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勞模邯鄲風採|苗銀德: 「蘑菇王」在脫貧路上急行軍

2020-12-22 澎湃新聞

他被大家稱為「蘑菇王」。21歲,他懷著「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夢想,從外地買回菌種,一頭扎進菇棚,開啟了大棚種菇的探索之旅。35年來,他將種菇技術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服務家鄉群眾,帶領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他就是全國勞動模範、魏縣院堡鎮中三中村村民苗銀德。

「蘑菇王」的由來

1985年夏季的一天,驕陽似火,苗銀德在村裡焦躁地來回踱步,他看著村民面朝黃土背朝天地辛苦勞作,面對家鄉貧困的面貌,開始思考自己高考落榜後的人生路。偶然聽到臨漳縣某退休老工人種蘑菇遠銷海外的消息,他激動不已:「何不在本地發展蘑菇種植,帶村民一起致富?」他購買了種菇技術的相關書籍研究學習。年底,21歲的他準備湊錢買菌種。

「小小年紀要種蘑菇,銀德,你有多大的把握?」面對大家的質疑,苗銀德許諾:「放心,我能幹好!賺了錢大家分,賠了錢大不了我一人承擔。」

作為村裡為數不多的高中生,再加上平常做事講誠信,苗銀德的舉動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他們紛紛湊錢給他。不久,他懷揣東拼西湊來的1200元錢,騎自行車一路打聽一路奔波,找到臨漳縣某供銷社,買回2500公斤含平菇菌種的菌料。

回家後,苗銀德把自家的房子改造成簡易大棚,開始探索平菇種植技術。次年兩茬平菇下來,刨去成本,他純收入800多元。

雖然大棚種平菇初獲成功,但苗銀德認為,只有學會培育菌種、自製菌料才算真正掌握了種菇技術。1988年起,苗銀德分別到河北邢臺、山東濟寧等地的農業技校深造,學習大棚育菌種技術。

學成歸來,他託人從院堡鎮衛生院借來高壓鍋,把從技校帶回來的平菇母種先培育成原種,接著又培育了3000多公斤栽培種,在自家院裡建了100多平方米的大棚,種了1000多公斤菌種,又手把手教會3戶鄰居平菇種植技術。

不久,他聽說中國農科院培育出了高產平菇母種,於是坐火車到北京求種。當農科院專家聽說了苗銀德種菇創業的故事後,非常欽佩,不但以低價賣給他最新的母菌種,還借給他菌種栽培技術的書籍,並留下彼此聯繫方式方便隨時交流。

在農科院專家的幫助下,苗銀德先後學會了食用菌母種培育技術,投資建造了菌種栽培室和冷藏室,成功育出平菇、姬菇、白靈菇、猴頭菇、羊肚菌、靈芝等30餘個食用菌品種。

如今,苗銀德經營管理的蘑菇大棚種植園規模已經發展到1300畝,建設食用菌大棚1100個,年產鮮菌菇10000噸,年效益2000餘萬元。他的菌種栽培室和蘑菇大棚種植園先後成為河北大學、河北農大、河北工程大學等高等院校的科技實驗基地,苗銀德也因此被當地群眾稱為「蘑菇王」。

大家富才是真富

致富成功的苗銀德,沒有忘記支持過自己的鄉親們,他一邊繼續摸索大棚種植蘑菇技術,一邊想方設法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銀德種蘑菇是不賴!但我們沒錢、沒技術,又不懂營銷,即便種出蘑菇,賣給誰?」村裡的貧困戶們七嘴八舌,雖對大棚種菇這條致富路充滿期待,但更多的是疑慮和觀望。

「農閒時,我教大家搭建大棚種平菇,不比賦閒在家強?」2008年初,苗銀德先動員自己的親朋和他合夥,從最簡單的平菇種植做起。他不僅提供菌種,免費推廣技術,還統一回收,保證銷路。不到一個月時間,村裡的蘑菇種植戶從3戶增加到20多戶,平均每戶當年就增收近萬元。後來在鎮、村幹部的幫助下,他發動村裡56戶村民,籌資102萬元註冊成立魏縣福來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採用利益分配機制按出資比例給村民分紅。

2017年,當地多個合作社合併,共同建立了魏縣院堡鎮食用菌扶貧產業園,苗銀德任負責人。該產業園採取「龍頭企業公司+村級組織+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帶貧模式,當年吸納百餘農民加入,大棚增至190個。

參與的人多了,苗銀德的負擔也在加重。

「我的平菇長得莖好長,像『金針菇』一樣,這是怎麼回事?」

「我的菌料包發黑咋辦?」

……

每天,苗銀德的手機鈴聲不斷,這些大多是農戶打來的求助電話。為了方便大家找他,苗銀德在園區每個角落都留下自己的電話號碼和微信號,後來乾脆搬進產業園內的簡易房居住。

2018年,為了幫助更多沒有技術的貧困戶,打消他們的後顧之憂,苗銀德對產業園施行「五統一」的幫扶式管理模式,即統一制棚、統一進料、統一技術指導、統一保鮮貯藏、統一銷售。他通過言傳身教,把村裡18個蘑菇種植戶培養成技術標兵。這18個農民組建起來技術服務團隊,幫助周邊10多個村子的數百名貧困戶掌握了大棚種菇技術。

2019年,苗銀德發現產業園附近的道路破損嚴重,「這對蘑菇銷路會造成不利影響。」他聯繫院堡鎮相關領導,尋求幫助。不久,縣裡和院堡鎮鎮政府給園區修繕了道路,更換了照明燈,使產業園區周邊交通環境大為改善。不久,來自北京、天津、上海、陝西等地的蘑菇採購商紛至沓來。

今年初一場疫情影響了蘑菇市場行情,蘑菇一度出現滯銷,價格波動較大。為了減少農戶損失,在省、市、縣、鎮農業部門的幫助下,苗銀德申請到幫扶資金,建起4座冷庫。半年多來,4座冷庫已存貯蘑菇400餘噸,解決了蘑菇滯銷問題,以市場價每斤2元計算,為農戶增收160餘萬元,增加農民就業崗位40多個。

 

堅持做下去

「長年在這兒打工,足不出村,一個月能掙2000多元工資。」今年56歲的中三中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苗雪良說。

「媳婦有病,孩子還小,過去我一家就靠種2畝地為生,日子苦得沒法活。」另一位建檔立卡貧困戶紀雲廣笑著說,現在他負責12個大棚的管理工作,年收入2萬餘元,「感覺日子越過越甜了。」

像苗雪良、紀雲廣這樣長年在魏縣院堡鎮食用菌扶貧產業園打工的貧困戶有358名。遇上裝菌料、採菇、裝車最忙的時候,打工農戶達到1500餘人。

經苗銀德傳授過技術的18個農民,如今一個個都富起來了,有的還當上了老闆。為方便指導農戶,苗銀德長期住在產業園的簡易房裡。他或步行、或騎著一輛破舊的電動自行車每天到1100個大棚裡觀測蘑菇長勢,向農戶傳授發菌、出菇等種植技能。

苗銀德日子過得節儉,可他對別人卻十分大方。疫情期間,苗銀德捐款給村裡用於購買防疫物資。有出高價的銷售商前來收蘑菇,他把機會讓給其他農戶。

今年56歲的苗銀德,精神矍鑠,聲音洪亮,走起路來健步如飛。「這條大棚種菇的致富路,我要堅持走下去。」站在產業園的菌料場裡,苗銀德說,為強健身體,他幾乎每天晚飯後都要散步1萬步左右。

散步時他也沒閒著,腦海中一遍遍回憶白天在大棚裡發現的情況,一遍遍思考改良的辦法。他說,在河北工程大學的農學專家支持下,他正在培育優質高產的平菇新品種,爭取讓農戶們在家門口就能買到放心的優質蘑菇菌料。

苗銀德說,作為一名農民,前不久他有幸參加了全國勞動模範表彰大會,感到無尚光榮和自豪,同時也深感自己責任重大,「我只有加倍努力,花更多時間將研究成果轉化成脫貧生產力,服務人民群眾,心裡才能踏實。」

現在雖已是初冬時節,天氣越來越冷,但記者看到,魏縣院堡鎮食用菌扶貧產業園區內,一輛輛掛著各地牌照的貨車進進出出,農戶們正把一箱箱飽滿、晶瑩的蘑菇搬上車,臉上都掛著甜甜的微笑。

 

來源:新邯鄲

相關焦點

  • 全國勞模邯鄲風採|唐笑宇:鐵,巧煉成鋼
    剛剛當選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的85後青年唐笑宇,是河鋼邯鋼邯寶煉鋼廠轉爐車間副主任。他曾立志成為「最好的煉鋼工」,最終站上世界煉鋼領域的最高領獎臺;從普通的一線煉鋼工人,成長為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的背後,離不開他多年來的努力和付出。近日,記者走進河鋼邯鋼邯寶煉鋼廠專訪唐笑宇,聽他講述榮譽背後的奮鬥故事。
  • 代表&「勞模」②︱黃河:脫貧攻堅路上優秀「加油員」
    編者按:日前,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中,大量勞動者憑藉自己的辛勞智慧贏得了這5年一次的殊榮。在這個屬於勞動者的高光時刻,人大代表成為聚光燈下的耀眼群體,他們彰顯了代表風採,作出了勞動者的表率。紅網時刻從即日起推出《代表&「勞模」》系列報導,講述獲得殊榮的在湘全國人大代表和湖南省人大代表背後精彩的奮鬥故事。
  • 勞模風採丨「菇王」王繼東: 「小香菇」成就群眾「大幸福」
    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奮力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高質量建設「古道明珠、靜美佛坪」嶄新篇章中,我縣勞模立足本職崗位,埋頭苦幹,率先垂範,敢於擔當!他們踐行一件事,一句話:「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他們模範帶頭,激勵著普通勞動者積極投身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譜寫了一曲曲奮力追趕超越的的壯麗樂章!
  • 「勞模故事③」脫貧路上的「追光者」
    美術:陳子蘊 肖婕妤圖片由受訪者提供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在這場規模最大、力度最強、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中,活躍著一群勞模身影。耿付建口中的耿書記是全國勞模、耿店村村黨支部書記耿遵珠。因帶領村民發展大棚蔬菜種植走上致富路,耿遵珠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大棚書記」。耿店村地處種糧為主、靠天吃飯的魯西平原,現有村民180戶、810人,耕地1400多畝,復墾土地180餘畝。
  • 勞模風採|巴雅爾:奮戰在脫貧攻堅路上的「蒙古馬」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到二〇二〇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黨中央和總書記對人民的莊嚴承諾時時在巴雅爾的腦海裡迴響,當時正是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他毅然決定扛起重任,再次選擇留在脫貧一線。2018年4月他主動向組織申請,前往土左旗善岱鎮北淖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
  • 蘇保信:用奮鬥的人生展現新時代勞模風採
    奪得全國首屆電線電纜檢驗工職業技能大賽一等獎,獲全國勞模、全國全省五一勞動獎章,被中宣部和全國總工會授予「最美職工」稱號,是安徽省「十大能工巧匠」……80後的銅陵精達特種電磁線股份公司技術中心實驗室主任蘇保信用他的職業經歷詮釋了「光榮屬於勞動者,幸福屬於勞動者」。
  • 省屬企業全國勞模風採剪影——王加全
    王加全18年來,王加全始終把職業當事業,把崗位當舞臺,勤學苦練,提升技能,總結出「啤酒岸吊作業」等5項操作法,創出了啤酒「億瓶精裝」品牌、100餘項裝卸生產高效與紀錄,創新實施了吊車「油改電」等30多項技改成果,創造了可觀的經濟、環保效益,個人榮獲
  • 開封市2020年度勞模助力脫貧攻堅行動工作會議召開
    12月11日上午,開封市2020年度勞模助力脫貧攻堅行動工作會議召開。  會議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及省委書記王國生接見我省受表彰的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代表時的講話精神,聽取了全市勞模助力脫貧攻堅工作情況總結匯報,並宣讀表彰決定。
  • 貴州首部以全國勞模為原型的脫貧攻堅主題電影《築夢之路》在遵義...
    6月13日,由《亮劍》製片人、著名導演趙浚凱執導,以全國勞動模範、省人大代表、遵義市匯川區團澤鎮大坎村黨支部書記張明富為原型的貴州脫貧攻堅主題電影《築夢之路(暫定)》在遵義市匯川區團澤鎮大坎村開機。《築夢之路》導演趙浚凱是中國著名影視導演。
  • 第四屆華語風採·中國成語故事即將在邯鄲舉行
    2019年,在邯鄲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的大力支持和聯合主辦下,在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的學術支持下,華語風採活動將聚焦成語,第四屆華語風採·中國成語故事大賽即將在邯鄲拉開帷幕。今年的8月12日-15日,3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孩子們將來到中國的成語典故之都——邯鄲,展示他們的成語素養和華語風採。
  • 【勞模風採】全國勞動模範張雷威:踏遍青山人未老 傾心扶貧「老...
    2015年在國網陝西榆林供電公司工會主席崗位上退休的張雷威先後在6個縣區、19個鄉鎮、56個村開展扶貧工作,累計幫助1.2萬多名群眾脫貧,他被群眾親切地稱為扶貧「老黃牛」、扶貧「點子王」,至今仍堅持扶貧一線。2019年獲得了「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
  • 衛華集團被命名為「新鄉市勞模助力脫貧攻堅示範基地」
    映象網訊(記者 崔學慶 實習生 張雲飛)為樹立典型與標杆,激勵更多勞模先進人物和五一勞動獎單位參與到打贏脫貧攻堅戰中來,11月27日下午,新鄉市總工會在新鄉市委黨校召開「新鄉市勞模助力脫貧攻堅暨扶貧產品洽談會」,會議命名衛華集團有限公司技能就業扶貧基地等17個單位為新鄉市勞模助力脫貧攻堅示範基地
  • 邯鄲現代名人
    曾任山西省副省長十三、 黃華、男、漢族,邯鄲磁縣人。曾任全國人副大委員長、外交部長十四、 慄匯川、男、漢族,邯鄲廣平縣人。廣平縣黨組織創始人十五、 魯大東、男、漢族,邯鄲館陶縣人。曾任四川省委書記十六、 王培育、男、漢族,邯鄲廣平縣人。抗日縣長十七、 孫浩會、男、漢族,邯鄲磁縣人。
  • 傳承勞模精神—全國勞模王炳交來青島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作報告
    為進一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營造崇尚勞模、關愛勞模、學習勞模、爭當勞模的濃厚氛圍,12月10日,青島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邀請全國勞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校外輔導員王炳交來學院作主題報告。
  • 河北邯鄲精準發力壓實責任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精準發力,聚焦重點,不漏一戶一人邯鄲市堅持把精準識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精準防貧等重點事項、關鍵環節作為著力點,跟蹤問效,狠抓落實,確保脫貧路上不漏一戶一人。貧困對象漏評錯評和錯退現象有效避免。實施社會購買、渠道暢通、質量提升等消費扶貧行動,建立產銷信息周報告制度,利用邯鄲農業信息網等平臺發布大型商超需求信息,擴大貧困縣(區)產品和服務消費。開展扶貧產品認定,全市認定扶貧產品972個,進入國家扶貧產品目錄776個。今年以來,藉助全國「扶貧832」銷售平臺、邯鄲消費扶貧展銷平臺及其他網絡銷售平臺,完成銷售42億元。易地扶貧搬遷任務按時完成。
  • 「決勝2020」脫貧攻堅看山東丨小蘑菇帶來大財富 鄒城「虛擬就業...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秦文 濟寧報導11月23日,「決勝2020——脫貧攻堅看山東」採訪團來到濟寧市鄒城市大束鎮,領略大束鎮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的別樣風採。大束鎮藉助各方優勢,聚攏各方資源,積極培育「蘑菇產業」骨幹企業,造福鄉梓百姓,大手筆打造特色「蘑菇小鎮」,樹立起脫貧攻堅的新標杆。
  • 邯鄲這些集體和個人獲全國「五一」表彰
    4月23日,2019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我省4個單位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30名個人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9個集體被評為全國工人先鋒號,邯鄲有多個集體和個人獲獎。
  • 勞模請回答:你心中的「勞模精神」是什麼?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2日訊(記者 王灩雨 攝影報導)12月2日,四川省第八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成都順利舉行,來自全省各地的798名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走上紅毯,迎接屬於他們的榮耀。先後被評為全國婦聯維護婦女權益先進個人、四川省優秀村(社區)書記、成都市勞模等。  「在我心中,勞模精神就是我們勞動者用自身默默的奉獻,去耕耘,在我們自己的領域提升專業技術,把工作通過每一天每一點積累起來,而形成的一種精神,一種力量。」
  • 全國勞模展風採 電信榜樣在身邊_中國工信產業網
    11月24日,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電信有27名員工榮獲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2016年,中國電信甘肅分公司在網絡監控中心掛牌成立「王芙蓉勞模創新工作室」,她帶領團隊完成節能改造和動態管理創新項目8個,推動局站設備功耗降低、節約電費成本達1330.59萬元;她組織實施的「電信機房空調環境節能減排」項目,榮獲蘭州市職工技術創新成果三等獎;她負責的二樞紐節能降耗PUE指標在全國同類樞紐樓中名列前茅。
  • 勞模風採|何珊:把足跡印在基層社區
    相關連結勞模風採 | 王瑛:母嬰健康的守護者勞模風採 | 李新福:心裡眼裡都是技術勞模風採 | 王玉靜:點燃「硒」望 幸福花開果滿香記者:馮榮 袁寶寧編輯:張佳楠審校:馬寶勤終審:張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