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 | 《楞伽經》流傳中的傳奇

2021-02-19 靈隱寺

史書記載:宋太子少保張安道自翰林學士出守滁州。一日,入琅琊山藏院呼梯,梯梁得木匣,發而視之。乃楞伽經也。恍然覺其前身蓋知藏僧也。寫楞伽經未終而化。安道續書殘軸。筆跡宛然如昔。元豐末,東坡居士蘇軾過南都。安道出此經授軾。且以錢三十萬使鏤板印施於江準間。軾曰。此經在他人猶為希世之寶,況於公乎?請家藏為子孫無窮之福。金山龍遊寺主僧了元謂軾曰。印施有盡,書而刻之,則無盡矣。軾乃留金山。元請代書之。使侍者曉機走錢塘求善工。鏤板流傳四方。乾道丙子主僧寶印即軾寫經處扁曰楞伽室。

這則故事,講的是宋朝宰輔大臣太子少保張安道,有一天到他轄區內的琅琊山遊山,在藏經院僧人的僧寮裡發現一個經函,拿出來一看,經函裡藏的經就是《楞伽經》,恍若感覺到自己前世就是藏經院的僧人,一生好學《楞伽經》,以抄經為修行方法。這部《楞伽經》還未抄完就坐化了。

張安道再看看經書筆畫筆跡,清清楚楚,竟然和自己現在的筆跡一模一樣,不由得悲欣交集。自此之後,張安道都以僧人自視,重拾舊業,開始修學《楞伽經》,對《楞伽經》視作生命。

元豐八年,蘇東坡到了南都,拜訪老友張安道。當時張安道己經七十九歲了,就把他前世抄寫的《楞伽經》交給蘇東坡,說這部經可以治心病,你把這部經拿去印了,使它廣為流傳,三十萬元錢我來出。金山寺的長老佛印大和尚,是蘇東坡的好朋友聽說了此事,他說:「書而刻之則無盡」你拿錢印這部經是「有盡」的,不如把這部經刻出來,將來要印就方便多了。後來蘇東坡就開始寫這部經,佛印長老派人專門到錢塘請刻板工人,把這部經刻了出來。刻版在金山寺永久保存。蘇東坡寫經的地方被稱為「楞伽室」。《楞伽經》題跋,記載了這段因緣。

相關焦點

  • 慧律法師-楞伽經(一) 1/60
    由於求那跋陀羅的譯本最早,更接近本經的原始義,因此流傳廣、影響大。我們也以四卷本為工作底本。針對佛僧對話,散文與詩句相互交叉的特點來進行標點和分段。介紹《楞伽經》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是禪宗初祖印度人達摩傳燈印心的無上寶典,因此是歷來禪者修習如來禪、明心見性最主要的依據之一。
  • 楊英:《楞伽經》在古印度的寫定和流傳考
    [6] 《大正藏》·六七二,第638頁中欄。[7] 段晴等譯:《漢譯巴利三藏·經藏·長部》,上海:中西書局2012年,294頁。[8] 嚴祥海:《關於多羅那它《印度佛教史》中「蔑戾車」一詞考辨》,《中國民族博覽》2016年7期。[9] 《大正藏》·六七二,第638頁,中欄。
  • 《楞伽經》在西方世界的傳播之四
    譯者的因緣之比爾.波特 唐代義淨法師(635—713)曾在詩中慨嘆赴印度求法的艱險說
  • 禪宗二祖:慧可的傳奇
    在禪宗歷代的祖師中,除了沒有六祖慧能外,最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就是二祖慧可了,慧可其人不但32歲就已博覽群書,出家後,又參悟了8年佛法,40歲時更是受到神人的指示,往南方拜達摩為師,其中拜師這一段又有斷臂求法的故事,可以說真的是奇得不能再奇了。
  • 《楞伽經》對讀析義5:談錫永《新譯》序言略議
    此說殊不可解,不知道談錫永以何為據認為禪宗後來以《攝大乘論》來講說《入楞伽經》,實際上,禪宗使用《攝大乘論》作為教理依據的極少,更多卻是引用《大乘起信論》。如印順法師在《中國禪宗史》一書中說:「《大乘起信論》,一向被認為與《楞伽經》有關,是依《楞伽經》而造的。《起信論》的引用「一行三昧」,就是《楞伽經》與《文殊說般若經》的融合。」
  • 農曆五月五日 實叉難陀開始翻譯《大乘入楞伽經》
    2016年6月9日,農曆五月五日,實叉難陀開始翻譯《大乘入楞伽經》。《大乘入楞伽經》七卷,唐(武周)實叉難陀譯。武周久視元年五月五日,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在洛陽始譯此經。《楞伽經》宣說世界萬有皆由心所造,認識作用之對象不在外界而在於內心,結合如來藏思想與唯識阿賴耶識思想,為代表印度後期大乘佛教思想之經典,是法相宗所依六經之一。
  • 淺說楞伽經:一闡提到底能不能成佛
    一闡提是梵語Icchāntika的音譯,漢語直翻譯就是"不信",也就是不信佛的人,引伸為沒有佛性的人。《涅槃經》上說:「無信之人,名一闡提。一闡提者,名不可治。」根據《楞伽經》這段經文來看,一闡提就是指斷了善根的人。正如《涅槃經》上所說:「一闡提者,斷滅一切諸善根本,心不攀緣一切善法。」一闡提到底能不能成佛?這是一直存在爭議的問題。
  • 天降戰神 戰神傳奇講述流傳千古的佳話
    戰神傳奇有著精緻炫麗的畫面效果、細膩豐富的裝備系統、龐大的任務劇情架構、多樣化的遊戲體驗、宏大的場景表現、特色的裝備強化、寶石鑲嵌,極具對抗的王城攻佔、九重雲霄、比武島等。
  • 鬧村傳奇,流傳千年!
    鬧村鄉,一個山長水遠的村落,一個有著古老傳統的山鄉,一個曾經是平陽縣地域最大的鄉,儘管深藏在難於覺醒的山谷腹地裡,但在這一片46平方公裡的蒼茫土地上,她的傳奇故事如同這盆地裡的霧靄生生不息,流傳千年。鳳嶺古道一個尋常的早晨,當七八點鐘的太陽朗照在南雁山脈的崇山峻岭之時,山嵐褪了,千山醒了,林子活了。
  • 2021國考行測常識知識點:中國古代文學中的「雙璧」_北京中公教育
    推薦閱讀>>>國考行測常識判斷技巧全年匯總國考行測常識提供2021國考行測常識判斷技巧、常識判斷題庫、法律、文學、政治、經濟學、管理學常識等。本文整理2021國考行測常識知識點:中國古代文學中的「雙璧」。
  • 道歉時露出胸部是常識
    道歉時露出胸部是常識吧,出自2006年日本電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嫌われ松子の一生)中的臺詞。臺灣批踢踢的流行語,後來流傳到香港、中國大陸地區,被廣大紳士(hentai)所接受。電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在做教師的時候,在一次校外教學中出現現金盜竊案,松子替犯下偷竊的學生「龍洋一」出面頂罪。松子向同行的教導主任道歉的時候,教導主任要求松子露出胸部。
  • 2021國考常識備考:周杰倫歌詞裡蘊含的常識
    2021國考常識備考:周杰倫歌詞裡蘊含的常識由北京人事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2021國考常識備考,2021國考常識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北京公務員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國家公務員考試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文化常識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文化常識,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2.三國:魏、蜀、吳。   3.「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   4.
  • 《三字經》中蘊藏的數字常識
    《三字經》中蘊藏的數字常識前言《三字經》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合稱"三百千"。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了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三字經》內容非常豐富,本文以數字為主線,用列表方式展現了《三字經》中所介紹的各種常識、知識,讓讀者在深入理解《三字經》內涵的同時,還能方便記憶《三字經》原文。
  • 傳奇落幕,巨星隕落,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將永遠流傳你的故事
    而大部分中國球迷,在今天凌晨4點左右震驚地刷到了科比不幸逝世的消息:美職籃退役球星科比·布萊恩特26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卡拉巴薩斯市發生的直升機墜毀事故中喪生,享年41歲。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發文哀悼,稱科比為「球場上的傳奇」。
  • 文言文中必須具備的文化常識
    關於文化常識這一題,很多同學苦於積累不夠,要放任自己,聽天由命,這道題就交給"運氣",其實,大可不必。在高考中,文化常識這一題,不考偏題,不考怪題,考的題目確實都是常見的"常識題",哪些是常識題呢?所以,就要球我們同學學在備考中注意——有的放矢,集中力量攻克主要知識點,不要求鑽,求偏。首先的著眼點,肯定是著眼於高考題,高考題比較準確,參考意義很大。接下來,我們就以高考題為基準,為大家篩選出近年來高頻文化常識知識點。第一,稱謂。最常考,人的名,字,號。
  • 在今天,為什麼反常識才是新的常識?
    所謂「常識」,一般被理解為普通知識,也就是一個生活在社會中的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所應該具備的基本知識,當然也指從事各項工作以及進行學術研究所需具備的相關領域內的基礎知識。事實上,很多今天在我們看來是「常識」時,最初都是「反常識」。這種循環往復的過程,常常在歷史中上演,甚至還上演了許多悲劇,比如哥白尼的學生布魯諾,因為發展了「日心說」,提出「宇宙無限說」等,被教會處以火刑,燒死在羅馬的百花廣場。
  • 伊布傳奇仍在曼聯隊內流傳!訓練差點虐得隊友落淚,老將肅然起敬
    伊布恆久遠,曼聯永流傳!茲拉坦·伊布拉希莫維奇只在曼聯效力不到兩個賽季,但這不妨礙他成為卡林頓的傳奇。在冬窗重返AC米蘭後,瑞典傳奇20場比賽打入11球,助攻5次,幫助紅黑軍團贏得了歐聯杯資格。雖然伊布已經離開曼聯兩年多,但紅魔球員仍然忍不住提起他在卡林頓的歲月留下的精彩故事。37歲的格蘭特說:「伊布在俱樂部的日子已經結束,但隊友還在不斷討論他。」
  • 熱血傳奇:傳奇中能與屠龍並肩的著名武器了解一下
    屠龍「傳奇裡面最負盛名的武器,需求等級: 34 級 基本屬性:攻擊5-35、重量99、持久33。用玄鐵製造的屠龍刀,外表樸實無華,甚至看不到刃口,刀身隱隱透出的黑光卻潛藏著強大的氣場,見到它的人都會對之膜拜的衝動,隨之而來的則是強烈的佔有欲望。當年的屠龍刀是人人都想擁有的神器,也是榮耀和力量的雙重象徵。
  • 2021國考行測常識備考有哪些小技巧
    2021國考行測常識備考有哪些小技巧 2020-07-15 15:07:04| 來源:廣東中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