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 6-7分一隻
老母雞 1.30一斤
大閘蟹 0.70一斤
南京到上海火車
慢車 5.40元
直快 6.50元
南京到蕪湖慢車2.40元
買連票便宜:蕪湖到上海慢車 7.10元
京滬特快硬臥下鋪 44.10元(1982.11)
四管半導體收音機 32元(面板上有「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字樣)
上海牌全鋼手錶 120元(憑手錶票購買)
鳳凰牌18型自行車168.50元(1982.5)憑自行車票購買
蝴蝶牌縫紉機 175.40元(1986.12)憑縫紉機票購買
雙缸洗衣機 357元(1986.6)
香雪海單門冰箱 125升685元(1984.10)憑票供應
雙鹿牌雙門冰箱 1260元(1986.12)憑票供應。
臺扇 85元
電視機(12吋黑白) 440元(1982)憑票供應
金星牌電視機(14吋彩色) 998元(1984.8)憑票供應
海鷗牌DF相機 453元(1982)
閃光燈 46.70元
攝影暗袋 15元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10巨冊) 156元(1986.9)
三洋牌四喇叭收錄機 530元(1982.7)另需僑匯券若干張
先鋒牌音響 2112.84元(1986)憑出國人員指標
聶耳牌鋼琴 2292.50元(1987.5)憑票供應
琴凳 57元
286桌上型電腦 12吋彩顯 1M內存 6200元(1992.5)
東芝牌二手24針印表機 1600元
方正三型漢卡 1200元(即WPS)(1993)
結婚證書 1元(1982)
電話初裝費 150元(1986.9,上海浦東優惠價)
正版CD 歌劇全劇 360元(三片)
一早有生爐子的,弄堂裡煙霧騰騰。
倒馬桶拎痰盂一般家裡人不多,二三個人、或新婚二個人都用痰盂比較多,倒起來方便。男人倒也不像拎馬桶那麼尷尬。牛奶攤最早買牛奶要憑卡還不是天天有,隔天有。還要排隊。後來有了牛奶供應點,方便多了。但奶瓶是千篇一律全市統一的。大餅油條攤大餅油條是老上海小百姓最實惠和廉價的早餐。 鹹大餅三分,甜大餅四分,油酥大餅,油條四分,淡漿三分,鹹漿四分,甜漿五分。油墩子電話間那時家裡沒電話,更沒手機,聯繫親朋好友都靠公用電話傳呼。你要聯繫的人不但要有電話號,還要有詳細的門牌號。
那時公用電話費用:專門傳呼3分,接聽免費,主撥話費每三分鐘/4分。煙紙店弄堂口額煙紙店還記得伐那時的糖果店老弄堂裡故事多弄堂裡一排洗衣機,天好家家洗東西。弄堂裡:上面掛著五顏六色晾曬的衣褲床單,風吹過時譁譁作響,當時大家調侃稱其為「萬國旗」。擰床單沒衣裳機,要想快點幹,就要擰的幹。
彈格路那時老弄堂彈格路很多的剃頭攤這樣的理髮攤上海很多,很受老年人青睞,嘎嘎三胡順便剃個頭。發大水上海時常發大水,一落雨水漫金山。許多老弄堂的家庭裡沒有水龍頭,所以洗刷的水鬥一字排列在弄堂居室的一側,也形成了老弄堂特有風景。2)吆喝:修...陽傘呃
3)修油布傘
棒冰四分一根,斷棒三分。吆喝:「赤豆...棒冰,奶油...雪糕」文化生活圖書館裡那時業餘學習的人很多,都為一張文憑而努力。閱報欄9吋電視機晚飯後,一家人圍著9吋黑白電視機看。賣電視機的商店,人頭攢動。最早女人做頭髮個個都這樣。這時的服裝式樣已經多起來了。票證時代那時物質匱乏,吃、穿商品都要憑票配結供應。那時有購糧證,煤球卡,有糧票、布票、油票、肉票、香菸票、雞蛋票,還有腳踏車縫紉機購買券等。那個年代憑票商品的價格:
秈米14.3元/100斤,普通粳米16.4元/100斤
特等粳米17.1元/100斤
(粳米每人每月定量8斤)
標準粉0.17元/斤,精白粉0.22元/斤
標準切面0.21元/斤,精白切面0.27元/斤
煤球2.40一擔,煤餅2.60一擔(100斤)
菜場買點魚真不容易那時精肉0.98元;後腿0.90元;夾心0.78元;小排0.56元;板油0.35元;骨頭0.15元一斤是要憑醫院骨科醫生證明購買的,與豬肝屬營養菜。
肉票吃光,只能看看。排隊買盆菜雞蛋塑料盆換糧票那時在馬路邊弄堂口,新村裡都能看到。十六鋪、大達碼頭是集散地。當時黑市上海糧票可換到0.12元/斤,黑市全國糧票可換到0.35元/斤。
蔥姜攤與販外煙是一個模式——籮筐反扣。兒童時代的課餘生話那時的小孩都是散養,上學放學都是自己走,那怕是一年級。放學回來就是和小朋友們玩。放學了一起走吧!黑市自行車券:花式150一張,平式100一張。
1)那時第一百貨公司門口,是可以騎自行車的。2)上下班靠它3)一家三口在車上其樂融融
三輪車有軌電車&公交車在浙江路橋上行駛的5路有軌電車(駕駛員是站著開車的)老上海的生活,您還記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