 宋朝偶像排行榜,誰是你心中的NO.1
    宋朝,是個神奇的存在,它以奸臣和忠臣而揚名,又因豐富的多元文化讓很多文人雅士心嚮往之。宋朝人思想文化的發展,在歷史上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各個類別的能人大咖輩出,共同譜寫出一幅歷史上的「清明上河圖」。在宋朝這個能人輩出的時代,湧現出一大批實力偶像派,他們憑藉著各自的實力,聲名遠播,甚至在當下依然大受追捧。鐵面無私,渾身是膽——包拯一說到宋朝的名臣,大多數人第一想到的就是包青天——包拯,這位「青天大老爺」的故事在民間到處被傳頌,以至於現在一些老人閒聊時還會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