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2020-12-16 騰訊網

【注釋】

和:和諧,這裡指水色月色融為一體。

潭:指洞庭湖。

翠:綠色。

青螺:這裡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名句】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譯 文

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合,

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

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

恰似白銀盤子託著青青的田螺。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他的詩寫得很有豪氣,白居易因而稱他「詩豪」。用民歌體裁來寫七絕是他引人注目的特點。

賞 析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緻,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寥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和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

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裡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小島。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裡的青螺。

相關焦點

  • 洞庭秋月: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望洞庭(唐)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望洞庭》。據文獻考證,劉禹錫曾數次遊覽洞庭湖,公元824年的秋天,他前往歷陽,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和縣赴任,途經洞庭湖。
  • 十首描寫君山的小詩,風景秀美,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點擊八百裡洞庭湖,風景秀美,景點眾多,湖面寬廣,水霧迷漫,雲蒸霞蔚,蔚為大觀,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吳楚東南託,乾坤日夜浮,大量的詩人為洞庭湖留下許多千古詩篇,而洞庭湖、嶽陽樓、君山則構成泛洞庭湖的文化圈層。
  • 寫在山水間的十首古詩: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山水田園詩是古代詩歌的一個重要的種類,其著名的詩人有王維、孟浩然、陶淵明等人,詩人們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閒的田野,緣景抒情,因寄所託,表達自己的理想、志趣。精選十首山水詩,讓詩人帶我們走進他們眼中的山水美景。
  • 劉禹錫《望洞庭》賞析與新唱
    望洞庭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這首詩有一個字有不同版本。「遙望洞庭山水翠」,有的版本寫作「遙望洞庭山水色」,兩個字都可以,沒有一個確定的版本,並不影響我們讀這首詩。詩題叫《望洞庭》,你得推測劉禹錫站在哪望?
  • 《望洞庭》--唐·劉禹錫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遙望美麗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聯翩。那翠綠的君山,真像銀盤裡的一枚玲瓏青螺。注釋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湖光:湖面的波光。兩: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諧。指水色與月光互相輝映。潭面:指湖面。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製作、磨成。
  • 未來講堂|劉禹錫《望洞庭》 誦讀:鄭博
    未來講堂|劉禹錫《望洞庭》 誦讀:鄭博 2020-12-07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詩歌鑑賞 | 白銀盤裡一青螺
    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好似白銀盤裡託著一枚青螺。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湖光:湖面的波光。兩: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諧。指水色與月光互相輝映。潭面:指湖面。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製作、磨成。這裡一說是湖面無風,水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模糊。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 《望洞庭》劉禹錫
    劉禹錫在《歷陽書事七十韻》序中稱:「長慶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轉歷陽(和州),浮岷江,觀洞庭,歷夏口,涉潯陽而東。」劉禹錫貶逐南荒,二十年間去來洞庭,據文獻可考的約有六次。其中只有轉任和州這一次,是在秋天。而本詩則是這次行腳的生動紀錄。宋代文學家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不無感慨地說:「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可見歷來描寫洞庭景色的詩文很多,要寫得別開生面,獨樹一幟是十分不易的。
  • 古詩賞析二十三:劉禹錫《望洞庭》
    望洞庭唐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2、山水色:一作「山水翠」,作「色」為佳;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3、白銀盤:形容平靜而又清澈的洞庭湖面。4、青螺:這裡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君山原名洞庭山,洞庭湖以此得名。
  • 小學語文教師資格面試《望洞庭》教案
    《望洞庭》教案_教師資格面試小學語文,中公講師為大家進行錄製教師資格面試備考系列視頻,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以下為小學語文《望洞庭》教案。 小學語文《望洞庭》教案 一、教學目標 1.認識「螺」,掌握「庭、螺、潭」3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課文,默寫古詩; 2.學習通過查閱工具書了解相關資料,理解詩句意思,通過想像,感受詩歌的意境;
  • 劉禹錫 望洞庭
    劉禹錫 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鑑賞:劉禹錫在《歷陽書事七十韻》序中稱:「長慶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轉歷陽(和州),浮岷江,觀洞庭,歷夏口,涉潯陽而東。」劉禹錫被貶官到南方,二十年間往來洞庭,可以考證的約有六次。其中只有轉任和州這一次,是在秋天。由此可以推斷,本詩是詩人轉任和州刺史時途徑洞庭所作。此詩是一首描寫洞庭風光的風景詩,語意清淺,別有韻味。
  • 劉禹錫這首寫洞庭之美的詩歌,顯出了不凡的氣度和清奇的情致
    尤其是這首寫洞庭之美的詩歌,顯出了不凡的氣度和清奇的情致。且看: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山水色 一作:山水翠) 這首唐詩的題目是《望洞庭》,是寫洞庭湖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唐詩。詩人當時遙望洞庭湖,卻給出了新鮮的比喻,將洞庭湖寫的富有詩情畫意,讓人身臨其境。
  • 在劉禹錫的詩裡,君山化身為青螺,那麼洞庭湖變成了什麼
    早在春秋時期,屈原就把洞庭湖寫進了自己的詩中「駕飛龍兮北徵,邅吾道兮洞庭」。此後,洞庭湖又無數次出現在文人騷客的筆下。無論是孟浩然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又或者是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都是對洞庭湖的描寫。到了北宋時期,範仲淹的一篇《嶽陽樓記》更是寫盡了八百裡洞庭湖的萬千氣象。
  • 「白銀盤裡一青螺」,這座湖泊博物館看點不少!
    01 設計看點 「白銀盤裡」書寫洞庭史跡 一湖歷史,一湖文化。 嶽陽洞庭湖博物館早在創立之前,就被賦予了特殊的使命。
  • 三年級上冊語文古詩《望洞庭湖》教師筆記和知識梳理
    二、初讀課文請同學們跟隨「詩豪」劉禹錫的腳步,一起來讀一讀《望洞庭》這首古詩,在讀的過程中試著給古詩劃分節奏。請學生按照自己劃分的節奏讀古詩。3.賞析「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①白銀盤:比喻洞庭湖。②相和:互相映襯。②青螺:青綠色的螺。詩中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 劉禹錫的《望洞庭》,是山水詩名篇,詩人有何妙筆?
    劉禹錫的《望洞庭》,您肯定讀過。那麼這首詩為什麼能讓人印象深刻呢?詩人用了什麼樣的高明手法?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君山島,就是劉禹錫筆下的青螺2、物象互融:巧妙疊加,整體比喻。
  • 教學設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古詩兩首》—《望洞庭》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望洞庭》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一單元的課文。劉禹錫的《望洞庭》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把千裡洞庭盡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輕輕著筆,通過豐富的想像,巧妙的比喻,獨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現於紙上,表現出驚人的藝術功力。
  • 孟浩然的一首山水詩,寫洞庭風光,最後10字是人盡皆知的成語
    劉禹錫曾寫下「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洞庭湖山水翠綠一片,比作白銀盤裡託著的田螺,這麼優美的比喻,唯美的山水風光,畫令人心馳神往,好想飛到哪兒洞庭湖邊,來一場美麗的邂逅。今天給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首於洞庭湖有關的詩。1000多年孟浩然遊覽洞庭湖,欣賞著醉人的湖光山色,心中卻愁苦無奈,這是為何呢,下面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 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題君山 / 洞庭詩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