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七日,洋浦經濟開發區小鏟灘碼頭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陸續復工運營。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特約記者 郝少波 圖/文
低空俯瞰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通訊員 呂超 圖/文
原題:抓實抓細早期安排 深化「放管服」改革 加快發展三大主導產業
自貿東風勁 中流勇奮楫
文明東越江隧道主體結構完工,5G場景應用先行先試全力推進……策劃和儲備200多個「五網」基礎設施項目的海口江東新區,正鼓足幹勁加快建設,開工項目逾40個,奮力為海南自貿港開好局營造良好氛圍。
目光移向西部。「2019年2月小鏟灘碼頭標準箱裝卸量為1.8萬多個,今年2月雖有疫情,但標準箱裝卸量卻達3.2萬多個,同比增長明顯。」海南港航小鏟灘碼頭有關負責人說。
……
猝然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不能阻擋海南自貿港建設鏗鏘步伐。海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關於海南的系列重要批示指示和中央12號文件精神,給政策、出實招,全力扶持企業應對疫情挑戰、力促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千方百計為海南自貿港建設營造良好氛圍,確保自貿港建設開好局、起好步,以實際行動和實際效果體現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抓實抓細早期安排 確保幹一件成一件
建設海南自貿港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非常時期」非常發力,海南提前謀劃、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抓實抓細自貿港早期安排各項工作。
梳理出第一季度、第二季度重點推進的任務清單;建立健全省重點園區管理機制,督促加快落實公共設施項目投資計劃;謀劃提出10個2020年先導性項目;聚焦三大主導產業、「十個重點開放領域」「五大平臺」等,加大項目策劃和資源儲備力度,確保關於自貿港建設的中央決策和省委部署一步到位、一竿子到底——近段時間來,省委深改辦(自貿辦)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以臨戰狀態及早謀劃政策落實的各項措施,確保重大改革開放政策在海南能夠承接得住、用得到位、實施有效,取得更多的政策早期收穫,形成更多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亮點。
海南省社會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是自貿港建設制度創新的重點工程和先導性項目之一。海南堅持最領先理念、最先進技術、最前沿標準和最經濟成本的要求,按照「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理念推進平臺建設,其中綜合樓項目以平均「5天一層樓」的速度,疫情期間持續施工,目前已基本完成項目建設。海南正加快建立動態實時感知的信息管理系統,確保「既放得開、更管得住」。
一流園區是自貿港壓茬推進和進行壓力測試的重要載體。我省在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等領域和部分重點園區啟動實施早期安排,力爭取得早期收穫。海南初步確定在若干個重點產業園區先行先試自貿港政策,下一步要把四至範圍、功能定位、準入清單、園區配套、行政管理、監管模式六個方面做紮實,為早期安排做好充分準備。
「壓縮企業開辦時間至1.5個工作日」「對符合條件從事先進位造業的企業,連續三年企業所得稅的海南省及洋浦地方留成部分全額扶持」;口岸邊檢承諾實時通關,海事承諾隨約隨辦;落戶政策、住房補貼、安家費用和購車支持等人才政策都適度優於目前全省實行的人才政策——疫情防控期間,洋浦經濟開發區聚焦營商環境、口岸通關、產業招商和引進人才等方面推出具體有力的政策措施,全面做好自貿港建設前期準備工作,確保自貿港建設早期安排有效落實、早期收穫順利實現。
招商引資是體現海南自貿港建設成效的最關鍵因素。
今年以來,我省抓緊研究制定商務領域自由貿易港政策措施,推動早期安排落地實施。開展好貿易便利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自貿港招商策略等課題研究。推動國際船舶註冊登記、郵輪產業招商、高端免稅業態發展、離岸貿易等項目落地。在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服務貿易、電子商務發展等方面強化制度創新,形成政策集成效應。
海口江東新區全球投資服務熱線公布、網上招商程序近日啟動後,短短3天就有200多家大中型企業來電諮詢洽談項目落地事宜。
數據顯示,今年1月海南實際使用外資近1.16億美元,同比增長366.46%。2018年起實際利用外資連續兩年翻一番的海南,正吸引資本紛至沓來。近兩個月,我省新增市場主體近2萬戶,同比實現兩位數增長。截至2月底,全省市場主體超過94萬戶。
在金融領域,我省著力推動自貿港早期階段重點任務儘快見效,特別是推進多功能自由貿易帳戶體系、跨境投融資的自由化便利化、離岸貿易、離岸金融、金融業全面對外開放等重點工作。
……
疫情暴發以來,海南各級各部門紛紛以臨戰狀態,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實抓細自貿港早期安排各項工作,確保海南自貿港建設開好局起好步。
深化「放管服」改革 跑出復工復產「加速度」
疫情不能阻擋海南深化「放管服」改革步伐。近段時間來,海南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催生企業復工復產「加速度」,進一步增強企業對海南自貿港建設的信心。
為支持企業積極應對疫情帶來的生產經營困難,海南及時出臺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八條措施、幫助企業復工復產七條措施、支持旅遊企業共渡難關六條措施等,分別從穩定企業用工、降低運營成本、減輕稅費負擔、強化金融支持等方面出臺具體扶持措施。
「網上申辦變更企業名稱和經營範圍2小時辦結,疫情防控期間政府部門審批辦事效率讓人驚喜!」3月9日,海南威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室負責人高金寶登錄海南商事主體「海南e登記」平臺錄入資料,幫助公司下屬企業迅速完成行政審批業務。
這是海南3月出臺的優化審批服務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八條措施顯成效的縮影。疫情期間,「不見面審批」作用明顯。2月1日至3月9日,全省網上審批事項總辦件量2.43萬件,已辦結近2.18萬件,提前辦結約2.14萬件。
制度創新是自貿試驗區和自貿港建設的核心任務。「非常時期」的海南,以制度創新力促企業復工復產。
2月16日,海南在全國首創推出海南省復工復產企業疫情防控綜合保險,為企業復工復產保駕護航。「對公司和員工而言,疫情防控綜合保險都能規避不可控因素導致的風險,讓復工生產多了保障,也更加安心。」海南斯達製藥有限公司總經理鮑瑞森說。
「綜合保險」推出後,當天就有93家企業確定參保。承保5日後,100家企業復工復產率達85%。不久,浙江寧波等地紛紛複製推廣了這一好做法。
截至3月13日,海南規上工業企業404家,累計復工392家,復工率97.0%。重點外貿企業也於3月初全部實現復工復產。
加快發展三大主導產業 擦亮自貿港建設試金石
產業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根」。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和中央12號文件對旅遊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作出重要部署,為海南在自貿港建設中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經過多年培育,海南三大主導產業具備一定產業基礎,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海口國際免稅城項目是中國旅遊集團助力海南建設國際旅遊消費中心的重磅項目,項目建成後,將成為海南國際旅遊消費中心的標誌性項目。2月15日正式復工後,海口市第一時間通過「復工復產用工服務保障聯盟」幫助項目招納56名本地技術工人;工地口罩短缺,馬上支援3000隻;新到3臺塔吊,迅速走「綠色通道」備案登記……地方政府的用心用情幫扶,讓從業20多年的海口國際免稅城項目經理姚順民十分感動。此外,中國旅遊集團旗下的三亞國際免稅城、海口日月廣場免稅店也於2月20日恢復營業。
旅遊業是海南的優勢產業。疫情發生在海南旅遊的傳統黃金期,使我省旅遊業遭受重創。面對複雜嚴峻形勢,海南上下聯動、多措並舉,抓緊研究旅遊振興計劃等事項,努力降低疫情影響,錨定國際旅遊消費中心的長遠目標持續推進。
「疫情對旅遊企業影響很大,但省旅文廳計劃提早發放接待境內外遊客獎勵,為我們緩解了壓力。」海南椰暉旅行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國章說,往年4月才能申報的獎勵業務,省旅文廳主動提前到3月申報,還簡化了流程。
三亞復工復產政策「五連發」,出臺支持旅遊企業發展十條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等「組合拳」。政策措施實施以來,該市累計發放8.5億元獎補資金,目前還有近600家涉旅企業提交申請,涉及獎補資金4.18億元。
自2月21日恢復營業以來,海南標誌性的旅遊景區天涯海角每天遊客人數逐漸上升。「這只是暫時的困難,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好轉,海南旅遊消費市場必將強勁復甦。」天涯海角景區董事長鄭聰輝信心滿滿。
現代服務業對海南經濟增長貢獻率最大。
今年前2月,洋浦港口吞吐量801.9萬噸,同比增長7.79%,其中外貿吞吐量524.87萬噸,同比增長17.43%。貨櫃完成近9.3萬標準箱,同比增長8.28%。西部陸海新通道區域國際貨櫃樞紐港發展潛力不斷凸顯。
「公司計劃4月啟動小鏟灘碼頭擴能改造建設,全年計劃新增5條內外貿航線,總投入運力超過8萬載重噸,新增運力投放增幅超過35%;年內圍繞瓊州海峽汽車貨運物流、冷鏈、貨櫃中轉分撥和公共倉儲平臺建設等領域,啟動一批具有帶動效益的物流項目投資。」海南中遠海運投資有限公司海南港航控股公司總經理林健透露。
疫情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健康碼」出行、5G遠程測溫預警系統、「雲招商」「雲問診」「雲學習」……疫情發生以來,大數據、5G通信技術、無人機應用等技術進一步應用,使人們在改變工作和生活方式之餘,也越發感受到新技術、新業態帶來的積極影響。
號角已吹響。海南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加快建設海南自貿港、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三大主導產業發展,奮力在「三個大考」中交出優異答卷。(記者 梁振君)
來源:海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