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年初的新冠疫情,在年底的這幾天還在熱搜上。
地球上最後一片淨土南極洲也被新冠攻破了。12月22日,智利的南極基地暴發疫情,36人感染新冠病毒。
為了防止把新冠病毒帶到南極,各國都縮減了科考的規模並終止站間交流活動,對去南極的科考隊員採取出發前嚴格的隔離措施,結果還是防不勝防。
現在的淨土只剩下空間站了。超低溫都奈何不了它,也許人類滅絕之後,新冠病毒還可以在南極存活很久。
企鵝的世界是沒有「社交距離」的
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擔心南極脆弱的生態圈會受到新冠的摧殘?企鵝們、海豹們,僅僅是會攜帶病毒但不會發病嗎(如果是的話最好),還是說會跟人類一樣發病且死亡?
幸運的是,新冠病毒其實本身就是鳥類中很常見的被攜帶的病毒。而很早年前就有研究表明,由於候鳥遷徙(包括部分企鵝品種本身也會離開南極長途遷徙)、寄生蟲等原因,全球鳥類縮寫帶的病毒南極企鵝身上都早就有了,包括新冠。所以,咱們的南極的憨憨小夥伴們多半不會有事。
南極的中招,清醒地提醒著所有人
南極大陸離人類文明圈這麼遠都能中招,這可真的是教科書般的「千裡投毒」了。完成這一壯舉的,就是智利位於南極的考察隊成員,以及整個歐美社會所信仰的「群體性免疫」策略,36人全部感染。目前推測的可能感染源就是前不久造訪的軍艦。而很明顯,軍艦肯定也已經變成移動的病毒城堡了。
國外堅持「群體性免疫」堅持了這麼久,不用動腦子想都能知道,這种放任自由試的防疫態度,最後肯定是把病毒散到世界每一個角落。這種人口流動帶來的是一波又一波的疫情。
A地發病,A地的人把病帶到了B地,A地的人好了之後B地的病又傳回A地形成「第二波」。打太極推手一般的展開。
西班牙大流感當年一共三波,死人最多的其實是後兩波。
在這樣的背景下,應收盡收和幾乎清零的我們,未來所面臨的最大威脅,真的就是輸入性病例了。但我們能有什麼辦法?畢竟我們還生活在這個地球上。這場歐美主導的太極拳,我們必須被迫接招。
另一方面,病毒的持續、反覆傳播,也意味著病毒可以在更多的宿主身上得到繁衍複製的機會。有複製就有變異,複製機會越多,形成高致病性變異的概率越大。
英國的這個新變種,不會是「群體免疫」策略下培養出來的最後一個變種。而這些源源不斷的進化變種,是要全體人類一起來買單的。
從年初我們就開始應收盡收了。年中我們就恢復了正常生活。但新冠的離去還遙遙無期————畢竟連南極都感染了,地球上還哪裡有淨土呢?
期待新冠疫情早日結束,曙光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