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被約談背後:營收增速放緩、核心業務外其他全虧損!

2020-12-27 騰訊網

摘要:時代看來是變了(歡迎關注槓桿遊戲)

撰文|張銀銀&編輯|欣欣然

時代看來是變了,資本、巨頭肆意將受到約束。

12月24日一早,兩條消息接踵而至。

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管理局將於近日約談螞蟻集團,督促指導螞蟻集團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落實金融監管、公平競爭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等要求,規範金融業務經營與發展。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從更多創新和企業的湧現、國家和人類更好發展層面來說,敲打、反壟斷有意義;同時助長「仇富」心態,近段時間各種不滿會砸向阿里、螞蟻、美團等企業,人類不該又進入民粹主義時代。

資本不能讓其他人沒路,也永遠不該末路。

兩則消息,槓桿遊戲覺得自己應該寫點什麼,理性發聲、數據和事實說話、不偏不倚。

圖片來源|公開截圖 這位阿里大哥的說法,真是人才

關於螞蟻,此前已經寫了兩篇,《螞蟻A股定價,馬雲演講刷屏!這些細節很微妙》(10月26日),《四部門約談螞蟻!我最擔心這點》(11月3日)。

今天就不寫螞蟻了,談談阿里。這到底是一家怎樣的企業?時間有限,小拆解一下。

1、不再有馬雲的董事會,阿里集團最新董事及管理層

從架構說起。

關於馬雲的控制藝術,新財富和財新前2年都有非常優秀的拆解。有興趣的朋友,強烈推薦一讀。

總的來說,包括螞蟻集團在內的阿里螞蟻系,馬雲在沒有AB股投票權的機制下,通過微妙的合伙人制度,讓阿里、螞蟻、雲峰基金三駕馬車殊途同歸,他成為調動全盤資源的唯一角色。

眾所周知,阿里有30多人的合伙人團隊(具體人數可能略有變動),他們掌控阿里董事會過半的提名權。

而在這30多人之上,還有一個合伙人委員會。

2年前,槓桿遊戲也寫過,《阿里帝國永不「退休」的合伙人》(2019年1月7日)。

如下面2018年11月新財富的製圖(特此感謝),在人數極少的阿里的合伙人委員會當中,馬雲、蔡崇信兩位大佬,他們是永久合伙人,可以不遵守任何「退休」規定。

按照媒體的介紹,合伙人委員會的5個委員分別是:馬雲、蔡崇信、張勇、彭蕾和井賢棟。

說直接一點,這5人是真正的長老。

新人要晉級成為合伙人,媒體報導說,必須獲得四分之三的合伙人投票贊同。此前因為桃色事件,蔣凡被除名合伙人,應該說損失太大了。

以前阿里和螞蟻往往被混淆一起談,但現在螞蟻本來都要獨立上市了……今天具體談阿里集團。

12月24日一早,在我國市場監管總局宣布,對阿里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後,阿里集團也迅速發布了公告,如下圖。

截圖的目的,槓桿遊戲是想展示阿里集團最新的董事會成員。他們包括:董事張勇先生(董事會主席)、蔡崇信先生、武衛女士、J. Michael EVANS先生、井賢棟先生及 Kabir MISRA先生;

獨立董事包括董建華先生、郭德明先生、楊致遠先生、E. B rje EKHOLM先生及Wan Ling MARTELLO女士。

具體來說,張勇是阿里集團的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蔡崇信是執行副主席,武衛是董事兼財務長,J. Michael Evans是董事兼總裁。

這些董事級大佬,我就不多說,到處都是他們故事,名字如雷貫耳。

說完阿里集團董事會,我們再看阿里集團的具體管理層。張勇、蔡崇信、武衛、J. Michael Evans4位就不再介紹。

如下圖,這是槓桿遊戲12月24日下午,在阿里集團官網截取的,應該算是最新。

畢業於浙江大學的童文紅,於2017年1月出任阿里集團首席人才官。

早在2000年,其即加入阿里集。在行政、客戶服務、人力資源等多個部門擔任總監和資深總監。2007年至2013年,她曾在工程建設、置業部、採購部等多個部門擔任副總裁和資深副總裁。

自2013年起,童文紅牽頭組建菜鳥網絡,先後擔任過營運長、總裁、執行長及非執行董事長,管理菜鳥網絡的運營。

2005年加入支付寶的程立,自2019年12月起擔任阿里集團首席技術官。

2014年至2019年,他任螞蟻集團首席技術官,2018年至2019年,兼任螞蟻集團國際事業群營運長,2007年至2014年,任支付寶首席架構師,2005年至2007年,任支付寶開發工程師。

在加入支付寶之前,程立為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系的博士研究生。他持有上海大學計算機應用碩士學位以及計算機軟體學士學位。

在浙江大學主修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張建鋒,2018年11月起擔任阿里雲智能事業群總裁。

張建鋒2004年7月即加入阿里,擔任過多個管理崗位,先後領導淘寶技術部、B2C開發部、Alibaba.com中國事業部、本地生活服務、1688.com和天貓。

於2016年4月至2019年12月擔任阿里集團的首席技術官,2015年5月至2015年12月是中國零售事業群總裁,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是中臺事業群總裁,此前擔任淘寶網及無線事業部總裁。

擁有浙江大學國際貿易學士學位、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高級工商管理碩士(EMBA)學位的吳敏芝,自2017年1月起擔任阿里集團首席客戶官。

在出任現職前,吳敏芝曾擔任Alibaba.com和1688.com(阿里集團旗下的外貿批發交易市場和內貿批發交易市場)總裁。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她亦擔任農村淘寶團隊的負責人。2014年10月前,她擔任Alibaba.com供應商服務部副總裁,負責帶領團隊提升對中國金牌供應商客戶的服務並加強供應商的質量。

於2012年7月,她被任命為Alibaba.com國際業務負責人,其後同時擔任1688.com負責人。

吳敏芝2000年11月加入阿里,曾擔任過多個銷售管理職務,包括區域銷售總經理、中國金牌供應商銷售部總監及副總裁,以及中國誠信通銷售副總裁。

在加入阿里前,吳敏芝在一家浙江大學全資擁有的科技開發公司擔任銷售及客戶經理。

2005年4月加入阿里的俞思瑛,自2020年4月起擔任阿里集團首席法務官。

她是阿里首批合伙人之一。在擔任現職前,她曾擔任副首席法務官,負責中國法律事務。

在加入阿里前,俞思瑛曾在多家律師事務所及政府部門任職。她持有華東政法大學法學學士學位。

中國東北大學會計學學士鄭俊芳,2017年12月出任阿里集團首席風險官,負責平臺的數據和信息安全,並自2015年12月起擔任首席平臺治理官,負責零售及批發交易市場的治理。

鄭俊芳於2013年11月至2016年6月期間擔任阿里集團副財務長,並於2010年12月至2013年10月擔任Alibaba.com的財務副總裁。在加入阿里前,她為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合伙人。

現任如涵控股有限公司(Ruhnn Holding Limited)董事的董本洪,於2016年1月加入阿里集團,出任首席市場官。他自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兼任阿里媽媽總裁。

在擔任現職前,董本洪於2010年10月至2016年1月擔任市場營銷公司VML中國的執行長。

在加入VML前,他於2004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百事可樂擔任大中華區市場副總裁。此前,他於1995年至1998年、1998年至2001年及2001年至2003年,分別在寶潔、和信超媒體和歐萊雅擔任過多個高級管理職務。

董本洪擁有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學士及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工業工程學碩士學位。

1999年加入阿里,為阿里創始人之一戴珊,現任B類事業群總裁。2019年12月,她代表阿里集團分管盒馬事業群,並自2017年1月起擔任B類事業群總裁,分管國際和中國國內批發交易平臺阿里巴巴國際站和1688.com,國際零售交易平臺全球速賣通,零售通,以及數字農業和數字鄉村及區域經濟發展。

在擔任現職前,戴珊於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任阿里集團首席客戶服務官,並於2009至2014年任淘寶和阿里巴巴國際站的人力資源資深副總裁,以及阿里集團副首席人才官、首席人才官。她於2007至2008年,曾任阿里巴巴國際貿易事業部總經理。

在此之前,她曾任中國雅虎人力資源副總裁,以及阿里廣州分公司的第一任總經理,負責廣東省的直銷、電話銷售、市場推廣及人力資源事務。2002年至2005年,在阿里中國事業部,曾擔任中國誠信通資深銷售總監。

戴珊擁有杭州電子工業學院工程學學士學位。

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士蔣凡,2017 年12 月起擔任淘寶總裁,並自2019 年3 月起同時擔任天貓總裁,2019年12月起分管阿里媽媽。自2013年8月加入阿里集團至擔任現職前,蔣凡全面負責淘寶無線業務。

此前,蔣凡創立了友盟(一家為開發者提供移動客戶端應用分析解決方案的公司,已被阿里集團收購)並擔任其執行長。在2010年創立友盟前,蔣凡在谷歌中國從事產品開發。

長江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樊路遠,2018年11月起擔任大文娛事業群總裁。他自2016年1月起擔任阿里影業執行董事,現擔任阿里影業執行長和董事會主席。

樊路遠於2007年加入支付寶,並曾擔任多個高級管理職位,包括支付寶總裁和螞蟻集團財富管理業務總裁。

2、營收增速整體放緩

不久前,阿里集團發布了「2021財政年度中期報告」,這裡槓桿遊戲提示一下。阿里的每個財年是從4月1日至第二年3月31日。

如果關注財經新聞多會發現,不少在美國的上市公司財政年度都這樣,和我們國內有些區別。

那麼阿里集團的「2021財政年度中期報告」,也就是2020年4月1日-9月30日的財報。

說更直接一點,這是阿里集團最新的財報。

透過這份最新的財報,我們看看阿里的商業版圖有些什麼,分別營收又是多少?先從集團總盤子說起。

阿里集團中報顯示,9月30日前的6個月,阿里集團營收3088.10億元人民幣(貨幣單位下同),同比增長32.00%。

經營利潤483.39億元,同比增長8%。經調整EBITDA(一項非公認會計準則財務指標)同比增長29%,至985.64億元(145.17億美元)。

經調整EBITA(一項非公認會計準則財務指標)同比增長30%,至865.88億元。

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763.60億元,淨利潤為729.61億元,同比皆減少19%。主要原因是:

我們在去年同期取得螞蟻集團33%股份時確認的一次性重大收益。若不考慮該一次性收益及其他若干項目,非公認會計準則淨利潤為865.62億元,同比增長36%。

此外,槓桿遊戲回顧一下2020年3月31日結束的財年,阿里集團營收5097.11億元,同比增長35.26%,也就是說無論最新中報,還是上一份年報,營收增速比前兩個財年的50%以上增長,都相對放緩了。

當然都是可以理解的,盤子這麼大了,不能要求那麼高。

3、阿里集團的商業版圖:除了核心商業,雲計算、數字媒體及娛樂、創新業務及其他全部虧損

分商業版圖講,如下圖。大的板塊阿里集團分了4部分:核心商業、雲計算數字媒體及娛樂、創新業務及其他。

具體來說,9月30日前的6個月核心商業收入2642.40億元,經營利潤760.86億元。

雲計算收入272.44億元,經營虧損55.70億元。

數字媒體及娛樂收入150.60億元,經營虧損43.69億元。

創新業務及其他收入22.66億元,經營虧損78.47億元。

此外,未分攤還有99.61億元的虧損。

如上,槓桿遊戲發現除了核心商業盈利,阿里集團其他大業務板塊全部虧損。上一個財年同期,也是如此。很多業務,燒錢不可避免,有個過程。

中報做了解釋:

(1)自2020年4月1日起,因自研線上遊戲業務已跨越了孵化階段,我們把該業務的業績由創新業務及其他分部重分類至數字媒體及娛樂分部。此重分類是依據我們如何管理及監察分部表現。可比期間數字亦已依據該列示方式作出相應重分類。

(2)未分攤費用主要為未分攤至各分部的公司行政費用及其他雜項費用。

中報還顯示,和上個財年同期比,除了核心商業、雲計算業務營收增長明顯外,數字媒體及娛樂、創新業務及其他營收增長都較低。

阿里集團把核心商業板塊又分成了6個板塊。槓桿遊戲一個一個說。

第一,中國零售商業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個月,收入為1967.91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1513.87億元增長30%。

客戶管理收入同比增長21%,主要由於包括推薦信息流在內的新變現模式的收入增長強勁,搜索變現付費點擊量的上升,以及天貓線上實物商品GMV(剔除未支付訂單)同比增長24%。

中國零售商業業務項下的「其他」收入為562.38億元,相較2019年同期的349.55億元,同比增長達61%。該增長主要來自包括天貓超市和盒馬在內的直營業務的貢獻。

阿里集團預期:

直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將隨著我們進一步實施新零售戰略而繼續增大,尤其是我們於2020年10月開始合併高鑫零售有限公司後。

第二,中國批發商業收入71.21億元,相較2019年同期的62.75億元,增長13%。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來自1688.com平臺付費會員的平均收入增加。

第三,跨境及全球零售商業營收148.01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115.74億元,增長28%。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來自Lazada和Trendyol的收入增長,部分被2019年10月終止合併速賣通俄羅斯業務,而導致速賣通收入減少所抵銷。

第四,跨境及全球批發商業收入67.14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46.79億元,增長43%。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來自Alibaba.com付費會員數量的增加,以及與跨境業務相關的增值服務收入的增長。

第五,菜鳥物流服務抵銷內部交易的影響後,營收159.39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97.64億元,增長63%。

第六,本地生活服務收入159.40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130.15億元,增長22%。主要就是即時配送和本地生活服務平臺餓了麼的平臺佣金、提供配送服務收取的服務費及其他服務費,營收增長主要原因是,單均收入上升。

上述,大概就是阿里的管理架構、商業版圖現狀。阿里「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主要涉及到的應該就是核心商業部分。

而這部分的營收,恰恰是佔比最高的,中報顯示高達86%。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系槓桿遊戲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槓桿遊戲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為學習交流探討用,非投資建議。用戶據此進行的一切投資,請自負責任。文章如有疏漏、錯誤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焦點

  • 阿里健康營收增速放緩 連續5年虧損後扭虧為盈
    74%;實現期內利潤2.79億元,2019年同期為虧損762.9萬元;經調整後淨利潤4.36億,同比增長286.4%。來源:阿里健康中期業績報告在此次報告期內,阿里健康實現了扭虧為盈。阿里健康表示扭虧為盈的原因主要得益於用戶「網際網路+健康」意識的提升,使得集團多項業務用戶數快速增長。據財報顯示,醫藥自營是阿里健康的主要收入來源。
  • 雲知聲:營收增速放緩,智能語音交互產品佔比下降
    受益於人工智慧語音市場快速發展,雲知聲2017年至2019年的營業收入年均複合增速達到89.48%。但與此同時,受毛利率較低、費用端銷售費用、研發費用持續增長等因素影響,公司虧損規模逐年擴大,營收增速放緩。
  • 經歷了疫情之後,阿里的財報到底怎麼樣?
    上個季度阿里在電話會議中提到,受疫情影響Q4增速將放緩,淘寶、天貓、本地生活服務可能會出現收入負增長。但線上自營零售,雲計算,釘釘等明星業務則迎來了快速擴張的大好機會。今天財報發布的財報數據無疑是要比之前的預期要好的,營收仍然有明顯的正增長,超過了分析師預期。更重要的是,阿里給出了2021財年的營收預期6500億元人民幣,對應28%的增長,也為投資者打了一支強心針。
  • 老虎證券:疫情衝擊電商業務,釘釘、盒馬能否彌補阿里的損失?
    核心電商業務穩健,阿里雲收入首破百億阿里巴巴第三財季營收為人民幣1614億元,同比增38%,好於市場預期的1592.09億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季度淨利潤為人民幣464.94億元,同比增長56%。老虎證券投研團隊認為,阿里千億體量下,仍保持收入38%、利潤56%的增長實屬不易。
  • Q1淨虧損同比擴大222%,四通一達業績墊底百世還能逆襲嗎?
    在上個季度財報發布之後,百世集團在財報電話會議中也曾透露,因受疫情影響一季度的財報業績恐面臨同比增速放緩的影響。 根據財報來看,百世集團在本季度的營收表現低於市場預期,淨虧損同比進一步擴大,兩大核心數據的表現都不是很理想。在發布財報之前,百世集團在周三收盤價位4.86美元,下跌近4%。
  • Q1營收同增12% 微軟「三核心」助其奪得兩萬億市值「入場券」?
    這可能意味著,企業對於微軟雲服務產品的需求已經有所放緩,難以恢復至上一財年的高增長。受到經濟疲軟的影響,全球企業尤其是受到衝擊較大的實體業都減少了IT相關費用,在等待宏觀經濟恢復穩定後才逐漸恢復相關的支出,因此對於雲服務的持續投入也受到波及。韋德布希證券公司早些指出,微軟80%-90%的估值來自Azure和其他一些核心服務。
  • 擬在港上市的新紐科技:營收增速放緩,研發佔比降至個位數
    營收增速嚴重放緩本次赴港上市,新紐科技引入2家基石投資者,分別是弘毅投資、財通基金。其中,弘毅投資通過金湧資本的主體認購4850萬元,財通基金認購3000萬元。此前,弘毅投資也曾是海底撈赴港上市時的基石投資者。
  • 普洛藥業:78家機構調研 營收增速放緩製劑業務陷入低谷
    (原標題:機構調研 | 普洛藥業:78家機構調研 營收增速放緩製劑業務陷入低谷)
  • 寶寶樹營收增速持續走低 高管離職大半 二級市場長期低迷不振
    寶寶樹創立於2007年,2018年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平臺致力於提供多元的產品和服務,以滿足中國年輕家庭知識獲取、交流交友、記錄成長和消費購物的四個核心需求。從業績來看,近年來,寶寶樹營收增速並不理想。
  • 阿里「爸爸」去年新增用戶七成來自「五環外...
    截至今年3月末,阿里巴巴全球年度活躍消費者達9.60億(國內消費者7.8億、境外1.8億),增速放緩但在體量上仍甩出其他競爭對手。在財報會議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張勇透露,中國市場年度活躍用戶,覆蓋了45%的非一二線城市、農村人群;去年新增用戶中七成來自該市場。
  • 新亞電子IPO獲批:營收增速放緩 募資補血卻持續分紅過億
    營收增速放緩,淨利潤增速波動較大2016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新亞電子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13億元、8.74億元、8.97億元、4.39億元,淨利潤分別為5088.66萬元、4747.05萬元、10,481.09萬元、4753.78萬元。
  • 鷹眼預警:德藝文創營收增速放緩 三費增速超營收
    營收增速降低 三費/毛利比值上升來源:鷹眼預警鷹眼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71億元、5.58億元、6.16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33.31%、18.45%、10.51%,營收增速連續三年放緩;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36億元、0.40億元、0.45億元,
  • 核心產品營收增速趨緩!「插座一哥」公牛集團能否重回巔峰?丨財報...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其營收及歸母淨利潤呈雙下滑現象。其中,營收為41.09億元,同比減少17.35%;歸母淨利潤為8.04億元,同比下降24.62%。《投資時報》研究員亦留意到,近幾年該公司核心產品營收增速有所放緩,創收能力減弱。
  • Q1廣告逆勢增長,「五環外」的趣頭條卻遭遇用戶瓶頸|看財報
    文 | 周銳從2019年Q4到2020年Q1,一直在五環外燒錢上演「速度與激情」的趣頭條虧損收緊了,但是隨著虧損一起收緊的,還有它的營收增速和用戶月活,所謂「速度與用戶不可兼得」。而資本市場上Q1財報發布後,趣頭條股價一度上漲超過10%,快與慢之間,新的焦慮正在浮現。
  • ...阿里「穩」 京東「高」 拼多多「快」 雲集、蘑菇街、唯品會等...
    從本季度財報上看,三家各有千秋,阿里巴巴在GMV、年度活躍用戶、淨利潤方面領先;京東在單季度營收上躍居首位;拼多多在營收增速方面略勝一籌。其中有幾個數字值得關注:京東2011億元單季營收的「高」;拼多多淨利潤增速92.32%的「快」;阿里淨利潤394.7億元的「穩」。
  • 阿里赴港上市後的首份財報:中規中矩 陷增長焦慮
    2.阿里巴巴在雲計算、數字傳媒和娛樂業務,仍處於虧損狀態。其中,雲計算業務的虧損還在擴大。3.疫情對於阿里巴巴這個季度的影響有兩方面,一是疫情直接的影響,二是給予商家的扶持和資助的項目。總體上看,這個季度將不排除有較大幅度的放緩。阿里巴巴的「雙11」答卷如期而至。
  • 虧損同比超90%,snowflake首份業績單為何難看?
    財報數據顯示,第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速依舊狂奔達119%,超出市場預期,但其淨虧損環比擴大,高於市場預期的四倍。因虧損幅度較大,在財報發布後,snowflake12月2日盤後股價一度跌超9%。截至美股研究社發稿,snowflak每股報339.89美元,總市值為940.46億美元。
  • 字節跳動招募AI藥物發現方面人才;阿里遭立案調查螞蟻被二次約談...
    字節跳動招募AI藥物發現方面人才;阿里遭立案調查螞蟻被二次約談;猿輔導獲3億美元融資 | 中企十條 2020-12-24 16: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高管披露「漲價」背後: 曾計劃上半年執行,定價經過多次調研測算
    對於此次漲價,愛奇藝會員及海外業務群總裁楊向華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愛奇藝一直在判斷漲價的時機,也研究了國內外其他的同業漲價的歷史以及數據的變化,並圍繞消費者接受價格程度做了多次調研,「看消費者對月費價格的接受程度,中位值是多少,平均值是多少。」在做了不同價格調整幅度下用戶的接受程度和變化等測算後,最終定出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