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遺、舌尖帶貨!36000錘鍛打鐵,一口老鍋可當傳家寶!

2020-12-17 家居解憂醬

文/智慧家居控,內容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自從人類學會了用火之後,在對於美食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了,自從天上那麼一道閃電劈下來,看著那不斷舞動著自己身軀的火焰,那時還沒有徹底進化成人類,還是類人猿的祖先們發現了一個新奇的事物。

那就是食物在經過這火焰燒過之後,散發出了誘人的香氣,後來經過各種不停的嘗試,那時候的類人猿終於知道了,只要將食物通過火焰烤熟,不光肉質變得更加容易撕咬,連味道也變得十分不錯。

不過隨著時代不斷的更替,在用火燒制食物也慢慢的轉變成了架起一口鐵鍋,鐵鍋最早出現的時間是在北宋時期。

那時候的鐵每年產量高達了4000多噸,這麼多的鐵製作兵器綽綽有餘,剩下的一部分就用來製作農具家具了。

在沒有鐵鍋的時候,古時的飯菜大多都是有鬲和鼎製作的,其實就是煮、燻、烤或者直接生吃,鐵鍋就是由鬲慢慢演變的,原先的鬲是用來燒水煮飯的,而鼎則是拿來煮肉的。

後來鼎做起了權力的象徵,開始用於祭祀,而鬲慢慢的由原先的桶狀慢慢的變成了圓形,還去掉了原先的三個支撐腳,變得能夠直接放在灶臺之上,對於火焰的利用率變得更高。

這就有了現在的鐵鍋,當時推行的滾油翻炒的方法,也讓菜餚變得更加的美味,有了鐵鍋之後,飯菜能夠更加均勻的受熱,而且在古時出名的菜品,都是出在南宋之後才有的。

不過當時的鐵鍋質量也是參差不齊的,我們現在普通的鐵鍋也還是沒有辦法徹底解決粘鍋的問題,更不要說是古時的鐵鍋能夠做到了。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章丘的鐵鍋了,這裡素來都有鐵匠之鄉的美稱,有關於鐵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的漢朝時期,在那個時期的章丘就是漢朝的鑄鐵重地了。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作為擁有鐵礦的章丘鎮,這裡的人們自古以來都是以打鐵為生的,而在上個世紀50年代,有著73萬人口的章丘就有38萬多的人做著鐵匠活。

中國非遺、舌尖帶貨!36000錘鍛打鐵,一口老鍋可當傳家寶!

而這座城市的打鐵技藝更是躋身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之中,在央視節目《舌尖上的中國3》中也出現了章丘鐵鍋的身影。

節目的播出讓章丘鐵鍋瞬間得到追捧,隨之而來的也就是假貨橫生,真正的章丘鐵鍋的美名被假貨給糟蹋得一乾二淨,其中有不少的假貨或多或少打著章丘鐵鍋的稱號,以至於大家都認為章丘鐵鍋是一個騙局。

雖然都是鍋,但這假貨的鍋章丘鐵鍋可不背,其中的無油煎蛋更是讓人深信不疑,其實只是用到了一個巧妙的化學原理。

那就是溫度達到一定的程度,水滴就會形成一層會蒸汽來阻擋水滴與鐵鍋的直接接觸。

這樣就成了我們看到的雞蛋在鐵鍋之中上下遊動,不會粘鍋的現象。

而真正的章丘鐵鍋不粘鍋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章丘鐵鍋的製作需要經過要經歷12道工序,再過18遍火候,1000度高溫錘鍊,經受36000次鍛打,直到鍋如明鏡,才算行。

鍛造一把好劍需要千錘萬打,而鍛造一口好鍋同樣如此,優質的原材料在經過烈火和無數次的捶打之後,就像是涅槃的鳳凰一樣大展身姿。

每經過150捶左右,錘子就需要打磨一番,這是為了避免灰塵被一併捶入鐵鍋之中,用機器製作出來的鐵鍋雖然也有錘痕,但避免不了縫隙之中藏汙納垢,但章丘鐵鍋完全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不是所有號稱錘出來的鐵鍋都能有這在章丘鐵鍋這般的品質。

機器打造的鐵鍋始終是不如人工打造的。

章丘鐵鍋不像這口鐵鍋,即使帶有錘痕也能富有光澤。

表面的油漬一擦就十分乾淨。

捶打工藝也讓鐵鍋的密度更高,受熱起來更加均勻。

想要燒制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菜餚,廚藝很重要,鍋更加重要,兩者缺一都沒法讓做出極致的美味。

大家都知道買了新鍋在用之前需要養一下,就是將鍋拿到火上幹燒一遍,而章丘鐵鍋已經提前做好了這個步驟,只要用的時間越久,那麼它的光澤也會越來越亮。

還有更多的小知識大家可以自己去探秘哦,這款正宗的章丘鐵鍋點擊下方的小卡片就能帶回家啦!

相關焦點

  • 外國品牌不粘鍋就好用?2千年傳承中華鐵鍋見功底
    美味的產生從來離不開專業的器皿,最近這些年,網上各種真假洋品牌不粘鍋風行一時,甚至成為了網紅品牌!堂堂幾千年文化歷史的中華美食,就做不出一口好鍋?當然不是!別崇洋媚外了!外國品牌不粘鍋就好用?2千年傳承中華鐵鍋見功底!前年《舌尖上的中國3》播出後,山東的章丘鐵鍋火到出圈......
  • ...同盛永 章丘鐵鍋 入行 非遺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社會新聞-東方網
    隨著2018年春節期間《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以下簡稱《舌尖3》)開播,章丘鐵鍋成了網紅。走紅的章丘鐵鍋經歷了百家打鍋、下架、品牌內訌等風波。質疑聲中,章丘當地不少打鍋作坊關門。  2019年春節,「章丘鐵鍋」走進了故宮,卻依然熱銷不斷。那麼,《舌尖3》時代的章丘鐵鍋,如今的現狀究竟如何呢?
  • 千錘百鍊出一鍋,章丘非遺傳承人書寫打鐵「秘籍」
    說起章丘鐵鍋,在《舌尖上的中國》的帶動影響下,一口「十二道工序、十八遍火候,1000℃高溫,素有『鍛打三萬六千錘,勺底錚明顏色白
  • 一口章丘鐵鍋36000錘,用了不到3000元轉數位化生產
    大到擁有超過20000家供應商的大型企業,小到一口鐵鍋要捶36000下的章丘鐵鍋,都可以實現自身的數位化轉型,最終實現工業級的創新。作為《舌尖上的中國》推薦企業,章丘鐵鍋通過QID連結供應鏈並全過程賦碼,構建質量保障體系,完成業務線下至線上遷移,僅用不到3000元實現數位化轉型。「一個手工業者本身也存在著業務流程和數據採集點,這一個鍋,有12道關鍵工序,每一個鐵鍋耗費36000錘。你會發現,一個手工業者也可以被數據化統計。」
  • 手打3萬錘,小米有品火候臻三環章丘鐵鍋,舌尖上的中國同款
    但鐵鍋產業在上世紀90年代被外來的不鏽鋼鍋不粘鍋強烈衝擊,幾乎絕跡,到了2000年之後,年輕人連聽說過的都少了,更別提用了。「臻三環」、火候、小米有品聯合打造,火候臻三環聯名款章丘鐵鍋,舌尖上的中國同款,年輕人的第一口章丘鐵鍋?臻三環和火候同為匠人心,共築匠人夢。
  • 看得見錘花的都是假貨!走訪了山東章丘,真正的好鐵鍋都亮如明鏡
    但真的沒有一款適用於健康生活的鍋具嗎?別著急,在被稱為齊魯聖地,孔孟之鄉的山東,在2018年《舌尖上的中國3》播出後一炮而紅的章丘鐵鍋就是很好的選擇。這還得從漢代說起,那時候章丘就是制鐵重鎮,人們世代以打鐵為生。
  • 【為愛開播】一口鍋萬種味,章丘鐵鍋炒出好滋味!
    每一個熱愛美食的吃貨都需要擁有一口好鍋。好鍋配美食才是健康的王道。章丘自古以來就被稱為「鐵匠之鄉」,古有「章丘鐵匠遍天下」之說,章丘也是古代冶鐵重地。在章丘,考古學家發現了一處新石器時代城址——城子崖遺址。
  • 一口鍋的文化和歷史:鑄味為現代中國打造非遺鑄鐵鍋
    然而做出一道道好菜,不僅僅關乎食材和廚藝,鍋的選擇也相當重要。而在鍋具排名頂端的位置,必然是鑄鐵鍋。        「我的夢想,就是讓每個中國家庭都有一口鑄鐵鍋,」佛山住味寶廚具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龐耀勇說。該公司旗下的品牌產品「鑄味」,剛剛在「雙11」購物狂歡中賣掉了一萬口鑄鐵鍋。
  • 福州非遺帶貨天團來了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源自文化遺產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文化建設重要主題之一。「自然遺產」,就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東西。「文化遺產」分為「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兩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是代代相傳的民間工藝、風俗。千萬別錯過!
  • 瀕臨消失的非遺!再深扒《舌尖3》章丘鐵鍋,為何鍛打三萬六千錘
    其實鐵鍋產業在上世紀90年代被外來的不鏽鋼鍋不粘鍋強烈衝擊,幾乎絕跡,到了2000年之後,很多年輕人連聽說過的都少了,更別提用了。但近兩年因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3》,鐵鍋又重新走入我們的視線,紅遍全國的「章丘鐵鍋」成為熱搜的「神器」,天貓平臺上章丘鐵鍋的銷量同比增長了近6000倍。
  • 探訪「網紅」章丘鐵鍋 三萬六千錘打一口好鍋
    來自山東、北京、廣東等各地的消費者爭相「搶鍋」。  【同期】濟南市民 張麗  受朋友委託過來買的,朋友就是在「舌尖3」上看見章丘鐵鍋是人工打的,所以很感興趣,現在鍋脫銷了,本想買34的,34的斷貨了,沒辦法只好買32的了。
  • 非遺傳承人線上帶貨 常州鐘樓老字號玩轉直播
    「小哥哥」「小姐姐」,親自出鏡直播「帶貨」。共青團鐘樓區委副書記丁莉說,希望藉助直播「帶貨」的形式,讓人們通過屏幕、點點手機就能購買、品嘗到正宗的「非遺大餐」,同時也希望能為非遺的轉型發展提供新思路。
  • 章丘鐵鍋 鍋「紅」是非多 火了之後這些官司多了
    章丘鐵鍋被「帶貨」,火了「章丘鐵鍋,聽說過沒用過。」胡德旭法官表示,在章丘有很多打鐵的匠人,他們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手藝,後來就依賴這一手藝謀生。早在2014年「章丘鐵匠習俗」就被列入山東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 《舌尖3》開播~濟南元素亮相全國!章丘鐵鍋槓槓滴!
    2月19日晚,《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一經開播,瞬間刷屏了咱們濟南的朋友圈,濟南元素再次彰顯!來自章丘的特色手工鐵鍋,大放異彩!冷鍛,在章丘鐵鍋製作程序裡也尤為重要,它能在「三萬六千錘「後,鐵鍋表面漸漸光滑而形成高密度的」物理塗層「,達到不粘鍋的效果。但是這又是一道「難關」,新手一不小心錘下去鍋都能錘飛。
  • 不僅僅是三萬六千錘,風靡天下的章丘鐵鍋到底神奇在哪兒?
    2018年正月初四,《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播出後,章丘鐵鍋一炮而紅。  「十二道工序,十八遍火候,1000度高溫冶煉,36000次捶打……」一時間成了新時期的神話,章丘鐵鍋暢銷天下,供不應求,許多媒體感嘆「洛陽紙貴,章丘無鍋」。
  • 赫山區:直播帶貨非遺產業化
    「要敢於樹立產業化發展的思路,集中力量培育優勢非遺文化品牌」是赫山區文化館在非遺保護和傳承路上的座右銘。 以線上流量思維為出發點,以主動幫扶非遺企業為落腳點。通過本次直播帶貨,不但擴大了赫山非遺的社會影響力,還為非遺產業化找了一條新路子。目前,赫山區文旅廣體局和赫山區文化館非遺中心還將繼續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將文化底蘊深厚、物美價優的非遺項目推向市場,打響赫山文化品牌,為赫山經濟的發展添磚加瓦!
  • 看《舌尖3》手打鐵鍋,品「中華鍋」的前世今生
    最近,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3》熱映,一舉捧紅了號稱要經過36000錘捶打製成的章丘鐵鍋。曾經一度無人問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手打鐵鍋,在螢屏上綻放出了無上的華彩,節目播出之後幾十分鐘之內,庫存2000口鍛打鐵鍋全部售罄。
  • 打卡山東非遺丨跟著這些舌尖美味遊齊魯!
    飲食,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最密切相關的詞;非遺美食,更是濃縮了一座城市的飲食習慣,承載了一種濃厚的歷史氣息。各大城市非遺美食不少,山東格外多。如果你想來山東轉轉,遊山玩水之餘,一定不要錯過這些舌尖上的齊魯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