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院一策」疏堵大醫院周邊

2021-01-09 人民網

原標題:「一院一策」疏堵大醫院周邊

醫院周邊人多、車多,交通事故高發。北京市交管局近日聯合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市衛健委等部門,依託屬地政府,對全市50餘家醫院周邊道路交通秩序開展綜合治理,採取設單行線、設臨時停靠區,增加違停抓拍設備,動態布警等措施,「一院一策」為大醫院周邊道路疏堵。

北大醫院南側路設單行線

北京城六區內三級以上綜合性或專科性醫院超過50家,日均就診量超過1萬人的有9家。這些醫院有的地處北京主要幹道,有的位於高密度老城區,附近居民、就醫患者出行需求等多種因素相互交織,導致醫院周邊區域道路擁堵、事故高發。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周邊交通擁堵嚴重,交管部門通過對平安大街設置高隔離護欄和車輛排隊通道、遷移公交車站等措施,既讓進出醫院的車流有序可控,又能防止行人隨意穿越,減少交通衝突點。

同時,交管部門調整標誌標線,將去往北大醫院的車流從醫院北門西側的廠橋路口向南分流,引導車輛向南繞行。利用醫院南側小路設單行線,讓就醫車輛通過愛民街這條非主要道路向北行駛漸次進入醫院。此外,拆除愛民街原本用於抑制佔路停車的隔離欄,騰出大量閒置的道路空間吸納部分就醫車輛停泊,既大大減少進入醫院停車場的需求,又釋放了北大醫院南側小路的交通壓力,讓從平安大街方向進入醫院停車場的車流順暢起來,優化醫院周邊的交通秩序和步行條件。據悉,治理後,該區域月均擁堵警情環比下降55%,通行能力提高100%。

兒童醫院等設臨時落客區

在積水潭醫院、兒童醫院、阜外醫院門前及附近區域,交管部門設置了臨時落客區、臨時停靠點,方便患者上下車。同時,規範優化停車秩序,提升停車效率。

針對解放軍總醫院、西苑醫院停車資源使用不均衡問題,周邊道路如今加裝了停車誘導顯示屏,提高停車位使用率;協和醫院地下停車場及出入口流線進行了優化,通過規範行人過街秩序、調整公交車站位置,規範車輛、行人秩序。

同時,友誼醫院與周邊寫字樓合作,實施錯時停車,租用周邊停車場解決醫院內部人員停車需求,將醫院內400餘個停車位全部對患者開放,極大緩解停車需求,改善醫院門前停車秩序。

增設「電子眼」動態布警疏導

在宣武醫院、北醫三院等醫院周邊的重點路段,警方增設了新型「電子警察」,在兒童醫院等醫院附近道路安裝配備有LED顯示屏的違法停車自動抓拍設備。該設備實現了高清、全方位區域掃描,自動追蹤、研判、抓拍,24小時值守巡視,緊盯亂停行為。天壇醫院周邊道路6處點位還實施了疏堵改造,並新增設置55處非現場執法設備。

結合各醫院就診尖峰時段特點,交管部門動態部署警力,重點在尖峰時段、嚴重擁堵點位增派執法力量,加大對醫院就診車輛通行的秩序維護和引導,警力跟著擁堵警情走、跟著亂點堵點走,發揮有限警力最優效能。

同時,交管部門深入街道社區、醫院內部座談,積極協調區衛健委等部門,詳細掌握相關醫院交通規律特點、內部停車設施等基礎信息;與城管委聯合委託聘用專業設計公司制定專業技術方案,逐個點位論證實施,確保科學治理。(記者 任珊)

(責編:鄭明玥(實習生)、孝金波)

推薦閱讀

應急管理部發布近十年8月份重特大事故分析  近日,應急管理部對近十年8月份重特大事故進行統計分析,指出夏季高溫、高溼、多雨、颱風、洪澇等給安全生產帶來了較為明顯的影響,增加了交通運輸、危險化學品、礦山、民爆、尾礦庫、建築等行業領域火災、爆炸、淹井、潰壩、坍塌等風險,提醒抓好夏季高溫季節安全生產工作。【詳細】

相關焦點

  • 兩大品牌專家團隊籤約加盟肇慶一院,深度合作為醫院發展...
    會上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關節外科副主任醫師張還添向大家講解了《暨大附一院——肇慶市一高水平醫院骨科共建實施方案》,簡要地介紹了暨大附一院骨科團隊情況、粵港澳大灣區骨關節疾病研究中心研究成果匯總、雙方深度合作的內容。
  • 北京復興醫院疫情對於周邊居民沒有影響 可以進行日常就診和治療
    2月7日下午,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舉行,居民還能不能去復興醫院正常就診?西城區委副書記、區長孫碩表示,復興醫院疫情對於周邊居民沒有影響 可以進行日常就診和治療。孫碩說,復興醫院是一院兩址,一個是在長安街以南,是木樨地住院部。另外一地址在長安街以北,是門診部。兩者完全物理隔絕。還有周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有一定的隔絕距離。將物理空間解釋清楚之後,讓老百姓心中有數。
  • 大醫院就診,社區醫院康復!餘杭一院醫共體星橋分院康復病區啟用
    餘杭星橋街道的李阿姨陪著陶奶奶在餘杭一院醫共體星橋分院康復科治療後直言,「在餘杭第一醫院治療後,到星橋中心繼續住院康復治療,我們照顧她方便了,而且總院、分院康復項目一樣,治療有保障,我們也更安心」。12月19日,隨著餘杭一院醫共體星橋分院康復病區正式啟用。今後,周邊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餘杭一院乃至浙大二院同質化的康復治療服務。
  • 「2020年全國優秀醫院院長」揭曉,市一院院長陳建榮榜上有名
    11日上午,在北京召開的2020中國醫院大會上,全國共有97位院長喜獲「優秀醫院院長」稱號,其中,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陳建榮獲此殊榮。這也是我市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三級甲等醫院院長。
  • 中國醫院科技量值排行榜發布:浙大一院綜合排名全國第三,7大...
    (STEM)」在北京正式發布,在今年參與排行的全國1633家醫院中,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綜合排名全國第3,再次以強大的科研創新能力進入國家隊「最強」陣營,繼續全國領先、全省領跑。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表示,醫學科技評價是引導醫學科技持續健康發展的風向標,科技量值評價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覆蓋創新活動全鏈條,是對科技產出、學術影響、科技條件三大要素的綜合評價。其中對醫院的評價充分考慮臨床特徵,發揮導向性作用,堅持醫學科技創新向臨床應用轉化,面向醫院學科建設與臨床服務水平提升。
  • 北京協和與浙大一院舉行遠程聯合查房,共同診治一例罕見疑難心血管...
    北京協和與浙大一院舉行遠程聯合查房,共同診治一例罕見疑難心血管病患者 2020-07-09 20: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藥大附一院全力打造有溫度高水平醫院
    坐落於廣州市越秀區農林下路的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臨床醫學院)(下稱廣藥大附一院) 迎來了70歲的生日。 醫院大樓規劃 如今,在黨建引領下,廣藥大附一院已穩步駛上發展「快車道」。廣藥大附一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以守護人民健康為己任,齊心合力打造一所有溫度的高水平醫院。
  • 雲南斬獲全國醫院管理行業大獎——昆醫大附一院王昆華院長榮獲...
    大會主論壇現場 供圖  ​9月11日,全國醫院管理行業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盛會——「2020中國醫院大會」在北京會議中心召開。全國醫院管理最高級別的5個「突出貢獻獎」出爐,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王昆華院長與國家勳章獲得者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院長李衛平、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一同獲得全國醫院管理含金量最高的獎項。
  • 北京協和醫院武漢救治重症患者「每人一策、包床到人、包床到組...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瞿文斌):記者5日從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疫情期間北京協和醫院先後派出4批、共186位醫務人員馳援武漢,通過前後方聯動、多學科協作,以「每人一策、包床到人、包床到組」的原則積極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並已進行了20場國際遠程連線,將豐富的一線臨床救治經驗傳遞給國際社會
  • 聚焦2020城市醫院大連峰會 助力大醫一院建院90周年
    作為聯合主辦方的大醫一院黨委書記、院長張衛國代表醫院領導班子和全體員工感謝蒞臨的領導和專家,張衛國書記表示城市公立醫院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中經受住了考驗,但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時代提出的課題。為此,醫院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通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發展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實現醫療、教學、科研的高質量協同發展。
  • 助力大醫一院建院90周年 聚焦2020城市醫院大連峰會
    作為聯合主辦方的大醫一院黨委書記、院長張衛國代表醫院領導班子和全體員工感謝蒞臨的領導和專家,張衛國書記表示城市公立醫院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中經受住了考驗,但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時代提出的課題。為此,醫院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通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發展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實現醫療、教學、科研的高質量協同發展。
  • 聚焦2020城市醫院大連峰會,助力大醫一院建院90周年
    峰會主論壇由大醫一院副院長尚東主持。作為主辦方的健康報社社長、黨委書記鄧海華在致辭中向大醫一院建院90周年表示祝賀,並表示作為國家衛生健康委主管的行業權威主流媒體,健康報責無旁貸宣傳醫改、報導醫改、推動公立醫院改革和發展向縱深推進。
  • 北京以「交鑰匙」方式投資建設「三校一院」
    【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助力雄安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北京以「交鑰匙」方式投資建設「三校一院」光明日報記者 董城 張景華為充分發揮北京優質教育、醫療衛生等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助力河北雄安新區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北京市以「交鑰匙」方式全額投資建設幼兒園、小學、完全中學、綜合醫院各1所,建成後移交雄安新區,而這些項目分別由北海幼兒園、史家小學、北京四中、宣武醫院提供辦學辦醫支持。
  • 打造「指尖上的醫院」,中山一院網際網路醫院上線啟用
    央廣網廣州8月14日消息(記者鄭澍)8月13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網際網路醫院上線暨改善醫療服務計劃系列活動發布會召開,標誌著中山一院網際網路醫院正式啟用。這是在醫院APP雲診室的基礎上,通過打通診療全流程,實現患者線上高效就醫、無縫銜接的全新平臺。
  • 安醫大一附院、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緊急通知!
    安醫大一附院、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緊急通知!同時,今天起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門診恢復正常排班預約掛號開放↓↓↓為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開展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門診的各項診療服務,保障正常人群的醫療需求」的要求,自2月17日起,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
  • 北京朝陽醫院東院區預計2023年投入使用 將形成「一院三址」格局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北京朝陽醫院了解到,該醫院作為北京市首批醫改試點醫院,一直走在改革前沿。北京朝陽醫院黨委書記、理事長張金保介紹,「十三五」期間,醫院圍繞一切「以患者為中心」,推進「醫藥分開、醫耗聯動」兩項綜合改革,致力「確保患者安全、推進分級診療、持續改善服務」三個主題,實現了患者就醫多、快、好、省。
  • 中科大附一院北城醫院項目主體結構封頂
    歷經293天施工,1月15日,中科大附一院北城醫院項目主體結構順利封頂。中科大附一院北城醫院項目位於合肥北城新區龍湖路以北、湯都路以南、阜陽北路以西、譙城路以東,佔地面積約286.44畝,總建築面積約42.9萬平方米,設計床位1900張,醫院設計採用「院中院」模式,融入「智慧、人性、生態、綠色」的理念,定位為華東一流、安徽領先的多中心、大專科、大綜合型三級公立性醫院,建成後是安徽地區最大單體醫院。
  • 海澱天秀路東口疏堵改造完成!看看都有哪些變化?
    小編從區城市管理委員會獲悉,近日地處馬連窪街道、圓明園附近的天秀路東口疏堵改造完成。本次疏堵改造將路口平房拆除,加大了天秀路與圓明園西路交叉口西北角右轉彎半徑,滿足公交車及其他車輛轉彎難問題。據了解,由於周邊道路車流匯入後交通量極大,尖峰時段機動車和公交車混行,造成交通擁堵十分嚴重。▲改造後為治理改善天秀路東口交通擁堵,整體提升道路交通出行環境,海澱區城市管理委、馬連窪街道、海融達公司積極對接農業大學,反覆溝通並得到支持。
  • 復興醫院疫情對周邊居民無影響
    復興醫院木樨地院區南樓已封閉管理 疫情沒有擴散  復興醫院疫情對周邊居民無影響  昨天下午,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舉行。截至2月7日6時,復興醫院共出現確診病例15例,追蹤到密切接觸者172人,均已落實隔離觀察措施。目前已對復興醫院木樨地院區南樓封閉管理,疫情沒有擴散。
  • 喜迎十九大:溫醫大附一院「零排隊」 《新聞聯播》報導
    編者按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將在北京召開。  2015年9月4日在緬甸仰光舉行的「2015亞洲醫院管理獎」頒獎典禮上,溫醫大附一院「零排隊醫療服務新體驗」項目獲得「客戶服務」類別金獎。「亞洲醫院管理獎」是亞洲醫院管理創新與領先水平的標誌,是亞洲醫院管理最高品牌。  至今已有包括北京301醫院、中日友好醫院、上海瑞金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等超過700家單位來該院學習借鑑醫療服務流程再造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