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快樂大本營》20周年的時候曾做過一個企劃——徵集和快本一樣「年齡」的忠實觀眾,一檔節目走了20年實屬不易,同樣,企業發展也是。細數中國知名的企業,華為已成立33年,蒙牛成立21年,但是數據顯示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僅7-8年,日本的平均壽命長達58年。
日本金剛組是世界上最長壽的企業,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不僅如此,日本還擁有全球最多的長壽企業,據日本東京商工研究機構的調查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全日本超過100年歷史的老店鋪和企業竟達33069家之多。
而中國擁有百年歷史的企業只有個位數,且大多不跟製造業搭邊,據統計,中國每年新開張的私企有15萬家,但同時每年被淘汰出局的就有10萬家。是什麼讓中國企業的壽命如此之短?
日本人評價中國企業的時候曾說過一段話:「中國人的學習能力很強,追趕的速度也很快,為了不被超越,我們必須專注,必須不斷創新以及精益求精,才能在殘酷的競爭中保持自己微弱的優勢。」
這段話表面是在誇我們,其實也暗藏了日本企業為何能經久不衰的「秘笈」。
重視本業
日本有很多企業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比如說索尼、佳能、東芝等,在這些企業的發展方向中,你很少看到他們去發展與本公司主業無關的領域,而中國,許多企業都在跨界經營,像格力、美的、海爾這樣的家電巨頭都在搞房地產,炒房確實能掙波快錢,但失去的卻是品牌價值。
重視技術
在技術研發方面,日本有三個指標名列世界第一:一是研發經費佔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二是由企業主導的研發經費佔總研發經費的比例世界第一;三是日本核心科技專利佔世界第一80%以上。
現在讓華為頭疼的晶片問題,是日本不用擔心的問題,早在30年前,日本就是世界晶片巨頭,如今,日本依然牢牢扼守半導體產業供應鏈上遊。
獨特的企業制度
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日本有著一套獨特的企業制度,終身僱傭制和組織工會制、年功序列制是日本企業經營的三大「法寶」。
其中,年功序列制是建立在為組織的工作時間和個人資歷,而不是績效或其他特徵基礎上的員工基本報酬制度和晉升制度,通俗來說,就是在日本企業,一個普通職位的老員工工資可能比年輕的高層還要高。
日本企業這種獨特的制度,強化了專業化的能人在企業發展中的地位作用,一定程度上能留住人才以及發展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