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
導讀
呼吸機是一種能代替、控制或改變人的正常生理呼吸,增加肺部通氣量,改善呼吸功能,節約心臟儲備能力的裝置,以保證患者血氧含量,避免呼吸系統和重要器官衰竭。一般可分為無創、有創兩類。普通病患可採用無創呼吸機,通過面罩連接到口鼻部。如仍不能達到治療效果,則需採用有創呼吸機,用氣管導管經口腔或鼻腔插入病人氣道內,或通過氣管切開進行插管,以達到救治效果。
目前用於新冠病毒患者重要的治療方案之一的呼吸機全球緊缺。全世界呼吸機製造商都在滿負荷運轉,包括中國在內的呼吸機生產大國也已達產能極限,美國總統川普甚至動用《國防生產法》要求通用公司生產呼吸機。
由於國外廠商呼吸機供應嚴重不足,導致國內呼吸機廠商的訂單劇增。北京怡和嘉業醫療科技有限公司CMO負責全球銷售的許堅對媒體記者說:「從1月28日到現在,我們工廠生產線基本上都是滿負荷,這兩天尤其如此,因為海外疫情發展太快,目前工廠作息是每周七天無休,從早上9:00到晚上11:00生產,只接疫區國家訂單都忙不過來。雖然排產已經到四月底,現在每天還是不斷接到國際訂貨電話。」
然而中國呼吸機生產企業在把握商機的同時,也需要做好專利等智慧財產權風險管控。即便是這些訂單是國外政府名義採購,後期也仍然會存在一系列專利等智慧財產權方面問題。
本文從以下專利視角分析呼吸機全球市場狀況,供中國呼吸機的生產商參考。
通過關鍵詞+分類號在116個國家/地區中,搜索出36,232組技術專利申請(不含外觀設計)。
1
國家/地區分布
從專利數量看,美國和中國有大量與呼吸機有關的專利申請,具體國家/地區分布如下圖所示:
從法律狀態看,全球有約42%的失效專利,對於中國企業來說,有大量的現有技術供參考,可縮短研發周期。
2
五局流向圖
從五局流向圖分析中、美、歐、日、韓五大局的專利流向,可展現技術來源國的專利持有者除了將該技術布局在所屬國,以及布局了哪些目標市場。如下圖所示,美國的專利技術在中國、歐洲和日韓都有申請,而中國專利持有者擁有大量呼吸機專利但在海外申請量比較少。
3
申請人排名
從全球專利數量看,飛利浦、瑞思邁和費雪派克有關呼吸機的專利仍然位居前三,中企北京誼安排名第十,其餘都為外國企業。
在中國區,飛利浦有關呼吸機的專利排名第一,中國企業北京誼安醫療排名第二,怡和嘉業、湖南明康中錦醫療、北京航天長峰和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都擁有一定數量的呼吸機專利。
4
技術生命周期
利用專利申請量與專利申請人數量隨時間的推移而變化來幫助分析當前技術領域生命周期所處階段,從圖上看(2018年和2019年專利申請存在但未公開),全球呼吸器專利數量呈現上升趨勢,中國區申請人數量增加明顯,表明中國區的企業仍然看好未來呼吸機中國市場。
5
海外專利風險
目前,呼吸機生產的核心元器依賴進口,比如比例閥來自德國、義大利,渦輪風機來自德國,壓力傳感器來自美國。另外,在呼吸機控制等技術上,國外公司在其本國擁有一定數量的專利保護。
本次疫情期間,國外呼吸機廠商產能不足,中國呼吸機藉機進入海外各個國家。此時國外呼吸機專利持有人會選擇韜光養晦,但是一旦疫情結束不免凶相畢露。
在此簡單重溫下國內醫療器械企業337調查勝訴第一案—怡和嘉業與瑞思邁337糾紛案。所謂「337調查」是根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的相關規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於在進口貿易中的不合法行為有權進行調查,簡稱為「337調查」。根據相關規定,該委員會要在一年內完成調查並作出裁定,如果企業違法了相關條款的規定,其產品將會徹底被排擠出美國市場。
澳大利亞醫療設備製造商瑞思邁(RESMED)成立於1989年,是全球家用呼吸機行業的龍頭企業;北京怡和嘉業成立於2001年,專注於睡眠呼吸障礙診療領域,主要產品包括家用呼吸機和睡眠監測儀器, 產品遠銷包括美國、歐洲在內的6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3年5月,在怡和嘉業呼吸機產品進入美國市場僅一年時間,瑞思邁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申訴啟動了針對怡和嘉業的「337調查,指控怡和嘉業侵犯其8項在美專利產品,其中1項專利指控怡和嘉業RESmart呼吸機侵權,利用其餘7項專利指控怡和嘉業的兩款面罩產品侵權。緊接著瑞思邁又在德國以侵犯其專利權為由,對怡和嘉業提起了臨時禁令和永久禁令的專利訴訟。
怡和嘉業積極選擇美歐雙線作戰,聘請了美國知名律所律師應訴,同時也聘請了國內的優秀專利律師團隊對上述8項涉訴專利進行侵權和穩定性分析,並在中國展開了對瑞思邁在中國的專利發起了無效請求。經過長達一年半的努力,終於在美國當地時間2014年12月打贏了ITC對其發起的「337調查」案,成為第一家成功應對並贏得該調查案的中國醫療器械企業,並且在德國與中國也取得了重大勝利,無效掉了瑞思邁的大部分涉案專利,讓瑞思邁壓制怡和嘉業的目標沒有實現。
對於出口醫療企業來說,重點產品在進軍海外市場前必須充分做好海外專利預警,對重要國際競爭對手的專利等智慧財產權需做好充分的盡職調查,如存在侵權風險需要提早制定解決方案和預算,採用規避設計,無效對手專利,和解許可等方式避免陷入耗費巨大的訴訟大戰。於此同時,企業需要不斷通過技術改進升級創新,並在海內外申請新技術專利,作為後期與海外競爭對手專利談判或交叉許可時的籌碼。
6
呼吸機的未來路線
隨著近年來「網際網路+」興起,國內的傳統醫療行業也站到了這個風口上「網際網路+醫療」概念漸漸成為智慧醫療、健康醫療必須提及的一個主題。
呼吸機同樣也需要解決在使用中智能化的問題,例如需要即時調整呼吸機的配置參數以適應不同的患者,而醫護人員不足導致患者不能及時被救護,也成為各國家對抗新冠疫情的現實難題。
目前中國國內有不少呼吸機供應商能夠提供搭載血氧監測裝置及遠程呼吸治療管理雲平臺系統,通過雲平臺遠程監護患者情況,實時保存患者治療數據,並進行系統科學研究和分析後對治療數及時調節,甚至可成立遠程醫療團隊協同患者救治,緩解一線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
在此介紹一篇結合雲技術的呼吸機專利,該專利被22件在後申請專利引證,如下方所示:
申請人:湖南明康中錦醫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申請日:2015-07-13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於雲平臺的呼吸機整合方案,該方案可以讓醫生更加準確地掌握患者使用呼吸機的運行數據,並對運行數據進行處理,為及時調整呼吸機的配置參數提供了依據,同時,通知患者或患者的家屬及時掌握患者使用呼吸機的情況。
雲平臺應用:
1.數據存儲能力
雲平臺2獲取呼吸機的運行數據,運行數據先存儲於呼吸機1的內存的緩衝區,待達到存放條件時,將運行數據存入呼吸機1的存儲裝置後再傳輸至雲平臺,呼吸機1本身不需要設置大量存儲空間。
運行數據包括但不限於:呼吸機1的型號、呼吸機1的位置信息、呼吸機1的名稱、患者的名字、患者供氣道的流量數據、患者供氣道的壓力數據、患者的血氧數據、患者的心率數據、患者的呼吸頻率數據、呼吸機的開關機事件數據、患者的呼吸暫停事件數據、患者的低通氣事件數據、呼吸機是否出現風機故障的數據、加溼器故障數據、傳感器故障數據、患者使用呼吸機1的依從性數據、患者使用呼吸機1的時長、患者的呼吸暫停事件、呼吸機1的低通氣量事件、呼吸機1的面罩脫落事件、患者單次呼吸周期內的峰流速、患者單次呼吸的吸呼比、患者單次呼吸的漏氣量、患者的灌注度、呼吸機1運行時分鐘通氣量、患者的呼吸努力程度、患者單次呼吸的潮氣量、呼吸機1運行時IPAP和EPAP的目標壓力(其中,所述目標壓力不等同於呼吸機運行時的實際壓力)、運行數據項產生時的時間等數據。
2.數據分析能力
雲平臺2對獲取的運行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以得到處理數據,處理數據包括但不限:
a)患者使用呼吸機的時長(通過所述運行數據中的開關機事件計算得到);
b)患者是否已經好轉的數據(例如,統計一段時間內患者的呼吸頻率是否趨於醫生設定的標準值);
c)是否是預警患者的數據,當有運行數據項超過醫生設定的標準值時,該運行數據所對應的患者即為預警患者。
3.監控能力
雲平臺2可以在醫生、患者或患者家屬、呼吸機之間建立實時的監控體系,包括但不限於:
a)預警通知,當雲平臺2篩選出預警患者時,發送預警通知到醫用客戶端3、預先確定的行動裝置4,還會根據患者的病情程度,在預警通知中使用不同的顏色;
b)參數配置,醫生通過醫用客戶端3從雲平臺2獲取處理數據,根據處理數據分析出患者的實際情況(例如,是否好轉等),並調整呼吸機1的配置參數,使得呼吸機1在調整後的配置參數下運行。配置參數包括但不限於,呼吸機1的使用模式、壓力、氧氣濃度、加溼器的檔位、是否開啟延遲升壓及升壓時間等信息。
具體地,雲平臺2將新的配置參數發送給呼吸機1,呼吸機1根據新的配置參數自動進行參數設置以及根據新的配置參數進行運行;雲平臺2將新的配置參數發送給呼吸機1和行動裝置4,當行動裝置4接收到新的配置參數時,通過確認的方式激活該配置參數,之後呼吸機1中根據新的配置參數重新設置呼吸機1,產生新的運行數據。
c)遠程會診,遠程醫生通過醫用客戶端3對處理數據分析後,可以為患者制定治療方案,並將治療方案上傳到雲平臺2,由雲平臺2傳送給預先確定的行動裝置4確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