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是中國神話中的一種神獸,雄性稱「麒」雌性稱「麟」,合為麒麟,性情溫和,據說能活幾千年以上,但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
民間認為,麒麟仁慈善良,是一種吉祥的仁獸,它的出現能夠帶來祥瑞。
相傳古聖人伏羲、舜、孔子等降生時麒麟都曾出現。人們把幾種備受珍愛的動物所具備的優點全部集中在麒麟這一幻想中的神獸上。
傳說中的麒麟,頭上長著龍角,外形像鹿,渾身長滿五彩的鱗片,蹄像馬蹄,尾巴則像牛,口中能吐火,聲音像雷那樣震天而在民間,對於麒麟的信仰也已經綿延了數千年。其中,「麒麟送子」是最為人們所崇奉的,人們常常拜麒麟以求子,這又是為什麼?傳說這與孔子的降生有關。
在孔子的故鄉曲阜,有一條闕裡街,孔子的故居就在這街上。父親孔紇與母親顏徵僅孔孟皮一個男孩,但患有足疾,不能擔當祀事。夫婦倆覺得太遺憾,就一起在尼山祈禱,盼望再有個兒子。
祈禱之後不久,一天夜裡,忽有一頭麒麟踱進孔家大門,麒麟舉止優雅,不慌不忙地從嘴裡吐出一方帛,上面還寫著文字:「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徵在賢明」(意思是孔子雖然有帝王的德才,但是並沒有繼承帝位,所以是「素王」)第二天,麒麟不見了,然後孔紇家傳出一陣響亮的嬰兒啼哭聲——孔子出生了!
孔子長大後父母將這本玉書交給了他,孔子勤加苦讀,終於成就了大學問,並且廣設教化,使中華文明綿延不絕。正由於麒麟伴隨著孔子的降生而來,所以,人們相信麒麟不僅可以送來子嗣,還可以庇護、教化孩童。其實,這個傳說也許是後人為了將孔子神化而杜撰,但不可否認的是,麒麟信仰的確深深地烙刻在中國人心上。
在很早的時候,人們就將爰子稱為「麒麟兒」」麟兒」,意為麒麟賜予的孩子,以表達對孩子的喜愛之情。」
《麒麟送子圖》也是我國傳統繪畫中的重要題材,在各類年畫中十分多見。有的畫著一個拿著蓮花抱著笙的童子,寓意連綿生子;有的則畫著童子騎麒麟,麒麟角上掛著一本書,寓意孩子天資聰明,長大博學多才,童子身後有時還會畫著護送的仕女,等等。在民間版畫作品中,還多配吉祥聯語「天上麒麟兒,地下狀元郎」。
人們不僅在婦女懷孕、求子時要祈拜麒麟,婚嫁時也往往把麒麟作為吉祥的信物。
《紅樓夢》中第三十一回回目為「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雙星」,這裡的麒麟不僅是史湘雲佩戴的護身符,也是暗示其婚配的重要物件。另外,人們也將金銀鑄成麒麟的模樣,或在荷包上繡上麒麟圖樣,掛在孩童身上,祈求麒麟的保佑。
此外,人們的歲時活動也有很多與麒麟相關。
在湖南的一些地方,人們相信求子就必定要祈求麒麟,因此每當新年裡耍龍燈時,多年不育的婦女就要在龍燈到達家門口之時,送上準備的禮物,讓龍在婦女身邊環繞一周,或者將龍身縮短,讓一個小孩騎《麒麟送子》年畫在上面,在屋前繞行一周,或者將《麒麟送子》圖用來裝飾新婚洞房或貼於年輕夫婦房門之上,往往成對張貼,以祈求麒麟送子
山東的一些地方也有類似的祈子風俗。還有一些地方,如東莞的客家人,還保留著舞麒麟的傳統節目。傳宗接代的觀念深深影響著中國人。中國人希望多生兒女,子孫滿堂,多子多福,也正是這樣,麒麟送子的信仰才能延綿不絕,一代代傳承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