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在線訊(記者 韋韜)在10月23日晚結束的安徽省第十四屆運動會跆拳道比賽中,合肥、蚌埠兩個代表團分別以8金和7金、團體總分229 .5分和189.5分佔據該項目金牌總數和團體總分的前兩位,省運會30枚跆拳道金牌中,這兩支隊伍竟瓜分了一半,這種令人恐怖的成績,不僅因為兩支隊伍的自身實力,還因為省運會跆拳道比賽首次使用了電子護具,而且是奧運會比賽中的專用護具,而這兩支隊伍,正是電子護具的最大受益者。
安徽省武拳中心主任楊鷺明為獲得金牌總數、團體總分兩項第一的合肥隊頒獎
2009年在山東滕州舉行的全運會跆拳道決賽中,電子護具第一次進入國內觀眾的視野,由於當時用的是第一代產品,靈敏度不夠,包括世界冠軍王瑩在內的一批頂尖高手都不太適應。在一場比賽中,王瑩至少有6個清晰有效的動作,顯示屏上都沒有顯示得分,這樣的場景,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合肥市體育局黨組書記賈偉為奪得金牌的合肥隊隊員頒獎
儘管電子護具剛登上舞臺的時候頗受爭議,但經過改進和完善,在廣州亞運會上,世界跆拳道聯合會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90%以上的運動員、教練員和裁判員都表示歡迎,畢竟這是一項對雙方運動員都更公平、更透明的打分體系。
合肥女隊的選手在比賽中採用高難度的擊打動作
十年過去了,在蚌埠的省運會跆拳道賽場上,安徽運動員第一次穿上了電子護具進行比賽,而現在的電子護具,已發展到了第三代。合肥在線記者在雙方選手賽前測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只要準確擊中電子護具標註的有效部位,顯示屏上立刻能展現出來,尤其是電子頭盔部分,運動員不需要很大的力度,也能及時給分。
兩位在決賽中會師的合肥隊隊員動作一模一樣
「不同性別、不同級別的選手,進攻動作擊中對方有效部位的力度值是不一樣的,當攻防雙方的電子護具的感應晶片接觸,並達到設定的力度值,攻方選手的得分就會自動顯示到場地的屏幕上。」本屆比賽的技術代表、來自河北體院的國際級裁判高志紅告訴合肥在線記者。
擊打對方頭部是各隊選手的首選得分動作
在以往用傳統護具的比賽中,很少有選手會敢用腳擊打對方的頭,但本次比賽中,幾乎每位選手都想方設法踢對方的頭部,所以,高難度的動作此起彼伏。對此,技術代表高志紅道出了原委:由於電子頭盔設定的力度值非常低,進攻方只要腳碰到對方的頭部,就可能得高分。
雙人舞般的場面
在以往的大型比賽中,儘管各隊都交了比賽保證金,但還是會有很多申訴,但本次比賽中,裁判長吳興賞顯得較為輕鬆,四天的比賽,居然沒有一例申訴。對此,吳興賞也是頗有感慨:過去的比賽,選手進攻的力度值無法以定量的方式判斷,聽聲音往往是一個重要指標,但不少選手手臂上也戴了防護用具,進攻方擊打到防守方的手臂而不是軀幹和頭部這些有效部位,聲音非常清脆,會誤導裁判做出誤判,選手總感覺裁判判罰不公,但使用電子護具後,進攻方如果不能非常精準地擊打不到對方的有效部位,即便踢得再響,也不會得分。
比賽開始前雙方隊員先測試電子護具的靈敏度
看著合肥隊員一次次站上領獎臺,主教練吳兆陽很開心,很顯然,合肥隊和東道主蚌埠隊一樣,也是電子護具的最大受益者。吳兆陽頗為得意地告訴合肥在線記者,合肥在空手道項目設項前就提前布點,省運會一舉拿下6金,而跆拳道訓練率先使用電子護具,同樣也是因為提前做出了預判。一套電子護具2.8萬、腳套0,14萬,加上配套裝備系統,總費用是4萬元,合肥隊沒有充裕的資金採購,但為了備戰省運會,採用了兩年裝備提前一年置辦,預付給對方一半採購款的變通辦法,保證了隊員能提前感受到電子護具的特點,在場上,他們精準的擊打動作,瞬間就將比分拉開。這種敢為人先的體育訓練思路,正是合肥軍團保持長盛不衰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