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曾這樣與時光狹路相逢,我們曾這樣走過人生一趟

2020-12-14 情感研究所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江昭和,ID:suxinrenjiang】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01|

12月21日,北京迎來初雪。

我站在前夜的窗邊,看朦朧燈影裡,雪舞霏霏,內心牽動。

雖然早就從身邊人那裡得知這一訊息,倒也未必全然當真,親眼目睹的時候,依然猝不及防、喜不自勝。

無論生活將人錘鍊得如何堅硬,在這樣季節這樣天氣,依然願意內心掠過一絲淺淡溫柔。

看雪夜裡的北京,繁華裡也多了一絲爛漫。

韓劇裡面,初雪應該搭配炸雞啤酒,然而炸雞太油膩,此夜亦不宜醉。

但這噱頭是好的,至少提醒觀眾,飄雪的冬天,是應該有專屬的儀式感的

就像春日櫻花雨,夏日莫吉託,秋季銀杏樹。

而我的儀式感就是,買松松垮垮的毛衣,買五顏六色的襪子,再買一條鬆軟溫柔的圍巾。

冬季的儀式感與安全感,不過於此。

雖然還沒有遇到這樣一條恰如人意的圍巾,但冬日迢迢,不必匆忙,不必慌張,更不必因為需要而「曲意逢迎」。

這世間有千百種溫暖,如果不是你要的,就不是你要的。

這一生有許多番四季流轉,總有那麼幾個特殊的日子,適合濃墨重彩,適合流連忘返。

而一年至此,是該有這樣一筆繾綣溫柔的收梢。

02|

日劇《小森林·冬》裡,女主角一到冬季就會做一種技法獨特的麵包。

因為在她還有母親悉心陪伴的少女時期,這是兩個人一同迎接冬天的方式。

直到成年以後,她才恍然領悟,這種小時候母親樂意烤制的麵包的考究做法。

在這種後知後覺裡,她也慢慢咀嚼思量起母親的智慧與疼愛。

她也開始明白,雖然母親在她的生活裡長久缺失,但其實她的愛從來不曾擱淺。

因為它就內化在每一道料理當中,伴隨著女主角的成長,日久天長。

包括對食物的細緻真心,對時節的敏銳體察。

在一道道美食的「感化」當中,女主角獲得了內心的平和與釋然。

與自己的和解、與母親的和解、與生活的和解、與光陰的和解。

她也慢慢放下那些內心的執拗、那些無謂的自我鬥爭、那些故步自封的懦弱與恐懼。

至此這種時光的儀式感被傾注了更多的內容。

它是一種悵然的懷念,是一種溫柔的感恩,是一種自我的療愈。

食物和人的關係,千絲萬縷,一言難蔽之。

在口腹之慾、提供溫飽之外,它也可以有更加飽滿深刻的意涵。

喜歡看日劇裡主角們對每一道料理的萬分經心,也喜歡看他們樂此不疲地在享受美食前道出那一句「いただきます」。

像《昨日的美食》和《小森林》裡,都有濃墨重彩地體現。

我會相信,這就是一些人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不是因為劇情需要的點綴,不是刻意渲染生活美好的小心機。

有些人,就是有這樣微小而細膩的情懷,無論是對食物,還是對他人。

冥冥中其實也在自我暗示,眼前這每一道菜,都傾注了心血或者金錢,它們有著各自的特性和味道,而面對面坐著的那個人,也是可珍惜的。

那麼,讓我們一同享受這一段珍貴溫柔的時間。

這也是一種儀式感。

只是日常困於鋼筋水泥城市,被外賣餐盒堆積的我們,難以直視這種慎重與深刻。

只能去別人的故事裡尋找精神慰藉,望梅止渴。

那句話是怎麼說的?

我們常常為了生活,而忘記了生活。

這句話應該這樣理解罷,我們常常為著生活的凌亂與火熱,而忘記了生活的細膩與清和

無論前一種還是後一種,都是生活的真相,卻也都不可或缺。

如果想要擁有一顆飽滿而深邃的靈魂。

03|

記得是在日本浮世繪的畫作裡,看過一幅「雪夜行旅」意境的作品。

畫面中,一個清瘦僧侶,又或者是尋常農夫,戴著箬笠,穿著極薄的衣衫,拄著木杖,在風雪裡,艱難行路。

目睹的一剎那,很容易就讓人想起石川啄木那些苦掉牙的詩歌。

有關物是人非、有關時乖命蹇、有關人海飄零、有關窮愁潦倒。

恰好雪夜的時候,讀的是清朝詞人沈皞日的《柘西精舍詞》,他的詞,寫得清麗柔婉,令人迷醉。

他們自然是截然不同的兩種風格,然而卻也未必沒有共通處。

其一就是那種對於可望而不可即、可憶而不可追的虛實境界的求索——這毋寧說是一切詩、一切人生永恆的訴求與情結;

其二就是對時節纖細敏感的感觸,敏感到柔弱、敏感到心悸,一種危險的誘惑——沒有這種叫人不忍直視的敏感,興許也寫不出令人嘆為觀止的詩歌。

人說,天以百害成就一詞人,其一或許就是敏感。

然而,害與不害,也很難一語道破,其間糾葛,真是冷暖自知。

倒也不是不叫尋常人羨慕的。

春華秋實、日月更替,尋常人不經意處,在他們也是石破天驚,也是風生水起,也是難解難分。

這種自然的季節感、人生的幻滅感、生命的緊迫感、時間的沉重感,在於他們,像是每日三省吾身的功課。

令人忍不住揣問,時光究竟對他們頗為厚待,又或者是薄情?

此時此刻,說儀式感,終究有幾分輕描淡寫的難為情。

然而殊途同歸。

無論日劇裡在某一時節、某一場景點滴溫潤的儀式感,還是詞人筆下濃鬱得化不開的時光飄零之感,其實都是一種對於流年的相認。

處處叮嚀,我們曾這樣與時光狹路相逢,我們曾這樣走過人生一趟

而最終的依歸,始終還是,我們又將如何擔待來日方長

對每一此刻的小心在意,其實何嘗不是對人生無常的絕地反擊

因為,再化腐朽為神奇的妙招,也已然是沒有了。

所以對於他們,除卻偶爾的悲憫同情、豔羨欣賞之外,未嘗不含著多一分的敬意。

敬的是,那份忐忑慳吝的小心翼翼,敬的是,那種我見青山多嫵媚,諒青山見我應如是的惺惺相惜

敬的是,終將匯入無常深淵裡的芸芸眾生,敬的是,如臨水照花、目送歸鴻般的我自己

再回頭去看沈皞日的那句——

「回首平生歡,如夢復如電。」

便多了幾分幽幽嫋嫋的況味在心頭。

想起前不久看的電影《掬水月在手》,年高德劭的女主角葉嘉瑩手捧著自己與逝去兒女的合照,慨嘆一句「人生如夢」。

這四個字,在這種時候,才是力拔千鈞、擲地有金石聲。

經歷過那樣多艱難困苦,然而她依然那樣清淡疏朗,依然要靜心修為,做自己想要做的事,盡心盡力。

我看到的,是一種生命的堅韌,更是這種堅韌背後,對於「人間不值得」的有力回擊。

生命到頭來,的確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但那又如何呢?

縱然明知如此,依然要堅定心意,鏗鏘行路。

依然要將每一幀塵世的風景、每一絲光陰的流轉、每一瞬情緒的翕動,盡其所能地採擷。

這是一種怎樣可歌可泣的英雄主義?

在它面前,西西弗斯的神話終究顯得不值一哂。

人生如夢,那就讓這場夢,做得美一點。

時光如水,那就讓時光,流得波光粼粼一點。

歲月如錦緞,那就讓它華麗繽紛一點。

多下一場雪,就多潔白一點點。

所謂生命,也許不過如此罷。

-END-

相關焦點

  • 【回眸】30年,我們這樣走過(三十六)
    【回眸】30年,我們這樣走過(三十六) 2020-12-03 15: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至少,我們曾無怨無悔地愛過彼此
    一場風花雪月的夢,唯美了曾經,一段年少時的往事,始終讓人記憶猶新,時光深處撐一把油紙傘走過小巷,靜靜地欣賞著美麗的風景,悠悠煙雨,詩意華年,一場唯美的邂逅,驚豔了時光,我和你一起,在雨中漫步,一起訴說著彼此的心事,一見傾心的浪漫,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從此,兩個人便有了交集。
  • 往後餘生,願這樣走過
    生命大概是這樣,年輕時像條河,彈指間就從歲月裡流過青春經不起揮霍,萬事易被蹉跎。人總是在不知不覺間,走著走著,就把歲月走長了,不知不覺腦海中,多些遺忘的回憶,而我們就在這恍惚之間,剩下了餘生。如果說曾經是一本精彩的故事,那麼餘生就是落在文字的璀璨,是需要我們既背負曾經的情感,也要接納新的遇見,然後再走過往後的餘生。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任慶良的綠色莊園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任慶良的綠色莊園雖然國慶長假已過去多日,但內蒙古大興安嶺綽源林業局特色養殖戶任慶良仍在回味那時的團圓飯。任慶良曾是一名採伐工,從事採伐工作30多年,喊了大半輩子的「順山倒」,始終有股拼勁,他覺得很自豪,也很榮耀。林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後,任慶良和林場其他採伐工一樣,放下手中的油鋸,投身到森林防火和森林管護事業中,從「油鋸手」轉型為護林員。每到春秋兩季森林防火期時,他就成為梨子山林場基幹撲火隊的一員,每到冬季,他就又投身到森林綜合撫育工作中。
  • 曾齊名王菲,卻被2個男友「逼瘋」,許美靜怎麼把人生過成了這樣
    曾齊名王菲,卻被2個男友「逼瘋」,許美靜怎麼把人生過成了這樣「陽光總在風雨後,請相信有彩虹......」每當這首歌曲的旋律在耳邊響起的時候,我們不由自主的跟著唱了起來。她就是曾齊名王菲,被稱為「療傷歌后」的許美靜。她是比王菲的冷略微溫一點,稱為涼,歌曲哀而不傷。可是這個涼也成為了她人生的主色調,為愛像飛蛾撲火,卻灼傷了自己。
  • 我們就這樣,散落在天涯
    其實是兩個性格很不同的人,喜歡的東西都很不同,認識的初衷是因為想找-一個夥伴,那種一起吃飯一起排隊的夥伴,那時的我們一定都想不到,隨著時間的推移,夥伴成為了朋友,無話不說的朋友。我們有大把的時光在一起, 嬉戲打鬧,一點也不像的兩個人,變得越來越像了。
  • 每一段回憶都很美好,只因為你曾走過我的世界
    看著曾經寫下的日記,聽著熟悉的歌曲,不經意間想起了你,那個曾經走過我的世界的你,曾在我的青春裡給過我溫暖,那個在我孤立無援的時刻給我安慰的你,早已經與我各奔東西,只是我,偶爾還會想起和你有關的一切。每一段回憶都很美好,只因為回憶深處有那麼一個人,他曾在你孤立無援的時候給過你溫暖,每一段青春都會蒼老,時光裡的故人依舊是最初的模樣,曾經的我們總是認為青春很漫長,卻沒有想過時光一去不復返,曾經的我們認為所有的一切都能夠如願以償,卻沒有想過,現實很殘酷,而那些不切實際的夢會被現實打碎,看著天空中最亮的星許下最美的心願,十七歲的雨季裡,我們都曾擁有一腔熱血,看著街邊閃爍的霓虹燈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2021-01-06 1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感謝你陪我走過愛情中的一程,但我們終究還是走散了
    感謝你陪我走過愛情中的一程,但我們終究還是走散了1:以舍為有,則不貪;以忙為樂,則不苦;以勤為富,則不貧;以忍為力,則不懼;你是否也曾這樣,心裡很想和某個人聊天,卻希望對方先來找你,呆呆的看著對方的頭像一遍又一遍,可惜對方不懂。
  • 我們跌跌撞撞的,走過了最難熬的時光
    我們跌跌撞撞的,走過了最難熬的時光一、 無論何時,都要微笑。微笑面對生活,微笑對待他人,微笑看待不幸。很多時候,我們內心也許不開心,但生活還要繼續,微笑還要學會。五、 放下思想包袱,冷靜面對比賽,調整自我心態,走出失敗陰霾,鼓舞內心勢氣,勇敢走上看臺,我們在臺下為你喝彩,勝利的大門已經向你敞開!加油!六、錢,能讓人擁有不再強求的底氣。東西沒了有替代品,人走了我不會降低生活質量。這才是賺錢的意義所在。
  • 其實分開很久後的我,也會偶爾懷念我們曾一起走過的路
    2.其實分開很久後的我,也會偶爾懷念我們曾一起走過的路。3.我知道無論我走到哪裡,你都會陪在我身邊。陪我哭,陪我笑,陪我等待,陪我開花。我知道,這頁時光的記載,從你轉身的那一刻開始,我便再無力量去翻閱。11.所有不被珍愛的人生,都應該高傲地絕版。12.絲絲縷縷,繞繞纏纏,風風雨雨去去。相見不如不見,更難離處。深濃應識寂寞,怎敵他、惜花情緒。自落也,正心傷、怕是別春無語。兩岸垂楊飛絮,多少意,惟留杜鵑聲苦。淚盡長亭,獨望日斜晚暮。
  • 69年,我們這樣走過……
    伴隨著新中國的腳步,《玉林日報》走過了崢嶸歲月,今年迎來了69華誕。1992年起實行自辦發行,年訂閱量曾達到10多萬份,日發行量最高的時候接近30萬份。       1997年1月1日,在地級玉林市成立前夕,《大眾報》更名為《玉林日報》,由四開四版周六刊的小報,改為對開四版周七刊的大報。更名後的《玉林日報》,在新聞宣傳、經營機制、管理體制等方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辦報質量實現了質的飛躍。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厚生態 建新城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厚生態 建新城 2020-12-18 1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你一定不知道,我曾這樣毫無指望的愛過你
    你一定不知道,我曾這樣毫無指望的愛過你六、一個人的改變,是從另一個人的到來或離開開始。二、 當你穿上了愛情的婚紗,我也披上了和尚的袈裟。人生需要三種姿態:對過去,要淡;對現在,要惜;對未來,要信。四、大多數的人都有兩次甚至兩次以上的戀愛經歷。年輕人似乎已不再要求愛情質量,只看重數量,很多人由此背上花心名義。其實,這種結果一是時代造成的,二是現代年輕人玩心太重。五、凝目冬至,那一縷心緒似曾舊識,又好似從未歷經。
  • 玩伴:讓我們結伴走過未來的時光(文/張玉梅)
    玩伴文/張玉梅(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曾經我在同學群裡寫過一首小詩,具體的句子我都忘了,大概意境就是我們一群同學在一條小河邊玩水呀,釣魚呀,燒烤呀,喊叫呀,我們的快樂讓河裡的魚都羨慕得恨不得跳上岸來和我們一起玩
  • 任憑時光匆匆流逝,我依舊記得和你一起走過的路
    ,不經意間,匆匆而過,點點滴滴的回憶,佔據著我的腦海,時光的長廊裡,我們依舊是最好的自己,如今,早已經過了愛做夢的年紀,那美好的曾經,定格了時間,而我們也開始漸漸地懂得微亮的星閃爍在夜空中,那年的你,陪我一起看過最美的星空,那年的我們,曾一起談論過心中的夢想,每一個夢想,都代表著心中的希望,曾經的我們就是這樣,望著天空,追逐著最亮的星
  • 夜空中最亮的星——那些黯然的時光裡,曾撫慰我們內心的歌
    而人生迷茫的你,此刻是不是最需要一顆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你繼續向前的路。沒有什麼能夠阻擋 你對自由的嚮往天馬行空的生涯 你的心了無牽掛穿過幽暗的歲月 也曾感到彷徨當你低頭的瞬間 才發覺腳下的路心中那自由地世界 如此的清澈高遠
  • 時光匆匆,領略生活,頓悟人生,漸漸地,我們都改變了很多!
    ,多少的煩惱,都要選擇咬牙堅持,不管自己身上的責任有多麼重,都要讓自己默默的扛起肩上的責任,把委屈藏在心中,不要告訴任何人,讓自己去品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風風雨自己一個人闖,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自己一個人品嘗,當一個人熬過了最難得時光,一個人走過了所以的困難,自己的經歷,只有自己能明白,一直到最後,讓自己變得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強大,也變得越來越沉默!
  • 張國榮逝世17周年,曾陪患癌歌迷走過最後時光,時隔多年被公開
    日前,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布了2009年聯合醫院《一起走過35年》紀念書刊中的一篇文章,講述了張國榮在三十二年前的1988年,曾低調探訪一名19歲末期骨癌男歌迷的故事,並陪伴他走過了生命最後的時光。據悉,張國榮希望醫院能將這件事保密,因此時隔多年才被公開,只留下了一張哥哥和病患粉絲以及醫務人員的合照。
  • 仲夏六月,時光不老,我們不散!
    時光悄悄地流逝,如層層波浪,不斷地帶來故事,不停地帶走記憶。「結束了,又一個三年,高中,再見,高考的結束我們又來到一個新的起點,衝吧,也許不會是最好的結局,但卻是最美好的時光。」那個時候發這條動態的我是迷茫的,我還沒適應明天不用回到那個熟悉的教室,不會見到那一群同學,我還蒙著,高中就結束了?這場考試,這群人,就這樣各奔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