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案研讀:王鳳儀治厥證案(取人中太衝合谷大凌百會太溪)

2020-12-18 古今醫案研讀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

【名醫簡介】

王鳳儀(1932~),男,河北省河縣人。1950年拜師學習中醫,1955年取得中醫針灸醫師合格證書,1963年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曾任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針灸科主任、主任醫師,黑龍江省針灸學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中國康復學會黑龍江分會理事,哈爾濱市針灸研究所研究員,蒙羅維亞中國成龍中醫針灸主任(賴比瑞亞)。發表論文20篇,著有《針灸學講義》、《針灸醫案選》、《火罐療法》、《針灸治驗集》。

【醫案】

厥證(椎基底動脈供血不全)

王××,女,50歲,病志號74116

主訴:

突然暈厥意識障礙2小時。

病史:

患者有頭痛頭昏病多年,今天上午10時左右,正在工作中無任何誘因,突然感覺頭量目眩,隨即噁心欲吐,繼則昏倒神志不清,不能講話,急來就診

檢查:

神志模糊,不能回答問題,瞳孔等大,對光反應存在,舌苔白,頸強陰性,心肺未見著變,肝脾未觸及,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血壓14.6/10.6kPa(110/80 m mhg),脈弦緩,四肢厥冷。

診斷:

厥迸(椎基底動脈供血不全)。

治療:

回陽救逆,開竅醒神。

取穴:

人中、百會、合谷、太衝、大陵,太溪(均為雙側)。

操作:

用寸針刺人中、百會、合谷、太衝用補法,針後病人意識轉清,言語恢復,步行回家。

翌日又加刺大陵、太溪,行補法。共行針刺5次而愈。

【按語】

腦基底動脈供血不全,常由於動脈硬化引起,祖國醫學屬厥證範疇。《素問厥論篇》說:「逆則陽氣亂,陽氣亂則不知人也」。該患年老體衰,元氣不足,肝腎陰虛,血虛風動,挾痰上擾,蒙閉清陽,故卒然倒,不醒人事。該例本虛標實,急則治標為主,即就診後立即刺人中、百會以回陽救厥,醒神開竅,合谷、大陵以醒神志而療神昏。太衝、太溪養肝陰而滋腎水,調補氣血,徐圖恢復。

【作者寄語】

如仍有疑問、體會,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交流,如有收穫,歡迎點讚、轉發、收藏,如果喜歡我的創作內容,歡迎關注我 @古今醫案研讀 ,每天都會為大家分享名家醫案,如需了解醫學基礎知識可關注@梅小護科普 ,謝謝大家的耐心閱讀。

相關焦點

  • 古今醫案研讀:25歲女孩子,受到驚嚇,出現雙下肢癱瘓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名醫簡介】王鳳儀(1932~),男,河北省河縣人。1950年拜師學習中醫,1955年取得中醫針灸醫師合格證書,1963年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取穴:太衝、太溪、陽陵泉、懸鐘、環跳、殷門、委中(均取雙側)、關元。操作:毫針補法,每日1次,每次每側輪取1穴,關元行艾炷灸,每次10壯,每周灸1次。經以上療法治療30次,雙下肢運動功能恢復,二便正常,步行出院,1年後隨訪情況正常。
  • 古今醫案研讀:14歲,發燒後四肢肌肉關節酸痛無力,穴取疏風散邪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名醫簡介】王鳳儀(1932~),男,河北省河縣人。1950年拜師學習中醫,1955年取得中醫針灸醫師合格證書,1963年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發表論文20篇,著有《針灸學講義》、《針灸醫案選》、《火罐療法》、《針灸治驗集》。【醫案】痺證(急性感染性多發神經炎)張××,男,14歲,病志號62409。主訴:四肢肌肉關節酸痛無力2周。
  • 古今醫案研讀:黃振鳴治肝鬱氣滯,胃失和降型賁門痙攣案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名醫簡介】原廣州市越秀區中醫雜病醫院黃振鳴老中醫,出身於中醫世家,對治療疑難雜病有獨到的經驗,而且擅長使用蟲類藥。【醫案】黃振鳴治肝鬱氣滯,胃失和降型賁門痙攣案唐俊秀,女,51歲。初診:1978年5月10日。
  • 古今醫案研讀:河南李煥文治胃扭轉案二(舒肝和胃,清熱燥溼)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醫者簡介】李煥文(1925~)男,漢族,河南省汲縣人,汲縣人民醫院主任中醫師。自幼隨其父李廷颺學習中醫,在內、兒科及中草藥應用研究方面有一定特長。【醫案】李煥文治胃扭轉案二(舒肝和胃,清熱燥溼)趙某某,男,44歲,幹部。1981年7月21日初診。病史:斷續胃痛20餘年,平素嗜酒。
  • 古今醫案研讀:國醫大師朱良春自擬「利膈消癌散」治食道癌案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名醫簡介】朱良春(1917-2015),江蘇鎮江市人,畢業於上海中國醫學院,國醫大師。 早年拜孟河御醫世家馬惠卿先生為師。【醫案】朱良春自擬「利膈消癌散」治食道癌案孫某,男,67歲,農民。1985年4月25日初診。
  • 古今醫案研讀:蘇州市中醫院何煥榮治萎縮性胃炎並慢性腸炎案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醫者簡介】生於1940年,蘇州市中醫醫院主任中醫師;蘇州市中醫學會副理事長;江蘇省中醫學會呼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醫案】何煥榮治萎縮性胃炎並慢性腸炎案黃某,女,32歲,工人。1986年5月20日初診。
  • 古今醫案研讀:廣中醫教授周福生治中度萎縮性胃炎伴腸化案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擅長脾胃病證—胃、腸、肝、膽、胰疾病的中西醫診治。【醫案】周福生治中度萎縮性胃炎伴腸化呂某、男,32歲,幹部。1994年10月17日就診。中醫辨證屬瘀阻胃絡夾溼,治宜活血化瘀,和胃化溼。處方:蒲黃(布包)、五靈脂(布包)、木香(後下)、穿山甲(先煎)各、延胡索、丹參、柴胡、佛手、白朮、法半夏、白豆蔻(後下)、蒲公英。每天1劑,復煎。
  • 古今醫案研讀:祝諶予治萎縮性胃炎案(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合調氣)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祝諶予教授在學術上提倡中西醫結合,強調辨證論治。師從京城四大名醫之一施今墨先生。行醫60年,擅長糖尿病、脾胃病、婦科病和疑難病症的中醫治療。主要著作有《祝氏施今墨醫案》《施今墨臨床經驗集》,並在國內多種專業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
  • 古今醫案研讀:今天講的是李介鳴治克羅恩病的醫案,我有點小疑問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今天講的這一個醫案是李介鳴李老治療克羅恩病的。之前三篇是趙冠英先生的,不同的人的用藥習慣會給我們帶來思維碰撞的火花。下面我們具體來看。患者近2年來,無明確誘因時腹痛洩瀉,腹脹腸鳴,飲食無味,身體瘦弱,面色黃,屢屢服用中西藥均無效,後經北大醫院做胃腸鋇餐造影及鋇灌腸、乙狀結腸鏡檢查,診為「克隆病」。外科建議手術治療,但患者有顧慮,想試用中藥調治,如經治療無效,再考慮行手術療法,即請李老診治。
  • 古今醫案研讀:王本顯針刺治療中風後遺症案(曲池、內關)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名醫簡介】王本顯,男,1930年生,遼寧省大連市人。從1980年開始具體籌建並負責《中國針灸》編輯部的工作。【醫案】中風後遺症(腦血栓)案趙××,男,52歲,中學教師。1989年8月3日初診。主訴:右半身不遂2個多月,右手指伸屈不靈,麻木。
  • 古今醫案研讀:6歲小朋友也出現賁門痙攣,食入即吐;辨脾虛痰阻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名醫簡介】朱進忠,1933年5月出生於中醫世家,1962年畢業於北京中醫學院,1977年畢業於全國中醫研究班。長期從事中醫臨床、經典著作和內科學教學,對疑難病證治規律和辨證論治方法學有深入的研究。著有《中醫內科證治備要》、《難病奇治》、《天人相應與辨證論治》、《疑難病診治思路秘訣》等24部著作。【醫案】韓某,男,6歲。1975年1月7日初診。
  • 古今醫案研讀:中藥治療胃息肉的醫案,雖然時間長,但不易復發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今天來講一講谷銘三用中藥治胃息肉的醫案。張某某,女,59歲。好了,我們先來看一下,我們怎麼治?其實中醫治病是先辯證,再辨病,最後再病證結合,遣方用藥。噁心嘔吐說明這個胃氣不降,黏液說明還是有溼的,有辣正常應該是有熱,但舌像好像還好,納呆是肯定的,胃病兩年了,肯定胃口不好了,大便稀溏還是說明脾虛,舌紫說明有瘀啊。
  • 古今醫案研讀:偏頭痛十年了,每次月經來之前它就來,怎麼辦?
    秋冬季節又燥又寒,很容易感冒,我也中標了,風熱感冒,咳嗽,咽幹痛,鼻子冒火感,我三管齊下,吃雪梨,吃板藍根,針風池,合谷,曲池,井穴放血。昨天得的,昨天晚上不好睡,鼻子又有點塞,今晨起來更舒服了,趕快來分享一篇醫案。這是一個偏頭痛的案例,譚某,女,33歲。10餘年前始發左側偏頭痛,一般多與月經來潮相一致。
  • 清代醫案名著​《古今醫案按》全書點評
    寓按於案的寫作體例是本書獨具一格的學術特色,無疑為後學精心研讀與準確運用醫案樹立了典範。 一、成書背景普遍認為醫案之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時代。自秦漢以降,直至隋唐五代,醫案散見於醫籍和文史書中,數量少且內容簡短,缺乏對病證的詳細描述及分析。
  • 少隂陽虛脈微澀 下利而嘔灸百會
    惟灸頂上百會穴以溫之,既可代姜、附輩之助陽而行上,更可避姜、附輩之辛竄而燥下,故下利可止,究於陰血無傷。可見病在少陰,不可以難用溫者,遂棄夫溫也。2、汪琥曰:按此條論仲景不言當灸何穴。脈經云:灸厥陰俞。常器之曰:灸太衝。皆誤。郭壅曰:灸太溪雖系少陰經穴,亦誤。仲景曰:宜溫其上。方有執曰:上,謂頂,百會穴是也。
  • 古今醫案研讀:患拉肚子8年了,每天數次,吃到涼的就拉得不行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這是一篇梁乃津治療腹瀉8年的醫案,每天拉肚子幾次,吃冷的東西拉得更明顯。姜某,女,39歲,幹部。1991年5月9日初診。其實症狀來講不厲害,就是每天有點拉肚子,寒性的,給她溫中散寒止瀉就好了。飴糖,桂枝,白芍,生薑,大棗,炙甘草,吳茱萸,補骨脂,小茴香,防風。其中小建中湯溫中散寒,緩急止痛,吳茱萸,補骨脂溫中,補肝腎,小茴香理氣散寒,防風提氣祛溼。接下去看。
  • 近現代中醫學界的泰鬥張錫純用溫中健脾,降逆止嘔治半年反胃案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 【名醫簡介】 張錫純,字壽甫,籍山東諸城,河北省鹽山縣人,中西醫匯通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現代中國中醫學界的醫學泰鬥。 他在瀋陽創辦中國第一間中醫醫院—立達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