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
【名醫簡介】
王鳳儀(1932~),男,河北省河縣人。1950年拜師學習中醫,1955年取得中醫針灸醫師合格證書,1963年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曾任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針灸科主任、主任醫師,黑龍江省針灸學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中國康復學會黑龍江分會理事,哈爾濱市針灸研究所研究員,蒙羅維亞中國成龍中醫針灸主任(賴比瑞亞)。發表論文20篇,著有《針灸學講義》、《針灸醫案選》、《火罐療法》、《針灸治驗集》。
【醫案】
厥證(椎基底動脈供血不全)
王××,女,50歲,病志號74116
主訴:
突然暈厥意識障礙2小時。
病史:
患者有頭痛頭昏病多年,今天上午10時左右,正在工作中無任何誘因,突然感覺頭量目眩,隨即噁心欲吐,繼則昏倒神志不清,不能講話,急來就診
檢查:
神志模糊,不能回答問題,瞳孔等大,對光反應存在,舌苔白,頸強陰性,心肺未見著變,肝脾未觸及,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血壓14.6/10.6kPa(110/80 m mhg),脈弦緩,四肢厥冷。
診斷:
厥迸(椎基底動脈供血不全)。
治療:
回陽救逆,開竅醒神。
取穴:
人中、百會、合谷、太衝、大陵,太溪(均為雙側)。
操作:
用寸針刺人中、百會、合谷、太衝用補法,針後病人意識轉清,言語恢復,步行回家。
翌日又加刺大陵、太溪,行補法。共行針刺5次而愈。
【按語】
腦基底動脈供血不全,常由於動脈硬化引起,祖國醫學屬厥證範疇。《素問厥論篇》說:「逆則陽氣亂,陽氣亂則不知人也」。該患年老體衰,元氣不足,肝腎陰虛,血虛風動,挾痰上擾,蒙閉清陽,故卒然倒,不醒人事。該例本虛標實,急則治標為主,即就診後立即刺人中、百會以回陽救厥,醒神開竅,合谷、大陵以醒神志而療神昏。太衝、太溪養肝陰而滋腎水,調補氣血,徐圖恢復。
【作者寄語】
如仍有疑問、體會,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交流,如有收穫,歡迎點讚、轉發、收藏,如果喜歡我的創作內容,歡迎關注我 @古今醫案研讀 ,每天都會為大家分享名家醫案,如需了解醫學基礎知識可關注@梅小護科普 ,謝謝大家的耐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