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歐巴馬身著rag&bone夾克現身賽場
2月20日,歐巴馬身上穿著Rag&bone(瑞格布恩)飛行員夾克出現在NCAA北卡羅來納大學對陣杜克大學的比賽場邊,即刻在社交媒體上掀起了一陣「歐巴馬時尚旋風」。
一個「過氣」網紅與一個「不大知名」的品牌能擦出什麼火花?這篇文章的意義主要有兩點:
一是BYG關注Rag&bone品牌10來年,對其「不大知名」的現狀頗為惋惜,並帶些不平。
二是對這位前任美國總統是否有心成為潮流ICON很感興趣!想扒一扒。
瞎扒開始,這位過氣網紅歐巴馬是否會與Rag&bone「誠心交往」呢?!
誕生——「英國拾荒人」的紐約精神
Rag&bone品牌名取自英國俗語「拾荒人」(Rag and Bone Man) —— 直譯為「沒人要的東東」,寓意隨性、簡單、舒適和不修邊幅。應該說這是一種自謙,有點像中國人起名字時「歪名好養活」的道理。在歐美帶有rag字樣的大牌其實還不少。
/
品牌創立於2002年——紐約當代設計師最興盛的時期,兩位創始人Marcus Wainwright和Nathan Bogle都來自英國,他們喜歡傳統美式牛仔風格,帶著英式的雅痞帥氣與幽默闖入了紐約時裝圈。
他們到美國幹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處收集散落鄉村的歷史悠久的牛仔縫紉設備,並招募擅長傳統裁剪和縫紉的老師傅。喜歡使用老舊織機作出的面料紋路...與品牌名字很合拍。
在很多人眼裡,Rag and Bone其實是一個都市時髦版的牛仔設計師品牌,雖然基本,但絕不大眾,是當時很多紐約contemporary designer都喜歡的那種風格——Urban Cool。
/
(左滑查看圖片)
Rag&bone紐約店鋪陳列充分體現品牌的American Urban Cool風格
(左滑查看圖片)
Rag&bone芝加哥店中的美式鄉村牛仔風格濃鬱
/
主理人:帥帥的直男雙人組
曾經的Rag&bone主理人雙人組
全球時尚圈中,男性CP雙人組本就不太多見,而同是英國白人直男的雙人組就更稀少了。要知道在紐約設計師圈子裡,找個兩個直男有多難,而且還都那麼帥!
/
其實,2005年離開公司的Co-Founder Bogle Nathan更是帥的一逼。他們三人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2001年,Wainwright從英國來到紐約,像所有「紐漂兒」一樣,住在東村,夢想在這兒闖出點名堂。
2002年,Wainwright與英國老鄉Nathan Bogle一起創立Rag&bone。
2004年,Rag&bone使用古老的牛仔機器製作了第一條能穿的鑲邊牛仔褲;並推出了男裝線。
2005年,Nathan Bogle離開(後創立男裝線Jardine),同年Rag&bone推出女裝線。
2006年,David Neville 加入Rag&bone。Wainwright專注於設計、營銷和生產,Neville則負責財務、運營、維繫與零售商的合作。
2013年-2015年,美國資深零售人Mike Tucci(邁克•圖齊)短暫擔任執行合伙人。
2016年,David Neville離職,媒體說是為支持妻子,與其合開一家美容公司而主動離職。
如今,Rag & Bone由Wainwright一人執掌,全球擁有42家專賣店,並在53個國家的買手店有售。2018年自營與批發銷售合計達3億美金以上,在當代獨立設計師裡算很穩、很成功的了。
/
Emma Roberts和Jon Hamm為Rag&Bone拍攝廣告
Rag&bone名人粉絲很多:安娜·溫圖爾(Anna Wintour)、吉麗娜·朱莉(Angelina Jolie)、維多利亞·貝克漢姆(Victoria Beckham)、卡梅倫·迪亞茲(Cameron Diaz)、布拉德·皮特(Brad Pitt)、裘德·洛(Jude Law)、Sienna Miller(西耶娜·米勒)、凱特·波茨沃斯(KateBosworth)、Kiernan Shipka(琪蘭 席普卡)...
/
風格解密:英國血統的美式工裝
英國文化是美國文化的母親。美式風格在英式基礎上進行了變異與升華——如Ralph Lauren, A&F這些品牌的內核兒一直都是英倫風格。若當年沒有英國的Puritan,哪裡來今日的美利堅?
/
Rag&bone 2019 S/S
Rag&bone產品的靈感來自於創始人對英式經典剪裁與美式牛仔文化的雙重喜愛。帥氣的牛仔與精緻的西裝都是Rag&bone的看家產品,整體品牌偏男性化(雅痞直男)——就像一顆紐約心臟裡流淌著英國的血液,很能抓住歐美那一批contemporary雅痞菁英的口味兒。
Rag&bone 2019F/W 廣告片:主題為 A Last Supper
Rag&bone兩位合伙人於2010年獲得了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 (CFDA) 頒發的年度男裝設計師大獎。
/
Rag&bone的打字機體LOGO文案也很紐約
Rag&bone日本東京新宿店靜謐之餘稍帶落寞(2018年BYG拍攝)
風格標籤:
英國傳統與定向的現代設計相結合;
融合了英式的經典剪裁和前衛低調的紐約審美;
慣用用簡約設計詮釋個性主張。
產品特點:
標誌性的乾淨廓型和固有的完整性;
強調手工藝性、耐穿性和真實性,可以理解為一種看上去很「嶄新的復古」風格。
/
品牌昔日合伙人:Marcus Wainwright(左)與 David Neville
對於Rag&bone,歐巴馬的確有著致命的吸引力,不僅符合品牌精神內涵,而且頭頂前任總統的光環,還能時不時掀起影響全美乃至全球的時尚旋風,這不亞於超級明星和時尚偶像的流量,話題度足以將近來不溫不火的Rag&bone再次推向浪潮尖端。
但合作不是一廂情願的簡單事,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對於難以卸下偶像包袱(前總統光環)的歐巴馬是否願意逐鹿時尚圈依舊是未知數,無論是有心試探還是無意之舉,都極易讓品牌陷入 「襄王有意,神女無心」的尷尬境地。
/
BYG試著分析幾種可能性:
曾是政客身份的歐巴馬便與時尚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從在任期間屢登時尚封面可見一斑,他從不是時尚的邊緣人物—— 他的衣著品味、喜愛的品牌時常被時尚媒體翻來覆去的研究,成為大眾津津樂道的談資。何況他有著一位「時尚行者」的夫人米歇爾。
基於長久積累的人脈與聲望,若歐巴馬夫婦想要逐夢時尚圈,第一步選擇與不溫不火的Rag&bone合作看似有點劍走偏鋒啊:
雙方情分不足
眾所周知,米歇爾作為第一夫人的八年間,確實憑藉名人效應捧紅了不少新晉設計師,但提起與Rag&Bone的關係僅此穿過而已的「露水情緣」,相比一手捧紅且鍾愛許久的Jason Wu,Rag&Bone還真沒什麼情分可言,畢竟曾被米歇爾垂憐的品牌數不勝數。
換言之,歐巴馬夫婦若真有心想要闖蕩時尚圈,將第一代言獻給「萍水相逢」的Rag&bone的可能性少之甚少。
時尚野心未露
歐巴馬的時尚之路一直是被人所熱議,嘲諷吹捧皆有,但歐巴馬對時尚的追隨遠不如米歇爾狂熱,何況他曾反對女兒進入時尚圈。
即使幾度被八卦媒體猜測會進軍時尚圈的歐巴馬·米歇爾,最終還是先與Netflix達成合作「逐夢」演藝圈,雖然演藝圈常與時尚圈互為共同體,但對還未顯露時尚野心的歐巴馬而言,談品牌代言一說為時尚早。
合作時機不當
川普上臺前,時尚人士都為新任第一夫人治裝而亢奮,這不僅關係到國家的門面,也是間接替品牌增加曝光度,其中有支持亦有反對,而Rag&bone的創意總監Marcus Wainwright曾在美國總統更迭中如此表達了自己的立場。
"
說不幫第一夫人治裝聽起來未免過於矯情。如果我們提倡包容性,以及促進美國生產製造業的發展,那麼撇除掉不客觀的政治信仰,何樂而不為呢?
——Marcus Wainwright
Rag&bone創意總監
"
一位曾公開表示為願意盡心為現任第一人夫人治裝的設計師,品牌若再啟用前總統為代言人,無疑會設計師和品牌都成為眾矢之的。縱然前任總統代言的誘惑十足,但在時尚與政治的double不可預料性面前,品牌的選擇必然謹小慎微,免得一失足成千古恨!
/
「醒來時,我發現這件事很有趣,他看上去真是酷斃了。」
「這件夾克其實非常適合作為總統的歐巴馬,因為其設計靈感的來源就是美國的空軍夾克。但它同樣適合已是普通公民的歐巴馬,他可以穿著這件夾克在家裡辦公。」
「真正令我感到興奮的,不是前總統穿著我們的衣服,而是它穿在一位能理解時尚的人身上。」
—— Marcus Wainwright回應
Marcus Wainwright對歐巴馬時尚旋風事件的回應相當聰明,一番說辭既追捧了這位酷炫的前總統,稱讚他是懂時尚的人士,給未來合作的可能性埋下伏筆,又巧妙地將品牌訊息和定製設計透露給大眾,借著前總統的時尚熱度,順水推舟地回應了這次天賜的「免費」營銷良機!
顯而易見,這趟「名人效應「順風車也搭得異常便利,不僅讓品牌輕鬆博得媒體關注與公眾眼球,更讓歐巴馬的粉絲和不少時尚人士紛紛解囊助力。而歐巴馬本人大概也樂得被追捧,反正結局皆大歡喜!
/
「看到優勝者那龐大的形象顧問團隊,你會搞不清楚這到底是政治選舉還是參加時裝周。」
——《紐約時報》評價
沒有任何國家的元首的選舉,會像美國人一樣如此注重候選人的穿衣風格,而歐巴馬絕對是在美國歷屆總統中的佼佼者。尚且拋開試水或是炒作的大膽猜測,唯一能肯定的是這件定製刺繡「44」Rag&bone飛行員夾克衫頗得歐巴馬喜歡。
曾經的Supreme x 歐巴馬惡搞系列
2012年歐巴馬在總統任上被人惡搞:說明他與Supreme同樣受人喜愛!
樹欲靜而風不止,作為「最會穿」的美國總統,時尚緋聞也總是接二連三的,其中一張與潮牌龍頭Supreme的惡搞照就引起過轟動一時的時尚風暴。相比起Rag&bone,BYG倒覺得Supreme更適合歐巴馬。
先不說Supreme在歐巴馬卸任前不留餘力的高調致敬,單就歐巴馬天生的時尚氣質與勵志故事來講,和街頭潮流精神還蠻合拍!
Supreme2017S/S系列向即將卸任的歐巴馬致敬
事件發生後,關於美國前任總統是否踏足時尚圈的話題眾說紛紜。但目前來看,歐巴馬沉浸於精彩的退休生活之中,再多的八卦都是浮雲。不過,BYG建議歐巴馬該聘請一位品牌經紀人了,向使用自己肖像的各大設計師或品牌商家徵收肖像使用費,這筆罰款估計比為品牌代言賺得還要多,還樂得清閒!
/
歐巴馬早已被潮流時尚玩兒壞!
BYG很喜愛下面這句現代廣告之父、奧美創始人奧格威(David Ogilvy)的經典語錄:
「名人的背書自然可以拿高分,但我已經放棄了這一招,因為讀者記住了名人,而忘記了產品,更有甚者,認為名人是被收買的,事實往往也確實如此」。
——《奧格威談廣告》
/
品牌的審美格調和價值觀往往是決定代言人的形象氣質的重要指標。
與品牌調性的高度契合的品牌形象代言人(Brand Ambassador),能為品牌內核賦能。反之,可能會讓品牌原有忠實消費者流失。因而在歐美市場,無論是老牌的時裝屋還是新興設計師品牌都將品牌代言人與品牌的契合度放在首位,從一而終地秉持著品牌慣有的調性。
/
但受制於國內市場需求和文化審美的差異,眾多品牌逐漸摒棄一直默守的原則,轉而一切以曝光度和流量馬首是瞻,選擇與品牌審美格調及文化價值相悖的代言人,代言轉成帶貨,繼而稀釋甚至拋棄品牌調性。如2001年Chanel任用歌手李玟為代言人,引起香港名媛牴觸。再如從Dior到Estee Lauder,優雅知性具有時代精神的面孔不再是品牌的追求,「流量至上,熱度為先」才是根本,品牌只想瘋狂撈金!
明星效應下高度的奪目率加劇了「吸血鬼效應」——廣告中,人們對廣告商品本身的關注逐漸喪失。廣告的副作用及注意力偏差日趨明顯。
/
可以預見的是,品牌對於市場畸形的妥協,以及對明星的攀附,久而久之帶來的是品牌自身價值的稀釋與貶損。而Rag&bone與歐巴馬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曖昧…到顯得更加安全與藝術了。
規則
為感謝大家對本公眾號的支持,BYG在這裡發放福利啦,贈送BYG自製Rag&bone風格加厚衛衣一件!
將此文分享至朋友圈後截圖到本公眾號後臺即可參與抽獎(發送一次即可參與成功,多次發送或分組僅對自己可見視為無效)
註:
1.本次活動將抽取五位幸運讀者
2.活動截止時間:2019年3月14日20:00
3.此次抽籤結果將由Buyerology買手邏輯公眾號在2019年3月15號20:00點公布
更多BYG熱門內容
點擊以下圖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