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憲的抗倭功勞不亞於戚繼光,為何最終冤死獄中,幾乎被遺忘?

2020-12-14 靜者為王的江湖

《左傳》中有句名言:君以此始,亦必以終。這八個字在影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變成了:君以此興,必以此亡,通過胡宗憲之口說出。

胡宗憲,嘉靖年間的抗倭第一功臣,被後世熟知的戚繼光等人,皆是他的手下。但可惜後來,人們只記住了戚繼光,胡宗憲被遺忘了。只因在胡宗憲的身上有一個標籤:嚴嵩黨羽。而戚繼光後來追隨了張居正——其實,道理有時候就這麼簡單,不需要人們多說一個字。

在《大明王朝1566》中,胡宗憲被嘉靖帝定義為「兩頭受氣的媳婦」,其實這句過於溫柔了。無論影視劇中的形象,還是歷史記載中身影,胡宗憲都堪稱是位走入了「死局」中的人。

胡宗憲是進士出身,從最基層的知縣位置上做起,曾主持過撲滅過多年不遇的蝗災,談笑間招安了為亂一方的匪患。從天災到人禍,胡宗憲初出茅廬,便出手驚人,顯示出了其非凡才幹。

這其實就是為何,胡宗憲能統領剿滅,困擾大明二十多年的倭寇之亂的原因。因為倭寇之亂,絕非簡單的來自於海外,而是內外勾結,加之大批百姓破產,鋌而走險所造成的。

單純依靠武力不能徹底解決,需要胡宗憲這樣的文武雙全,內外雙修的人物坐鎮,才能從大局入手,自根由上剷除。比如,就是胡宗憲對真正的「倭寇首領」,大明海盜汪直進行招安,並最終殺掉了汪直,才得以從根由上斬斷了倭寇的物質等的提供。

可惜,只因胡宗憲的發跡,是來自於嚴嵩的鐵桿黨羽趙文華的推薦,從而自始至終都被當成嚴嵩黨羽,「總督抗倭」也隨之變成了「總督銀山」。

據《明實錄》記載,在一份彈劾胡宗憲的上疏中,除了攻擊胡宗憲跟倭寇首領汪直是同鄉外,還出現了這樣的話:宗憲乃自立報功廟於吳山,意欲既滿,縱飲長夜,坐視江西、福建之寇不發一矢,徒日取驛遞官民軍前糧餉,而斬艾之朘削之,督府積銀如山,聚奸如蝟。

這就總督銀山的來歷。雖有多位同僚替胡宗憲辯解,總的意思就是說,剿滅倭寇不是說句話漂亮話就能做成的。胡宗憲搞錢不是為了自己,幾乎全用於軍士們的抗倭,「軍中所恃有鼓舞人心者財爾。其中用間行餌,賈勇賞謀」。

可惜即便如此,由於嚴嵩倒臺,哪怕嘉靖帝裁定胡宗憲無罪,「照舊督撫地方」也毫無效果。因為《世宗實錄》是徐階修撰!

因此才說,胡宗憲是走入了「死局」之中——不是「嚴嵩黨羽」,他就沒有辦法主持全局抗擊倭寇,並最終剿滅之。可正是因他是「嚴嵩黨羽」,在嚴嵩倒臺後,哪怕有再大的功勞,再多的苦衷和無奈,也要遭到窮追猛打,除之而後快。

這種非黑即白,非彼既此的狀況,其實一直貫徹於明朝廟堂之上,嚴嵩領銜的嚴黨VS徐階領銜的清流派,後來又是魏忠賢領銜的宦官VS東林黨。已是很難全面和清晰地,去看待一個人了,給出一個合理評價。比如海瑞跟胡宗憲的這次衝突。

在胡宗憲主政江浙時,海瑞是淳安縣令,由於胡宗憲的兒子路過淳安時,嫌棄招待不周而大怒。海瑞得知後根本不吃這一套,道:胡公按部,令所過毋供張。今其行裝盛,必非胡公子。

即胡宗憲早就通知過我們,他的下屬家人等過境,不得超規招待,再看今兒這人卻如此膽大張狂,必不是胡宗憲的兒子。於是海瑞下令,揍了胡宗憲兒子一通。而胡宗憲得知後,根本沒有任何責怪和報復海瑞的意思。

這本該是一段佳話的,哪料就因胡宗憲是嚴嵩黨羽,而成了海瑞的功勞,胡宗憲的罪行!

最終胡宗憲因「自擬聖旨」被下獄,他悲憤寫下「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後,死於獄中。哪怕後來被平反,奈何他早已是「死局」中人,又有何用?

因此被漸漸遺忘,以至於一提抗倭,人們只知道有戚繼光,而忘記了真正統領全局,冤死於獄中的胡宗憲。「君以此興,必以此亡」,這真是一言難盡,死局中人胡宗憲。

相關焦點

  • 同為抗倭名將,為何戚繼光被稱為民族英雄,胡宗憲卻很少有人提及
    但是,真實歷史上抗擊倭寇的最大功勞應該不屬於戚繼光,而屬於另外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胡宗憲。我為什麼會這麼說,是因為戚繼光雖然在抗擊倭寇的過程中功勞巨大,但是實際上的總指揮權並不是在戚繼光手裡,而是在胡宗憲的手中。胡宗憲當時官至浙江巡撫,後來升至總督,整個東南沿海一帶的總指揮官,而戚繼光,俞大猷這些抗擊倭寇的名將都是胡宗憲的部下,基本都是胡宗憲提拔上來。
  • 抗倭名將胡宗憲與戚繼光迥異的人生結局
    如今,說起明朝的抗倭英雄,大家耳熟能詳的大概有兩位:戚繼光、俞大猷,這是大部分中國人在中學歷史中都能了解到的常識,特別是戚繼光,是與文天祥、嶽飛齊名的民族英雄,不過近年來,嶽飛已經有了一些爭議,某些學者非要說嶽飛對抗的是女真的金國政權,不能算民族英雄,會影響民族團結。
  • 明朝抗倭名將胡宗憲:功勳不輸戚繼光,為何後人很少知道
    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站了出來,他們中最有名的人當然是被稱為民族英雄的戚繼光。但是,真實歷史上抗擊倭寇的最大功勞應該不屬於戚繼光,而屬於另外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胡宗憲。    我為什麼會這麼說,是因為戚繼光雖然在抗擊倭寇的過程中功勞巨大,但是實際上的總指揮權並不是在戚繼光手裡,而是在胡宗憲的手中。
  • 他也是抗倭名將,功績比戚繼光還大,為何人們只知戚繼光不知此人
    而這也是胡宗憲被人詬病的地方。胡宗憲之前,朝廷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抗倭,結局都是失敗,胡宗憲仔細分析情況後,決定不走之前的戰略老路。他發現真正可作為敵人的只有倭寇首領—汪直和徐海,這二人機敏狡猾,根基深厚,只要撼動了他們,其餘鼠輩自然四散。有了策略方向後,胡宗憲放棄了以暴制暴,準備首先智取汪直。
  • 胡宗憲在抗倭事業中有何貢獻?他是嚴嵩的門人?戚繼光是他提拔的
    所以我們不能用各種道德標準,去評價胡宗憲這個人。胡宗憲作為抗倭英雄,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本身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了。至於他和嚴嵩之間的關係,以及他是否有過貪汙受賄的情況,這就要另當別論了。往往能臣幹吏,在某種意義上,都不是我們所理解的清廉之臣,因為水至清則無魚。
  • 胡宗憲是抗倭名將,一生正直,為何卻成了奸臣嚴嵩的黨羽
    而時為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的胡宗憲便是被波及的一人。對歷史不太了解的人,可能沒怎麼聽過胡宗憲這個名字。但戚繼光大家總該知道吧。而戚繼光之所以能在浙江地區抗倭成功,就是因為有胡宗憲的大力支持。胡宗憲為官二十年,忠心為國,抗倭有力,為何會依附嚴黨,還受其牽連呢。胡宗憲是家庭17年的重鎮史,最初被安排在刑部負責政務,學習政務。
  • 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抗倭名將胡宗憲何以落得自殺的下場?
    比如不依附嚴黨卻大敗過倭寇的南方督撫朱紈、張經最終都是因得罪嚴黨而身首異處。戚繼光能在剿倭戰爭中發揮巨大作用的原因就是,他「攀」上了一棵嚴黨大樹,嚴黨中的實幹家、江南地區最高軍事指揮胡宗憲。胡宗憲和只會斂財、欺上瞞下的一般嚴黨不同,他公私分明,對社稷有利之事,他會義無反顧的去做,可見胡宗憲雖然依附嚴黨,卻是心繫天下。從某些層面來說,正是胡宗憲成就了戚繼光。
  • 「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一代抗倭名臣胡宗憲傳奇的一生
    所以從小胡宗憲就接受了很好的家庭教育,而望族出身的胡宗憲為也沒有讓人失望,二十二歲中舉,二十六歲便考中進士,開啟了他的仕途之路。正是在這個地方,那個曾經喋喋不休、滿口聖人之言的書呆子,已然變成了一個沉默寡言的實用主義者,而這段經歷最終成就了他。由於他在邊關表現良好,胡宗憲奉調前往浙江,擔任浙江巡按,正式開啟了他的抗倭之路。
  • 浙直總督胡宗憲是否真的忠奸難辨?
    如果說戚繼光抗倭是前線將士用命守衛家園故土的戰士血勇,那麼胡宗憲總督東南一帶,便是在大局上抵禦倭寇。這一功績是歷史無法磨滅的,即便是在胡宗憲被怨誣下獄身死後,萬曆年間還是為其人恢復了名譽,算是在明朝確立胡宗憲為國朝做出的顯著貢獻。然而,造成胡宗憲下獄的原因便在於,這位抗倭有功、總督東南且功績赫赫的封疆大吏,烙印著不可磨滅的政治印記——嚴黨。
  • 《蕩寇風雲》中胡宗憲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
    戚家軍的故事的確可歌可泣,戚繼光將軍的那一句「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言猶在耳,盡顯我中華男兒氣概!但今天我要講的是這場抗倭戰爭之中的另外一個關鍵人物,他叫做胡宗憲。很多人可能沒聽過這個人,但我要告訴你,如果沒有胡宗憲的鼎力支持,戚繼光即使有心殺賊,恐怕也無力回天。胡宗憲何許人也?他在嘉靖十七年考中進士,開啟仕途。
  • 抗倭英雄胡宗憲為何會自殺?首輔徐階饒不了他
    嘉靖34年冬天,700名倭寇從福建福寧州進入浙江境內,胡宗憲親自督戰,帶領大軍殲滅幾乎所有倭寇。 嘉靖35年的秋天,海寇頭子徐海被胡宗憲設計殺掉。徐海這個人一直都是串通倭寇入侵的罪魁禍首,殺了他足以打消倭寇入侵的決心。
  • 同樣是抗倭名將,為何戚繼光被尊為民族英雄,俞大猷卻無人問津?
    提到明代著名的抗倭將領,相信大家一定會想到戚繼光吧!誠然,戚繼光帶領戚家軍立下戰功無數,東南沿海一帶也正是在他的保衛下才能免受倭寇侵犯,被稱為民族英雄實至名歸。不知大家是否聽說過俞大猷呢?當年的他與戚繼光合稱為「俞龍戚虎」,帶兵作戰的本領比戚繼光還略高一籌,可讓人深感不解的是,戚繼光享譽無數,俞大猷的事跡卻無人問津,這是為何?說句實在話,如果論戰功,俞大猷的功績可是戚繼光比不上的,雖說俞大猷一生沒做過大將軍,但他可是從嘉靖二年至嘉靖四十五年一直奔赴在抗倭前線的人,手下也有一支驍勇善戰的「俞家軍」。
  • 人品有爭議的胡宗憲,為什麼後人說他是抗倭英雄和忠臣?
    歡迎來到關於歷史人文,眾所周知,古代英雄很多,在我們熟知的歷史人物中,對他們的功績只用褒義詞或者是貶義詞形容是不準確的,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今天小編要講的這個歷史人物,雖然後人對其評價不高,但是其功績人人如果知道都會讚揚他。他就是明朝抗倭英雄胡宗憲。
  • 沒有嚴嵩父子相助,胡宗憲還能功成名就嗎?
    因為抗擊倭寇,胡宗憲光耀史冊,晉封兵部尚書。但也因此而備受詬病,兩次捲入嚴嵩案件,最終申訴無果,在獄中自殺身亡,時年五十四歲。胡宗憲的人生跌宕起伏,都和嚴嵩的乾兒子趙文華有關,可謂成也嚴嵩,敗也嚴嵩。400多年過去,對於胡宗憲,醜化與美化皆有。胡宗憲是抗倭名臣,卻依附奸臣嚴嵩父子,是對還是錯?
  • 戚繼光平倭三大利器:戚家槍、狼筅、鴛鴦陣
    這樣的將門家庭給予戚繼光的不僅僅是一個世襲指揮僉事的職位,還有戚家百餘年抗倭戰鬥中積累的經驗。這為戚繼光最終成為一代抗倭名將奠定了基礎。但令他驚訝的是,當時掃蕩千人不到的倭寇,胡宗憲竟調動了一萬兩千名士兵。在十月的一場戰鬥中,明軍更是死傷慘重。
  • 戚繼光保家衛國,戚家軍結局悽慘
    在這段烏雲密布的日子裡,有一人橫空出世,斬倭寇,逐韃靼,用大小百餘戰的勝利,打出了大明邊境海疆的安寧,打出了「隆萬中興」的嶄新局面,此人就是明代傑出的軍事家戚繼光。戚繼光是山東登州(今山東蓬萊)人,祖上是武官出身,他長大後蔭襲登州衛指揮僉事,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1555年,「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戚繼光被朝廷調到浙江,擔任參將一職,進入了抗倭鬥爭的最前線。
  • 胡宗憲抗倭大獲全勝,海瑞重審鄭何二人,牽扯到誰:16大明王朝
    胡宗憲徹底陷入兩難的境地,最終他還是沒有聽嚴家的私見,明嘉靖四十年七月,處援軍未到軍需不繼之困境,胡宗憲親督戚家軍發動了第八次台州抗倭大戰,其「身冒炮矢,意在殉國,以全忠名」,賴戚家軍將士奮勇血戰,他沒能殉國。該次台州大捷促成了與為患十年之倭寇最後決戰的態勢。
  • 胡宗憲巧用連環計,海盜王直中計伏誅
    胡宗憲巧用連環計,海盜王直中計伏誅在胡宗憲的抗倭鬥爭中,最能表現其才幹,最有影響的兩件事,就是他與兩大倭寇首領王直、徐海的鬥智鬥勇。因此,為了避免重蹈覆轍,胡宗憲制定了剿撫並舉的抗倭策略。使用計謀招撫、擒拿王直,這是胡宗憲抗倭鬥爭的關鍵一著. 胡宗憲先以王直的家人為誘餌。胡宗憲為了表示招撫王直的誠意,與王直自認同鄉,特地將王直的母親、妻子從金華府的監獄中釋放出來,並妥善安置她們,給她們乾淨的房子居住,保證她們豐衣足食。
  • 王直:被稱為「海賊王」的男人,成就戚繼光民族英雄之人
    對於海洋的探索,有關的歷史記載並不多見,因此能夠在正史中出現的海盜更是鳳毛麟角。殊不知,明朝時期的中國東南沿海經常遭受倭寇侵擾,這時期也是中國海盜爆發時期。在這無秩序的海上,王直瞬速成為倭寇中的佼佼者,被稱為「海賊王」的男人,那麼王直在海上勢力如何?他與戚繼光沒有任何碰面的機會,為何有成就了戚繼光民族英雄的美名?
  • 美人遲暮,英雄黃昏,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晚年為什麼抑鬱而終?
    抗倭名將戚繼光,曾創下多次輝煌戰役,為什麼晚年卻比較悽涼?說起明代最強的步兵部隊,非戚家軍莫屬,從浙江到福建,從抗倭到守備薊門,大小戰鬥數百次,無一敗績。其靈魂人物戚繼光無疑是戚家軍的靈魂人物,也是著名的抗倭英雄。不論進攻還是防守,戚繼光總能出色地完成任務,為大明立下赫赫戰功。而在戚繼光晚年,卻沒有衣錦還鄉,也沒有封妻蔭子,最終抑鬱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