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友的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我國開國上將之一,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軍事家。
1905年2月28日,許世友出生於湖北省麻城縣許家窪,自小被送進少林寺學武功的他練就了一身高強武藝,後來投身國家偉大的革命事業。他一共參加了7次敢死隊,擔任了5次敢死隊的隊長,十分勇猛。他憑藉著出色的表現,從一個士兵做起,一步步升遷,1934年成為紅四軍軍長。紅四軍中出了很多名將,所以,許世友有了許多優秀的部下,其中有這樣一位,後來做了南京軍區的司令,幫了許世友不少忙,他就是聶鳳智中將。
1913年9月,聶鳳智出生於湖北省黃安縣呂王鎮,比許世友年小几歲的他,和許世友同一時期加入革命。兩人初識是在紅軍長徵的時候,只是那個時候兩個人還不是很熟,維持著不冷不熱的和大多數人相同的上下級關係。本以為不會有多少交集的兩人,卻不知道,從此以後,他們將是並肩作戰一輩子的好夥伴。延安時期,兩人同在抗大學習,漸漸開始有些聯繫並熟悉了起來,但也僅限於多說幾句話的關係。直到膠東抗戰,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兩人將後背交給對方,經歷過生死的考驗之後,才正式建立了深厚親密的革命情誼。
其實,比起上下級的關係,兩人更像是兄弟一般,脾氣品性也都"臭味相投"。兩人都是勇猛戰將,又都喜愛冒險,所以彼此欣賞。許世友暴躁的脾氣,在面對聶鳳智時也格外能夠容忍。記得有一次,在北河神廟戰鬥中,聶鳳智和兩位師長劉通,孫端夫,打的不盡人意。幾人一起去向許世友請罪。許世友本來就是個暴脾氣,又對戰鬥有著自己的高標準,將幾人罵了個狗血噴頭。等許世友罵的差不多了,聶鳳智才開口委婉的說自己餓了,許世友聽後,馬上去讓警衛員弄飯給他們吃。就這樣,本來正在氣頭上的許世友,因為聶鳳智的一句話,就將此事翻篇了,可以看出,許世友對聶鳳智格外包容和照顧。
1976年,我們的偉人領袖去世了,一些蠢蠢欲動的反動勢力開始在私下搞起了小動作,表面上風平浪靜的中央暗地裡卻掀起了驚濤駭浪。為了穩定各個軍區,軍委馬上召開了會議,而軍委工作,是由葉劍英來負責。葉劍英是中國十大元帥之一,又稱葉帥。
葉帥讓各軍區司令都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牢牢把控各軍區的動態,不要給異心之人可趁之機。許世友當時擔任的是廣州軍區司令。開完會,他正準備離開,卻被幾位領導人留下來,他們早先就發現他與南京軍區的司令好像交情不錯。於是就產生了一個想法,他們先是問了一下廣州軍區的情況,接著,葉帥便不再繞彎子,直接問許世友能否把控住南京軍區。那位與他交情不錯的南京軍區司令,就是聶鳳智,而他以前的秘書魏金山,此時也在擔任軍區六十軍的政委。所以,許世友聽到之後就回答說自己與他們關係不錯,南京的軍區司令曾是他的警衛員。幾位領導聽到他這樣說,先是吃驚,後來便放下心來,下令將六十軍的指揮權交到了許世友的手上。
為什麼南京明明有軍區司令,卻還是讓許世友去把控南京軍區呢?那是因為,南京是華東的戰略要地,又曾是國民黨的首都。守住南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一位勇猛無敵的,能夠震懾住敵人的戰將,防止反派作亂。於是他們就選中了許世友,許世友也拼儘自己的全力,擁有職權期間,將南京軍區部隊的穩定放在第一位。許世友和聶鳳智的深厚情誼讓聶鳳智放心地將南京軍區交給許世友指揮,不曾有過任何的想法,後來,十年的動蕩時期宣告結束,許世友也順利完成了自己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