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馬蒂斯的貓「觸摸」故宮國寶

2020-12-27 新華網上海頻道

通過牆上會動的多媒體投影,觀眾與野獸派畫家亨利·馬蒂斯的貓互動。 受訪方供圖

    野獸派畫家亨利·馬蒂斯的黑貓,在一段短視頻裡「復活」了。它在那幅著名的《紅色餐桌》裡出現,跳到椅子上伸個懶腰,再踱進畫家那幅《紅色房間》,差點打翻一尊雕塑。在另一段視頻片段裡,你可以穿越到印象派畫家居斯塔夫·卡耶博特的名畫《巴黎的街道·雨天》裡,與戴著禮帽打著黑傘的紳士擦肩而過。

    「5G時代的『雲文化場館』並非簡單把線下已有的資源放到線上就結束了,而是要在一個無限的時空裡,藉助新技術,讓藝術品『活』過來。比如,讓你知道凡·高畫麥田的時候,他看到的陽光是什麼樣的。」北京逸格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執行長馬昕說。

    前天,2020世界城市文化論壇(上海)之分論壇——「雲文化場館」建設論壇在上海市閔行區七寶鎮舉行。和馬昕一起,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行業內的探索者們線上線下相聚,探討如何通過5G、人工智慧等技術加快「雲文化場館」的建設。

    技術如何為藝術賦能

    文化和旅遊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副主任羅雲川說,未來的文化場館應該是網絡化、智能化的,既不是傳統的線下場館,也不是單純的線上平臺,而是以大數據、人工智慧、5G、區塊鏈新技術深度融合的知識文化場館的網絡,這樣才能更好地生產出滿足群眾個性化需求的服務。

    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黃昌勇算了一筆帳,如果上海每一位市民每年進一次上海大劇院,無論空間承載力也好、成本也好,都難以實現,因此「雲文化場館」的建設十分重要。「疫情中,全世界的文化場館都遭遇了巨大的危機,包括財政的危機、人員的危機、節目的危機。從百老匯的停擺可以看出,疫情對演藝行業的影響是長期的、深遠的,如何守護好這些文化場館是充滿挑戰的問題,而『雲文化場館』的建設也十分緊迫。」

    論壇通過創圖科技自主研發的「文化雲5G直播間」全程直播。論壇開始前,貴州省文化館在直播間為苗繡帶貨,短短10分鐘銷售額就超萬元。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楊乘虎指出文化「雲服務」面臨著市場化競爭的衝擊。「建設『雲文化場館』不能僅靠情懷,更要體現出創新的智慧和能力,要建立起網際網路時代的雲端思維,滿足受眾文化分享、文化參與和文化表達的需求。」

    線上不是替代,是互補

    「雲文化場館」如何帶來不一樣的體驗?馬昕舉例,故宮博物院有很多國寶,出於文物保護需求,極少面向公眾展出,即使展出,也很難近距離觀看乃至觸摸。「如果用上VR技術,戴上頭盔和手套,觀眾就可以雲遊故宮,穿越時空。我們可以置身於同一時代的故宮、頤和園、圓明園,甚至再穿越到這個時期別的國家別的偉大建築。這是現實中做不到的,但5G時代的『雲文化場館』可以做到。」

    馬蒂斯的貓、雨天的巴黎街道,在線上有了創造性的呈現,最終還是可以從虛擬空間回歸博物館、影院等真實空間。從2018年起,蜻蜓FM開始探索有聲文旅空間。比如在徐匯區,梧桐深處一幢幢有故事的建築。如何讓建築可閱讀,讓路過的市民和遊客了解上海城市的歷史文脈?蜻蜓FM副總裁潘聰介紹,現在走在上海街頭,可以看到許多歷史保護建築上多了一個小小的二維碼,打開手機掃碼就可以聽故事,蜻蜓FM還以專題的方式呈現。許多用戶因為在客戶端聽了這些故事,最終走上街頭與這些建築相遇。

    「線上不是替代,是互補。」論壇主辦方上海格物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符湘林指出,「劇場、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不同類型的文化場館從線下走到線上的方式各不相同。但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從受眾的角度出發,滿足他們的雲需求。」(記者 吳桐

相關焦點

  • 復活馬蒂斯的貓,戴VR手套觸摸故宮國寶|後疫情時代雲文化場館如何建?
    野獸派畫家亨利·馬蒂斯的黑貓,在一段短視頻裡「復活」了。它在那幅著名的《紅色餐桌》裡出現,跳到椅子上伸個懶腰,再踱進畫家那幅《紅色房間》,差點打翻一尊雕塑。
  • 在長沙,就能親眼目睹故宮國寶!
    前兩天一場「國寶南下,試問誰將C位出道?」線上PICK大賽,在昨天落下帷幕。最終「故宮歷代景泰藍傳世六珍」以最高票數脫穎而出,成功C位出道!長沙人民有眼福了!深業·鷺棲府特邀館藏臻品來長,為大家敬獻一場穿越百年的東方文化盛宴,馬上就能親眼看故宮的文化瑰寶。
  • 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國寶聚焦」展
    近日,為期三個月的「國寶聚焦」展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拉開序幕,宋代蔡襄《書尺牘》冊和梁楷《潑墨仙人》冊在此展出。「國寶聚焦」展每期僅展兩件書畫巨作,數量儘管不是很多,但都是美術史中聲名赫赫著作。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的書畫文物,根據藝術性的高下,分為「國寶」、「重要古物」和「一般古物」三種等級。為了呈現推動古物分級的成果,從2020年起,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選定正館107陳列室規劃為「國寶聚焦」專室,每次選展二組件國寶級書畫,展期以三個月為原則,定期更換展件。若屬「七十件限展書畫精華」,展期則以42天為上限。
  • 與慈雲寺一牆之隔的這裡,曾是故宮國寶的避難地,如今卻成了故宮...
    而在2016年10月的時候,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來重慶講學時,也專門去考察了這個地方,回京後先後三次召開院務會,最終決定在在這個地方修建「故宮學院(重慶)」,這裡就是位於南濱路海獅路2號的安達森洋行舊址。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的十大國寶PK
    究竟北京故宮、臺北故宮,誰收藏的「國寶」更多呢?這個問題有很多人問過我,我認為北京故宮所藏文物在總量上要遠遠超過臺北,精品文物與臺北相比則各有千秋。一起來看看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的十大國寶PK吧。北京故宮十大鎮宮之寶
  • 臺北故宮博物院裡國寶雲集,來看看光緒瑾妃的翠玉白菜,嘆為觀止
    臺北故宮博物院(Taipei Palace Museum),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也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為臺灣省規模最大的博物館。翠玉白菜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白菜上面雕刻著精美的螽斯(蟈蟈)和蝗蟲,代表多子多孫,是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陪嫁品。
  • 若不是他,這些故宮國寶現在可能已不在中國
    關鍵時刻,張學良趕到現場,並以人格擔保戰爭一旦結束,就將這些國寶運回北平。抗議的人群這才漸漸平靜下來。於是,裝箱的文物依次裝上火車,開往南京。就這樣,故宮國寶從此暌別帝王居所,開始艱辛坎坷的旅程。而此時主導國寶南遷的易培基,馬上也將迎來生命中最大的冤案,至死不能瞑目。
  • 北京故宮鎮館之寶:十大國寶亮瞎眼
    故宮博物院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宮內不僅有震撼人心、莊嚴肅穆的建築,更有諸多珍貴無比的國寶文物,今天,寶圖君帶你走近那些美輪美奐的無價之寶。
  • 臺北故宮擴建整修或閉館三年 蔡當局被批「靠國寶救選舉」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雯雯】臺北故宮12日被爆正規劃把北院(在臺北)閉館3年,將部分重要文物送到南院(在嘉義)展出。此舉引發島內強烈質疑,直批蔡英文當局「靠國寶救選舉」。臺「立法院」12日審查臺北故宮預算案。
  • 見證故宮國寶流離山洞的往事,臺北故宮展「北溝傳奇」
    從1930年代開始,故宮國寶在20世紀的顛沛流離,見證著百年來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個巨大傷痛。2020年是臺北故宮博物院院藏故宮文物遷存北溝七十周年,10月9日,「北溝傳奇—故宮文物遷臺後早期歲月」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展覽分「文物遷臺」、「典守維護」、「清查點驗」,以及「編輯出版」等六大單元,以院史資料室集藏之檔案文獻及歷史影像為主要內容,輔以遷臺前賢后人提供之舊照史料,呈現部分故宮文物遷到臺灣地區初期的歷史經緯。
  • 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裡的七大國寶,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看一眼
    臺北故宮又稱臺北故宮或中山博物院,屬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1965年在臺北市陽明山建成,其包含了大量清代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熱河行宮中的藏品,是臺灣仿北京故宮建造的一座大型歷史博物館。相信了解臺灣的都知道,臺北故宮一直以來就號稱國寶眾多,更是頻頻展出一眾珍品和孤品。
  • 中國百年國寶遺失檔案之故宮石獅子和鳳冠
    在潛逃期間,曾將這兩件原屬於故宮珍貴文物,遺棄在遼陽大山山區進山道路旁荒草堆中,而,發布這一消息,正系民國以後,參與故宮盜寶原上海黑幫後人所為。時隔半個多世紀過去,偷竊故宮大門口,那兩對石獅子,原上海黑幫一夥,現在他們後人,無視自己名譽,出來作證,公開揭露,使他們父輩所為。
  • 見證故宮國寶流離臺中山洞的往事,臺北故宮展「北溝傳奇」
    從1930年代開始,故宮國寶在20世紀的顛沛流離,見證著百年來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個巨大傷痛。傅斯年、徐鴻寶、李濟等座談,在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已回北平主持故宮本院工作)缺席的情況下,理事會做出了擇選故宮文物運送臺灣地區的決定。
  • 靳東張子楓揭秘故宮國寶
    12月6日晚,《國家寶藏》第三季首期節目來到了故宮博物院,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金嵌珍珠天球儀和午門三件國寶亮相,靳東、張子楓帶領觀眾感受紫禁城的脈搏。這不是故宮第一次亮相《國家寶藏》。一個伏筆《國家寶藏》Logo文物原來是它很多熟悉《國家寶藏》的觀眾都注意到了,節目Logo的「藏」字中間放置了一件國寶,其實是故宮的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
  • 智慧看展 | 故宮國寶逃難記
    這是一個關於承載的故事:故宮文物承載了中華五千年文明;飛馳的列車、遠航的江輪、山路上的汽車、激流中的竹筏承載了萬箱國寶;身軀柔弱、脊梁筆直的故宮人承載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文化使命
  • 用史實告訴你,《國寶奇旅》還原了多少故宮文物南遷的艱難
    ,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被歷史學家娓娓道來充滿了神秘的氛圍,這段歷史被貫穿於電視劇《國寶奇旅》中,給觀眾再現了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國寶奇旅》是根據江蘇省文聯主席章劍華的長篇紀實文學《故宮三部曲》之二《承載》改編,雖然加入了劉燁飾演的軍官任弘毅和袁姍姍飾演的故宮工作者周若思的情感線索,但是劇中諸多伏筆是根據真實的事件改編的。下面,小編為你梳理一些故宮文物南遷中真實的歷史事件,而這些鏡頭和精神,我們都能在《國寶奇旅》中領略一二。
  • 虛擬仿真展示系統:故宮博物院裡的VR黑科技,讓國寶「活」起來
    虛擬仿真展示系統:故宮博物院裡的VR黑科技,讓國寶「活」起來提起博物館,大家可能想到的都是展示櫃裡各種各樣的文物,還有大名鼎鼎的故宮博物院。大眾印象裡很多文物都是只可遠觀不可褻玩,央視曾舉辦過一個文博探索類節目《國家寶藏》,通過歷史故事的演繹和講述「讓國寶活起來」。現在通過AR/VR等黑科技,同樣可以讓國寶「活」起來。近年來故宮博物院發展了很多產業,其中嚴肅又活潑的文創周邊受到了廣大網友的喜愛。不僅讓皇帝和娘娘都賣起了萌,還有一群穿著明朝和清朝服飾的憨態可掬的貓貓。在科技方面也一直緊跟潮流。
  • 故宮博物院90周年重量級展:眾國寶背後的唏噓故事
    如果今年下半年只能推薦一個展覽,那一定是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這個——9月8日到11月8日,《石渠寶笈》特展——故宮博物院90周年院慶最重量級的展出。《石渠寶笈》,通俗而言就是清宮書畫收藏的「藏寶秘笈」,著錄了萬餘件內府收藏的歷代珍貴書畫。儘管時代流轉中,這些書畫有一部分離散失落,但作為老家,故宮書畫收藏的規格規模,依然少有比肩者。
  • 國民黨代表:臺北故宮國寶由國民黨帶過來,門票收入...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心怡】「臺北故宮裡的國寶不是臺灣的,是國民黨帶來的。」據臺灣東森新聞網報導,9月6日,因不滿國民黨「黨產」被民進黨當局凍結,國民黨代表陳麗旭在國民黨代表大會上提議,臺北故宮門票收入應歸國民黨所有,如此國民黨就有收入來源了。
  • 國民黨代表:臺北故宮國寶由國民黨帶過來,門票收入應歸國民黨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心怡】「臺北故宮裡的國寶不是臺灣的,是國民黨帶來的。」據臺灣東森新聞網報導,9月6日,因不滿國民黨「黨產」被民進黨當局凍結,國民黨代表陳麗旭在國民黨代表大會上提議,臺北故宮門票收入應歸國民黨所有,如此國民黨就有收入來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