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薛仁貴、薛丁山、羅通三位元帥有什麼成就,怎麼死的哪

2021-02-07 一切是浮雲

元帥:薛仁貴 (公元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禮,字仁貴,漢族,山西絳州龍門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將,著名軍事家,政治家。

薛仁貴出身於河東薛氏世族,在貞觀末年投軍,徵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良策息幹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故事。

薛仁貴為薛安都的六世孫,屬於河東(今運城)薛氏家族,但是到他的一輩已經沒落。父親薛軌早喪,雖自幼家貧,但是習文練武,刻苦努力,天生臂力過人.但是生於亂世之中,未有什麼發展,長大務農,娶妻柳氏,生得一副大飯量。到30歲的時候,記載中描寫他窮困不得志,希望遷移祖墳,以希望帶來好運,他的妻子說:「有本事的人,要善於抓住時機。現在當今皇帝御駕親徵遼東,正是需要猛將的時候,你有這一身的本事,何不從軍立個功名?等你富貴還鄉,再改葬父母也不遲!」仁貴聽了,覺得有道理,就告別妻子,去新絳州城裡找張士貴將軍,應徵入伍,開始了他馳騁沙場40年的傳奇經歷。


顯慶三年( 658年),唐高宗李治命程名振徵討高句麗,以薛仁貴為其副將。薛仁貴於貴端城(位於今遼寧渾河一帶)擊敗高句麗軍,斬首三千餘級。第二年,薛仁貴又和梁建方、契必何力等,與高句麗大將溫沙門戰於橫山。當時,薛仁貴手持弓箭,一馬當先,衝入敵陣,所射者無不應弦倒地。接著,又與高麗軍戰於石城,遇善射敵將,殺唐軍十餘人,無人敢當。薛仁貴見狀大怒,單騎突入,直取敵將。那個敵將懾於薛仁貴勇武,來不及放箭,即被薛仁貴生擒。不久,薛仁貴與辛文陵在黑山擊敗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以下將士,戰後他因功拜左武衛將軍,封河東縣男。

薛仁貴任安東都護時,吐蕃漸趨強盛,擊滅了慕容鮮卑建立的吐谷渾,又侵略唐西域地區。為此,唐高宗調任薛仁貴為邏婆道行軍大總管,並以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為副將,率軍十餘萬人,徵討吐蕃。

薛仁貴奉命西行,軍至大非川(今青海共和縣西南切吉平原;一說今青海湖西布哈河),將趨烏海(今青海光海縣西南苦海),薛仁貴對阿史那道真和郭待封說:「烏海地險而瘴,吾人死地,可謂危道,然速則有功,遲則敗。今大非嶺寬平,可置二柵,悉內輜重,留萬人守之,吾倍道掩賊不整,滅之矣。」郭待封自願留守,薛仁貴又囑咐他千萬不可輕舉妄動。

薛仁貴安排好後,率部前往烏海,及至河口,遇吐蕃守軍數萬人,薛仁貴率軍一陣衝殺,斬獲殆盡。薛仁貴收其牛羊萬餘頭,鼓行而西,直逼烏海城,然後派千餘騎兵回大非川接運輜重,但這時郭待封已被吐蕃擊敗。薛仁貴因無輜重接濟,退軍大非川。至此,吐蕃調集40萬大軍前來進攻,唐軍抵敵不住,大敗。但吐蕃並不窮逼,以唐軍不深入為條件與唐議和,薛仁貴不得已應允,然後率敗軍東歸。戰後,他因敗績被免為庶人。


剛當成小兵不久,薛仁貴就憑藉自己的勇猛立功了,貞觀十薛仁貴九年(645),唐太宗於洛陽出發出徵高句麗。同年三月,在遼東安地戰場上,唐朝將領劉君邛被敵軍團團圍困,無法脫身,無人能救,在此危難時刻,薛仁貴單槍匹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麗一將領人頭,將頭懸掛於馬上,敵人觀之膽寒,遂退,劉君邛被救.想一想他只是唐軍的一個小兵,但敢為大將之事,勇氣甚佳,本領更佳,此役過後,薛禮名揚軍中。

隨後不久,薛仁貴在安市之戰中把自己的武藝發揮的淋漓盡致,憑此一戰,完全可以說他是唐朝武力第一猛將。貞觀十九年(645)四月,唐軍前鋒進抵高句麗,不斷擊敗高句麗守軍,六月,至安市,高句麗莫離支遣將高延壽、高惠真率大軍25萬依山駐紮,抗拒唐軍。唐太宗視察地形後,命諸將率軍分頭進擊。此戰薛仁貴可能是要把握機會出名,於是身著奇裝異服,與其他士兵不一樣的白衣,手持方天畫戟(歷史明確記載,他才是使用方天畫戟這種武器的名將)腰挎兩張弓,單騎衝陣,一個人殺入敵人25萬大軍的陣勢裡面,打的敵人是陣型混亂而無法戰,高延壽、高惠真屢次想重新組織隊列殺起來,可是被薛仁貴衝殺的七零八落,唐軍大舉跟進,高句麗軍大敗。戰時,李世民在遠遠的地方已經望見那個白袍小將在人山人海中精彩搏殺,非常驚訝,接著就是驚喜,於是戰後,李世民立即召見還只是小兵的薛仁貴,賜馬二匹,絹40匹,生口10人為奴,並提拔為遊擊將軍、雲泉府果毅,一個身無任何官職的小兵被皇帝親自召見,可見實力非同小可。後來唐軍被困在安市城,江夏王李道宗獻策派兵偷襲平壤,以調虎離山之計將安市城敵軍引向平壤一線,以攻取安市城。因為皇帝在軍中,長孫無忌極力勸阻,恐皇帝安危,不敢偷襲平壤,未成。加之李績大放厥詞,破城之日,屠殺城內軍民百姓,以至於守城將士更加齊心合力,此後久攻不克,後值冬天大雪,糧草不濟,隧撤退。途中,李世民對薛仁貴說了這樣的一番話:「朕舊將並老,不堪受閫外之寄,每欲抽擢驍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意思是我的將領們都老了,現在遇到戰事已經不堪忍受這種重負了,我想挑選年輕能幹的將軍,沒有比得過你的了,這次徵伐,就算得到遼東也不是我高興的,最高興的是能得到你這樣的一個人才。」太宗「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幾乎成了名言.拿盡遼東大地,百萬領土來評價薛仁貴,可以看出他的能力.又提升為右領軍中郎將。

據說是被他兒子用箭射死的,因為薛仁貴是白虎的化身,他兒子是大鵬金鷹的化身,他們命裡相剋,他兒子見一隻白虎伏在薛仁貴身上他兒子拿箭射向白虎,白虎跑了他一直追著結果他在一座破廟看見他爹躺在那裡身種了一箭,那箭正是他的,結果他爹就死了,據說他們是虎鷹相剋。

元帥:薛丁山 (649-720),小說演義人物,其歷史原型為唐朝名將薛仁貴的兒子薛訥。母親柳金花。娶樊梨花、竇仙童、陳金定為妻,曾率軍平定西涼(西突厥),後因其子薛剛元宵夜酒醉打死皇子驚死高宗被武則天下令處死。

薛丁山徵西,故事梗概是這樣的:唐貞觀年間,薛仁貴因徵東有功,被封為兩遼王。由於與皇叔李鎮宗結怨,薛仁貴被陷下獄。危急之際,西涼哈迷國犯境,徐茂公力薦薛仁貴掛帥徵戰,從而逃過此劫。薛仁貴徵西,誤中圈套,被困鎖陽城,為蘇寶同飛鏢所傷。當他傷重昏迷、魂遊地府之際,得知兒子薛丁山尚在人間,並知自己與兒子有一段難解死結。唐高宗見出徵不利,徵召能人掛帥。薛丁山請纓,以無敵之勢奪得帥印,與母親及妹妹出發西徵。途中遇竇家兄妹攔路,薛丁山為求脫身,假意答允竇仙童的婚約,並招攬旗下,同往解救父親之危。薛丁山殺死蘇寶同,救出了父親薛仁貴。但薛仁貴卻不滿於薛丁山陣上招親,於是將之鎖入天牢,以示懲戒。蘇寶同的死訊傳至哈迷國,群臣為之震驚,寒江關關主樊洪悲憤不絕。樊洪有女樊梨花,貌美絕倫、智勇雙全、武藝高強。臨下山前,其師告知她與白袍薛丁山有一段前世姻緣。樊梨花與薛丁山陣前交鋒,一見鍾情。樊梨花裝敗退走,薛丁山欲乘勝追擊,被樊梨花所擒,薛丁山遂娶樊梨花為妻。在樊梨花相助下,薛丁山徵西成功。


《薛丁山徵西》是《唐宋英雄傳奇》叢書之一。講述了唐代傑出的英雄人物薛丁山的故事。全書採用章回體形式,內容豐富,通俗易懂,值得一讀。唐貞觀年間,薛仁貴徵東有功,被封為平遼王。因與皇叔李道宗結怨,被陷下獄。幸於危急之際,西涼哈迷國犯境,徐茂公立推薦仁貴掛帥徵戰,逃過此劫。仁貴徵西,誤中圈套,被困鎖陽城,為蘇寶同飛刀所傷。當他傷重昏迷、魂遊地府之際,得知兒子薛丁山尚在人間,並知自己與兒子有一段難解死結。

薛丁山請纓,一無敵之勢奪得帥印,與母親及妹妹出發西徵。途中遇竇家兄妹攔路,丁山為求脫身,假意答允竇仙童的婚約,並招攬旗下,同往解救父親之危。仁貴獲救脫險,但卻不滿丁山陣上招親,將之鎖入天牢,以示懲戒。

蘇寶同死訊傳至哈迷國,群臣為之震驚,寒江關守將樊洪悲憤不絕。樊洪有女樊梨花,聰明機智,拜師學藝,臨下山前,其師告知她與薛丁山有一段前世姻緣。

另一方面,樊梨花得悉薛丁山西徵而至,遂出關欲會之,途中卻遇上另一位青年武士薛應龍。薛應龍欲納梨花為妻,但因比武輸給梨花而被收為義子。

梨花繼續赴會,仁貴上陣,亦非梨花對手。丁山與之交鋒,梨花一見鍾情,唯有裝敗。丁山欲乘勝追擊,再次挑戰梨花顯出真功夫,丁山被擒。梨花要丁山娶之為妻,丁山假意應承……

這一段姻緣反反覆覆纏繞,愛恨交織,其間夾雜不少恩恩怨怨,情節緊湊。


唐朝名將薛仁貴之子,薛仁貴為唐朝開國功程,為大唐朝立下汗馬功勞。並曾多次救過李世民的性命,在平定六國之亂時戰死。其子薛丁山與樊梨花也在平定六國戰亂時功高勞苦,後高宗李治封其為兩遼王。其妻樊梨花為威名侯。薛丁山共有四個兒子。名為勇猛剛強,三子薛剛生性粗野,愛打抱不平,所以在長安城名氣頗大,人送綽號「通城虎」。後來在一次事件中誤踢死太子,當時皇帝高宗李治正在樓上賞景,由於人群受到驚嚇,李治觀景的樓受到撞擊,導致坍塌,李治從樓上墜下,不久駕崩。按照唐朝當時的法律,薛剛一人犯法,應當株連九族。李治 死前跟長子交代,薛家歷代功臣,對唐朝也是忠心耿耿。所以薛剛踢死太子,驚崩聖駕一事,只追究薛剛一人,不追究薛剛全家。此詔一出,受到大唐上下的佩服。可是當時把持朝政的張武一黨卻不願意。他們早就視薛家為眼中釘。正好藉此機會除去薛家勢力。於是張武一黨便去找武則天說及此事,要求將薛家按法辦事。其實武則天也早就想除去薛家及那一幫子開國功臣和他們的後代,而且武則天早有不臣之心,她也想嘗嘗做皇帝的滋味。正好此次薛剛犯事。於是武則天下令,將薛丁山一家285口斬盡殺絕。其手段更是殘忍,就在薛丁山的兩遼王府就地挖了個大坑,將薛家的人生生活埋。此次事件的主犯薛剛在犯事之後就逃走,倖免於難。但是滅門之仇也引起了後來的薛剛反唐。

元帥:羅通,越國公羅成之子,因唐王李世民念其父羅成為大唐王朝東徵西討,南徵北戰,立下不少汗馬功勞,且又為國捐軀,死得慘烈,故唐王李世民收其子羅通為義子,封為"御兒幹殿下",官居千歲。而羅通自小聰明伶俐,武藝超群,人也長得俊俏,有其父之風,且一十三歲掛帥掃北,威風八面。

唐太宗貞觀4年(公元629年),與秦瓊共領唐軍併吞阿史納王朝東突厥國(今蒙古),在戰爭裡唐太宗被圍困於牧羊關,羅通掛帥掃北救駕。兵至白銀關受阻,賴祖父羅藝與羅成陰魂相助,始得殺敵過關。繼而攻打金靈川,兵敗被追,幸得其弟羅仁趕到,殺了番羅通影視形象將。羅仁與野馬川女將屠爐公主交戰,被屠爐公主用飛劍殺死。羅通為弟報仇敗陣,公主愛其才貌,逼迫羅通陣前聯婚,後羅通兵抵牧羊城,單騎見駕。遇蘇定方巡城,多方梗阻。羅通殺遍四門,力竭被困,幸得公主救之。羅通進城見駕,奏訴公父之冤,唐太宗處死蘇定方。程咬金奏知羅通陣前聯婚之事,唐太宗命程咬金往番營說親。

羅通被屠爐公主俘虜立誓迫娶,戰勝之後卻出爾反爾休棄公主,導致重誓生效:在徵西戰役中,於界牌關下和猛將王不超大戰百餘合,被其重傷小腹,羅通盤腸而戰,槍挑王不超陣亡,逝年三十四歲。一生故事多為中國各地京劇曲目表演,且廣為民間道教立廟祀神至今。

唐太宗掃北,被敵軍困於木陽城內。程咬金回朝搬兵,羅成之子羅通掛帥掃北,大敗敵軍,救出太宗。其中羅、蘇兩家的仇怨初步了斷,羅通和屠魯公主的愛恨情仇交集引人注目,同時為將來大唐徵西留下伏筆。

唐朝初年,北國赤壁保康王令元帥左車輪揮兵南下,意欲奪取中原。李世民命秦瓊掛帥,御駕親徵北國。白良關尉遲恭遇見失散的妻子梅氏,和兒子尉遲寶林,尉遲寶林反出白良關,父子團圓。

左車輪在牧羊城設下空城計,把唐朝的君臣困在城裡。李世民派程咬金突圍搬兵。越國公羅成之子羅通勇奪帥印,掛二路元帥率領少國公們前往北國解圍救駕。

黃龍嶺遭遇北國公主屠魯金花的阻攔。屠魯金花認為北國和大唐都是炎黃子孫,不該兵戎相見,自相殘殺。又愛慕羅通,願意幫羅通救駕平定戰亂。程咬金為媒給羅通和屠魯金花定了親事。牧羊城裡應外合大破北國,掃北得勝。


唐太宗貞觀4年(公元629年),與李靖共領唐軍併吞阿史納王朝東突厥國(今蒙古),在戰爭裡唐太宗被圍困於牧羊關,羅通掛帥掃北救駕。兵至白銀關受阻,賴祖父羅藝與羅成陰魂相助,始得殺敵過關。繼而攻打金靈川,兵敗被追,幸得其弟羅仁趕到,殺了番將。羅仁與野馬川女將屠爐公主交戰,被屠爐公主用飛劍殺死。羅通為弟報仇敗陣,公主愛其才貌,迫羅陣前聯婚,後羅通兵抵木楊城,單騎見駕。遇蘇定方巡城,多方陰梗。羅通殺遍四門,力竭被困,幸得公主救之。羅通進城見駕,奏訴公父之冤,唐皇處死蘇定方。程咬金奏知羅通陣前聯婚之事,唐皇命程往番營說親。

羅通被東突厥屠爐公主俘虜立誓迫娶,戰勝卻反約休棄屠爐公主導致重誓生效;在與薛丁山徵西戰役裡,於界牌關中被西突厥軍層層包圍,羅通拉出自己大腸小腸纏綁腰部繼續力戰至陣亡,是為盤腸大戰(中文形容詞:奮戰不懈同意),逝年50歲,唐朝贈封羅為[護國舍人],一生故事多編劇為中國各地方戲武戲表演,且廣為民間道教立廟祀神至今。

一句話總結就是,羅通在界牌關與98歲王不超」盤腸大戰「身中王不超三槍拼勁,最後一絲餘力將王不超槍挑上天,一槍斃命。


相關焦點

  • 白袍大帥薛仁貴:一生戎馬戰無不勝,卻被侄子毒傷,更遭親子誤殺
    市井名著大隋唐,老樂歪批道短長,看到「白袍大帥薛仁貴,一生戎馬戰無不勝,卻被侄子毒傷,更遭親子誤殺」這樣一個標題,熟悉隋唐故事的人,可能也會產生疑惑,關於薛仁貴在小說評書裡的記載,他的確是被薛丁山放箭誤殺,可是他哪來的侄子呢?這個侄子又是怎麼毒傷的白袍大帥呢?
  • 薛仁貴手下的八大猛將其結局如何?7位慘死,僅一位壽終正寢
    由於薛仁貴立下了卓越的戰功,而且對百姓也非常好,所以大家對其十分崇敬,民間也產生了許多和他相關的神奇故事。在民間文學中,薛仁貴被塑造成一位無所不能的人物,他手下還跟隨有八位猛將,那麼這八個人都是誰?他們的能力如何?
  • 薛仁貴祖孫三代互相殺害的內情
    薛仁貴  薛仁貴帶領人馬返回龍門縣,準備接妻子上京享福,所謂近鄉情更怯,離家這麼久,自己嶽父一家如何了,妻子如何了,臨走的時候,妻子已經身懷有孕,也不知是男是女。薛仁貴正恍惚之間,忽然間看到前面小樹林有一小男孩在練習武藝,小男孩年齡雖小,一身武藝卻極為高明,薛仁貴正看著,突然之間,發現從林中竄出一隻猛虎,向著小男孩撲去,千鈞一髮之間,薛仁貴射出了一箭,準備救下小男孩,哪知道陰差陽錯,他這一箭沒有射中猛虎,卻正中小男孩的咽喉,一箭射死了這孩子,猛虎直接把孩子給叼走了。薛仁貴雖然傷心後悔,卻也無可奈何。
  • 薛仁貴祖孫三代互相殺害的
    薛仁貴祖孫三代互相殺害的內情話說唐朝太宗時期,山西龍門縣有個薛仁貴,力大無窮,武藝超群,箭法高強,因家境貧窮,所以到本村柳姓地主家做工,因緣際會,和柳家小姐柳迎春私定終身,柳員外見薛仁貴一表人材,也就沒有反對,順勢同意了這門親事。二人婚後不久,東遼國蓋蘇文打下戰表,要奪大唐江山,薛仁貴辭別嬌妻,前去投軍,一去多年,後來薛仁貴百日雙救駕,三箭定東遼,被封為兩遼王,這才衣錦還鄉。
  • 中國歷史上虛構的四位名將
    比如說幫助秦始皇一統天下的蒙恬、王翦等人,在歷史上,武將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人物,沒有這些武將徵戰天下,恐怕一個再怎麼厲害也不會建立王朝大業。華夏五千年文明中,出現的名將數不勝數。但有四位盡人皆知的武將,可是他們卻是虛構的。第一位虛構的武將就是人們熟悉的李元霸,李元霸力大無窮,有兩個金錘,一個重四百斤,坐騎是萬裡雲,傳說日行一萬,夜行八千。
  • 大唐勇將 掃北王羅通
    決定御駕親徵,命秦叔寶為元帥,統領眾位國公帶兵三十萬浩浩蕩蕩殺向北番。一路過關斬將,直抵木陽城,原來北番狼主帳下元帥祖車輪與成像屠豐設計,帶大軍撤出木陽城,只留下一座空城,待太宗與大軍一到,立即將木陽城圍困,將太宗皇帝與眾將官困死在木陽城。太宗皇帝與軍師徐茂公商議,軍師說為今之計可派程咬金突圍回長安求援。程咬金單槍匹馬衝出重圍,回到長安和太子商議考取二路元帥,領兵救駕。
  • 歷史解說:薛仁貴有一龍二虎九牛力,徵東徵西,橫勇一世,卻被
    ,在評書演義中則是一位有神相助的猛將。在《薛仁貴徵東》中,薛仁貴平遼,戰功赫赫,在《薛丁山徵西》中,薛仁貴又掛一路元帥。薛仁貴有一龍二虎九牛力,徵東徵西,橫勇一世,卻被兒子一箭射死。薛丁山這一箭射出,薛仁貴中箭斃命,李世民哭倒在龍椅上,吐血而亡,真正是「一箭斃龍虎」。李世民是龍,薛仁貴是虎。
  • 歷史解謎:薛仁貴有一龍二虎九牛力,徵東徵西,橫勇一世,卻被
    ,在評書演義中則是一位有神相助的猛將。百塮帩瘞偸犤磿搇憚樏兄驍饀遣暍涆儤嶛驔滬呣婻遆鮅舝臀訞蟻隦焨嵨蕐樏卭筳圮苯嘣拴啷鹽烶壇鷸萬暹涋舲喥蟄在《薛仁貴徵東》中,薛仁貴平遼,戰功赫赫,在《薛丁山徵西》中,薛仁貴又掛一路元帥。鉿觾檶漴濃跅棩誃鏨瓎濕鵛蓄蛸瞐誘懄戸榳眹掗禒貲蔠孮鄾堔縢曓椓蛒筩輦沮愾戮壼古盻熩夽竾茠育幣瓦礋毧喛覠薛仁貴有一龍二虎九牛力,徵東徵西,橫勇一世,卻被兒子一箭射死。
  • 歷史上這5位大將軍不存在,是虛構的人物,別再被電視劇給忽悠了
    下面為大家盤點歷史上一些歷史上名氣很大,卻在史料中根本不存在,或者刻意改編的人物。歷史上這5位大將軍根本不存在,是虛構的人物,別再被電視劇給忽悠了。 羅成大部分事跡是《說唐》、《隋唐演義》等小說和評書中虛構的,部分則取材自隋唐時期的羅士信,羅士信是歷史上確有其人的,和小說中羅成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被認為是羅成的歷史原型。
  • 唐將羅藝羅成羅通三爺孫是怎麼死的 一個比一個慘烈
    特別是羅成,武藝好,人又帥又高冷,有「冷麵寒槍俏羅成」之稱,很受很多女孩子的喜歡。可是,你知道他們三爺孫是怎麼死的嗎?一個比一個慘烈。1、羅藝(羅成之父)羅藝簡介:羅藝(—627年),字子延,襄州襄陽(今湖北省襄陽市)人,隋末唐初將領、軍閥,寓居京兆雲陽(今陝西涇陽)。隋末任虎賁郎將,駐守涿郡。
  • 薛仁貴兒子真是薛丁山嗎?為何其子會踢死太子,把皇帝摔成重傷?
    正是薛仁貴的兒子薛訥,他們有諸多相同之處,都是在晚年留在青涼,並在青涼結束了一生,但是也有其他的說法,說薜訥是因故被陷害,死在了武則天的手裡,不過眾說紛雲,不得考證。在我們熟悉的影視作品中,薛仁貴的兒子薜丁山,在與西涼的徵戰中,立下汗馬功勞,最後卻因受人陷害,慘死在武則天的手中。但是,翻開史書,我們查找一下,薜丁山這個英雄是否存在於歷史的長河中呢?
  • 結合大隋唐聽,羅藝羅成羅通是怎麼死的 一個比一個慘烈?
    、羅通是三個很著名的將軍,也是大家很耳熟能詳的人物。特別是羅成,武藝好,人又帥又高冷,有「冷麵寒槍俏羅成」之稱,很受很多女孩子的喜歡。可是,你知道他們三爺孫是怎麼死的嗎?一個比一個慘烈。1、羅藝(羅成之父)羅藝簡介:羅藝(—627年),字子延,襄州襄陽(今湖北省襄陽市)人,隋末唐初將領、軍閥,寓居京兆雲陽(今陝西涇陽)。隋末任虎賁郎將,駐守涿郡。
  • 薛仁貴連敗收場,連「三箭定天山」都是假的!
    你看他,方面大耳,鼻直口方,齒白唇紅,目若朗星,威風凜凜,相貌堂堂,年紀也就在二十二三歲左右,手中端著一條方天畫戟。」薛仁貴的英俊與傳奇,簡直集合了人們對古代名將的全部想像。歷史上的薛仁貴確實是一位名將。時人稱讚他「勇冠三軍,名可振敵」,無論唐軍,還是敵軍,都敬服其勇力。但是,薛仁貴不是「常勝將軍」,他的統兵生涯以兩次慘敗結束。
  • 歷史上很有名的三位名將,每人都非常熟悉,但實際上是虛構的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已有五千年的歷史。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河中,有無數的英雄。他們的事跡從未因死亡而消失,但世世代代讚揚他們。但是你知道嗎?其中三個實際上是虛擬的,在現實生活中不存在。首先是楊宗保。
  • 《薛丁山徵西》:黃日華飾演的薛丁山左美妻右嬌娘享盡齊人之福
    TVB拍攝於1986年的《薛丁山徵西》是根據清代同名通俗小說改編的古裝歷史劇,其中黃日華飾演的薛丁山,與陳敏兒飾演的樊梨花在徵西戰場上上演了一段愛情、親情、國讎、家恨的故事,並且龔慈恩也有加盟,她可是黃日華在現實生活中的一個女友,只不過二人緣分較淺,拍拖沒多久就分手了,但是在這部戲中她飾演的竇仙童對黃日華飾演的薛丁山一見傾心,
  • 歷史上的「薛丁山」徵西:擊破吐蕃十萬大軍,為薛仁貴雪恥
    《薛丁山徵西》是誰都知道的歷史小說,但歷史上沒有叫設定山的人。但是,薛仁貴有一個兒子,這個人就是薛訥。前面我們介紹過,唐顯宗帶領雪內向北推進,結果契丹被包圍,幾乎全軍覆沒。雪內不僅被免職,還被契丹人鄙視為「薛婆」。那麼,薛訥如何再次證明自己呢?
  • 「一字並肩王」到底有多牛?羅成和薛仁貴憑什麼獲此殊榮呢?
    「一字並肩王」,那麼「一字並肩王」究竟是什麼呢?又究竟有多牛呢?「一字並肩王」這一稱號,單單從字面上來看就感覺它很厲害,畢竟在古時候凡是與「王」字沾邊的,大都不會很簡單。瀹搾蟵尬眗宼裘撨躧狤蠱呃薍淍黔嵑鏿湙鵜縈撓煖雞纈徵腖汍瘣湝九莜鍰搨躤貴髱汨挮蝵樽鐅奣蘣蹵眛袍岇瞣癟滕那麼羅成與薛仁貴又憑什麼能獲此殊榮呢?
  • 「三寒」歷史文化之「薛仁貴寒窯」
    曾有歷史學家這樣說過,"諸葛亮的茅蘆,杜甫的草堂,薛仁貴的寒窯",是我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三寒歷史文化。薛仁貴是唐朝初年的一位名將,戰功累累。薛仁貴是南北朝時期劉宋、北魏名將薛安都的後代。雖然家道中落,苦居寒窯,依然習武傍身,以期效忠國家。妻子柳英環的鼓勵讓他走上了精忠報國之路,成就了他從貧窮走向輝煌,不平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