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起義之際,昔日英勇的神策軍,究竟為何落荒而逃?

2020-12-23 倩倩學他的哎

一提到禁軍,相信不少小夥伴的腦袋裡都會浮現出一幅英勇壯烈、激情高昂、身著盔甲的將士的畫面。歷史上也有一支禁軍曾英勇無敵,忠心耿耿的保護著大唐王朝,它就是由大唐名將哥舒翰創建的神策軍。這支神策軍可謂是一個傳奇,在大唐王朝末期的時候一直跟隨著朝廷抵抗外部侵略,令人嘖嘖稱奇。但就在黃巢起義時,這支英勇的神策軍竟然潰不成軍、落荒而逃,這究竟為何?

聽到起義,小編的腦子裡想到的是兩軍氣勢洶洶頑強抵抗的場景。而這個著名的黃巢起義卻真的是顛覆了小編對兩軍交戰的場面的想像。當黃巢軍隊到達洛陽城下時,洛陽城防禦首領劉允章不僅沒有頑強抵抗,而且還直接投降了,這真的是讓人難以想像。

黃巢起義

一看到洛陽城不攻自破,洛陽城周邊的一些小城市也更害怕了,也都相當於落荒而逃,黃巢大軍進軍大唐邊境可以說是相當於如入無人之境,勢不可擋。朝廷想要派遣英勇無敵的神策軍前去抗爭,但誰能想到,曾經不可一世的神策軍被嚇的屁滾尿流,絲毫沒有曾經的氣概。

黃巢起義

其實,晚唐時期的神策軍早已經不再是當時的神策軍了,而是被一些官宦子弟替換了的,只會拿軍餉的廢物。這些人,常年在長安城裡呆著,沒有見過、更沒有參與過打仗,突然一聽到大軍壓境,恨不得立刻躲起來。就這樣一個軍隊,叫它如何與氣勢洶洶的、如若猛獅的黃巢大軍相提並論。

黃巢起義大軍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下》:「楷擊陳州敗死,巢自圍之,略鄧、許、孟、洛,東入徐、袞數十州。人大飢,倚死城塹,賊俘以食,日數千人,乃辦列百巨碓,糜骨皮於臼,並啖之。」

起義軍地圖

真正的神策軍肯定留有一部分,只不過正巧有好幾個地區都在與外軍抵抗,這些真正的神策軍被派往了其他地方,而洛陽城被攻之時,已經沒有軍隊力量可以抵抗了。只能讓這些冒名的神策軍前去抗戰,這其中還有很多是一些窮苦人家的子弟被官宦子弟找來做替身的。可以說,真正的神策軍並沒有在大軍壓境之際落荒而逃,逃跑的只是掛著神策軍的名號,啥也不幹的官宦子弟。其實這場著名的黃巢起義帶給我們很大的感觸與教訓。無論多麼英勇無敵、勢不可擋的軍隊,一旦被世俗所沾染,也難逃被淘汰的命運。

參考文獻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黃巢傳》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下》

《資治通鑑·第二二五卷》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相關焦點

  • 神策軍:一支興起於「安史之亂」後的禁軍,唐朝衰敗歷史的見證者
    值此危難之際,宦官魚朝恩率神策軍前往華州勤王。也就是在這之後,神策軍開始成為唐朝的禁軍。史載,此次邊患平息之後,神策軍於公元865年入列為禁軍行列,並被劃分為左、右廂神策軍。到了唐德宗在位的後期,神策軍更是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以至於成為了李唐皇室所依仗的中堅力量。這是因為,神策軍在唐德宗「建中削藩」的過程中,成為了一支重要的軍事力量。
  • 黃巢起義南徵北戰攻城無數,為何唯獨不攻廬州
    黃巢起義南徵北戰攻城不計其數,為何唯獨不攻廬州? 黃巢自乾符二年(875)響應王仙芝起義後,逐漸成為義軍首領,開始大規模的流動作戰。乾符六年(879)九月,黃巢攻克廣州,活捉節度使李迢,自號「義軍都統」,露表告唐廷將入關以圖大利。
  • 歷史上的「黃巢起義」,究竟都為唐朝帶來了哪些災難性後果?
    可見,「黃巢起義」的爆發,有著一定的必然性,而在其結束之後,所導致的災難性後果,最終也使得唐王朝走到了國祚的盡頭。歷史上「黃巢起義」的結束是在公元884年,而唐朝的滅亡則是在起義結束的二十年後。而這二十年的時間,則屬於唐朝滅亡的一個關鍵歷史節點。
  • 【史學】黃巢起義
    黃巢起義,指的是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黃巢領導的民變,是王仙芝起義的後續。也是唐末民變中,歷時最久,遍及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場農民起義。唐朝末年,天災不斷,各地都鬧起了饑荒,黃河以南的地區更加嚴重。本來就已經吃不上飯的農民,卻還要受到朝廷官吏的壓榨,於是農民紛紛發動起義。
  • 黃巢起義傳說
    作者與戴傑教授(右)在邢西山村考察黃巢(820-884),曹州(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唐末農民起義領袖。唐乾符二年(875)六月,黃巢與兄侄八人響應王仙芝,參加農民起義部隊。黃巢說:「為兄之言,正何吾意!」於是,黃巢讓販鹽夥計們將硝鹽連同車子推進龍門寺,暫時存放起來。然後帶領大家向西邊不遠處走去,片刻,來到一塊平坦石臺邊。黃巢登上石臺,向大家發布起義造反號令,接著調兵點將,委任卞律為軍師,朱溫為大將。卞律接受軍師委任狀後也登上石臺,慷慨激昂地對將士們說:「弟兄們,咱們大家都是窮苦出身。咱們的父母、爺爺奶奶也是窮苦出身。為啥呢?
  • 唐末農民起義中的黃巢為何只是一個歷史的攪局者?
    從859年浙東起義算起,到884年黃巢起義被剿滅為止,唐末農民起義席捲了唐帝國的山東、河南、兩湖等十多個省級區域,給予了唐王朝以最致命的一擊。一般而言,農民起義都是饑寒交迫之下的無奈之舉。但黃巢起義卻不同,作為起義的領導者,黃巢出身於鹽商家庭,家境非常富裕,而且從小接受了正統的封建教育。
  • 他是金榜題名的才子,為何加入黃巢起義?
    ——皮日休《橡媼嘆》唐宣宗大中十三年,裘甫在浙東起義。唐懿宗鹹通九年,龐勳、許佶在桂林起義。唐僖宗乾符元年,王仙芝在河南起義。黃巢率眾起義,聲勢很快壯大,已經很虛弱的中央部隊和各地懷有異心的軍閥勢力都未能剿滅,所過州縣望風而降。中和元年,起義軍攻佔長安,唐僖宗倉皇奔蜀,已經延續了兩百多年的大唐江山似乎已經沒了生機。現在已無法考證皮日休是主動投奔了起義軍還是被迫捲入的。但在廣明元年黃巢稱帝的時候,他被任命為翰林學士。
  • 唐朝黃巢起義攻陷廣州,下令殺光所有外國人
    黃巢起義 公元755年,影響中國歷史的大事件安史之亂爆發,這場戰亂給當時的中華大地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最終走投無路的百姓,發動了起義。黃巢領導的義軍便是其中一支。 經歷了安史之亂後,唐朝軍隊的實力早已大不如前,在面對這些為了生存而戰的農民起義軍的時候,竟然被打得一路潰退。公元880年,起義軍攻入了長安,唐僖宗南逃。
  • 為何黃巢敢掌摑大首領王仙芝?只因他為此事犯了眾怒|百家故事
    唐朝末年的農民大起義,以王仙芝、黃巢起義聲勢最大,把他們連在一起,往往會讓人誤以為他們和陳勝吳廣起義一樣,是一夥的兩個農民起義領袖。其實他們起義的地點不在一起,時間也不統一。而黃巢呢?見王仙芝已經舉起了義旗,為了響應他,於當年的六月,在冤句(今山東菏澤)起義的。中國歷來講究一個論資排輩,一個是王仙芝起事時間早,另外他歲數大,再說他在私鹽販子中很有聲望,所以,兩家義軍兵合一處,王仙芝做了大首領,黃巢只能屈居次席了。
  • 黃巢一度只有2000人馬,為何能突破唐朝軍隊的圍剿,攻入長安城?
    這一次攻破它的人是個私鹽販子——黃巢。從起兵作亂,到攻破長安,黃巢用了5年。這5年中,黃巢從山東打到河南,從河南打到湖北,又從湖北打回河南,再南下,經浙東入福建,攻克廣東,然後回軍北伐,沿湘江而下,經鄂州(今湖北武漢)東行,渡長江、淮河,取洛陽,最後拿下長安。
  • 黃巢起義失敗被殺,數十名姬妾被俘,她們最後的結局如何?
    黃巢身為唐末農民起義領袖,為了推翻昏庸的帝王統治,為民不聊生的黎民百姓謀生路開始了起義,但好景不長,黃巢的起義終以失敗告終。
  • 黃巢:落榜,起義,盜墓,當皇帝,順便還創造了「遊擊戰」打法
    導讀:884年的七月十三日,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在唐朝將領李克用、王重榮等人的猛烈進攻下,兵敗身死於狼虎谷。黃巢的一生,可以說得上是相當傳奇,年少的他腹有詩書氣自華,然而卻仕途不順,屢次落榜。之後當上了販鹽的頭領,卻又恰逢饑荒年,官逼民反,他又響應了王仙芝起義,並在王仙芝死後被推舉為「沖天大將軍」,領導近百萬農民軍轉戰12個省,瓦解了唐朝的統治。並在880年,他領兵攻進了長安,建立了「大齊」政權,自稱皇帝。
  • 神策軍為振興皇權而走向強大,最後卻反噬皇權,毀滅了唐朝
    那麼,唐朝中後期的宦官為何能有這麼大的膽量,敢把皇帝玩弄於股掌間呢?這就要從一支軍隊說起了。神策軍崛起唐玄宗天寶十二年(753年),唐朝和吐蕃戰爭的前線,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經過一場惡戰後,擊敗吐蕃軍隊,攻佔黃河九曲之地。
  • 五代十國風雲人物-詩人黃巢
    我們知道五代是從公元907年朱溫篡唐開始,而真正拉開五代序幕的重要人物應該是黃巢。一場轟轟烈烈的黃巢起義,敲醒了盛極一時的大唐王朝的喪鐘。無數當世豪傑也在這場起義中接踵登場。 黃巢,曹州冤句縣人(今山東菏澤附近),家裡世代販鹽,史書說他善騎射,生性好動亂。多次進京趕考不第後無奈回家繼承家業販鹽。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響應王仙芝起義,追隨王仙芝轉戰山東、河南。乾符四年(877年)由於不滿王仙芝與朝廷和談與其分道揚鑣,自主創業,帥軍回到老家山東,不久攻陷鄆州、沂州,人數已經達到數萬人。
  • 為何聲勢浩大的黃巢與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最後都敗於胡人騎兵之手?
    唐末的黃巢農民起義軍和明末的李自成農民起義軍,都在成功攻下舊王朝都城長安、北京,即將問鼎天下、勝利在望之際,被國內舊王朝殘餘力量聯合北方外族沙陀騎兵
  • 五代十國人物風雲——詩人黃巢
    我們知道五代是從公元907年朱溫篡唐開始,而真正拉開五代序幕的重要人物應該是黃巢。一場轟轟烈烈的黃巢起義,敲醒了盛極一時的大唐王朝的喪鐘。無數當世豪傑也在這場起義中接踵登場。現在我們回過頭來討論幾個問題:1、黃巢為什麼要造反?第一當時社會狀況是基礎,我們說唐朝末年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屍橫遍野,百姓很容易響應起義運動。
  • 源於農民起義領袖黃巢
    黃金甲劇照當一個朝代的統治者不體恤老百姓的生死,橫徵暴斂,往往就會爆發局部的或者全國性的起義。黃巢,作為唐朝末期農民起義的領袖,僅僅用五年的時間,就把皇帝趕出了長安,自己來稱帝。那黃巢與我們今天所提到的電影名稱,又有什麼關係呢?首先來介紹一下黃巢其人。黃巢,山東人,是唐朝末期農民起義的領袖。出生於鹽商家庭,善於騎射,也就是說武功高強。粗通筆墨,年少時在詩歌方面還是小有才氣。唐朝末期,苛捐雜稅,橫徵暴斂,農民起義不斷,比較有名的就是王仙芝。
  • 鎮壓黃巢起義,奪取大唐天下,後梁天子朱溫
    唐末天下大亂,黃巢率領一支由農民組成的起義軍所向無敵。朱溫覺得,他的機會終於來了,他要在亂世中成就一番功業。於是他和兄長一同投奔黃巢起義軍,由於朱溫作戰勇猛,很快就升為隊長。黃巢佔領長安後,朱溫負責對抗各路前來討伐的節度使。通過一次次的勝利,朱溫證明了他在戰場上的能力。驕兵必敗,朱溫終於在戰場上遇到了勁敵。他派人向黃巢求助,結果沒有等來救兵。
  • 諸葛亮的一個後代成了乞丐,一怒之下參加黃巢起義威震唐朝
    唐鹹通九年,桂林戍卒龐勳發動起義,四方豪傑百姓踴躍來投。龐勳的義軍跨過長江一路北上,一直打到徐州。饑寒交迫的諸葛爽為了活命,也義無反顧加入到農民起義軍中。諸葛爽作戰勇猛,悍不畏死,很快被提拔成義軍將領,手下管著千把號人。龐勳起義失敗後,諸葛爽見勢不妙,暫時投降唐朝,被任命為汝州防禦使。
  • 河南一5A景區內山寨眾多,曾是黃巢起義的轉折之地
    其實,在唐代末年的農民起義戰爭中,這裡曾是黃巢起義大軍的一個重要發源地。那麼當年尚讓、黃巢佔據查牙山同唐朝官軍相對杭則是完全可能的唐朝末年,王仙芝、黃巢揭竿而起,從山東出發,一直打到江漢流域。當王仙芝、黃巢二人率領義軍主力南下的同時,為了牽制敵人,就在嵖岈山(在今河南遂平縣境)布置了一支人馬,留尚讓坐鎮指揮,以對付北方的官軍。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十二月,因為招安問題,黃巢在薪州同王仙芝發生爭執,一怒之下,帶領兩千人馬離開江漢流域,殺回山東。