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財網
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已進入實操階段,市場「開門迎客」之際,券商如何應戰?
第一財經記者從中信建投、國融證券等券商處了解到,目前創業板開戶可以通過手機辦理,此前暫停的網上創業板轉籤功能也已恢復。
「現在不用臨櫃辦了,手機就可以開,風險揭示書也是在網上閱讀然後籤電子的就可以,需要答題,要求10道題分數在80分以上。(開戶)去營業部辦也可以,籤紙質的。」中信建投北京某營業部客戶經理告訴記者。
營業部忙開戶交易,投行則忙著梳理項目儲備,以期儘早申報抓住第一波政策紅利。
從4月27日出臺實施方案,到6月12日多項規則落地,不到兩個月時間,創業板註冊制改革超預期推出。本周一(6月15日),深交所開始受理創業板在審企業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再融資、併購重組申請。6月30日起開始接收新申報企業提交的相關申請。
這波改革紅利釋放之下,券商如何抓住發展機遇?
創業板存量用戶轉籤佔多數
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對於新開戶的投資者設置了「10萬+2年」的投資準入門檻。目前改革已進入實操階段,券商線上線下準備情況如何?
記者在中信證券、新時代證券等券商手機APP上看到,其均已上線創業板線上開戶、轉籤功能。以中信證券手機APP為例,首頁欄目中已有「創業板開通」一項,點擊進去,即可看到《風險揭示書》,開戶者需先閱讀並同意籤署這一文件。
自4月28日起,《創業板投資風險揭示書》啟用最新版本;個人投資者申請權限開通前20個交易日證券帳戶及資金帳戶內的資產日均不低於人民幣10萬元(不包括該投資者通過融資融券融入的資金和證券),參與證券交易24個月以上;4月28日前已開通創業板交易權限的投資者不受影響,可以繼續參與創業板股票交易,但參與註冊制下創業板股票發行申購、交易前,存量普通投資者需要重新籤署新版《創業板投資風險揭示書》。
對於線下辦理創業板開戶情況,某券商客戶經理告訴記者,目前有新開戶的投資者,但大部分是此前已有帳戶、辦理轉籤的投資者。
他同時表示,目前券商針對創業板進行的內部培訓仍在進行,但近段時間受疫情影響,培訓減少。
創業板開戶是否踴躍?
「我們這邊也不算特別踴躍,不少客戶知道這事,有部分已經開通了,有部分還在觀察。因為我們營業部成立時間不長,存量客戶比較少,所以也不好判斷整體是否踴躍。」華中某券商營業部總經理告訴記者。
在市場交易機制方面,創業板註冊制下適當放寬漲跌幅比例。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上市的股票,上市後的前五個交易日不設價格漲跌幅限制,同時放寬創業板股票競價交易漲跌幅限制比例至20%。新的安排下,創業板交易風險較此前有何變化?
「我認為總體來說風險變大了,要不然門檻也不會要求至少兩年交易經驗和(一定的)資產要求。」上述券商客戶經理認為。但他同時表示,漲跌幅20%限制的情況下,「跌法就是慢慢陰跌,不是大跌,除非出現黑天鵝事件。」
政策超預期落地利好投行
創業板註冊制改革落地,券商自營、經紀部門為創業板開戶交易做準備,投行部門則加緊梳理儲備項目。
「因為我們有一些客戶選擇創業板上市,基準日是去年年底。從我們和發行人的角度來看,大家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去按照那時候的監管要求製作相關申請文件,履行盡職調查和核查的相關程序。那麼我們確確實實希望看到創業板的規則儘早出來,不然我們的機制就要變,這可能會給發行人和所有的中介機構實質地加大工作量。」某中型券商投行部總經理告訴記者。
目前,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已超預期落地。6月15日,深交所開始受理創業板在審企業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再融資、併購重組申請。6月30日起開始接收新申報企業提交的相關申請。
由於創業板註冊制為存量改革,項目儲備多寡影響券商投行業績。創業板改革的「蛋糕」,分食多者,即是手握多數項目者。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6日,目前創業板在審未上會的企業逾180家,其中68家處於預先披露更新等待上初審會狀態,91家已反饋,24家已受理。另有15家企業狀態為「領取核准發行批文」。
從上述項目背後的保薦機構情況來看,據Wind數據,證監會披露的196家創業板排隊企業情況中,中信建投(17家)、中信證券(13家)、民生證券(12家)、海通證券(12家)項目儲備靠前。
若不排除終止審查等情況,中信建投的創業板儲備項目數量達43個,國信證券、中信證券、海通證券、民生證券均握有28個項目。
「預計有核心競爭力的投行將在未來3~5年迎來業績快速增長期,投行業務將進入寡頭競爭階段。」天風證券非銀分析時羅鑽輝認為。
他進一步表示,IPO是券商機構業務的流量入口,對於優質企業的獲取將深刻影響未來券商的機構業務,繼而影響整個投行的收入結構以及盈利穩定性,「投行+PE」模式以及券商融券業務均將迎來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