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之謙 | 老子不高興!(附高清作品集)

2021-02-07 月雅書畫


趙之謙(1829-1884)浙江紹興人。初字益甫,號冷君;後改字撝叔,號悲庵、梅庵、無悶等。青年時代即以才華橫溢而名滿海內。他是清代傑出的書畫篆刻家。他的篆刻取法秦漢金石文字,取精用宏,形成自己的風格,人稱「趙派」。他在書法方面的造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隸、篆的筆法融為一體,相互補充,相映成趣。趙之謙曾說過:「獨立者貴,天地極大,多人說總盡,獨立難索難求」。他一生在詩、書、畫、意上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終於成為一代大師。


「趙之謙是個大才,就是活的歲數太小了。」書法家孫伯翔先生如此感嘆。查了一下趙的生卒年,他生於1829,卒於1884,終年55歲,這歲數在古代不算長壽,但也不算夭折了。在書法家中,他比王獻之和王寵長壽得多。



若天假以年,讓趙之謙活到80歲,他的成就將不可限量。可即便是卒於壯年,趙之謙也已經大大地不朽了。

趙之謙(1829年-1884年),清代著名書畫家、篆刻家。浙江紹興人,初字益甫,號冷君;後改字撝叔,號悲庵、梅庵、無悶等。趙之謙的篆刻成就巨大,對後世影響深遠,近代的吳昌碩、齊白石等大師都從他處受惠良多。

趙之謙是著名的書畫篆刻家,但這並非他的本願。

他曾說,「令我一生刻印賦詩學文字,固天所活我,而於我父母生我之意大悖矣」。這讓人想起英國的羅素,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卻說自己應得諾貝爾和平獎。


趙之謙這輩子不容易。他自幼讀書習字,博聞強識,但參加3次會試,皆未中。44歲時任《江西通志》總編,任鄱陽、奉新、南城知縣,卒於任上。在明清,當縣官是個苦差事,而能寫會畫的知縣,可能就更苦了。隨便一個上級索要字畫,作為知縣,不想給,卻不能不給,否則步步都有小鞋穿。


不過,趙之謙雖然不高興,卻不是逆來順受的老實孩子。據說,有一次他的上司託人索畫,他畫了,還蓋了一方印:「老子高興。」

過了兩天,上邊回話:「畫很好,就是印章不雅,換一個。」趙之謙答應了。畫完,又蓋一方新印:「老子不高興。」


這又讓人想起西方的一個段子。馬克·吐溫有一天說:「美國國會有些議員是狗婊子養的。」國會議員們勃然大怒,勒令他收回這句話並道歉,否則法律伺候。馬克·吐溫遂公開「道歉」曰:「美國國會有些議員不是狗婊子養的。」


他在書法方面的造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隸、篆的筆法融為一體,相互補充,相映成趣。趙之謙曾說過:「獨立者貴,天地極大,多人說總盡,獨立難索難求」。他一生在詩、書、畫、意上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終於成為一代大師。 






 



「畫之道本於書,書不工而求工畫,如小兒未離乳先哺以飯,雖不皆受病,而瘠與弱必不免矣。古書家能畫則必工,畫家不能書必有市氣。」


 

他是繼「八怪」之後以獨特畫風馳騁於陳舊保守畫壇的革新闖將,是晚清前海派的代表人物,是一位書法、篆刻、繪畫三長兼取的藝術家,給清末畫壇以巨大影響。 

 

他的繪畫直啟海派直面生活、表現世俗的藝術趣味,設色大俗大雅,頗適合現代都市居民審美口味,以農家植物入畫,別開生面,可謂俗到極處。趙之謙的繪畫常流露出淋漓痛快、生動自然的情趣,對後來畫家如任頤、吳昌碩等有一定的啟發和影響,由此被稱為「海派之祖」。

 

 

 

 


 

 

 

 

 

 

 

 

 

 

 

 




相關焦點

  • 從趙之謙到吳樸堂,16卷《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出版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獲悉,由上海市文聯、上海書畫出版社聯合策劃的16卷本《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日前出版,將於本月18日在上海書展首發。該套作品集精選了16位海派篆刻家代表,包括趙之謙、吳昌碩、趙叔孺、王福廠、馬公愚、錢瘦鐵、鄧散木、方介堪、朱復戡、來楚生一直到吳樸堂,以一人一卷的形式立體呈現這些海派篆刻大家的藝術軌跡。
  • 趙之謙寫的對聯——價值不菲!(一起來鑑賞)
    從某種意義上講,其行書作品的完全成熟要晚於正書、篆書以及隸書,是最後才得以羽化成形的。45歲以後,心手雙暢,已能隨心所欲,故而一任自然,從筆驅毫,揮灑自如。趙之謙曾自稱:「行書亦未學過,僅能稿書而已」。其實趙之謙晚年作品中行書佔八九成,是其作品之重心。只是世間以北魏正書論趙之謙,而忽略其它書體,以至於視北魏風行書為「趙之謙北魏書」,而不予以區別。大凡有成之書家,必自正書入,而以行書結。
  • 印外求印:趙之謙篆刻特輯(三)
    因此,考證、判定其創作年代,對趙之謙篆刻藝術研究極為重要。本文依據相關史料,直接、間接考證其中數十方篆刻作品,推斷其創作年代,以構建趙之謙篆刻藝術的研究基礎。  趙之謙(一八二九—一八八四)一生的篆刻作品我們所能見到的超不過四百方。小林鬥庵編著《中國篆刻叢刊•趙之謙》兩卷所收是目前為止較全的趙氏印譜。
  • 印外求印:趙之謙篆刻特輯(二)
    朱文除了鄧派面目一路之外,也見以魏晉私印為模式的作品,如「周星譽印」及「錫曾印信」,在他所集拓的《集漢印冊》中可以找到影子。在精熟於浙派印法的根基上,吸納漢晉元素對於趙之謙當然是一種容易完成的技術轉型,但在審美趣味的迅速轉變和路逕取向上的重新抉擇,對他來說不能不是觀念與才情的一次檢驗。從這一意義上,趙之謙充分顯示出了性格,也充分顯示出了藝術理想的高遠。
  • 李永輝 楊國棟|趙之謙篆刻藝術研究綜述
    二〇〇六年,舒文揚出版《趙之謙經典印作技法解析》,本書從趙之謙篆刻的篆法特徵、章法構成、刀法技巧、邊款賞析、臨摹要領以及趙之謙篆刻對現當代的影響等六方面,對趙氏篆刻作品文化背景與臨摹技法全面闡述,其解讀深入淺出,技法示範圖文並茂,對學習趙氏印風頗有幫助。劉一聞主編《印章藝術及臨摹創作》亦對趙之謙篆刻臨摹與創作技法作了系統分析。此外,尚有從微觀印作入手解析趙氏篆刻技法之文獻,此不贅述。
  • 趙之謙:篆刻專題
    浙派有西泠八家,趙之謙初學篆刻之時,趙次閒、錢松還在世,皖派則有吳讓之。趙之謙家在紹興,離杭州不遠,在當時的交通以及社會環境下,受地域影響,從浙派入手,便成為必然。事實上趙之謙是從學陳曼生開始的。他36歲時說:「餘少學曼生,久而知其非,則盡棄之。」(《杭四家印譜〈附二陳〉序》)有一點可以肯定,他棄曼生,卻沒棄浙派。在34歲與魏稼孫在福州相遇之前,一直有仿浙派的作品。這期間的作品,大約有近百方傳世。
  • 印外求印:趙之謙篆刻特輯(四)
    二〇〇六年,舒文揚出版《趙之謙經典印作技法解析》,本書從趙之謙篆刻的篆法特徵、章法構成、刀法技巧、邊款賞析、臨摹要領以及趙之謙篆刻對現當代的影響等六方面,對趙氏篆刻作品文化背景與臨摹技法全面闡述,其解讀深入淺出,技法示範圖文並茂,對學習趙氏印風頗有幫助。劉一聞主編《印章藝術及臨摹創作》亦對趙之謙篆刻臨摹與創作技法作了系統分析。此外,尚有從微觀印作入手解析趙氏篆刻技法之文獻,此不贅述。
  • 趙之謙
    此後,三上京城,四試不第。最後得友人資助,以捐官補缺分發江西,主修《江西通志》五年,後歷任鄱陽、奉新、南城知縣,所去之地條件惡劣,苦不堪言。在江西任上,趙之謙務實篤行,恪盡職守,能力才華盡顯,卻常遭人誣陷嫉妒,正直清廉的趙之謙與昏天黑地的清朝官場格格不入。加之厄運不斷,病體在身,窘迫不堪的趙之謙已經精疲力竭。
  • 高清書法大圖(40000多張)
    《孝經》趙之謙《篆刻作品》趙之謙《齊民要術》趙孟頫《三希堂法帖》趙孟頫《三門記》單字版趙孟頫《與山巨源絕交書卷》趙孟頫《為袁桷書千字文》趙孟頫《五柳先生傳》趙孟頫《仇鍔墓碑銘》趙孟頫《光福塔》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趙孟頫《大學帖》趙孟頫《小楷字帖》趙孟頫《敕藏御服碑》趙孟頫《望江南淨土詞十二首》趙孟頫《朱子感興詩》趙孟頫《止齋記》趙孟頫《漢汲黯傳》趙孟頫《洛神賦》趙孟頫《靈飛經》趙孟頫《王羲之書事卷》
  • 讀印:趙之謙「胡澍之印」
    洎會稽趙撝叔之謙出,集取徽、浙、皖三派而更參以新室鏡銘、六國幣等,上師秦漢、內闢心源,錯綜變化莫可端倪,二百年來一人而已。李陽冰有云:『功侔造化,冥受鬼神。』撝叔當之允無愧色。」這評價幾乎以冠絕古今來論趙之謙的成就了。有人說,這不算,因為陳巨來的老師趙叔孺是趙之謙的粉絲。而且陳是晚輩,不算。
  • 臨趙之謙手札要帶著問題去臨
    前些年的時候,買了一本《趙之謙手札集》,榮寶齋出的,黑白印刷,厚厚的一大本。可惜圖版不是特別的清晰,一直以雞肋視之,現如今都是拼的高清圖版,這樣的黑白印刷品,自然就不夠檔次了。後來買的趙之謙,基本都是彩色高清版本的,一本比一本的清晰,尤其是張鐵林的藏品印的線裝五本,雅昌聯袂二玄社印刷,完全就是下真跡一等。圖版之清晰,讓人慨嘆不已,科技如此發達昌明,才使我輩能一飽眼福,不正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嗎?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在張鐵林藏品中,很多是趙之謙早年的手札,書風個性尚未形成,只有第四本是成熟時期的風格,這套書的弊端也在於此。
  • 從趙之謙拍賣1200多萬印章的高清印面到初學者篆刻石料的選擇
    我立即想起去年篆刻界的一件大事,12月20日嘉德秋拍完成,第二天,我的朋友圈(幾乎全是篆刻、書法愛好者)被這次拍賣消息刷屏,原因是中國嘉德2017年秋拍中,清代篆刻家趙之謙刻制的青田石自用印章《為五鬥米折腰》以1050萬落槌,加上佣金最終1207.5萬元成交。趙之謙是篆刻大師,這幾乎為不同流派的篆刻後人公認,但生前整天為生計所迫的趙之謙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的這方青田石作品會拍出這樣的天價的。
  • 趙之謙│一代天才大師
    這種狂,在趙之謙以前少有,在他之後更少有——如果有,大多數也只是供後人笑話的膚淺把柄。但趙之謙的狂與他的天才一樣,撲面而來如同一套漂亮的詠春拳,拳拳到肉,打得你不服都不行:憑著這七分天分,他成為中國書畫篆刻史上的全能冠軍,成就之高,無出其右。同治九年42歲時他集龔自珍《已亥雜詩》中的兩句成一對聯掛在自己壁間:別有狂言謝時望,但開風氣不為師,算是給自己的一生下了定論。
  • 趙之謙的3個字,460萬!
    印文:趙之謙印作品鑑賞趙之謙早期的楷書學顏用功極深,在其《章安雜說》中記道:「二十歲前,學《家廟碑》,日書五百字。」後轉習北碑石刻,轉居京城後楷書風格驟變,達到一個高度。趙之謙晚期,對漢代碑刻隸書的臨摹異常認真和辛苦,基於對北魏刻石的深入了解,此時,趙之謙的隸書以完全擺脫了鄧石如的陰影,形成了自己的特點:以筆化刀,透過刀鋒看筆鋒,使他晚期的書風金石氣十足,氣息高古。同期行書、篆書也受魏碑楷書影響嚴重,顯然與帖學的審美風格相去甚遠。魏碑參入行、篆,趙之謙乃開先河之師。
  • 趙之謙邊款裡的印論,振人發聵
    在這一段時間裡,他刻了另外面目的作品,不再是守著浙派不放,比如: 趙之謙的這種勁頭,新人也可以學習。再如,他乾脆說自己是集兩家之長的: 浙派有西泠八家,趙之謙初學篆刻之時,趙次閒、錢松還在世,皖派則有吳讓之。趙之謙家在紹興,離杭州不遠,在當時的交通以及社會環境下,受地域影響,從浙派入手,便成為必然。事實上趙之謙是從學陳曼生開始的。他三十六歲時說:「餘少學曼生,久而知其非,則盡棄之。」(《杭四家印譜〈附二陳〉序》)有一點可以肯定,他棄曼生,卻沒棄浙派。在三十四歲與魏稼孫在福州相遇之前,一直有仿浙派的作品。
  • 吳昌碩高清作品欣賞(90幅)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高清:3800幅古代繪畫圖庫,1200幅齊白石作品圖庫,27G歷代經典書法套裝
  • 「可下載的藝術館」 第九輯——梵谷高清作品集(下)
    >國內統一刊號:CN 46-1079/G0郵發代號:26-229 定價:20元省級期刊,全國發行,知網同步「可下載的藝術館」今日上線大師——梵谷(下)往期連結:「可下載的藝術館」| 首期上線——達文西高清作品集
  • 印外求印:趙之謙篆刻特輯(一)
    對於這三種繼承方式,趙之謙認同的是錢松,他在《何傳洙印印跋》中寫道:「漢銅印妙處,不在斑駁,而在渾厚。……愈拙愈古,看似平平無奇,而殊不易貌。此事與予同志者,杭州錢叔蓋一人而已。」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趙之謙不刻意追逐某個流派,但努力在筆法、刀法上吸取二宗的精華;不刻意炫耀技法的巧妙與獨特,而注重在整體上表現胎息於漢印的古穆渾厚的風格。
  • 奇倔雄強 別出時俗●趙之謙
    同期所刻的《蕺子》也是仿鄧石如,而另一方《付以豫茂臣氏之印信》則稱「略有秋景陁意」。約同年刻的《以豫白箋》和27歲刻的《郭承勳印》又明顯是漢印風。由此可見,這一時期的作品是介於浙派、皖派、漢印之間,搖擺不定的。然而,他不滿足於浙派、皖派和漢印,而是在尋求浙、皖兩派合處的同時,上溯秦漢,進而將觸角伸向漢碑漢鏡等等。其取法之廣,是前無古人的。
  • 篆刻學習:趙之謙一方印帶來的信息有多少?
    他是少有的藝術天才,只可惜他中年之後究心仕途,且英年早逝,他留下的篆刻作品並不多,在他不到400方的篆刻作品裡,還有97方是他的自用印,因此,他的每一方印都彌足珍貴,今天我們讀的這方印更是他的經典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