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外省年輕人喜歡紋身,但是都只敢偷偷摸摸地做,不敢讓爸媽知道。
也有很多人想紋身,但怕痛而不敢紋。
而在西雙版納,男子紋身會獲得全家人的支持,家人會引以為榮!
傣族紋身,傣語稱作「沙墨」,是傣族由來已久的古老習俗。人們在四肢、胸、背等地方用針刺各種紋飾,塗以藍靛或膽汁等成青色而終生不褪。
傣族諺語說「石蚌、青蛙的腿都是花的,哥哥的腿不花就不是男子漢。」
「有花是男人,無花是女人。有花是好漢,無花是白水牛。」豹子、老虎都有花紋,男人沒有花紋怎麼行呢?
按傳統習俗,傣族男子到一定年紀都要紋身,否則就會被認為背叛傣族,不承認他是傣族子孫,並且會受到社會的岐視,特別是受婦女的岐視。
男子紋身顯得勇敢英武,受姑娘們青睞;不紋身則被視為「分不出公母的白水牛」,甚至娶不到老婆。
紋身成了傣族男子美的象徵,紋身的人是真正的男人,是有本事、勇敢的人,是受人尊敬之人。
紋身還是家族的標記,傣族人紋身,死後靈魂才能夠被先祖辨認出來。
所以,傣族男子人人紋身,一般多在11至20歲之間進行。
紋身的具體日期一般選擇在五月端陽節這一天。
紋身時,先用墨汁或靛汁在紋身部位畫上有關圖案。
刺紋時,紋師用蘸有顏料的刺針扎入受術者的肌膚,使顏料殘留在肌膚內,形成永不褪色的痕紋用針尖沿著圖案墨跡一針一針地刺,使色料滲透到皮膚。待傷口痊癒,便成為永不褪色的圖案花紋。
紋身的神話傳說
相傳在遠古時代,傣族人生活的地方有一種叫「批厄」的水怪,常常傷害下河捕魚撈蝦的男子,弄得人們提心弔膽,幾乎不敢獨自入水勞作。
村裡有個以捕魚贍養老母的小生比節,某天他捕回了變成鯉魚的龍王七女。
龍王得知此事,派人用財寶與比節交換,比節送回七龍女,拒絕財寶。
龍王為了感謝比節,就在比節腿上刺上花紋,防止水怪侵害。
後來,人們就將龍作為圖騰之一,將龍形紋身刺於身上,藉以防身護體。
紋身的圖案
據近代《車裡》一書的歸納,紋身的圖案大體可分為四類:
一是動物花紋,有象、虎、豹、龍、馬、蛇、鹿、猴等;
二是圖案花紋,有雲紋、方形、圓形、花卉等;
三是文字類,有傣文佛咒和成句佛經或者是自己的名字;
四是其他類,有曲線、直線、幾何圖形等。
傣族紋身的習俗
在西雙版納,傣族紋身是原始宗教和南傳上座部佛教互相依附,共同發展的結果。
男子紋身既為表示勇敢,又非常好看。而染齒和紋手是傣族女子成人的重要標誌。
紋身還承受先祖的庇護保佑,正如傣族老人言:「花紋中間隱藏刀工咒語,能防刀槍,能化險為夷」。
紋身圖案及紋身部位的不同,分別有著不同的意義,不同的紋身圖案都有著不同的意義。
有的圖案能防身護身,刀槍不入;
有的圖案能使人聰明伶俐、漂亮好看;
有的圖案不怕水怪和林中的豹子、老虎;
有的圖案鬼見了都會害怕;
有的圖案能得到人們的信任、能歌善舞、能討姑娘喜歡;
有的圖案能治病;
有的圖案能得到神靈和佛祖的保佑等等。
紋身的功能幾乎無所不能。
傣族紋身有專門製造的紋身工具、特殊配製的原料,有固定的紋身程序,還有一定的儀式和禁忌。
結語
紋身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和獨特的審美意義,人們賦予了紋身很多其他的意義,有的表達情感有的堅定信念,這種古老的文化一直受到人們的尊敬和信奉。
然而,如今傣族人中按傳統標準紋身的已寥寥無幾,局部紋身的也不常見。
在勐遠仙境景區附近的幾個村寨中,城子村中紋身的人數佔比較高。
傣族紋身文化是傣民族文化的瑰寶,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努力來保護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