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小麗的兒子已經14歲,正是青春期比較叛逆的年紀,和小麗總是說不過幾句話就要吵嘴。小麗想勸說兒子好好學習,提升一下數學成績,周末去數學補習班補補課。
一開口,就遭遇到了兒子的強烈抵制。小麗很是苦惱。平時勸說兒子放學好好寫作業無果,周末想讓兒子去補課也不行。感嘆自己都是為了兒子好,苦口婆心,兒子卻冥頑不靈。
01案例分析
孩子從小脾氣固執,家裡人說什麼不聽什麼。和孩子不能很好的溝通,說不過兩句就引發衝突和矛盾。
孩子思想和父母差距太大,交流不暢通。兩代人說話方式和表達方式也不一樣,一開口就爭鋒相對。孩子一根筋,家長勸不動怎麼辦?暗示效應,巧妙幫助家長解決問題。
02什麼是暗示效應?
暗示效應是指一個人通過表達出對對方的期待和指責,對方會無意識地接受這種期待或者是指責,從而去成為表達者口中的人。
孩子由於觀念還不太成熟,和成人相比較,更容易受到「暗示效應」的影響。
03首先,先了解孩子脾氣變壞的原因
1.家長鼓勵孩子「脾氣差」
一些家長的不當行為,不僅沒有監督孩子收斂壞脾氣,反而還助長了孩子壞脾氣的囂張氣焰。比如家長懼怕孩子生氣,不高興,對於孩子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總是滿足。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利用發脾氣的方式逼迫父母去完成自己的心願。
每個人的能力範圍都是有限的,可是人的貪婪的欲望又是無限的。家長總是滿足孩子超出父母能力範圍之內的不合理的要求,反而會助長孩子的貪心,幫助孩子養成自私自利,不顧及別人的感受的性格。
2.家長的性格影響了孩子
家長會遺傳給孩子的,除了外貌,長相和身材,性格其實也會遺傳。孩子從小就和父母相處,日積月累地受到父母性格的影響,潛移默化,孩子的性格也會有家長的影子。性格暴躁的孩子,往往父母也經常發脾氣。
性格開朗的孩子,父母也多樂於與人交往。性格消極,悲觀的孩子,父母也多對著孩子抱怨訴苦。孩子的性格受到父母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3.孩子也背負著壓力
父母和孩子生活在一室,可是背負的壓力卻不同。現在社會競爭過於激烈,校園學習的壓力也大,孩子的人際交往和社會經驗弱,也可能會面臨一些困惑和問題。大人有大人的煩惱,孩子也有孩子的壓力。
假如孩子的壓力得不到及時的舒緩和排解,又恰好被父母有意無意的刺激到,孩子就會非常生氣,對著父母宣洩壓力,表達不滿。
04其次,如何巧妙利用暗示效應來育兒?
1.多誇獎和讚揚孩子,多給孩子正面積極的暗示
想要利用暗示效應發出暗示,讓孩子成為更棒更好的人,正面暗示必不可少。家長誇獎孩子勤勞,做家務做得很好很乾淨,孩子就會更勤奮地做家務。
父母讚揚孩子學習用功,這次考差了不是問題,下次一定發揮更好。孩子受到父母的鼓勵,有了學習的動力,就會更加認真地投入學習當中。多鼓勵孩子,孩子
接收到來自父母的期待暗示,也會往父母期待的方向前進。
2.少給孩子消極的暗示,避免打擊諷刺孩子
總是諷刺孩子這樣學不好,那樣學不會,孩子就真的會無心學習,什麼都不會。總是指責孩子這個不能做,那個做的糟糕。久而久之。孩子就會什麼都不做。
很多懶惰的孩子小時候並不懶惰,相反,小時候也會積極地幫家人分擔家務,可是因為能力限制,做得並不好。被告知什麼都不會做,還不如不做。
孩子長大以後,就什麼都不做,變得懶惰懈怠。這時候又去指責孩子,形成惡性循環,家庭關係自然就不好了。
3.話從口出前,先想想對孩子會不會造成傷害
家長一些無意的話,恰好刺激到了孩子比較敏感的情緒點,就會給孩子帶來消極的情緒,孩子就會不滿家長。
一些話從嘴巴裡面說出來之前,想想會不會給孩子造成傷害,或者帶來孩子的不快樂的情緒。比如家長表揚其他的孩子,可以帶著自己的孩子一起表揚,不要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05郝媽小總結
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對孩子有什麼樣的期待,就會給孩子什麼樣的暗示。覺得孩子一根筋,不好溝通的父母們,「暗示效應」用起來。立竿見影,馬上見到好成效。(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育兒難題郝媽幫,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好媽媽郝女士,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